張芳明
摘要: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及價值。中職教育應將文言文教學作為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讓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深入了解和體會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策略及形式,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
關鍵詞: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傳統(tǒng)文化;結合;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6-0081-04
語文是中職教育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文言文學習,學生能夠提升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傳統(tǒng)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內容單一、形式固化,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將文言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利用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容和形式,有利于推動文言文教學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因此,如何將文言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結相合,已成為中職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講解文言文的背景知識、文化內涵,讓學生深入理解文言文所傳遞的中華文化精髓,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人文素養(yǎng)。文言文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現(xiàn)代漢語差異較大,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學生學習和掌握文言文知識,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1]。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淡化文言文教學,導致學生的文言文基礎薄弱,經常出現(xiàn)生字認不出、語句不會讀的情況,難以理解其中的含義[2]。部分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只是簡單地進行講解,缺少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部分教師忽略對文言文背景進行介紹,影響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導致學生鑒賞能力偏低。具體而言,中職文言文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目標不明確、不深入
部分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不僅影響文言文教學質量,還影響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部分教師雖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但不夠深入,僅停留在知識傳授層面,如字詞解釋、句子翻譯等,忽略對學生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此外,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明確的方向,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2.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中職文言文教學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即教師講解文言文知識,學生被動接受。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導致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佳。
3.評價體系不完善
目前,中職文言文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評價標準模糊,缺乏明確的量化指標。教師往往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對其進行評價,導致評價結果不夠客觀、公正。同時,評價主體單一,僅局限于教師,缺少學生自評和互評。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會限制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此外,評價內容主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忽略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創(chuàng)新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這種片面的評價方式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影響評價作用的發(fā)揮。
當今社會,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日益凸顯。傳統(tǒng)文化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誦讀更多經典傳統(tǒng)文化作品,從加強文言文生字詞記憶、注重語法知識講解、增強修辭意識等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學習方法,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
1.文言文教學的意義
文言文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文言文教學可幫助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首先,中職文言文教學的意義在于讓學生了解文學作品的歷史文化背景。在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了解文學的發(fā)展歷程,還能夠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和思想觀念,從而更好地理解歷史文化的演變。其次,中職文言文教學的意義在于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文言文作品中的詞匯、修辭手法、文化內涵等都是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通過學習文言文,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最后,中職文言文教學的意義在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文言文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不僅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還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3]。
2.中職文言文教學的特點
中職文言文教學與普通高中不同,需要結合職業(yè)教育,注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選取與專業(yè)相關的文言文進行教學,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同時,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通過閱讀文言文,領悟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修養(yǎng),并在掌握文言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與創(chuàng)新。
3.中職文言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的意義
中職文言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在職業(yè)教育中,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非常重要,具有重要意義。中職文言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能讓學生在學習職業(yè)技能之余,更好地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增強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在中職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講解古代文化、歷史事件等,能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因此,文言文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還要傳承正確價值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中職文言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思想、道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文言文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語法、詞匯和修辭特點。因此,在中職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基礎知識教學,如字詞的注音、釋義、句式結構等,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要通過引導學生反復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文言文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同時,教師要結合傳統(tǒng)文化知識,讓學生了解文言文的起源和發(fā)展,增強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與認知,提升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能促進中職文言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教師可通過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采用多媒體教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文言文翻譯中來。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案例和故事,讓學生了解文言文背后的歷史故事,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4]。其次,要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和寫作能力。閱讀和寫作是文言文教學的兩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如進行多樣化的閱讀訓練,為學生提供寫作指導和范文等。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閱讀和寫作聯(lián)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和文化內涵。最后,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條件。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條件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信息豐富、氛圍和諧、鼓勵創(chuàng)新的教學條件,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
(1)開好頭:讓學生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文言文是漢語言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素養(yǎng)和國家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中職語文教師應注重文言文教學,并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使學生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在語言學習中,文言文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學生通過學習文言文,不僅可以掌握漢字和漢語語法基礎知識,還可以了解中國文化的深刻內涵,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在當今時代,文言文的使用雖然已經越來越少,但其重要性并沒有改變。中職語文教師注重文言文教學,能讓學生了解文言文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學習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2)搭好臺: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是指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各種資料,包括教材、課件、教學視頻等。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文言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了解文言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輔助學生對文言文進行深入理解,幫助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習效果。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往往以翻譯為主,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師除了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外,還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文言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5]。
(3)建好綱: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制訂科學的文言文教學計劃,是實現(xiàn)文言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的重要手段。教學計劃的制訂應該注重整合各種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比如,可以邀請專業(yè)人士來進行主題講座,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還應注重文言文的實際應用,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文言文的表達方法和思維方式。教學計劃還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適合自己的文言文教學[6]。教學計劃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
教學目標是制訂教學計劃的基礎,也是教學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語法、詞匯與句型,理解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文化內涵,增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來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中職文言文教學的內容應緊密結合傳統(tǒng)文化,涵蓋經典名篇、古代文化、歷史人物、傳統(tǒng)禮儀等。教學內容的選取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既不能過于簡單、膚淺,也不能過于復雜、深奧。此外,教師還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實用性。
教學方法是中職文言文教學的關鍵,對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影響。在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方法基礎上,教師要引入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互動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案例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教學評價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教學效果的檢驗和反饋。在中職文言文教學中,教學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語言技能水平,又要關注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認知。要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如考試評價、作業(yè)評價、課堂表現(xiàn)評價等,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
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策略及形式
在中職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策略及形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如互動式教學、情境式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方法,通過情境再現(xiàn),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共同完成閱讀和理解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與溝通能力;可融入歷史、文化、思想等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可通過多媒體教學、游戲教學,豐富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可穿插相關的歷史故事,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文章內容;可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如組織文言文誦讀比賽、文言文寫作比賽等。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語法、詞匯等知識[7]。同時,教師可讓學生參加歷史文化體驗活動,如參觀古代建筑、博物館等,增強學生對文章所涉及的歷史文化的了解和認知。
3.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
中職文言文教學應從多個維度考慮,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首先,從學生的文言文素養(yǎng)出發(fā),包括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文言文寫作能力、文言文翻譯能力等。其次,考慮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包括學生對文言文的熱愛程度、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等。最后,考慮學生的學習成果,包括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綜合素質等。評價標準的建立要明確各項指標的具體內容。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方面,可包括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程度、對文言文主旨的把握、對文言文修辭手法的運用等;文言文寫作能力方面,可包括學生的寫作水平、寫作內容、寫作風格等;文言文翻譯能力方面,可包括學生翻譯內容的準確度、翻譯語言的流暢度等。評價標準的建立要確定各項指標的權重。文言文素養(yǎng)是評價標準的核心,應賦予較高的權重,情感態(tài)度和學業(yè)成果也是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應給予適當?shù)臋嘀?,具體的權重分配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設置[8]。
在中職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評價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引入多元評價主體,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比如,可開展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以及家長評價,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教師可定期開展文言文知識競賽、文言文閱讀分享等活動,讓學生進行評價。評價要貫穿教學全過程,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創(chuàng)新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此外,教師還可通過組織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在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后,教師需要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新的評價標準。首先,要注重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要注重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文言文知識。最后,要注重創(chuàng)新性,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中提高文言文素養(yǎng)。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還要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傳承和弘揚。文言文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及價值,中職語文教師應將文言文教學作為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讓學生在實踐與閱讀中,深入了解和體驗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中職文言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不僅在于了解歷史文化背景、提升文學鑒賞能力,還在于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中職語文教師應重視文言文教學,讓學生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成長,為中華文化的繁榮發(fā)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馮善亮,段承校,章新其等.新課標視域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主題教學的問題、方法與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3(02):6-13.
[2]黃艷明.中學文言文教與學的困境與突圍[J].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2015(01):28-31.
[3]宋海娜.探析中職語文教學的人文底蘊培育[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15):20-21.
[4]谷紅麗.在文言文教學中提升學生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策略探微[J].語文月刊,2019(02):29-31.
[5]張心科.重回“言”本位:文言文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語文教學通訊,2019(16):9-15.
[6]劉軍,周俊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職業(yè)院校教材的理路框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2(11):76-81.
[7]沙彤.基于“文化語文”課堂構建的創(chuàng)意人才培養(yǎng)探索[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2(08):50-51.
[8]樊新強.語文項目學習下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教學[J].語文學習, 2021(09):21-25.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hines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Zhang Fangming
(Zix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Zixing City, Hunan Province, Zixing 423400,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ntaining infinite wisdom and value.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as a carrier for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llowing students to deeply understand and experience traditional culture, enhance cultural and national confidence in learning classical Chinese. In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create a good teaching environment,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strategies, and forms, establish scientific evaluation standards, cultivate students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enable them to better inherit and promote traditional culture, becoming inheritors and promoter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mbining; teach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