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一歲春暖,一歲花開。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柳葉添新綠,辛夷滿樹開。在這樣的美好時刻,一年一度的“南匯桃花節(jié)”即將開幕。枝頭粉苞迎風待放,畫里桃源已然春滿乾坤。
千百年來,桃花源始終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在陶淵明的筆下,它是抽象的,精神的,純凈且美好的,而在歷代丹青高手的畫中,桃花源則與高山流水、清風明月一起,構(gòu)筑起中國式審美最詩意的意象。而在諸多國畫佳作之中,一代巨匠張大千的《桃源圖》,無疑是極為精彩且著名的一幅巨作。
“大風堂主”張大千,是20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之一,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其一生經(jīng)歷傳奇,畫風工寫結(jié)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影響巨大,成就斐然。他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其創(chuàng)作“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于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nèi)剛、獨具風采。他是全能型的天才畫家,卻又極為刻苦用功,又善于交際,交友廣泛,因而得享大名。難得的是,他不僅師古人,更師今人,不僅師萬物,更師造化,最終才能達到“師心”的自由王國與成熟境界。
他用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臨摹古人名作,特別是他臨仿石濤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幾近亂真,也由此邁出了他繪畫的第一步。他從清代石濤起筆,到晚明八大山人、陳洪綬、徐渭等,進而廣涉明清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由近到遠,潛心研究。然而他對這些并不滿足,又向敦煌莫高窟石窟藝術和民間藝術學習,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臨摹了歷代壁畫,追溯盛唐時代繪畫風貌,使個人風格為之一變,高古富貴,氣象萬千,成就輝煌。
張大千曾說:“古人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什么意思呢?因為見聞廣博,要從實際觀察得來,不只單靠書本,兩者要相輔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筆自然有所依據(jù),要經(jīng)歷的多才有所獲。山川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獸都是一樣的?!闭缢鶑娬{(diào)的那樣:“多看名山巨川、世事萬物,以明白物理,體會物情,了解物態(tài)。”他平生廣游海內(nèi)外名山大川,無論是遼闊的中原、秀麗的江南,還是荒莽的塞外、迷蒙的關外,無不留下他的足跡。50歲之后,更是周游歐美各洲,將瑞士雪山,美國峽谷等盡收筆下,這是前代畫家所無從經(jīng)歷的境界。
《桃源圖》是張大千晚年潑墨潑彩畫的代表作,與其生平最后巨制、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廬山圖》畫于同時期,同屬其創(chuàng)作生涯中壓卷之作。作品利用了散點透視的繪畫手法,讓觀眾可從畫中看到桃花源、漁翁釣艇、巖洞、大片翠綠的高山和山后的桃源村莊等不同層面的景物。
創(chuàng)作《桃源圖》時,張大千居住在臺北近郊外雙溪,因旁邊的房屋與遷入者增多,變得不再幽靜。張大千有感于此,并在畫上題詩聊以自我寬慰:“種梅結(jié)實雙溪上,總為年衰畏市喧;誰信阿超才到處,錯傳人境有桃源。摩耶精舍梅甚盛,二三朋舊見過吟賞,歡喜贊嘆,引為世外之歡,且謂予曰:自君定居溪上,卜鄰買宅種花,雞犬相聞,燈相照,君欲避喧,其可得乎?相與大笑!”由此可見,張大千本來期望在外雙溪依山傍水與農(nóng)家田園為伍,但是萬沒想到,農(nóng)地不久便成為富戶的新小區(qū),摩耶精舍竟被周圍高樓大宅環(huán)伺,安靜的桃源變成了“雞犬相聞”,他只得認命地與來客相對大笑而已……如此自我解嘲式的題詞,卻也是描述他一生遷徙世界各地,尋覓世外桃源的最佳寫照。
此作是張大千眾多潑墨與潑彩山水畫中較為成功的一件作品。畫中大面積的墨彩交漬、畫幅邊緣的山石與桃樹的精致描繪,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畫面左下方的小船與山澗,引導觀者從圖式中去找尋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意境。然而,張大千并沒有急于描繪“桃花源”的具體景致,畫中主要部位大面積的變幻墨彩,讓“桃花源”繼續(xù)保留著那份千古的迷人魅力。這正是繪畫藝術的魅力體現(xiàn)與神韻所在。
《桃源圖》最初的主人,是張大千的忘年好友、著名電影導演楊凡。這位被大千先生稱為“小友”的年輕人,多次架著專業(yè)照相機,走進臺北“摩耶精舍”為晚年張大千留下了許多情態(tài)生動的照片,大千也格外喜歡這位性格開朗,愛好文藝的小友,多次題字作畫相贈?!短以磮D》無疑是楊凡收藏張大千潑彩山水畫中的一大精品。
然而,物之聚散總有其因緣。從1986年開始,沉迷于拍攝電影的楊凡,因為不愿找投資人討要制作經(jīng)費,就只能靠自己的藏品來解決資金問題。于是乎,從《玫瑰的故事》開始,楊凡開啟了“賣畫拍戲”模式,在《流金歲月》籌備期,楊凡把這幅精彩至極的《桃源圖》送去蘇富比拍賣,換得187萬港幣以作拍攝經(jīng)費之用,要知道,這筆巨款在當年可買香港淺水灣300平方米的海景公寓,其價值可想而知。又有誰能想到,整整30年后,2016年,這幅《桃源圖》再現(xiàn)蘇富比,以2.7億港幣成交價再度打破中國畫紀錄?;厥淄?,楊凡笑謂:“我片子的老板有張大千、石濤、齊白石!”
最終,張大千尋而不得的桃源春色,留在了丹青畫幅上,也留在了楊凡經(jīng)典之作《流金歲月》中。流金歲月里,不忘有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