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鍇
百年前的1923年,小說集《吶喊》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錄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故鄉(xiāng)》等14篇小說,塑造了孔乙己、阿Q、閏土等多個極具特點的藝術(shù)形象。時至今日,這些小說仍舊收錄于各類中學教材,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國人的精神世界。
時隔百年,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北京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兼研究室主任陳漱渝先生所著的《民族魂:魯迅傳》與讀者見面,讓我們可以在課本之外、小說之外,更深入地了解魯迅一生的精神軌跡和探索歷程。
魯迅被譽為“民族魂”,他的作品深深影響了近一百年來中國人的精神和思想。據(jù)統(tǒng)計,魯迅一生寫作600萬字,其中著作500萬字,輯校和書信100萬字。相比魯迅汗牛充棟的著作,這本10余萬字的傳記如九牛一毛,但對于大部分普通讀者而言,這本傳記亦可以讓我們發(fā)現(xiàn)魯迅諸多不為人知的一面。
例如,大多數(shù)國人對魯迅的印象都停留在文人書生的形象上,卻不知魯迅曾經(jīng)也是個“武德充沛”的革命青年。
《民族魂:魯迅傳》中寫道: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11月4日革命軍光復(fù)杭州。為慶祝杭州光復(fù),魯迅等人在紹興組織了武裝演講團,分赴各地傳遞革命理念。不久后,傳出了敗殘清兵將要騷擾紹興的謠言,市民人心浮動,紛紛倉皇出逃。
面對此景,魯迅親自手持長刀,帶領(lǐng)學生上街進行武裝演講。有學生問萬一有人阻攔怎么辦?魯迅則霸氣地回復(fù):“你手上的指揮刀是做什么用的?”
《民族魂:魯迅傳》陳漱渝著民主與建設(shè)出版社2023年9月
大多數(shù)國人都知道《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代表作,但很少有人知道,俄國作家果戈里也曾寫過一本《狂人日記》,而正是果戈里的這部著作給了魯迅啟發(fā),讓他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的《狂人日記》。
“魯迅十分愛讀果戈里的作品,他多次贊美這位俄羅斯寫實派開山祖師的文才,尤其欣賞果戈里直面社會人生黑暗的精神,悲喜交融、千錘百煉的諷刺藝術(shù),以及能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揭示出幾乎無數(shù)的悲劇的卓越手法?!?/p>
在人際關(guān)系方面,最為國人熟知的當屬魯迅與周作人、胡適這兩位昔日兄弟、摯友的決裂,以及魯迅與朱安、許廣平兩任妻子的感情糾葛。本書亦對這些恩怨糾葛做了詳細記載。
其中,關(guān)于魯迅與原配夫人朱安的婚姻,本書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jié):婚禮當天,已經(jīng)剪掉辮子的魯迅特地戴了一頂假辮子,裹了小腳的朱安卻穿了一雙大鞋,假裝是放足后的大腳。
朱安是生于舊社會的傳統(tǒng)婦女,講究三從四德。魯迅在結(jié)婚前就對這場包辦婚姻表達抗拒,還建議朱安放足、讀書,但卻被朱家一口回絕。
為了這場包辦婚姻,男女雙方都在委曲求全,盡量適應(yīng)對方的審美,卻鬧出了陰差陽錯的笑話。這個陰差陽錯有點像《麥琪的禮物》,不同的是《麥琪的禮物》體現(xiàn)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而魯迅與朱安之間卻只有無奈與妥協(xié),兩人的婚姻也終以悲劇收場。
每一個作品都會或多或少地打上時代和社會的烙印,魯迅為我們留下的精神遺產(chǎn),值得我們世代去學習、紀念。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當我們越來越遠離魯迅所處的那個年代,難免會產(chǎn)生陌生感,難以理解魯迅作品的真正含義。這本關(guān)于魯迅的傳記,則可以拉進我們與魯迅那個時代的距離,為我們更好地理解魯迅提供依據(jù)。
裙子的文化史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史,是女性明確自己社會地位的探尋史,是女性身體跨越時代一步步戰(zhàn)勝衣著詭計獲得自由的勝利史。
這亦是一場各時代作為模特輪番登場的裙裝秀,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風貌化身畫作,在秀場的大屏幕上循環(huán)播放。從中世紀出場,到20世紀站在舞臺中央,裙裝的裝飾性逐漸退位,靈活性最終大權(quán)在握;束胸衣等約束慢慢消失,被自由和解放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