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小學科學課堂是集物理、生物與化學知識于一身的綜合科目,對于小學生來說,科學課既能傳授有趣的科學知識,又能親身參與到各類豐富的科學實踐當中,可謂是一門在快樂中獲取知識的學習科目。在以往的小學科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較為關注科學理論的講解,對于科學實踐部分有所忽略。筆者認為,科學實踐教學和科學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將從教學資源的充分挖掘、課程體系的全面建立以及科學實踐行為的規(guī)范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充分挖掘教材和教學資源的內(nèi)容
對于小學科學的實踐化開展,科學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教學標準,并且認真翻看教育部發(fā)布的標準教材,根據(jù)教材的章節(jié)安排以及教材上的科學實驗案例來尋找相應的拓展教學資源。在這個過程中,科學教師要擅長利用豐富的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不斷尋找能夠吸引小學生眼球且具有科學教育意義的視頻向?qū)W生播放,科學教師還可以留心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科學家人物傳記,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活動,感受科學家從事實驗科學的樂趣,進而對科學實踐的開展產(chǎn)生精神共鳴以及認同感。
二、建立全面系統(tǒng)的課程體系
小學科學的實踐課程在以往部分教師開展的教學中占據(jù)較少的部分,這不僅不利于小學生對科學理論有直觀的認識,并且也不利于小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筆者認為,科學教師首先要合理分配科學理論教學與科學實踐教學的比重,不可二者偏廢其一;其次,科學教師要建立起體系健全、方面兼顧的課程系統(tǒng),從簡單科學實驗的課堂操作到實驗室流程的逐步解讀,從校內(nèi)科學實踐的開展到校外科學實踐的拓展,均需要科學教師詳細規(guī)劃逐步完善;最后,科學教師還可以聯(lián)系學生家長以及學校所在區(qū)市的科學實踐活動基地,例如科學博物館、科學少年宮、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基地等,不定時組織開展集體訪問學習參觀活動,以此拓寬學生的科學眼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規(guī)范學生的科學實踐行為
由于部分科學實踐涉及到化學反應實驗和物理實驗以及生物觀察實驗,因此,給學生講解清楚科學實踐規(guī)范是必要的。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科學實驗安全,嚴格遵守必要的科學實踐流程,防止科學實踐器具以及科學實驗反應藥品,教師在學生進行科學實踐時要格外留心學生的人身安全,及時提醒學生進行科學的實驗操作,為學生科學實踐的安全開展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 小學科學實踐化的課堂建構(gòu)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師從教學意識、教學體系以及教學行為等各個方面進行鉆研與改進。小學科學的實踐化轉(zhuǎn)變是大勢所趨,隨著社會對于實踐操作能力人才的需求逐步旺盛,小學科學教師應當幫助小學生從小養(yǎng)成不僅愛動腦、更要勤動手的實踐操作習慣?!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毕M覀?nèi)w小學科學教師都能為科學實踐化課堂的建構(gòu)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