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徐國萍
(1.商洛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科,陜西 商洛 726000;2.漢中市城固縣第二人民醫(yī)院內(nèi)二科,陜西 漢中 723200)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小兒心肌導致心肌損害而出現(xiàn)一系列臨床癥狀,如胸悶、心悸、乏力、多汗等。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變化較快,若得不到及時有效診治,可導致患兒出現(xiàn)嚴重的心功能障礙并發(fā)癥,如嚴重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1]。因此,及時、準確診斷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是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疾病診治面臨的重要課題。目前,臨床對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金標準方法為心內(nèi)膜心肌活檢Dallas術,但該方法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且受檢者較易并發(fā)心臟方面的并發(fā)癥[2]。尋找無創(chuàng)、快速、準確的輔助診斷措施,對臨床提升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失效及經(jīng)濟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臨床研究較多的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指標以心肌標志物、炎性標標志物兩大類。結合臨床文獻報道及本院實際臨床經(jīng)驗,本方案選擇血清TNF-α、CK-MB、cTnI實驗室指標作為經(jīng)臨床醫(yī)師初診為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兒的實驗室診斷研究指標,分析其作為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的效能指標?,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兒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3~12歲,平均(7.35±2.17)歲。納入標準:(1)患兒均出現(xiàn)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相似臨床癥狀(全身酸痛、心悸、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體征(發(fā)燒、早搏),經(jīng)接診醫(yī)師對臨床癥狀及體征、流行病學史等初步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2)年齡2~12歲;(3)經(jīng)初診后符合心內(nèi)膜心肌活檢Dallas術,并經(jīng)家長及受試兒同意實施手術病理探查。排除標準:(1)合并其它原因導致的心肌炎患兒;(2)合并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者;(3)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性疾病者;(4)合并其它可能影響診斷結論疾病者;(5)臨床資料收集不完整者。
1.2 方法所有患兒均經(jīng)資深兒科醫(yī)師初步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采集所有患兒的外周靜脈血,檢測血清TNF-α、CK-MB、cTnI檢測。所有患兒均收集完成臨床癥狀、體征、心臟X線檢測、病原學檢測、超聲心動圖檢測資料。所有患兒均參照《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3]診斷是否為病毒性心肌炎。以綜合診斷為金標準,采用診斷四格表計算血清TNF-α、CK-MB、cTnI及兩兩聯(lián)合、三者聯(lián)合診斷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效能指標。
1.2.1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金標準由本院兒科、心內(nèi)科、檢驗科資深醫(yī)師組成研究方案技術小組,參照《國際中醫(yī)臨床實踐指南·病毒性心肌炎》[3]標準對受試兒做出診斷。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診斷依據(jù)共計4項:(1)心源性休克或(和)心功能不全和(或)心腦綜合征;(2)X線下示心臟擴大;(3)心電圖改變;(4)CK-MB升高或cTnI升高;病原學診斷依據(jù):心內(nèi)膜心肌活檢Dallas術分離到病毒或病毒核酸探針查到病毒核酸、特異性病毒抗體陽性。臨床診斷依據(jù)中包含2項可診斷,需同時具備發(fā)病1~3周內(nèi)有流行病學史;同時具備病原學診斷。排除其它原因導致的心肌炎、結締組織病、其它原因導致的心肌損害、甲亢及藥物導致的心電圖改變。
1.2.2 心肌酶譜指標及TNF-α檢查方法采集受試兒空腹靜脈血,設置離心條件:離心直徑900 mm,轉速2 500 r/min,離心時間30 min。離心后傾取上層清液于-40℃環(huán)境保存待檢。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檢測血清TNF-α;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法檢測血清CK-MB水平;采用膠體金法檢測血清cTnI水平,嚴格試劑盒說明書要求的步驟行檢測操作。從按照文獻及臨床經(jīng)驗數(shù)據(jù),當受檢者血清CK-MB超過4.0 μg/L則以此診斷其為病毒性心肌炎,血清cTnI水平超過0.5 μg/L以此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血清TNF-α水平超過135 ng/L水平以此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陽性。
1.3 觀察指標對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診斷四格表處理,以綜合診斷結論為金標準,計算血清TNF-α、CK-MB、cTnI檢查結果對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效能指標: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靈敏度=金標準診斷陽性且標志物判定陽性/(金標準診斷陽性且標志物診斷陽性+金標準診斷陽性但標志物診斷為陰性),特異度=金標準診斷和標志物診斷均為陰性/(金標準診斷陰性、標志物診斷為陽性+金標準診斷和標志物診斷均為陰性),準確性=(金標準診斷陽性+金標準診斷和標志物診斷均為陰性)/總例數(shù)。聯(lián)合診斷方案采用串聯(lián)方式進行診斷,以組合中的任一一項指標診斷為陽性則判斷為小兒病毒性心肌炎。
2.1 金標準及實驗室指標診斷病毒性心肌炎結果綜合診斷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患兒共計61例,血清TNF-α、CK-MB、cTnI診斷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分別為42例、54例、49例。見表1。
表1 不同方法診斷病毒性心肌炎結果(n)
2.2 實驗室指標診斷病毒性心肌炎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對比血清TNF-α、CK-MB、cTnI三者聯(lián)合檢查診斷的靈敏度和準確度明顯高于單一檢查診斷和兩兩組合的診斷方案。見表2。
表2 實驗室指標診斷病毒性心肌炎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分析(%)
采用血清標志物檢測結果進行疾病判斷是臨床最為常見且經(jīng)濟的方法??陀^性強、操作簡單、部分疾病會出現(xiàn)特異性的血清標志物[4]。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病理機制明確,心肌感染病毒,導致心肌損傷而出現(xiàn)炎癥、應激性心肌標志物指標改變。據(jù)此,臨床現(xiàn)在所研究的實驗室診斷指標主要針對炎性方面的改變及心肌損傷后發(fā)生變性導致心肌酶譜指標方面的改變情況進行診斷[5]。
TNF-α主要是由單核細胞與巨噬細胞所分泌的炎性物質(zhì),其可抑制或殺滅腫瘤細胞,增強中性粒細胞的吞噬能力,同時還對細胞的分化、增殖有促進作用,可直接參與病毒介導的免疫應答過程,從而發(fā)揮對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生、發(fā)展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臨床研究[6]顯示,TNF-α對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的病情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心肌酶是心肌特有的酶類物質(zhì),當心肌細胞受損時,其會應激性釋放進入血液中,通過血液檢測可反應出心肌損傷相關的疾病。在心肌損害和心肌細胞壞死的早期,cTnI會快速釋放,所有年齡、性別階段的人類均有此相同的反應[7]。CK-MB是心肌損害的典型指標,存在于心肌細胞內(nèi),正常情況下,其97%的cTnI與心肌結構蛋白結合,心肌細胞內(nèi)能量轉運、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再生、維持心肌肌肉收縮功能[8]。雖然其在血清中含量較少,但當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發(fā)生后,心肌細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壞,cTnI處于游離狀態(tài),無法結合心肌結構蛋白而快速釋放入血而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上升[9],發(fā)生后的3~8 h血清中CK-MB表達會明顯上升,感染后9~30 h達峰值,之后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10]。
基于TNF-α、CK-MB、cTnI標志物的上述生理特性,本方案采用檢測血清中三種指標的方法對觸診為疑似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兒進行診斷,結果顯示,血清TNF-α、CK-MB、cTnI三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診斷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檢驗方法簡單快捷、客觀性強,診斷準確度高的優(yōu)點,是預診斷的有效輔助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利益沖突說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倫理批準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過商洛市中心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長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