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斌 馬清華
(1.西安大興醫(yī)院兒科,陜西 西安 710016;2.西電集團醫(yī)院兒科,陜西 西安 710000)
EB病毒(EBV)屬嗜B細胞類皰疹病毒,主要侵犯B淋巴細胞。當B淋巴細胞感染機體后,可對B淋巴細胞產(chǎn)生刺激作用,導致細胞增生、轉(zhuǎn)化[1],臨床將其稱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M),IM患者的典型臨床癥狀為淋巴結(jié)腫大、扁桃體腫大、發(fā)熱、肝脾腫大等淋巴結(jié)增生性癥狀[2],嚴重者可導致心肌炎、皮疹、再生不良性貧血、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等。臨床研究[3]還顯示,EB感染與鼻咽癌、B淋巴細胞惡性腫瘤以及免疫力低下的其它惡性腫瘤關(guān)系密切,因此重視EBV感染的防治是傳染科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方案對疑似感染EBV的兒童檢測血漿病毒早期抗體(EA-IgG)、病毒核抗原抗體(NA-IgG)、病毒衣殼抗原抗體(CA-IgM)、病毒衣殼抗原抗體(CA-IgG)及CA-IgG親和力指標,觀察其在診斷兒童EBV感染的診斷效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EBV感染的受試兒245例,其中男137例,女108例;年齡3~11歲,平均(6.35±1.24)歲。所有入組患兒均因出現(xiàn)臨床癥狀和(或)EBV感染流行病史,接診醫(yī)師初步診斷為疑似EBV感染[4];排除合并可能影響診斷結(jié)論的其它疾病患兒。
1.2 方法所有受試兒均由同一位接診醫(yī)師初步診斷為EB感染,采集所有受試兒的靜脈血,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血漿EBV-DNA指標,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測定(IIFT)檢測血漿NA-IgG、EA-IgG、CA-IgM、CA-IgG及CA-IgG親和力指標,參照EBV感染診斷的金標準診斷結(jié)論,計算采用血漿EBV-DNA載量、NA-IgG、EA-IgG、CA-IgM、CA-IgG及CA-IgG親和力及聯(lián)合診斷EBV感染的診斷效能指標: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
1.2.1 EBV血漿DNA載量檢測采集受試兒外周靜脈血2 mL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中,保存于2~4 ℃環(huán)境,在72 h內(nèi)進行檢測。離心去除血細胞獲取血漿作為檢測標本,采用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標本。本方案所用試劑盒由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檢測儀器為羅氏公司生產(chǎn)的LightCycler480II型實時熒光定量PCR儀。檢測方法及診斷標準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實施。
1.2.2 EBV特異性抗體檢測采集受試兒外周靜脈血3 mL于抗凝,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中,保存于2~4 ℃環(huán)境,在72 h內(nèi)進行檢測。離心去除血細胞獲得血漿作為檢測標本,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對EBNA-IgG、VCA-IgG、VCA-IgM、EA-IgG 4種抗體及VCA-IgG抗體親和力進行檢測。本方案所用試劑盒購自德國歐蒙醫(yī)學診斷公司,檢測儀器為上海光學儀器廠生產(chǎn)的熒光顯微鏡,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及設(shè)備儀器操作說明書操作。
1.2.3 EBV感染診斷金標準由醫(yī)院感染科組織的小組按照相關(guān)指南對所有入組受試兒進行診斷,在排除其它病原體感染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受試兒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xiàn)及癥狀、實驗室檢測指標及EB-DNA檢測結(jié)果、抗原、抗體等作出綜合診斷結(jié)論。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四格表計算對EBV感染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及誤診率。靈敏度=綜合診斷陽性且測評方法診斷陽性/(綜合診斷陽性且測評方法診斷陽性+綜合診斷陽性但測評方法診斷為陰性),特異度=綜合診斷和測評方法診斷均為陰性/(綜合診斷陰性、測評方法診斷為陽性+綜合診斷和測評方法診斷均為陰性),準確度=(綜合診斷陽性+綜合診斷和測評方法診斷均為陰性)/總例數(shù)。
2.1 不同方法診斷兒童EB感染結(jié)果經(jīng)臨床診斷、實驗室檢測結(jié)果及病情隨訪綜合診斷為EB感染的患兒共計203例;血漿EBV-DNA載量診斷EB感染共計200例,NA-IgG、EA-IgG、CA-IgM、CA-IgG及CA-IgG親和力指標診斷EB感染分別為11例、169例、38例、182例、183例,EBV-DNA診斷為陽性200例,CA-IgM+CA-IgG+ CA-IgG親和力診斷陽性189例。見表1。
表1 不同方法診斷兒童EB感染結(jié)果(n)
2.2 不同方法診斷兒童EB感染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析EBV-DNA檢測的診斷靈敏度及準確度均高于NA-IgG、EA-IgG、CA-IgM、CA-IgG及 CA-IgG親和力及其聯(lián)合診斷方案。見表2。
表2 不同方法診斷兒童EB感染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析(%)
目前臨床對于EBV感染的診斷方法中,診斷效能最高的屬EBV-DNA載量檢測,其通過聚合酶介導的一系列循環(huán)反應,對血漿中的EBV基因組DNA進行擴增放大,并與EBV的核酸片段進行比對,判斷血漿中是否存在EBV;可敏感反應EBV的感染和復制增殖情況[5]。一般情況下,病毒載量超過500拷貝,可明確診斷感染EBV。但該檢測方法耗時長,操作復雜,對檢測人員的技術(shù)要求較高。且該檢測方法所反映的情況對采樣時是否感染進行判斷,即臨床所謂的活動性感染診斷,對既往的感染史難以做出判斷。這對患者來說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但對于傳染病的防治所能提供的信息尚存缺陷[6]。EBV三項抗體檢測也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診斷EBV感染的方案。三項抗體指標包括EBV衣殼抗原(VCA)、EBV核抗原(EBNA)、EBV早期抗原(EA)的抗體檢測[7]。這些抗體出現(xiàn)在EBV感染的不同階段,據(jù)此可對感染情況作出判斷。雖然EBV三項抗體檢測具有上述優(yōu)點,但其診斷的靈敏度、準確度也應達到較高的水平,方能盡可能降低醫(yī)療資源的無謂損耗[8]。
本方案對初診醫(yī)生診斷為疑似EBV感染的兒童分別檢測EBV-DNA載量、EBV抗體:NA-IgG、EA-IgG、CA-IgM、CA-IgG及CA-IgG親和力指標,結(jié)合臨床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實驗室數(shù)據(jù)等資料,由感染科資深醫(yī)師組成的小組對受試兒童的上述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并作出診斷結(jié)論,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以綜合診斷為金標準,采用EBV的特異性抗體NA-IgG、EA-IgG、CA-IgM、CA-IgG及 CA-IgG親和力及其聯(lián)合方案診斷兒童EBV感染,不同抗體體現(xiàn)出來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EA-IgG、CA-IgG、CA-IgG親和力、CA-IgM+CA-IgG+CA-IgG親和力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而NA-IgG、VCA-IgM抗體的診斷效能非常差,與臨床其它文獻資料的結(jié)論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可能與兒童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兒童其免疫功能不成熟,感染病毒后,自身免疫系統(tǒng)不能及時產(chǎn)生抗體,而未能檢出,導致診斷效能較差[9]。由于NA-IgG、EA-IgG、CA-IgM、CA-IgG及CA-IgG親和力所反映的EB感染階段特征較為明顯,通過分析上述檢測指標的診斷結(jié)論,可以知曉受試兒童當下及既往是否存在EBV感染,為臨床EBV感染防控提供客觀數(shù)據(jù)。尤其是采用CA-IgM+CA-IgG+ CA-IgG親和力檢測聯(lián)合診斷,其基本涵蓋了當前感染、既往感染的全過程,不僅能保證較高的診斷效能,同時還為病情評估提供客觀數(shù)據(jù)[10]。
綜上所述,NA-IgG、EA-IgG、CA-IgM、CA-IgG及CA-IgG親和力檢測作為診斷兒童EBV感染雖然診斷效能方面稍差于血漿EBV-DNA載量檢測診斷方法,但其可顯示既往感染情況,且操作簡便、快速,作為兒童大規(guī)模EBV感染篩查及完善病情資料的有益補充。
利益沖突說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倫理批準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過西安大興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