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逸出生于浙江省臺州市西部鄉(xiāng)鎮(zhèn)的一個小鄉(xiāng)村,卻從小就有著成為一名科學家的夢想。小學到初中的九年求學路上,他從未上過培訓班,也不做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小鎮(zhèn)做題家”,而是注重效率、減輕內(nèi)耗,是個各科成績均衡發(fā)展的全能型選手。憑借著超越同齡人的邏輯思維和自省能力,最終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2023年,周晉逸成功被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錄取,未來直接保研,專心從事他夢想中的科研事業(yè)。同年,他又和傅朗逸等10名同學被評為2023年臺州市“新時代好少年”。
向下扎根,汲取力量
周晉逸來自臺州黃巖的一個小鎮(zhèn)——寧溪鎮(zhèn)南渠村,在有限的教育資源和機會面前,他選擇了向下扎根,不斷汲取學習的養(yǎng)分。他熱愛學習和閱讀,從小學開始他每天都會安排自學、閱讀,而且內(nèi)容從不設限,從文科到理科,從教材到小說、散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雖然身在小鎮(zhèn),但是他的思想已經(jīng)徜徉在古今中外的知識海洋之中。
初中時,他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小鎮(zhèn),成功進入了北京師范大學臺州實驗學校。在這里,他就像寧溪鎮(zhèn)的鳳山一樣踏實、沉穩(wěn),無論什么時候都能夠靜下心來專注做事。在去西安考試的途中,當其他同學偶爾放松刷視頻聊天時,他一路上都在看書,從莫言的《蛙》到余華的《兄弟》。
沒有人一出身就在山頂,大部分人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爬上山頂去看屬于自己的風景。面對無法改變的教育環(huán)境,周晉逸從小就向下深深扎根于學習,汲取知識的力量,增強自己的“硬核”實力。
向上生長,敢作敢為
雖然來自小鎮(zhèn),但是周晉逸從來都不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小鎮(zhèn)做題家”。他從不過分苦讀、刷題,在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對物理等學科競賽的興趣之后,他就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深挖,遇到難題他會自己先研究,即使向老師詢問,也不會直接拿整道題來問,他會先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題目答案只有一個,但他覺得解法可以有很多。
從小,他就有著成為一名科學家的夢想,立志要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科研事業(yè)。2023年,他在全國2000余名學生中脫穎而出,成功被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錄取,未來將免去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直接保送至西交大研究生,專心從事他夢想中的科研事業(yè)。他的夢想就是他向上成長的精神源泉,他深知這個夢想很大,可能需要數(shù)十年才能百煉成鋼;他也知道這個夢想也很小,每一份小小的努力都是他能成功的底氣,所以他用別人休息的時間奮起直追,走了更遠的路,吃了更多的苦。“勖(xù)我此生鴻鵠志,與君同做少年游”,他用他的行動訴說著自己對夢想的堅持。
周晉逸的學習不是那種讓人驚艷的,但是他會努力堅持。他就像竹子一樣,給他壓力,可能暫時會被壓彎,但他有韌性,會回彈,最后會長得越來越直?!扒トf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正是這股韌勁讓他堅持了下來,并越走越遠。這根竹子不懼打壓,一直向上生長著。
向內(nèi)思考,向外探尋
周晉逸同學有著超越同齡人的思考與自省能力。在不到16周歲的年紀,他經(jīng)常會思考“自我”和“人生”這些命題,并用辯證性的眼光看待自我和世界。在很多人還不明白,甚至還未思考過“為什么還活著”時,他已經(jīng)明白活著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好的自我和世界。他從不覺得人生是無聊、虛無的,在他的閑暇時光里,他總是自由自在地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他熱愛寫詩、寫日記,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記錄自己的生活和經(jīng)歷,他說這是他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他鐘情于科幻懸疑小說,熱愛打籃球,用閱讀和運動解開他思考和身體的束縛,他說這種思想和身體的對抗是他與別人對話的過程。
在人生這條道路上,所有人都是普通的,但是成為更好的自己是所有人不普通的權利,走著走著,眼睛里就有了光,心里便有了方向,他相信他可以不斷打破世俗的天花板,正如他走出小鎮(zhèn),考入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一樣。
這就是周晉逸:一個像竹子般堅韌不拔、壯志凌云的新時代好少年。努力的人從來都是光芒萬丈,未來他會繼續(xù)“向下”扎根走好自己腳下的每一條路,繼續(xù)奮發(fā)“向上”成為新時代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