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棟
后人對《愛蓮說》的意蘊研究,多集中于文學審美層面,道德哲學層面的研究寥寥。其實,這種以“說”為題的文體,偏重借物借事喻理,多發(fā)議論,如《馬說》《師說》《捕蛇者說》等?!稅凵徴f》亦然,其意蘊與絕大多數(shù)詠物言志之作一樣,既有表層的立象盡意,也有內(nèi)里的比德明志。除此,《愛蓮說》的“內(nèi)核”還駐守著周敦頤言理載道的理學思想。周敦頤選取“蓮”作為發(fā)論喻理的對象,不僅是對自然物的審美觀照,也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彰顯,更是融通三教的哲學思辨。
一、立象盡意——清新潔雅的自然審美
在中國文化體系中,蓮常稱荷、芙蕖、水華、菡萏、芙蓉等。蓮花意象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可追溯到《詩經(jīng)》。《詩經(jīng)》中的《鄭風·山有扶蘇》《陳風·澤陂》都出現(xiàn)了蓮花形象?!多嶏L·山有扶蘇》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荷華”即“荷花”。《陳風·澤陂》有“彼澤之陂,有蒲菡萏”,“菡萏”乃蓮之別名。不過,上述兩首詩中,蓮雖有比興,但更多是用來襯托“美人”等女性形象。之后,屈原的《離騷》里“蓮”被賦予高潔、異于流俗的人格品性?!爸栖梁梢詾橐沦猓饺匾詾樯选北磉_了詩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意志精神。自此,蓮或者荷作為香草之一,成為賢人君子的譬喻之物。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辈贿^,漢魏之后,“蓮”“荷”更多被用來寫愛情,“蓮”與“憐”諧音,“蓮子”諧音“憐子”,六朝大量的采蓮曲多與男女歡愛有關(guān)。唐以前的詩作絕大多數(shù)亦然。不過,唐肇始,受道家、佛家的影響,蓮與“清凈”聯(lián)系起來。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看取蓮花凈,應(yīng)知不染心”,杜甫《宿贊公房》“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均立意于蓮身上的清凈。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李白《古風》(五十九)中的蓮意象。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空絕世,馨香為誰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結(jié)根未得所,愿托華池邊。
李白筆下的蓮鮮艷美麗、秀色馨香,卻芳華凋零,無人賞識。在描摹蓮的形象時,與所有詠物詩一樣,此詩也從形、色、香、質(zhì)方面著筆,全面呈現(xiàn)了“蓮”的形象,也寄寓了“蓮”人格精神。
直到周敦頤的《愛蓮說》,重新回歸“蓮”之高潔物性,立象盡意,微言大義,使短短119字的小品文,躋身詠蓮甚至詠花詠物之不朽篇章之列。
從文本的表層意蘊看,《愛蓮說》呈現(xiàn)出詠物詩文的特征。詠物之作常常對物象進行形象特性摹寫,然后借機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愛蓮說》中對“蓮”的直接摹寫主要是這幾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弊髡邚纳彽纳L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和風度等方面,勾勒了蓮的物性形象?!俺鲇倌唷薄板鍧i”寫其生長環(huán)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其外形,“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寫其氣味、姿態(tài)。除此之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其風度。寥寥數(shù)語外寫其形,內(nèi)表其神,用五個“不”字逐一凸顯“蓮”的四個特性:潔、真、正、雅。“蓮”清新本色的形象躍然紙上。
蓮的潔、真、正、雅四大特性中,“潔”當是周敦頤心中之蓮的核心特性。周敦頤“獨愛蓮”則是對“清新潔雅”審美風骨的情有獨鐘。這“蓮”之潔雅合成了李白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和李商隱詩“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的本色,也內(nèi)里充溢著“荷風送香氣”“一番荷芰生池沼,檻前風送馨香”之類“惟吾德馨”的美學神韻。
周敦頤曾建蓮池,將屋前溪水命名為濂溪,并自號濂溪?!囤M州府志》記有愛蓮書院:“愛蓮書院在城北,其地原為督學試院,有周茂叔蓮池遺跡。”又有愛蓮亭條目:“濂溪書院舊在東北玉虛觀左……”1063年,北宋仁宗嘉祐八年的五月十五日,周敦頤在虔州雩都刻下了《愛蓮說》?!吧彙薄傲敝C音,愛蓮即愛廉,濂溪即廉溪,對蓮的稱頌依稀顯露的是對士人君子清廉自守的標舉之意。而這與《愛蓮說》中“清新潔雅”的審美意蘊是契合互證的。
二、比德明志——君子自守的道德標舉
孔子也許是最先把自然美的特性與人的精神道德情操相比附的人,《論語》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并說“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把山水自然之物與人的品性聯(lián)結(jié)起來,就是比德?!抖Y記·聘義》記載了孔子的一段話:“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睂⑷寮液诵乃枷氡扔谝晃?,亦可謂比德的濫觴。
在后世,用花卉草木比德就成為一個特殊的文學現(xiàn)象。文人們常常從人的倫理道德方面去看自然世界,把自然物看作人的某種精神品質(zhì)的對應(yīng)物,即“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些花木就被賦予了人的某些個性氣質(zhì)、品格精神。如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吧彙币惨粯樱毁x予了“清潔、高潔、雅潔”等德性內(nèi)容。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說“其質(zhì)潔,故其稱物芳”。周敦頤更是在《愛蓮說》中直言:“蓮,花之君子者也?!?/p>
元人王義山《君子堂記》從《愛蓮說》中闡釋“君子之道”:“蓮有君子之道四焉:出淤泥而不染,一也;濯清漣而不妖,二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三也;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四也。比德于君子也。”
但王義山并未具體指明“君子四道”的內(nèi)涵。據(jù)前文,我們看到了蓮的四種特性,即潔、真、正、雅?!俺鲇倌喽蝗尽毖云洹皾崱保芍^“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此句中的“淤泥”喻指俗世,“出淤泥”言其能從俗世中超拔出來,君子置身俗世而堅守本心,不為其墨染,近墨者而不黑,可謂有屈子“舉世皆濁而我獨清”和“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的精神品格。“濯清漣而不妖”言君子純真,保持本色而不妖艷炫耀,質(zhì)樸中脫卻“孤傲”,避免了“深思高舉,自令放為”的命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言其正派,“中通外直”寫君子內(nèi)心通達、行事正直;“不蔓不枝”則指不學蔓草攀爬纏繞之術(shù),不攀附高枝,行枝附葉著之事??梢?,此句寫君子不攀附權(quán)貴,保持獨立正派的人格。“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言君子高雅,“香遠益清”標舉“惟吾德馨”,“亭亭凈植”標舉風神高雅,“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言君子當保持清高、自尊、自愛。
之后,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與君子的潔身自好、獨善其身成為一種固定聯(lián)想,屢屢出現(xiàn)在文人詩作中。如范成大《州宅堂前荷花》“泥根玉雪元無染,風葉青蔥亦自香”,蘇轍《千葉白蓮花》“蓮花生淤泥,凈色比天女”等等。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聲。(蘇軾《與王郎昆仲及兒子邁繞城觀荷花登峴山亭》)
實里中懷獨苦心,富貴花非君子匹。(包恢《蓮花》)
爭似泥涂隱君子,褐衣懷玉古人風。(王邁《蓮花》)
上述詩文均賦予“蓮”君子品性,“所至如君子”“富貴花非君子匹”“爭似泥涂隱君子”都指向了《愛蓮說》中“蓮,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等文本信息。眾所周知,君子乃儒家理想人格?!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儒學士人終生信奉并付諸實踐的信條。周敦頤生活在北宋中葉,彼時吏治腐敗、貪腐盛行,而他為官三十余載,自始至終恪守君子信條,入世而不阿世,有為而不自為,真正做到了如同“蓮”一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跺ハ壬怪俱憽酚涊d,宋至和元年(1054年),周敦頤病危,好友潘興嗣趕來為他料理后事,卻發(fā)現(xiàn)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篋,錢不滿百”。蘇軾贊頌他:“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薄端问贰ぶ芏仡U傳》記載了黃庭堅對周敦頤的高度評價:
其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廉于取名而銳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煢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三、言理載道——三教合一的哲學思辨
然而《愛蓮說》并不是一篇單純的詠物小品。從題目“說”字可見其議論說理的性質(zhì)?!段恼卤骟w序說》有言:“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卑创?,《愛蓮說》中必然包含周敦頤所要述說的義理。而義理,恰好是宋以后,講求儒家經(jīng)義的學問,周敦頤則是宋代理學的開山鼻祖。
因此,闡發(fā)《愛蓮說》的意蘊,自然無法回避周敦頤作為理學開創(chuàng)者這一背景。理學是唐宋時期產(chǎn)生的一種“新儒學”,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學思想,“儒表佛里”“陽儒陰釋”“儒表道里”是其顯著特征。《愛蓮說》中“蓮”之形象也或多或少反映出或者寄寓了周敦頤的理學思想。
周敦頤發(fā)揮了《中庸》關(guān)于“誠”的思想。從宇宙論推演出人道觀,建立了以誠為本的理學思想體系。圍繞這一點,周敦頤提出了“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核心概念,將儒學與道學進行了融合。尤其是在宇宙生成學說的基礎(chǔ)上,提出“至誠”和“主靜”的道德論。他認為,人性有五品,適中是最完善的人性。只有達到“至誠”這一境界,人性才能完善。為了達到“至誠”,須用“主靜”的方法進行自我修養(yǎng)。做到無私無欲,方能夠“安閑恬靜、虛融淡泊”。
在《愛蓮說》中,周敦頤通過三種花的比較,鮮明地闡發(fā)了自己的思想?!熬铡钡男蜗髮嶋H上代表的是道家,“菊”作為四君子之一,氣韻高潔、素雅堅貞,代表的是隱逸退讓。“牡丹”的形象實際上代表的是儒家,“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世人皆愛牡丹,言世人都以仕進為人生目標,因為仕進意味著高官厚祿、名利雙收。而“予獨愛蓮”,不愛牡丹與菊,一方面見其不愿徹底皈依老莊、遁世無為,另一方面見其不愿陷于官場、追名逐利。作者選擇的人生之路是,不逃避現(xiàn)世,選擇努力生長,直到“出淤泥”;保持自己的潔雅節(jié)操,“香遠益清”。一方面胸懷坦蕩、光明磊落、為人正直,具有獨立人格;另一方面不避世,敢于擔當,“知其不可而為之”。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君子中庸”思想在“蓮”身上有著鮮明的表現(xiàn)。
顯然,周敦頤在“蓮”身上寄寓了自己儒道互補,以儒為主的人生思想。周敦頤構(gòu)建起的理學體系的主體內(nèi)容來自儒學,“太極”概念來自道教,“蓮花”意象來自佛教,他并不偏執(zhí)一端,而是兼用三教?!稅凵徴f》中“中通外直”一語即可視為此思想融合的表述?!爸小敝感男?,“通”即透脫通達,“直”指立身的端毅剛直?!爸型ā眲t“外直”,這是理學實現(xiàn)人格完善與達成體用結(jié)合的思想超越。
《愛蓮說》一文將蓮進行本質(zhì)力量對象化,一方面歌頌了儒家君子人格潔身自好、守正融通的精神節(jié)操,另一方面也闡發(fā)了理學思想儒道互補、三教合一的微言大義。從整體看,《愛蓮說》顯現(xiàn)出了作為理學家的周敦頤通過文學表達闡發(fā)哲學思想的實踐特征。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學會2023年度教育科研課題“多文本樣態(tài)下的高中語文結(jié)構(gòu)化閱讀教學實踐與研究”(編號:YB2023151)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