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午
(湖南株冶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湖南 衡陽 412004)
鋅金屬及其衍生產品在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是鋅資源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鋅金屬及其產品消費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鋅金屬產量及消費量一直處于世界第一。湖南株冶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水口山基地自2019年投產以來,99.995%鋅錠年產能達10萬t,99.997%鋅錠產出率達50%。目前該廠產出鋅錠中銅、鎘、鉛均存在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鋅錠中鐵含量一直存在不明原因的波動。鐵元素在鋅液中的溶解度是隨溫度增加而增加,每一次爐內鋅液溫度變化都將導致鐵元素過飽和(當溫度下降時),或不飽和(當溫度上升時)。當鐵元素過飽和時,處于過飽和的鐵將與合金中鋁發(fā)生反應形成Al5Fe2金屬化合物,造成浮渣量增加;當鐵元素不飽和時,合金對鋅鍋和鵝頸材料的腐蝕將會增強,以回到飽和狀態(tài)。同時,鐵高在壓鑄件中易形成硬質點,影響后加工和拋光,為此技術人員通過從化學因素、工藝控制等多方面查找原因,不斷改進,最終使鐵含量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產品質量,滿足了客戶需求,大大拓寬了公司產品的銷售渠道。
鋅冶煉工藝主要分為兩大類:火法煉鋅和濕法煉鋅。目前濕法煉鋅主流工藝普遍采用火法-濕法聯(lián)合工藝:鋅精礦沸騰焙燒→浸出→電解→鑄型。熔鑄車間是濕法煉鋅的最后一道工序,采用工頻感應電爐將鋅片熔化后澆注成錠的過程。
湖南株冶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火炬牌鋅錠生產采用有芯感應熔鋅爐,其工作原理利用電磁感應原理,使鋅片(被熔金屬)本身發(fā)熱,從而達到熔化、過熱和保溫的目的[1]。在加料過程中同時加入一定比例的氯化銨,方便造渣,得到鋅液,將鋅液注入模具,通過扒皮機器人除去其表面的氧化鋅渣,得到完整的火炬牌鋅錠,其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鋅錠生產工藝流程
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鋅錠》(GB/T 470—2008),最高等級99.995%鋅錠成分規(guī)定應符合表1。
表1 鋅錠的化學成分 %
鋅錠化學成分主要有銅、鉛、鎘和鐵,而鐵的控制主要發(fā)生在熔鑄工序,導致鐵含量超標的唯一可能為在熔鑄過程中鐵雜質掉入感應爐內,因此只有加強熔鑄過程的管理,才能有效的控制鐵含量。
金屬元素鐵在高溫鋅液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高溫鋅液對鐵容器有一定的腐蝕,尤其是爐窯內部含鐵,以及生產過程中夾雜鐵質,其腐蝕程度主要與溫度有關[2]。鐵在高溫鋅液中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溫度低于480℃時,鐵在鋅液中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緩慢上升;溫度在480~530℃時,鐵的溶解度出現(xiàn)一個突兀的“尖峰”;鋅液溫度高于530℃鐵的溶解度上升的斜率又恢復為緩慢上升的態(tài)勢。
圖2 鋅液溫度與鐵溶解度的關系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存在一系列漏洞,其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分別是:入爐物料夾雜鐵、生產中使用的鐵制工具、取樣時操作不規(guī)范、爐窯筑爐及維修時操作不當。
2.2.1 入爐物料夾雜鐵
1.目前該公司鋅成品廠入爐物料主要來源電解自產出的析出鋅片,其中時常夾帶碎鋅粒子,而碎鋅粒子在清掃收集過程中會摻雜現(xiàn)場的釘子、螺絲等鐵制品;除此之外,當自動剝鋅機出現(xiàn)異常情況下,采用人工剝皮,而人工剝皮使用的工具為鐵制工具。
2.熔鑄生產線產生的渣皮坨、修錠產生的碎鋅回爐時夾雜鐵制品,入爐后將造成鐵含量超標。
3.設備檢修過程中遺留或多或少的金屬制品,極有可能夾雜在物料中一同返爐,進而導致鋅液含鐵量超標。
2.2.2 生產中使用的鐵制工具
1.在實際生產中,熔鑄現(xiàn)場使用的釬子、邊鏟、人工扒皮使用的扒皮鏟、鐵鍬,使用不銹鋼材質帶齒耙子進行耙渣撈渣,均為鐵制工具,而且長期使用工具出現(xiàn)損壞,容易掉落進入爐內,導致爐內鋅液含鐵量超標。
2.為了保證在澆注時鋅液不飛濺傷人,同時減少鋅錠表面的飛邊毛刺,常常采用鐵制品進行導流,如在澆注口放置焊條或者鋼條進行導流,在使用過程中折斷掉入爐內,或者因為在高溫鋅液不斷的沖刷下,鐵溶解在鋅液當中,將導致鋅液含鐵量超標。
2.2.3 取樣時操作不規(guī)范
鋅錠取樣時使用鐵鍬取樣,未在合理溫度范圍進行取樣,容易使鐵鍬熔化在鋅液中,從而帶入樣品中,導致化驗結果不準確,進而影響正常生產。
2.2.4 筑爐時操作不當
熔鑄工頻感應爐重新砌筑后開爐使用廢舊木材烘爐,這些廢舊木材中間往往夾帶有鐵釘,人工方法很難徹底去除,由此造成開爐后鋅錠鐵超標。此外,工頻感應爐在運行1~2年后會常常出現(xiàn)感應體漏鋅現(xiàn)象[3],因此需要進行維修。在更換舊感應體時,要將爐內的鋅液非正常澆鑄成錠或人工轉入其他爐子,過程持續(xù)約8 h,所使用的工具均為鐵制品;同時為降低鋅液凝固速度,更換感應體時,需將爐內溫度提高至520℃左右,該溫度正處于鐵元素的“易溶溫度區(qū)間”,從而導致鋅錠鐵含量超標。
鋅錠生產,除去其“顏值”要求,鋅錠的化規(guī)質量也至關重要,化規(guī)質量主要取決于析出鋅片的質量,但是在熔鑄生產過程中管理不善,仍然會對鋅錠化規(guī)質量中鐵含量帶來影響,甚至會導致非0#鋅錠的產出,因此制定合理的管控措施,是保證高品位鋅錠產出的重要條件。
正常生產時,根據(jù)電爐內溫度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電爐給定功率,當進料后或爐溫低于470℃時,對感應體進行調壓升檔操作,當爐溫高于480℃時,對感應體進行調壓降檔操作,保證爐溫控制在470~480℃,避免爐溫過高,導致鐵含量超標。崗位按工藝檢查要求生產過程每小時測溫一次并拍照上報,要求數(shù)據(jù)真實。
1.強化源頭物料管理,各生產爐組在每班生產前必須對本爐組生產現(xiàn)場的鐵質雜物(螺桿、墊片、焊條等)進行檢查清理,保證無雜物可帶入爐內,爐組檢查清理完畢后由主操手進行現(xiàn)場確認(每班一次),并將清理檢查確認情況記錄在工藝紀律檢查表記錄內容處。
2.每月按計劃定期徹底清理大、小爐膛,包括爐蓋和料斗的結鋅鐵銹都要清理干凈,生產前將小爐膛鋅渣撈干凈后再生產。
3.所有扒皮的渣皮坨和修錠、衛(wèi)生碎鋅一律不準回鋅錠爐,全部入合金爐。
1.對現(xiàn)場所有鋼釬、扁鏟等鐵質工具進行編號管理、定置擺放,本班工具使用完后收入工具柜,共用工具做好交接,發(fā)現(xiàn)工具跌入爐內需立刻停車組織撈鐵。
2.生產過程中使用鐵質工具撈渣和耙渣時要控制爐溫在470~480℃,低溫減小鋅液腐蝕,減少Fe的帶入(必要時可以換用不銹鋼耙子和鏟子),導流使用的焊條和鐵片每班必須換新。
3.崗位每班接班后要對操作工具進行檢查,耙渣耙子無齒或樣瓢、漏勺大面積熔穿前必須匯報運營長,由運營長安排更換。同時運營長也要對工具完好情況進行抽查(每輪班兩次),并將檢查情況記錄在工藝紀律檢查表空白處。備用工具數(shù)量較少時運營長要提前匯報材料員進行工具申報,避免工具帶入污染和工具不足造成生產被動。
4.對扒皮工具進行防腐處理,借鑒高濃度氧化鋅渾濁液對鐵制品的“親和性”,以及與鋅液“疏水性”的原理,選用納米氧化鋅渾濁液覆蓋在扒皮鏟上,緩解扒皮工具的腐蝕速度,同時也能大大減輕扒皮時氧化鋅渣粘結在扒皮鏟上的現(xiàn)象,間接的改善了鋅錠表面物規(guī)質量,使其“顏值”得到大大提升。
使用專用鈦瓢和模具取樣,保證取樣工具清潔。取樣前先對樣瓢及模具使用鋅水進行預熱清理,取樣時爐溫1#、2#爐不能超過480℃,7#爐不能超過470℃,每個早班按標準取樣,送爐前樣化驗,及時跟蹤結果,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立即處理。
1.通過加強工藝紀律檢查,班組測溫頻次明顯增加,爐溫管控良好,99.997鋅錠產出率提高至56.12%,見表2。
表2 測溫頻率與99.997鋅錠產出率統(tǒng)計表 %
2.現(xiàn)場析出鋅物料中鐵器基本消失。
3.現(xiàn)場工具使用完畢后歸位放置,設備檢修維修后現(xiàn)場干凈整潔,無鐵質遺留。
4.取樣操作規(guī)范,符合標準,未出現(xiàn)因取樣不規(guī)范導致的生產被動,見表3。
表3 2021年鋅錠鐵含量統(tǒng)計表 %
通過表3可以看出,通過一系列控制措施的實施,鋅錠中鐵含量≤0.000 5%占比明顯升高,鐵含量≥0.000 7%占比明顯降低,并在2021年7月開始持續(xù)保持在96%以上,效果顯著。
實踐證明,合理的控制爐溫,加強對生產控制環(huán)節(jié)過程管控,杜絕外來鐵器入爐污染,對于鋅錠含量控制,具有重要意義。經(jīng)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及強化操作,公司目前生產的鋅錠品位保持在99.995%以上,產出鋅錠“顏值”也在不斷提高,確保了高端客戶的需求,提高了公司高端鋅錠市場占有率,提升了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