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利芳
喜鵲鬧春、梅花疏影、花開富貴、蓮年有余……這些美好的祝福,幸福的寓意,如果用文字吟詠,用書畫展示,用剪紙呈現(xiàn),用雕刻詮釋,用攝影記錄,用音樂歌唱,也許習以為常不足為奇,但如果用面粉調(diào)和,用面杖搟制,用刀剪刻畫,用巧手精制,用油鍋烹飪,用舌尖品嘗,呈現(xiàn)出唇齒留香的美味,既能入魂寄托來年豐收的祈愿祝福,又能入眼賞心悅目的藝術(shù)珍品,你能不駐足凝眸、嘖嘖驚嘆嗎?
家鄉(xiāng)茶馬古城·中大街新春非遺文化展演中,傳統(tǒng)剪紙和貢花,經(jīng)過非遺人傳承創(chuàng)新完美結(jié)合而成的油炸“窗花”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也喚起了我兒時快樂的回憶。
剪紙和貢花是家鄉(xiāng)人慶賀新年和豐收的吉祥物。每年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貼窗花、炸貢花。貼窗花帶來心靈的愉悅、新年的喜慶,炸貢花送去舌尖的享受、新春的祈愿。
記得兒時,每年臘月二十九,母親都會忙著架油鍋炸酥肉、豆腐、丸子,還有必不可少的炸貢花。
心靈手巧的母親,將面團揉搓得光亮而滋潤,搟成厚薄均勻的面片,撒上芝麻粒,切成或方或圓或長的形狀,或用筷子一夾,或用手一捏,或用剪刀一剪,或用茶杯一按,或?qū)訉诱郫B,或絲絲揉搓,菊花、牡丹、荷花等潔白貢花瞬間開滿案板,讓我歡呼雀躍。這些美麗的貢花在油鍋里翻滾著,一點點膨脹起來,顏色漸漸由白變黃,原來單薄的花瓣隨著油溫慢慢豐滿。不一會兒,一朵朵嬌艷的花在油鍋里綻放,熱熱鬧鬧翻滾跳躍,噼里啪啦,嘰嘰喳喳,蕩漾著,呢喃著,特別誘人。等母親撈出貢花稍微涼下來,我迫不及待拿出一朵,朝著花瓣咬上一口,“嘎嘣”一聲脆響,酥酥的,香香的,甭提多好吃了!
這些貢花放上好幾天依然焦脆可口,成為我和哥哥兒時整個春節(jié)美味可口的零食。
窗花和貢花,原是家鄉(xiāng)春節(jié)必不可少的吉祥物。而今,汝州非遺人卻將似乎風牛馬不相及的兩種吉祥物完美融合,創(chuàng)新出既有傳統(tǒng)春節(jié)韻味又有時代創(chuàng)新特色的新藝術(shù)形式——油炸“窗花”。
這樣精美絕倫的藝術(shù)品,做起來頗費心思。首先要用奇思妙想勾畫出一幅幅絕美的畫面,諸如松鶴延年、壽比南山、福祿雙全……接下來,制作優(yōu)質(zhì)的面團,要軟硬適宜,黏稠適當,光滑柔韌,潔白透亮。然后,將勾勒好的畫卷搟成圓圓的面片,搓成細細的面線,剪出嬌艷的面花,刻上方正的面字,一絲不茍,心無雜念,將心中美好祝福盡情在面團上展現(xiàn)。晾置一段時間后,下油鍋炸制。這時還要控制油溫適中,翻轉(zhuǎn)及時,受熱均勻,一雙筷子小心翼翼翻轉(zhuǎn),因為焦脆易碎,不能碰壞細細的線條,不能油花飛濺讓面團受熱鼓出的氣泡吹破,上色也要均勻一致,直至雙面都炸成金黃色,迅速出鍋,小心翼翼放置在大盤子里。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不能有絲毫馬虎,不能有一丁點碰傷,否則就會留有缺憾前功盡棄。
經(jīng)過一道道工序,雙喜臨門、鴛鴦成雙、龍鳳呈祥等藝術(shù)品如花般綻放在眼前,觀之賞心悅目,聞之面香四溢,賞之心花怒放,品之脆香可口,怎一個美字了得?
窗花曾是平面的,紙質(zhì)的,單薄的,只能觀之而不能食之,如今,油炸 “窗花” 赫然是立體的,面制的,豐盈的,既能賞心悅目又能浸潤味蕾。一張張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面片,一塊塊滿是煙火氣息的面團,被家鄉(xiāng)人巧妙地嵌入剪紙、書畫、雕刻等藝術(shù),既保留了濃濃的生活氣息,又凝結(jié)著藝術(shù)的升華和靈氣,賦予了鮮活的靈魂,賦予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國泰民安、花開四季、團圓平安的吉祥寓意,更賦予對新一年滿滿的希望和祈福。
煙火生活升華為精美藝術(shù),燦爛藝術(shù)源于平凡生活。正是家鄉(xiāng)汝州人民熱愛生活的淳樸本真,追求平安祥和的審美情趣,傳承創(chuàng)新非遺文化的堅持努力,才造就了油炸 “窗花”這一美妙絕倫的藝術(shù)珍品,如花般璀璨綻放在古郡汝州中原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