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萍,柳紅芳,陳佳慧,武怡平,李 婷,陳聰愛,王雪茜,王慶國*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北京 100700;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
蛋白尿是多種腎臟疾病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也是慢性腎臟疾病篩查、分期、預后的金標準;蛋白尿的持續(xù)存在常提示疾病的持續(xù)進展及腎功能的受累,抗蛋白尿治療可延緩腎臟疾病的進展,因此,控制蛋白尿成為多種腎臟疾病治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2]。針對蛋白尿,目前西醫(yī)以控制原發(fā)病為主,具體有糖皮質激素、細胞毒類藥物、免疫抑制劑及RAAS 阻斷劑等,實際應用時存在藥物禁忌及不良反應多、停藥后易反復、部分藥物價格高昂等劣勢。從中醫(yī)門診實際情況看,多數(shù)門診患者腎活檢意愿低,對明確診斷原發(fā)病進而精準治療蛋白尿造成了障礙。
王慶國教授是第四屆“國醫(yī)大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終身教授,首屆全國名中醫(yī),師承傷寒泰斗劉渡舟先生,盡得其傳,開創(chuàng)“燕京劉氏傷寒學派”,從醫(yī)五十余載,至今仍耕耘于臨床一線。筆者有幸跟診于王慶國左右,觀察到王慶國提綱挈領,以簡馭繁,從玄府理論分析多種疾病導致蛋白尿的病因病機,并運用燕京劉氏傷寒學派經(jīng)驗方荊防腎炎湯治療蛋白尿患者,療效常如湯沃雪。荊防腎炎湯經(jīng)過燕京劉氏傷寒學派四代臨床醫(yī)家驗證,療效確切,但目前對于該方內涵的探討尚不深入,應用也相對局限,因而本文致力于從玄府理論闡釋荊防腎炎湯治療蛋白尿的中醫(yī)機理,以及王慶國對于該方的應用心得,以饗同道。
劉渡舟認為,少陰包括手少陰心與足少陰腎,而少陰為三陰之樞,更是維持一身陰陽、水火之樞機[3]?!皹姓咧鞒鋈胫g”,其出,可體現(xiàn)在司二便,排泄污濁,暢通氣血津液;其入,即主封藏,涵養(yǎng)腎精,使精微物質不至外泄。劉渡舟在認識腎病時注重氣機的調暢,認為水濕毒邪均可壅滯氣機,影響氣機表里上下升降出入,例如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癥等病理狀態(tài),乃濕毒束縛少陰樞機,表里升降出入之機廢弛,邪毒泛溢全身[4]。具體到蛋白尿產(chǎn)生的過程時,常有風邪參與[5-6]。風為百病之長,風邪侵襲,可與衛(wèi)氣相搏,致使少陰樞機運轉不靈,出入之機廢用,則氣滯血停,水濕凝滯,郁而化熱,精微外泄。
王慶國繼承了劉渡舟少陰為樞的學術觀點,進一步提出腎之玄府具有開闔之特性,是腎少陰樞機功能的具體實現(xiàn)部位,玄府理論可為少陰樞機不利的宏觀視角提供微觀層面支持?!靶备拍畛跻娪凇饵S帝內經(jīng)》諸篇,《素問·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載:“所謂玄府者,汗空也”,其含義與汗孔相同。金元時期,劉河間將汗孔、腠理、氣門、玄微府等概念統(tǒng)歸為玄府,并提出玄府為網(wǎng)絡全身的微小孔洞樣結構,是氣液運行的通道,可滲灌氣血,至此玄府理論形成,并為后世不斷發(fā)展。如今,許多醫(yī)家將玄府理論應用于臨床多種疾病中,產(chǎn)生了腦玄府、腎玄府、肺玄府等概念[7-9]。
腎小球濾過膜是由腎小球內皮細胞、基底膜、足細胞裂隙隔膜組成的三層濾過系統(tǒng),其通透性允許小分子物質通過,其孔徑屏障、電荷屏障又阻止了大分子的血漿蛋白外漏,腎小管可重吸收原尿中的水、蛋白等物質。腎小球濾過膜、腎小管對血漿進行選擇性濾過與重吸收,實現(xiàn)物質交換,符合玄府微不可見,具孔門、通道結構,暢通氣液,滲灌氣血的特點,因此可視為少陰腎樞機功能的具體體現(xiàn)部位,屬腎玄府。玄府是門戶,是通道,以通暢為貴,外邪侵襲,可與衛(wèi)氣相搏結,致玄府郁閉。正如《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言:“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識,能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閉塞者,不能為用也……皮膚不仁、腸不能滲泄者,悉由熱氣怫郁,玄府閉密而致氣液、血脈、榮衛(wèi)、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备腥尽h(huán)境、遺傳等多種因素造成的腎小球濾過膜與腎小管的受損是蛋白尿發(fā)生的主要病理變化。因而王慶國認為多種疾病產(chǎn)生蛋白尿的相同病機為外邪侵襲,致腎玄府郁閉,開闔失度,使水液停聚,瘀血內阻,郁熱內生,精微外泄,病理產(chǎn)物與邪氣相糾結,最終成為血熱挾風,濕阻血瘀的證候,患者出現(xiàn)蛋白尿、水腫、血尿等一系列腎病臨床表現(xiàn)。
針對少陰腎之樞機運轉不靈,玄府郁閉核心病機,應以運轉樞機,開通玄府為治則。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提出“辛熱之藥……能令郁結開通,氣液宣行,流濕潤燥,熱散氣和而愈”,以辛味之品,引領氣機,使玄府暢達。劉渡舟側重宏觀機之升降出入,腎為濕熱邪氣束縛,升降出入不利,治療當調動腎之氣機,使“大氣一轉,其氣乃散”,捭廢物外泄,恢復生機。古方荊防敗毒散重用辛溫風藥,卻能敗濕熱毒邪,乃辛溫之品宣暢氣機之功,受其啟發(fā),劉渡舟創(chuàng)立荊防腎炎湯,以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前胡、柴胡一組辛散走竄之風藥,佐以枳殼、桔梗藥對,引領氣機一上一下,共同調動腎之升降出入與“大氣一轉”的動力;茯苓、百枝蓮、白花蛇舌草、赤芍、川芎、茜草、生地榆、炒槐花清熱活血,利水祛濕,解濕熱對少陰腎樞機之束縛,最終使“氣得上下,血脈和利”,用以治腎炎蛋白尿,效如桴鼓。王慶國在繼承劉渡舟“辨證識機”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憑證立法”,即根據(jù)病機立法,遣方用藥。故而能在西醫(yī)診斷不明確的情況下,打破疾病界限,對多種腎病所致蛋白尿進行治療。王慶國認為仲景之語“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中蘊含治病活人之眼目,認為樞機貴在通暢,臨證時常以暢樞機為應對繁雜證候的切入點。根據(jù)《黃帝內經(jīng)》中“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的原則,提出“通平致和”的治療理念,強調“通閉解結”“反之于平”[10]。王慶國結合自己的長期運用實踐,認為荊防腎炎湯疏風清熱,活血祛濕,解濕熱瘀血等邪氣對少陰腎樞機的束縛,恢復玄府通暢,乃針對蛋白尿發(fā)生之機制而設,處方時可不拘于病種及有無表證,擴展了荊防腎炎湯的應用范圍。筆者遂將王慶國對該方運用心得總結于下。
2.1 宜通不宜補 劉渡舟提出“辨證識機”“機”為機要,是提示病情的重要證候表現(xiàn),王慶國認為臨床蛋白尿患者常見舌苔厚膩或腐,乃該類疾病的機要,為辨奸之眼目,提示患者少陰樞機不利,腎玄府開闔廢弛,氣液不暢,壅塞周身,病性以實為主,或虛實夾雜,少見單純虛證。少陰樞機、腎之玄府為郁滯之氣血水所束縛,無通暢之力,邪不去則正難安,此時若不能識樞機玄府擁塞之機,而過早用補澀收斂之品,則助其壅塞,越補邪氣越戀。因此使用荊防腎炎湯中辛溫發(fā)散之風藥調暢樞機,開通玄府。辛味風藥雖然能通過暢達玄府間接起到利水祛濕、活血通絡之用,使用時需要酌加利水藥、活血藥,如赤芍、地龍、車前子、茯苓等,增其活血利水之功,解除水濕瘀血等病理產(chǎn)物對樞機、腎玄府之束縛。包括腎病常見之血尿,此時雖有出血,也不宜過早止?jié)?,正如《醫(yī)學心悟》所說:“凡治尿血,不可輕用止?jié)?,恐積癌于陰莖,痛楚難當?!币虼朔街卸嘤脹鲅钛⒀贰?/p>
然玄府易虛易萎,臨床中確有久病體虛或正氣本弱者,可見腎之玄府虛萎,開闔無權。此類患者常表現(xiàn)為大量蛋白尿或尿蛋白頑固難消,或伴有自汗,乏力,易外感,勞累后易復發(fā)等臨床表現(xiàn)。此時當于祛邪同時使用補益之品以補虛固玄,如防己黃芪湯、黃芪赤風湯在治療蛋白尿中黃芪的運用,仍需注意腎玄府此時開闔功能虛弱,難以扶植,補益之劑不宜滋膩,可運用菟絲子、桑寄生、杜仲、懷牛膝等平和補腎之品,助其封藏,固攝玄府。
2.2 宜寒不宜溫 劉完素認為,在玄府郁閉的病理基礎上,易出現(xiàn)“陽氣怫郁,不能通暢,則為熱也”變化。腎之玄府郁閉,少陰樞機不利,氣血津液停滯,郁而化熱,可見舌紅,苔黃膩,口渴,小便短赤,氣味重,或皮膚斑疹隱隱、瘡瘍等熱象。遵《黃帝內經(jīng)》“火郁發(fā)之”之旨,法當以辛味藥治之,使“結散熱退,氣和而已”。雖然“發(fā)表不遠熱”,辛溫風藥開通玄府之力強,但病性本熱,還應使用荊芥、防風、蟬蛻、僵蠶等辛涼之品與辛溫藥相伍,并酌加清熱涼血藥物,使全方除辛溫發(fā)散風藥之外,整體偏涼,以清其郁熱,佐制辛溫。
2.3 宜變不宜守 王慶國認為雖然荊防腎炎湯是圍繞蛋白尿產(chǎn)生的機制而立,提綱挈領,但也應兼顧不同疾病、不同患者的差異,隨癥加減。劉渡舟創(chuàng)立荊防腎炎湯已久,但部分中醫(yī)同道未了解此方中風藥開通玄府,調暢樞機的作用,使得對本方的使用常局限在表證之時。但本方用風藥不必拘泥于表證,有無表證用之皆效。腎病患者常有鏡下或臨床血尿,多為熱迫血妄行,或伴瘀血,若舌質紫、暗,偏重于血瘀者,可酌加活血藥如三棱、莪術、丹參,桃仁,大黃、水蛭;偏重于血熱出血可搭配白茅根、生地黃、生地榆、赤芍,牡丹皮,水牛角等,或根據(jù)張大寧經(jīng)驗使用茵陳失笑散;仙鶴草收澀止血,其性平,藥性溫和,故不論寒熱虛實之出血,均可取效。水腫也是腎臟疾病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下肢水腫可以甘松水煎外洗,內服可酌情使用大腹皮、茯苓、車前草、土茯苓、澤瀉等利水滲濕藥。除根據(jù)常見癥狀加減用藥,還應重視“辨病論治”,注意到不同病種致病特點,如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常有鏈球菌感染的前驅癥狀,是風邪客于玄府,可增加清熱疏風藥物;狼瘡性腎炎患者伴見皮膚瘡瘍,或者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者伴有皮膚斑疹隱隱,為熱邪伏于血分伴有瘀血,應清熱涼血解毒,同時注意活血散血,可選用石膏、水牛角絲、大薊、墨旱蓮、徐長卿、白花蛇舌草、地榆、茜草、赤芍;糖尿病腎病若血糖控制不佳,可合以葛根芩連湯,酌加黃芪、天花粉、澤瀉、茯苓、鬼箭羽、山萸肉等;腎為胃之關,腎病影響飲食者,酌加消食藥如神曲、雞內金等,此類藥也可梳理三焦氣機。王慶國應用荊防腎炎湯,除風藥針對病機而設,不可取代,其余利水、活血、清熱藥物組合,可權衡水停、血瘀、郁熱之偏盛,靈活調整。
王某某,男,87 歲,2020 年11 月13 日初診:患者3 年前出現(xiàn)尿中帶泡沫,多次查尿常規(guī)提示尿蛋白陽性,未系統(tǒng)治療,間斷發(fā)作,2 個月前再次出現(xiàn)尿中帶泡沫,尿黃,氣味重,無尿頻尿急尿痛,雙足凹陷性水腫,晨起輕,下午夜間重。畏寒,體力尚可。偶有頭暈、咳嗽,納可,眠可,大便調。舌紅,苔白腐,脈沉。血壓159/106 mm Hg(1 mm Hg ≈0.133 kPa),尿常規(guī)示:尿蛋白(+++),紅細胞(++)?;颊吣旮撸覍俨煌庑心I活檢。方藥組成:羌活10 g,獨活10 g,荊芥10 g,防風10 g,蟬蛻10 g,生地榆10 g,白茅根30 g,茜草10 g,玉米須20 g,黃芪30 g,白術10 g,土茯苓20 g,豬苓15 g,澤瀉15 g。30 劑,口服。
2020 年12 月12 日二診:患者服上方1 個月,尿中已無泡沫,精神狀態(tài)佳,畏寒、咳嗽緩解,雙下肢水腫程度減輕,每周發(fā)作2 ~3 次。血壓136/84 mm Hg,尿常規(guī)示:蛋白(+ -),紅細胞(++)。處方:上方加茵陳20 g,炒蒲黃10 g,五靈脂10 g,30 劑,口服。
按:該患者雙下肢水腫,朝寬暮急,畏寒,似為腎陽虛水泛證,但古人謂“大實有羸狀”,但還應關注到患者舌紅,苔白腐,尿黃,有泡沫,氣味重,此乃濕熱內蘊之象。水飲上犯清陽故頭暈,水飲射肺遂咳嗽。水熱互結,阻滯氣機,陽氣抑郁不能伸展,故有畏寒,水腫朝寬暮急,非腎陽虛衰證,此時若投溫補之品,如同抱薪救火,導致病情加重。該病本質為濕熱瘀血束縛少陰樞機,玄府開闔失度,以致精微外泄,氣血津液更滯。投以荊防腎炎湯,少陰樞機恢復轉騰,腎之玄府又可升降出入,濕熱瘀血得散,精微復得封藏,原本看似是腎陽虛表現(xiàn)的畏寒、水腫朝寬暮急也得到了緩解,更加驗證了疾病多熱多瘀的本質,同樣為“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作了注解。二診時,尿蛋白明顯減少,仍有潛血,酌加張大寧經(jīng)驗方茵陳失笑散,即茵陳、蒲黃、五靈脂,用治血尿,藥簡效捷。
蛋白尿是現(xiàn)代檢驗手段檢出的腎臟病常見臨床表現(xiàn),傳統(tǒng)中醫(yī)沒有與之對應的病名,臨床中常有患者以尿檢發(fā)現(xiàn)尿蛋白陽性為唯一主訴就診,且門診患者普遍腎活檢意愿低,西醫(yī)難以對該類患者的原發(fā)病做到明確診斷,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中醫(yī)界也對蛋白尿的治療進行過廣泛深地的探討,但多限定在具體疾病中,如糖尿病腎病、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病等。王慶國提倡中西醫(yī)結合,立足玄府理論,洞見臨床指標異常背后的病機證候,再憑證立法,從中醫(yī)微觀視角重新審視荊防腎炎湯,乃通過辛味風藥開通腎之玄府,清熱藥清其郁熱,利水、活血藥清理病理產(chǎn)物,從而達到啟其郁閉,復其開闔之功,因此對于多種腎臟疾病所產(chǎn)生的蛋白尿、水腫、血尿等能屢奏效驗,此即劉渡舟言本方“執(zhí)一通百”之故,也符合臨床患者實際就診需求,為多種疾病導致的蛋白尿的治療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