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瞿飛 趙夏云 張麗 蔣芳芳 文林宏 何方國 李正麗
辣椒(Capsicum annuumL.)是茄科辣椒屬中能結(jié)出辣味或甜味漿果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果或老熟果供食。 辣椒是中國人民喜食的鮮菜和調(diào)味品,適應(yīng)性強,風(fēng)味多樣,營養(yǎng)豐富,含有辣椒素及維生素A、C 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 并且有促進食欲的功效。 其可鮮食,也可進行加工,具有重要的產(chǎn)業(yè)價值[1,2]。 大蒜屬百合科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涼,具有耐旱的葉形和喜濕的根系。 大蒜含有大蒜素,可增進食欲,并具有抑菌和殺菌的作用。 我國是大蒜種植面積最大和產(chǎn)量最高的國家,也是大蒜出口國[3]。 辣椒和大蒜為不同科屬作物,輪作不僅可增加農(nóng)戶的經(jīng)濟收入,還可打破連作障礙,改變土壤的微生物環(huán)境。 通過在貴州中海拔地區(qū)開展辣椒—大蒜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以打破連作障礙,并一定程度上增加農(nóng)戶的經(jīng)濟收入,從而推動辣椒產(chǎn)業(yè)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
辣椒示范基地
辣椒品種選用黔椒12 號, 大蒜品種選用麻江紅蒜。 在貴州中海拔地區(qū),辣椒于3 月下旬4 月上旬播種育苗,5 月移栽,8 月開始采收。 大蒜9 月底10 月初播種,次年4 月下旬5 月初進行蒜頭采收。
辣椒種子采用55℃溫水燙種30 min,后用20~25℃清水浸泡4~5 h,攤開晾干,將種子用干凈的濕布或紗布包好置于25~30℃下催芽, 待7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選用50 孔或72 孔穴盤,用蔬菜專用營養(yǎng)土進行育苗。每穴播1~2 粒,播后覆土,深度在1.0~1.5 cm。
幼苗出土前,需保持床溫30℃;幼苗出土后,立即揭開地膜,逐漸降低苗床溫濕度,以防幼苗徒長,根據(jù)苗期情況適當澆水、施肥。 當幼苗3~4 片真葉時開始分苗勻苗,每穴只保留1 株健壯苗。 移植前10~15 天,加大通風(fēng),進行煉苗,增強幼苗耐寒能力。秧苗高17~20 cm、真葉8~10 片時移栽。苗期要注意大棚里的溫濕度及通風(fēng),防止幼苗徒長。
選用整齊飽滿,肥大硬實,紅亮新鮮,無病斑、無蟲蛀、無霉爛、無創(chuàng)傷、無夾瓣的蒜瓣作種。 播前種瓣用清水浸泡15 h 左右后撈出, 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浸種消毒30 min 撈出晾干,最后每100 kg 蒜種用1 kg 磷酸二氫鉀拌種,即拌即種。
辣椒一般以120 cm 包邊開廂作畦,溝寬55 cm,廂面寬65 cm,辣椒株距30~35 cm。 中間開深溝每667 m2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2 000 kg、45%三元復(fù)合肥50 kg 作基肥[4]。大蒜播前翻土15~20 cm 深,深溝寬廂栽培,按東西向160 cm 開廂,廂長因地而定;按株行距(7.0~8.5)cm×20.0 cm 的要求,順廂面拉繩開4 條播種溝,從距廂邊10 cm 處依次向里開。每溝兩側(cè)擺種成兩行(種瓣不可接觸到化肥),蒜瓣背腹連線與行向平行,芽眼向上。 播種后覆土,覆土厚度4~5 cm。
選取莖稈粗壯、葉色深綠的健康幼苗進行移栽定植。 移植時帶土移到大田定植,有效避免對根部造成損傷,澆足定根水[5]。定植緩苗后,結(jié)合灌水,每667 m2追施尿素3~5 kg,以促進幼苗地上部快速生長。 開花坐果后及時摘除第1 分枝下面的腋芽側(cè)枝。 中期及時打去底部老葉、黃葉、病葉和細弱側(cè)枝。 盛果期應(yīng)增施壯果肥,每667 m2施用45%三元復(fù)合肥20 kg。 根據(jù)植株長勢情況可葉面噴施植物氨基酸800 倍液,或每667 m2用磷酸二氫鉀150 g對水50 kg 噴施,以防止植株早衰,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蒜苗出土后至1 個月內(nèi),及時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結(jié)和雜草孳生,之后至蒜薹采收前視雜草孳生情況除草培土1~2 次??稍谕四钙凇Ⅶ[莖膨大期、蒜薹采收末期追3 次肥,可配施尿素和復(fù)合肥。 播種后至蒜頭采收前15 天, 保持蒜地土壤濕潤無積水。播種后至苗期,控水促苗生根;抽薹期至鱗莖膨大期,抗旱保障蒜薹和蒜頭正常生長;蒜頭采收前10~15 天,保持土壤干燥,以利防病和采收。
病蟲害防控堅持“預(yù)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nóng)業(yè)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xué)防治為輔,病蟲害點片發(fā)生點片防治,化學(xué)防治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保證安全間隔期。
主要蟲害有蚜蟲、斜紋夜蛾、地老虎、斑潛蠅等。 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800~1 200 倍液進行防治;斜紋夜蛾、地老虎、斑潛蠅等可選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 500~3 000 倍液、1%甲氨基苯甲酸鹽乳油3 000~4 000 倍液等交替防治。
主要病害有疫病、炭疽病、瘡痂病、病毒病等。疫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fā)生, 可選用50%琥銅·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 倍液、72%甲霜·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等進行防治。炭疽病主要為害果實,形成圓形至橢圓形病斑,可選用50%異菌脲懸浮劑1 500 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等進行防治; 瘡痂病又稱細菌斑點病,后期形成黑色瘡痂, 潮濕時瘡痂中間有菌液溢出,可選用50%氯溴異氰脲酸可溶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進行防治。病毒病分為2 類,一類為斑駁花葉型,植株矮化;一類為葉片畸形或叢枝型。 預(yù)防病毒病同時要注意防治蚜蟲,防止傳播侵染,可選用18%腐植·嗎啉胍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進行預(yù)防。
主要蟲害有薊馬、蒜蛆(蔥蠅)、斑潛蠅等。可選用60 g/L 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20~40 mL/667 m2(按說明加水稀釋)、1.8%阿維菌素乳油40~60 mL/667 m2(按說明加水稀釋)、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 500~3 000 倍液等進行防治。 以上方法每7~10 天防治1 次,藥劑交替使用。
主要病害有葉枯病、銹病、灰霉病、菌核病等。葉枯病主要為害葉或花梗,呈條斑形至橢圓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可選用560 g/L 嘧菌·百菌清懸浮劑800~1 000 倍液、50%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700 倍液等進行防治。 銹病在葉片和假莖出現(xiàn)圓形或橢圓形橙黃色粉狀物, 可選用50%氫銅·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30%氟菌唑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 倍液進行防治。 灰霉病發(fā)病嚴重時葉片枯黃,濕度大時葉片腐爛致死,可選用50%異菌·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1 000 倍液、30%嘧霉·多菌靈懸浮劑1 000 倍液等進行防治。 菌核病主要為害大蒜假莖基部和鱗莖,出現(xiàn)潰瘍潰爛,并發(fā)出強烈的蒜臭味,可選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66%甲流·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防治[6]。
黔椒12 號在麻江縣示范情況
辣椒:第一、二層果實應(yīng)早采收,果皮由皺轉(zhuǎn)平,色澤由淺轉(zhuǎn)深并光滑發(fā)亮?xí)r即可采收。 宜在晴天早上進行。
大蒜:一般待大蒜葉片干枯,呈灰綠色,葉尖干枯下垂,底葉枯黃脫落,假莖膨大、松軟時采收[7]。選在晴天采收,全株挖起,抖落泥土,削去須根(不傷莖盤),按20~30 個捆成束懸掛于通風(fēng)處,晾至鱗莖表皮脫水干燥。 晾曬時切勿高溫灼傷蒜頭,并注意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