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婷
電子科技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綿陽醫(yī)院·綿陽市中心醫(yī)院婦產(chǎn)科,四川 綿陽 621000
子宮肌瘤為常見子宮良性腫瘤,多發(fā)于30~50 歲女性,主要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異常、陰道分泌物異常、下腹部不適等癥狀,嚴重時可發(fā)生惡變[1]。部分經(jīng)藥物治療無效的子宮肌瘤患者需手術治療。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切口小、疼痛輕微等特點,受到臨床廣泛關注。但常規(guī)圍手術期干預對手術應激反應缺乏重視,患者易出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影響其康復[2]。多學科協(xié)作下快速康復外科(ERASMDT)模式通過多個學科共同合作,優(yōu)化圍手手術期護理措施,改善機體生理狀態(tài),減輕圍手術期應激反應,加快康復速度[3]。有研究[4]顯示,將ERAS 理念應用于喉癌手術患者中,結合多學科協(xié)作,可改善患者術前饑餓干渴、術后疼痛、心理狀態(tài),減少術后不良反應,縮短住院時間。基于此,本研究探討ERAS-MDT模式在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為加快患者康復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8 月—2021 年7 月電子科技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綿陽醫(yī)院收治的104 例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2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6~53 歲,平均年齡(39.38±5.12) 歲;病程4~25 個月,平均病程(14.62±3.88)個月;單發(fā)肌瘤29例,多發(fā)肌瘤23例;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10 例,初中27 例,高中13 例,大學及以上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5~53 歲,平均年齡(39.10±5.41)歲;病程4~26 個月,平均病程(14.89±4.02)個月;單發(fā)肌瘤30 例,多發(fā)肌瘤22 例;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9例,初中26例,高中14例,大學及以上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jīng)樣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治中國專家共識》中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5]。(2)經(jīng)超聲、磁共振、宮腔鏡等檢查確診。(3)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4)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中轉(zhuǎn)開腹。(2)惡性子宮肌瘤。(3)心腦血管疾病。(4)精神異常。(5)惡性傾向。(6)視聽說功能障礙。(7)存在手術禁忌證。(8)傳染性疾病。
兩組患者均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術后輸注抗生素預防感染,圍手術期遵醫(yī)囑服藥。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干預:(1)術前護理?;颊呷氩^(qū)后,由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醫(yī)院及科室規(guī)章制度、病房環(huán)境,一對一針對性的通過口頭宣教或發(fā)放宣教手冊等方式為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該腫瘤為婦科常見良性腫瘤,通過手術及術后藥物治療疾病可控,不必過于擔心病情惡化;當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緒時,護理人員應給予心理護理,以穩(wěn)定患者情緒,積極配合治療;術前1 d,告知患者術前須禁食8 h,禁飲4 h。(2)術中護理。護理人員在嚴格遵守洗手指征情況下配合主刀醫(yī)師手術,通過心電監(jiān)護儀密切監(jiān)測患者相關生命體征;對于硬膜外麻醉患者,術中可給予言語鼓勵,減輕其緊張情緒,配合手術體位,以充分暴露手術視野。(3)術后護理。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體位,告知術后6 h 家屬可協(xié)助患者飲水,肛門排氣后患者可進食流食。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ERAS-MDT模式干預:(1)成立ERAS-MDT 小組。由1 名科室副主任,2 名主治醫(yī)師、1 名麻醉師、2 名高年資手術室護士、1 名營養(yǎng)師、1 名心理咨詢師、1 名護士長、1 名病區(qū)護士、1 名放射科醫(yī)師組成ERAS-MDT小組;小組組長、副組長分別由科室副主任、護士長擔任,護士長組織大家學習ERAS、MDT 理論及相關知識,同時組建微信群,定期在群里組織、督促相關病例討論,經(jīng)大家討論發(fā)言后由組長、副組長將討論方案匯總、分析、優(yōu)化,進而制定適合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案。(2)術前干預。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緊張、焦慮情緒,及時予以紓緩;告知手術注意事項、術后并發(fā)癥等知識,增加患者對手術的了解,同時說明通過手術可徹底清除病灶,以疏導患者負性情緒。(3)術中干預。告知患者手術在麻醉下進行,手術切口小,無明顯疼痛,消除患者緊張情緒;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0~24 ℃,相對濕度50%~60%,輸注液體加溫至37 ℃;對于全麻尤其老年患者,應注意術中體溫護理,避免術中低體溫發(fā)生,同時控制輸注速度,必要時輸液加溫,以消除術中低體溫對于患者血壓、心率的影響。(4)術后干預。①疼痛干預。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程度[6],總分10 分,評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疼痛輕微者,告知患者術后麻醉藥藥效褪去疼痛屬于正常生理現(xiàn)象,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觀看電視劇和電影等轉(zhuǎn)移注意力,減輕其疼痛感受;若患者疼痛無法忍受時,可遵醫(yī)囑給予曲馬多止痛;疼痛較重者,可遵醫(yī)囑用鎮(zhèn)痛泵減輕患者疼痛。②飲食干預?;颊咝g后6 h可適量飲水,術后24 h可根據(jù)情況予以流質(zhì)食物,逐漸過渡至半硬質(zhì)食物、硬質(zhì)食物,食物以易消化、高蛋白食物為主,多食用牛奶、水果、蔬菜等,多飲水,禁辛辣。③術后觀察引流液性質(zhì)、顏色,保持引流管暢通,術后12~24 h 拔引流管,術后24 h 內(nèi)拔導尿管,并觀察患者切口顏色、腫脹、滲出液顏色、性質(zhì)等,預防切口感染;術后當天,給患者吸氧,防止發(fā)生高碳酸血癥,24 h 后待患者心電監(jiān)護各項觀測參數(shù)無異常后方可遵醫(yī)囑撤氧;術后6 h 指導患者在床上做翻身、足趾屈伸活動、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運動,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風險,術后24 h指導患者下床活動,扶床行走、慢走,逐漸過渡到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
(1)康復指標。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進食時間、住院時間。(2)收縮壓、心率。測量比較術前、麻醉后5 min、術后8 h兩組患者收縮壓(SBP)、心率(HR)情況。(3)并發(fā)癥。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惡心嘔吐、高碳酸血癥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生活質(zhì)量。采用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7],SF-36 包括身體疼痛、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4 個維度,各維度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高。(5)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術后護理滿意度量表評價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包括責任感、護理能力、環(huán)境、服務態(tài)度4 個維度,共15 個條目,每個條目1~4 分,滿分60 分,54~60分為十分滿意;48~53分為基本滿意;36~47分為比較滿意;15~35 分為不滿意??倽M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比較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指標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指標情況(±s)
組別觀察組(n=52)對照組(n=52)t值P值術中出血量(mL)62.58±9.41 64.32±10.77 0.877 0.382術后肛門排氣時間(h)12.86±5.15 16.49±6.28 3.223 0.002術后進食時間(h)25.83±4.76 28.31±6.41 2.240 0.027住院時間(d)4.36±1.18 6.72±1.69 4.915<0.001
術前及術后8 h,兩組患者SBP、HR 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5 min,觀察組患者SBP、HR 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SBP、HR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SBP、HR情況(±s)
注:1 mmHg=0.133 kPa。
組別觀察組(n=52)對照組(n=52)t值P值SBP(mmHg)HR(次/min)術前126.84±8.65 125.76±8.31 0.649 0.518麻醉后5 min 121.48±11.94 115.77±10.69 2.569 0.012術后8 h 117.31±6.42 118.48±7.11 0.881 0.381術前81.43±4.12 80.66±3.87 0.982 0.328麻醉后5 min 79.46±6.33 74.91±5.76 3.834<0.001術后8 h 78.37±3.62 79.19±4.05 1.089 0.279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例(%)
干預前,兩組患者SF-36 中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F-36 中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情況(±s) 分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情況(±s) 分
組別干預前觀察組(n=52)對照組(n=52)t值P值干預后觀察組(n=52)對照組(n=52)t值P值身體疼痛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58.33±7.26 57.45±8.19 0.580 0.563 55.71±7.36 56.88±7.54 0.801 0.425 57.82±8.60 58.97±8.08 0.703 0.484 59.64±8.17 58.95±7.63 0.445 0.657 92.14±4.58 89.07±5.39 3.130 0.002 87.85±5.03 85.32±5.60 2.424 0.017 93.48±4.42 87.99±5.73 5.471<0.001 91.75±4.20 86.34±5.87 3.407<0.001
觀察組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情況 例(%)
子宮肌瘤病因可能是性激素、生長因子、子宮肌層細胞突變等多種因素互相作用所致。隨著腹腔鏡技術發(fā)展,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在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逐漸增多,可有效清除子宮肌瘤,保留子宮生育功能[8]。但手術會損傷機體,引起應激反應,不利于患者康復。術后還需采取合理有效的護理手段,加快患者康復。常規(guī)護理干預以輔助手術治療為主,對患者手術應激反應干預不足,且護理效果受護士個人能力影響,護理質(zhì)量良莠不齊,患者術后恢復較慢,治療時間長。ERAS 理念是經(jīng)循證,優(yōu)化圍手術期護理措施,調(diào)節(jié)患者機體狀態(tài),減輕圍手術期應激反應,以促進患者康復[9]。ERAS-MDT 模式在ERAS 理念基礎上結合MDT 理論,根據(jù)患者特點及疾病、手術情況,由多學科醫(yī)務人員集體討論,優(yōu)化護理方案,從而提高護理質(zhì)量,縮短患者康復時間。ERAS-MDT 模式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外科、麻醉科、心理科等學科技術結合,以多種形式干預,為子宮肌瘤患者提供更好的醫(yī)療服務,有助于患者術后康復。周海英等[10]研究顯示,在多學科協(xié)作下行加速康復外科干預,有利于減少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的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及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麻醉后5 min, SBP、HR 較對照組低,觀察組患者SF-36 量表中各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ERAS-MDT模式應用于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圍手術期中,可減輕患者應激反應,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加快患者康復。分析其原因在于,ERAS-MDT 模式干預能夠有效識別圍手術期應激源,結合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術前通過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可增加患者對子宮肌瘤的了解,疏導其負性情緒,促使患者信任醫(yī)護人員。術前服用葡萄糖溶液可補充體液、熱能,降低體液中鉀離子濃度,預防高鉀血癥[11]。術中心理疏導有助于穩(wěn)定患者心理狀態(tài),促使其配合手術治療。手術室空氣凈化、無菌操作可降低手術感染風險,預防切口感染發(fā)生。術中保溫措施可減輕婦科手術患者心血管應激反應,減少心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12]。術后根據(jù)子宮肌瘤患者疼痛程度,采取相應的疼痛干預措施,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減輕疼痛應激,有助于患者康復;術后吸氧、引流管理等可防止感染、高碳酸血癥等發(fā)生;早期康復運動能加快血液循環(huán),預防深靜脈血栓,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圍術期中實施ERAS-MDT模式干預,能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ERAS-MDT 模式應用于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圍手術期中,能夠減輕患者應激反應,減少并發(fā)癥,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加快患者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