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東
(晉能控股煤業(yè)集團燕子山礦,山西大同 037037)
燕子山礦煤層風巷1424 m,機巷1345 m,切眼134 m,巷道支護采用煤錨。破巖采用掘進機,出貨采用皮帶機、鏈板機。地質(zhì)情況主要以斜切斷層為主,正斷層為NW 向發(fā)育,傾角60°~80°,落差較大;逆斷層為SN 向發(fā)育,傾角50°~60°,落差15 ~55 m。由于在工程建造過程中受到機械改造,斷層周圍填充性能較好,易形成封閉環(huán)境,具備瓦斯賦存條件。表1 為斷層落差統(tǒng)計(H≥10 m)。
表1 斷層落差統(tǒng)計(H≥10 m)Table 1 Fault throw statistics(H≥10 m)
采用低溫液氮吸附法[1-2],對燕子山礦煤層不同直徑煤粒進行孔隙結構分析,隨著壓力不斷增加,吸附效果增大,吸附量與直徑呈現(xiàn)反比關系。對不同直徑煤??讖竭M行分析,如圖1 所示,可以看出煤層孔徑分布有3 個峰值,峰值越高意味著煤粒直徑越小,微孔數(shù)目也就越多。對于微孔數(shù)目較多的煤層,其瓦斯吸附能力較強,吸附量也較大。
圖1 煤層孔隙分布特征圖Fig.1 Po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am
煤層瓦斯含量的確定對瓦斯安全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含量獲取主要有直接法、間接法、經(jīng)驗法、圖解法、數(shù)值法等[3-4]。本文選用間接法測量,其計算公式為[5]:
式中:W 為瓦斯含量,m3/t;P 為瓦斯壓力,MPa;a、b 為吸附常數(shù),m3/t、MPa-1;ts為吸附環(huán)境溫度,℃;t 為井下溫度,℃;Mad為水含量,%;n為常數(shù);K 為孔隙容積,m3/t;k 為壓縮系數(shù)。
通常,煤層瓦斯主要由CH4、N2、CO2等組成,并將瓦斯分為4 個帶,見表2。其中,CO2~N2帶、N2帶、N2~CH4帶為瓦斯風化帶。根據(jù)煤礦生產(chǎn)資料測試參數(shù),可以確定#10 煤層瓦斯壓力下限0.16 MPa,瓦斯風化帶下限為500 m,地面標高25.3 m,深埋532.4 m,標高-195.4 m。
表2 瓦斯分帶標準Table 2 Gas zoning standard
根據(jù)上述分析,根據(jù)實測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10 煤層瓦斯含量分布特性。如圖2 所示為中部瓦斯含量分布圖,可以看出中部地質(zhì)單元位于瓦斯風化帶下限以下,隨著深度的增加,瓦斯?jié)舛入S之增加,通過擬合可以由式(2) 表示:
圖2 中部瓦斯含量分布圖Fig.2 Central gas content distribution map
式中:Wdaf為煤層瓦斯含量,m3/t;H 為瓦斯深度,m。
#10 煤層西部瓦斯含量分布圖(圖3),西部瓦斯地質(zhì)單元位于瓦斯風化帶下限以下,和中部瓦斯分布具有相同的規(guī)律,都隨著深度的增加瓦斯?jié)舛壬撸ㄟ^線性擬合由式(3) 表示:
圖3 西部瓦斯含量分布Fig.3 Gas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the west
通過計算瓦斯含量,可以得到瓦斯含量和壓力的擬合曲線,如圖4 所示,可以看出擬合效果良好,隨著壓力的增加,瓦斯含量緩慢增加,其規(guī)律可以由式(4) 表示:
圖4 瓦斯含量和壓力擬合曲線Fig.4 Gas content and pressure fitting curve
根據(jù)上述分析,瓦斯含量為5.16 ~11.54 m3/t,中部瓦斯和西部瓦斯在走向上變化規(guī)律基本相同;對比同一深度中部和西部瓦斯?jié)舛?,西部略小于中部;在南北走向上,從南道北瓦斯?jié)舛戎饾u增大;在構造上,中部斷層密度小于西部,隨著深度的變化中部梯度變化大于西部。
燕子山礦區(qū)煤層構造復雜,由于褶皺系統(tǒng)的影響,瓦斯含量呈現(xiàn)軸部較高,向斜兩翼淺部逐漸下降的現(xiàn)象,另外褶皺會影響局部瓦斯含量和賦存情況[6-7]。礦區(qū)構造以斜切斷層為主,在礦區(qū)改造、生產(chǎn)過程帶來的壓扭性等力學性質(zhì),造成斷裂帶附近的瓦斯賦存條件較高,濃度較高。
井田包括多種構造,例如小斷層、小褶皺、對沖逆斷層組合、疊瓦狀逆斷層組合、背沖逆斷層組合等,多種井田構造在礦區(qū)煤層中形成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對瓦斯具有阻礙擴散和運移作用,對于煤層瓦斯的富集具有積極作用。通常來說,礦區(qū)構造區(qū)瓦斯含量相較于非構造區(qū)瓦斯含量較高。
通常來說,采區(qū)構造對瓦斯含量和瓦斯賦存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當采區(qū)構造頂板封閉性較好時,在一定程度上對瓦斯聚集具有推進作用,隨著構造的產(chǎn)生,煤層中的瓦斯會沿著裂隙向上移動,形成上部瓦斯富集區(qū);另一方面,采區(qū)構造形成的裂隙是瓦斯運移的通道,在構造處可以降低瓦斯?jié)舛?,同時伴隨著構造而破壞礦區(qū)煤層連續(xù)性,地層壓力變化而推進瓦斯解吸。
根據(jù)燕子山礦地質(zhì)特點,將礦區(qū)分為3 個隔水層和4 個含水層,隔水層主要由砂巖、泥巖等組成,具有較強的隔水性能,對于#10 煤層瓦斯的賦存性能沒有影響;含水層包含水分,#10 煤層經(jīng)過多年防水治理,水位有明顯下降,因此水源不足、富水性弱,對于#10 煤層來說基本沒有影響。
另外,采區(qū)構造作用導致巖漿進入煤層,受熱不均勻致使煤層變質(zhì),溫度升高也促進瓦斯解吸而大量產(chǎn)生。針對#10 煤層來說,礦區(qū)中部和東部有幾處巖漿巖,巖漿巖主要存在于#8 煤層和#9 煤層,對于#10 煤層影響不大。
#10 煤層包含無煙煤和貧煤2 種,需要分不同煤質(zhì)對瓦斯賦存影響進行分析。如圖5 所示為無煙煤和貧煤揮發(fā)分即煤的變質(zhì)程度對瓦斯含量的關系,由圖5(a) 和圖5(b) 無煙煤和貧煤揮發(fā)分與瓦斯含量關系圖可以看出,不論無煙煤或貧煤,其瓦斯含量與煤的變質(zhì)程度都具有強相關性,因此煤質(zhì)對瓦斯賦存具有較強的控制作用。通常來說,在同等埋深的條件下,隨著揮發(fā)分的增加,瓦斯含量會逐漸下降。
圖5 煤質(zhì)(揮發(fā)分) 與瓦斯含量關系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coal quality(volatile matter)and gas content
根據(jù)煤層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繪制#10 煤層頂板基巖厚度和煤層埋藏深度與瓦斯含量關系擬合圖,如圖6所示。從圖6(a) 中可以看出,頂板基巖厚度和瓦斯含量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厚度越大,瓦斯運移在縱向方向上距離增加,瓦斯賦存條件得到優(yōu)化,使得更多的瓦斯得到賦存而降低瓦斯運移能力。從圖6(b) 中可以看出,煤層埋藏深度和瓦斯含量相關性較強,隨著煤層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也隨之增加,同時煤層深度增加也限制了瓦斯的擴散和運移,瓦斯賦存條件得到強化。
圖6 煤層頂板基巖厚度和煤層埋藏深度與瓦斯含量關系擬合圖Fig.6 Fitting diagra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drock thickness of coal seam roof,buried depth of coal seam and gas content
針對煤層中不同地質(zhì)構造造成瓦斯含量的不同,需要對瓦斯含量較高的煤層進行超限防治,通常采用高位鉆孔方法對上覆煤層瓦斯進行抽采。利用地質(zhì)運動和工作面生產(chǎn),可以實現(xiàn)上覆煤層的瓦斯治理。工作面裂隙高度10.2 ~18.3 m,鉆孔布置示意圖如圖7 所示。鉆孔位置距離鉆場60 m,高度17 m,已在采空裂隙帶內(nèi)。由于上煤層壓力較大,位于懸臂梁處的鉆孔起不到抽采作用,因此水平方向上鉆孔需要與巷道設置一定距離,通常為10 ~15 m。
圖7 鉆孔布置示意Fig.7 Borehole layout
將鉆孔分3 組,通過安全防治,距離工作面較遠時,第一組鉆場瓦斯含量基本降低在30%以下,這表明煤層裂隙與鉆場良好連接,安全防治有效;在高濃度區(qū)域,3 組最大峰值瓦斯含量為78、75、55%,這時需要高效抽采防治;距離工作面較近時,瓦斯含量均在10%以下,安全防治效果良好。
針對燕子山礦井下瓦斯含量對安全生產(chǎn)的威脅,以地質(zhì)瓦斯理論為理論依據(jù),分析了煤層瓦斯賦存特征和條件,建立了地質(zhì)構造對煤層瓦斯影響分析模型,分別對井田構造、采區(qū)構造、煤質(zhì)、頂板基巖厚度和煤層埋藏深度對瓦斯賦存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瓦斯安全防治技術方法,防治效果表明,距離工作面較遠處瓦斯含量可降到30%以下,距離工作面較近處瓦斯含量可降到10%,在濃度較高處通過高效抽采可有效控制瓦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