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與普及,網(wǎng)絡成癮現(xiàn)象日益凸顯,其對個體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本研究將圍繞體育運動對網(wǎng)絡成癮群體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效果,總結體育運動對網(wǎng)絡成癮群體的積極作用,為網(wǎng)絡成癮群體干預體系的科學構建奠定堅實基礎,更為實踐層面的干預策略提供指導方向,以期促進創(chuàng)新思路和科學解決方案的提出。
關鍵詞:網(wǎng)絡成癮;體育運動;心理健康;體質;睡眠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Individual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HUANG"Zhenxing, YAN"Y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0004,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phenomen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its negative impact on individual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has become a focus of social concern. This study will revolve around the effects of sports activities on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individual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It aims to summarize the positive roles that sports activities play in helping those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This research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intervention systems for Internet addiction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practical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promoting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solutions.
Keywords: Internet addiction;""Physical exercise;""Mental health;""Physical fitness;""Sleep
根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CNNIC)的統(tǒng)計[1],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wǎng)民規(guī)模為10.92億,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率高達77.5%。然而,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與廣泛應用,網(wǎng)絡成癮問題也日益凸顯,其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早在2009年時,KIMBERLY S.YOUNG便提出:網(wǎng)絡成癮作為一種新的臨床疾病[2],不僅對個人身心健康構成威脅,更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鑒于網(wǎng)絡成癮的嚴峻形勢,探索有效的預防與干預措施顯得尤為迫切。在眾多解決方案中,體育運動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脫穎而出,被證實為預防和治療網(wǎng)絡成癮的一劑良方[3]。本研究旨在探究體育運動對網(wǎng)絡成癮群體產(chǎn)生的多維度積極影響,具體涵蓋體質增強、心理健康促進、社會適應能力提升、睡眠質量改善等多個方面。通過系統(tǒng)而全面的分析,旨在揭示體育運動在緩解網(wǎng)絡成癮癥狀、促進個體整體健康方面的獨特價值,期望為解決網(wǎng)絡成癮這一社會難題提供新穎的視角、科學的依據(jù)及切實可行的方法。
1 體育運動對網(wǎng)絡成癮群體的積極影響
1.1"增強體質
已有研究表明,系統(tǒng)且規(guī)律的體育運動訓練顯著改善了網(wǎng)絡成癮者的體質,其中耐力和力量素質的提升尤為顯著[4]。李立[5]等人采用陳淑惠設計的中文網(wǎng)絡成癮量表,從327名網(wǎng)絡成癮大學生中挑選出48名伴有肥胖問題的學生進行了為期10周的有氧與無氧運動結合的運動干預。發(fā)現(xiàn)該干預有效地降低了肥胖網(wǎng)絡成癮者的體重與脂肪含量,提升了肌肉含量與骨量,優(yōu)化了身體成分。此外,劉珺[6]對100名網(wǎng)絡成癮者實施了為期12周的運動干預,發(fā)現(xiàn)這種干預顯著改善了網(wǎng)絡成癮男大學生的健康體適能指標。個案研究結果同樣令人驚喜,劉映海和王巖[7]對1名網(wǎng)絡成癮男生進行了8個月的綜合干預,包括3個月的休閑體育活動(體育游戲、遠足旅行及親子體育拓展等)以及5個月的專項體育訓練(如跆拳道等)。結果顯示,該男生的肺活量顯著提升,各項身體素質指標全面增長,特別是在立定跳遠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廖小華[8]則選取了湖南工業(yè)大學不同校區(qū)的網(wǎng)絡成癮大學生,對20名來自師院校區(qū)的學生進行了10周的有氧健身操干預。發(fā)現(xiàn)該實驗組的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和身體素質均得到了顯著改善。高振興[9]的研究也佐證了這一點,他對10名網(wǎng)癮大學生進行了為期4周的體育干預,發(fā)現(xiàn)學生的體力、肌力及柔韌性均實現(xiàn)了顯著提升。綜上所述,體育運動對于改善網(wǎng)癮群體的體質健康具有顯著效果。
1.2 分散注意力、提高心理健康、改善網(wǎng)絡成癮
長時間沉迷網(wǎng)絡,個體會逐漸喪失對現(xiàn)實世界的興趣,這一現(xiàn)象不僅加劇了人際關系的疏遠與孤立感,還會提高焦慮等心理問題的風險。減輕心理焦慮與壓力是確保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體健康和改善人際關系的關鍵,而體育運動在這方面表現(xiàn)出獨特價值。蓋華聰[10]在魯東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進行體育教學中,隨機選出四個班級( n=163)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實驗組(n=82)進行為期3個月的干預教育,發(fā)現(xiàn)相對于對照組,實驗組在分散注意力和減輕網(wǎng)絡成癮程度方面表現(xiàn)更佳,且激發(fā)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鄧文才[11]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體育運動對網(wǎng)絡成癮者的心理效應,指出體育運動可以使人體驗到運動愉快感,形成體育成癮性行為,從時間分配上看,減少了網(wǎng)絡成癮群體的上網(wǎng)時間,幫助網(wǎng)絡成癮群體脫癮。LI[12]等人通過綜合分析現(xiàn)有證據(jù),深入探討了體育運動在神經(jīng)生物學層面對網(wǎng)絡成癮的緩解作用,發(fā)現(xiàn)鍛煉似乎可以通過調節(jié)中樞和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有效緩解網(wǎng)絡成癮癥狀,從而支持了基于鍛煉的干預措施在緩解網(wǎng)絡成癮方面的應用前景。CHEN[13]等人也從神經(jīng)生物學角度分析了體育運動改善成癮大腦功能的機制,認為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鍛煉者的腦垂體可分泌多巴胺,它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可與成癮物質競爭受體,產(chǎn)生愉快感,有助于緩解焦慮和壓力,減輕網(wǎng)絡成癮帶來的負面情緒和抑郁,同時生成的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有助于患者的神經(jīng)可塑性和正常的皮質活動,為全面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態(tài)提供了有力支持。
1.3 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過度使用網(wǎng)絡的大學生常常面臨自卑、孤獨以及人際關系緊張等多重挑戰(zhàn)。學者[14]通過交叉滯后面板分析,探討了網(wǎng)絡成癮、孤獨感與社會交往之間的復雜聯(lián)系,指出網(wǎng)癮者由于社會人際關系薄弱,傾向于通過網(wǎng)絡社交來緩解孤獨,但過度依賴反而導致他們忽視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進一步限制了其社交能力的發(fā)展,從而形成了一個孤獨感與網(wǎng)絡成癮相互加劇的惡性循環(huán)。賈月亮[15]等研究者利用社交能力診斷量表、中文網(wǎng)絡成癮量表等四種工具,對578名大學生進行了綜合調查,揭示了社會適應在社交能力與網(wǎng)絡成癮間扮演著完全中介的角色。這意味著,通過提升社交能力可以間接增強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而有助于減輕網(wǎng)絡成癮現(xiàn)象。在此背景下,體育運動作為促進社會適應能力發(fā)展的關鍵因素[16],不僅能夠增強自信,還能顯著提升人際交往能力。體育活動中的規(guī)則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個體對社會規(guī)范的認同,確保行為有序[17]。此外,多數(shù)體育活動以團體形式開展,為拓展社交網(wǎng)絡和增強社會凝聚力提供了寶貴機會[18]。岳衡[19]的研究進一步強調,過度依賴網(wǎng)絡社交會削弱現(xiàn)實社交能力。為改善網(wǎng)絡成癮和人際關系,他對網(wǎng)絡成癮組與非網(wǎng)絡成癮組分別實施了8周不同強度的急性有氧運動干預。結果發(fā)現(xiàn),低強度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能有效調整成癮者的認知偏向,促進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形成,進而改善人際關系,達到緩解網(wǎng)絡成癮的目的。謝乾鋒[20]的實驗研究則聚焦于80名網(wǎng)絡成癮大學生,發(fā)現(xiàn)體育運動在促進意志品質、釋放負面情緒、增強自信和提高生活熱情方面效果顯著。運動美學還激發(fā)了他們參與社交活動的意愿,進一步證明了體育運動干預在幫助大學生重建信心、提升社會參與度和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綜上所述,體育運動為打破網(wǎng)絡成癮與社交障礙的惡性循環(huán)、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有效途徑。
1.4 改善睡眠
網(wǎng)絡成癮群體往往存在睡眠質量下降、睡眠障礙等問題。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作為上網(wǎng)的媒介,同樣地,智能手機成癮、電腦成癮等都屬于網(wǎng)絡成癮的范疇。 XU[21]通過研究三所高校5075名大學生調查問卷,認為體育鍛煉和智能手機使用行為是影響大學生睡眠質量的重要因素。體育運動能直接預測大學生的睡眠質量,并通過智能手機使用行為的中介效應來預測大學生的睡眠質量。這意味著,體育運動不僅直接改善睡眠質量,還通過改變智能手機的使用習慣間接影響睡眠。ZHU[22]等人則對"4670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揭示了體育運動、智能手機成癮與睡眠質量之間的關系,強調了體育運動在改善因智能手機成癮導致的睡眠問題具有重要性。認為體育運動在智能手機成癮與大學生睡眠質量之間的關系中起調節(jié)作用,能減少智能手機的使用時間,從而改善睡眠質量。而MA[23]等人對1522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也表明,體育運動可以有效降低手機依賴程度,提高大學生的睡眠質量,緩解睡眠障礙。因此,體育運動因其成本效益和促進良好睡眠的能力而被受關注。其改善睡眠的潛在機制在于運動導致身體疲勞,大腦對此反應是增加深度睡眠時間,從而改善網(wǎng)絡成癮群體的睡眠問題。
2 運動干預網(wǎng)絡成癮的關鍵要素及其效果差異
2.1 不同運動類型對網(wǎng)絡成癮群體的效果差異
多樣化的體育運動類型能夠針對不同需求,幫助網(wǎng)絡成癮者找到最適合的活動方式?;@球、足球作為一種團體合作的競技對抗類體育項目在改善網(wǎng)絡成癮群體的癥狀和心理健康都有著良好的效果。王帆[24]將33名手機成癮初中生分為非干預組和干預組,對干預組進行為期9周的籃球訓練,發(fā)現(xiàn)與非干預組相比,干預組的手機成癮癥狀有效改善,原因是其認知自我控制和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廖子彥[25]將24名智能手機成癮大學生平均分配到籃球組、有氧組和對照組,進行6周的運動干預,發(fā)現(xiàn)兩組運動干預組的手機成癮癥狀均有所改善。付允生[26]以 84 名朝鮮族網(wǎng)絡成癮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對干預組進行 16 周的足球公選課教學干預,發(fā)現(xiàn)足球訓練對朝鮮族大學生的網(wǎng)癮癥狀具有一定的干預效果。相較于籃球等團體運動,有氧運動在種類豐富性和實施便捷性上具有顯著優(yōu)勢,,其靈活性允許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參與,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跑步、健身操、羽毛球、太極拳等多種活動。楊超[27]將108名具有手機成癮癥狀的中職學生隨機分成有氧健身操組、羽毛球組和對照組,進行12周的干預后,發(fā)現(xiàn)兩組運動均能減緩學生的手機成癮行為,但羽毛球運動的干預效果要優(yōu)于有氧健身操,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兩種運動的技術難度的不同。李昊益[28]以130名手機成癮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以“思政教育+太極拳”的方式對實驗組進行5周的綜合干預,發(fā)現(xiàn)實驗組的手機成癮水平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不同運動類型在緩解網(wǎng)絡成癮群體癥狀方面均展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干預效果。學者ZHANG[29]等人通過Meta分析,研究了六種運動類型(團隊運動、雙人運動、單人運動及其組合形式)在減少網(wǎng)絡成癮和促進心理健康方面的有效性,得出雙人運動效果最佳,其次是包含雙人運動的組合形式,單人運動效果相對較弱。進一步地,YAN[30]等人的研究對比了開放性運動技能(如球類、搏擊類等)與閉鎖性運動技能(如體操、跳水等)對網(wǎng)絡成癮學生的影響,發(fā)現(xiàn)開放性運動技能在降低網(wǎng)絡成癮水平方面表現(xiàn)尤為突出。這表明籃球、羽毛球、足球等需要兩人或多人參與的團隊性開放性運動,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參與者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通過豐富的社交互動,增強了參與者的歸屬感與團隊合作精神,為網(wǎng)絡成癮者提供了社交支持,有效促進了人際關系的改善。這種基于共同目標的社交互動,是單人運動難以比擬的,尤其對因網(wǎng)絡成癮而長期處于社交隔離狀態(tài)的群體而言,其積極作用更為顯著。
2.2不同運動強度對網(wǎng)絡成癮群體的效果差異
在運動干預網(wǎng)絡成癮的過程中,運動強度被證實為影響干預效果的關鍵因素。適當?shù)倪\動強度能更有效地調整個體心理狀態(tài),增強自控力,減少對網(wǎng)絡成癮的依賴,提升干預的整體成效。多項研究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其中亓帥[31]通過對低、中、高強度組的手機成癮大學生進行25分鐘的有氧功率自行車干預,利用Go/Nogo任務評估運動干預前后的反應抑制能力。發(fā)現(xiàn)盡管所有強度的急性有氧運動均能有效增強成癮者的抑制功能,但中強度和大強度的運動干預效果更為顯著,表明適度的運動強度能更有效地促進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積極變化。岳衡[19]的研究則進一步探討了不同強度急性有氧運動對社交網(wǎng)絡成癮者負性認知偏向的影響。他發(fā)現(xiàn),低強度和中等強度的運動均能有效減輕成癮者的負性注意偏向,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然而,高強度有氧運動并未帶來類似的顯著效果,反而可能因運動強度過高,超出了成癮者的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導致樣本量的流失。
因此,對于網(wǎng)絡成癮的干預,中等強度的急性有氧運動可能是更理想的選擇。這種強度的運動既能提供足夠的刺激,促進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積極變化,又不會因過于劇烈而產(chǎn)生負面效應。在實際應用中,運動強度的設定應充分考慮個體的實際情況,包括年齡、身體狀況、成癮程度等因素,以實現(xiàn)個性化的干預方案,確保干預效果的最大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HWANG[32]的研究表明急性高強度有氧運動對依賴于前額葉的認知能力有所改善,并可能通過增加腦源性營養(yǎng)因子的濃度來提升神經(jīng)功能和心理韌性,但這一結論需謹慎對待。因為CHAN[33]的研究指出,高強度的運動可能過度刺激應激系統(tǒng),導致應激和焦慮水平的上升,可能不利于成癮者的康復過程。因此,在設計和實施運動干預方案時,應權衡不同強度運動的利弊,選擇最適合個體需求的干預策略。
2.3 其他運動干預關鍵要素對網(wǎng)絡成癮群體的效果差異
運動干預在應對網(wǎng)絡成癮問題時,其效果涉及多個關鍵要素,還包括時長、周期和頻率。目前,本研究探討了運動類型和強度對網(wǎng)絡成癮群體癥狀的效果差異。然而,在不同時長、周期和頻率對網(wǎng)絡成癮干預效果的具體差異上,尚缺乏充分的文獻支持與直接證據(jù)。僅有YAN[30]等人通過對19項運動干預試驗進行系統(tǒng)評價和Meta分析,指出在改善網(wǎng)絡成癮癥狀方面,時長、周期和頻率并未表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性效果。這提示運動干預的效果可能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其有效性不易受時長、周期和頻率因素波動的影響。這一結論為制定和實施運動干預方案提供了更為靈活和寬泛的指導原則,強調了運動干預本身對網(wǎng)絡成癮癥狀改善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但未來仍需嚴格的隨機對照實驗來探討運動干預時長、運動干預周期及頻率對網(wǎng)絡成癮的效果差異,為制定更加科學、個性化的運動干預方案提供實證依據(jù),確保干預效果的最大化。
3 結語
體育運動是一種有效的網(wǎng)絡成癮非藥物干預手段,憑借其多維度的積極效應(如增強體質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改善網(wǎng)絡成癮、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改善睡眠等),為網(wǎng)絡成癮群體干預體系的科學構建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為實踐層面的干預策略提供了指導方向。以球類運動(雙人或多人)為代表的開放式技能運動,在改善網(wǎng)絡成癮相關癥狀方面表現(xiàn)出獨特優(yōu)勢,在實踐中應被優(yōu)先推廣。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既能保證運動效果,又避免過度疲勞,是改善網(wǎng)絡成癮、促進整體健康的理想選擇。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第53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4,33(02):104.
[2]YOUNG"K 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 Cyberpsychology amp; behavior, 2009, 1(3):237-244.
[3]馬培勝,夏忠梁,李玲等.運動干預對網(wǎng)絡成癮青少年的作用機制、影響及策略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2,41(06):50-56.
[4]于春艷,謝浩.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者健康調查與體育手段干預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0,32(03):100-103+127.
[5]李立,陳玉娟,胡艷華,等.網(wǎng)絡成癮肥胖大學生健身運動處方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35(06):894-896.
[6]劉珺.運動處方及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干預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7,37(03):73-75.
[7]劉映海,石巖.網(wǎng)絡成癮青少年體育干預個案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4,35(03):68-73+87.
[8]廖小華.有氧健身操對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干預效果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
[9]高振興.太原科技大學部分男性網(wǎng)癮學生與常態(tài)學生體力差異分析及體育干預實效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
[10]蓋華聰.體育教育對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干預的實驗研究[J].魯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4):371-374+379.
[11]鄧文才.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性與體育成癮性行為的比較[J].體育學刊,2003,(06):70-73.
[12]LI"S, WU"Q, TANG"C, et al. Exercise-based interventions for internet addiction: neurobiological and neuropsychological evidence[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0, 11: 1296.
[13]CHEN"H, DONG"G, LI"K. Overview on brain function enhancement of Internet addicts through exercise intervention: Based on reward-execution-decision cycle[J].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2023, 14: 1094583.
[14]YAO"M Z, ZHONG"Z. Loneliness, social contac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 cross-lagged panel study[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4, 30: 164-170.
[15]賈月亮,安龍,賈月明.大學生社交能力與網(wǎng)絡成癮的關系:社會適應與自卑感的鏈式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9,27(01):103-107.
[16]肖麗琴.體育運動與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關系[J].體育學刊,2007,(02):79-82.
[17]RUTTEN"E A, SCHUENGEL"C, DIRKS"E, et al. Predictors of antisocial and prosocial behavior in an adolescent sports context[J]. Social development, 2011, 20(2): 294-315.
[18]HUME"C, TIMPERIO"A, VEITCH"J,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behavior,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2011, 8(2): 152-156.
[19]岳衡.有氧運動對社交網(wǎng)絡成癮者負性認知偏向的影響[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3.
[20]謝乾鋒.體育運動對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干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22.
[21]XU"C Y, ZHU"K T, RUAN"X, et al. 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sleep quality in college students: mediating role of smartphone use[J]. Plos one, 2023, 18(11): e0288226.
[22]ZHU"W, LIU"J, LOU"H, et al. Influence of smartphone addiction on sleep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J]. Plos one, 2024, 19(7): e0307162.
[23]MA"Q S, YAO"S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Sleep Quality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s a Mediator[J]. Int. J. Front. Sociol, 2021, 3: 71-76.
[24]王帆.籃球運球訓練對手機成癮者自我控制的影響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21.
[25]廖子彥,麥鄭子豐,陳正杰.籃球和有氧運動干預對改善大學生智能手機成癮癥狀和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06):160-162+171.
[26]付允生,劉洋.朝鮮族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狀況及足球訓練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6,37(12):1890-1892.
[27]楊超.有氧健身操與羽毛球運動對中職校學生中度手機成癮影響的實驗研究[D].揚州大學,2022.
[28]李昊益.“思政教育+太極拳”綜合干預對手機成癮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21.
[29]ZHANG"Y, LI"G, LIU"C, et al. Mixed comparison of interventions for different exercise types on stud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a network meta-analysis[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3, 14: 1111195
[30]YAN"Y, QIN"X, LIU"L, 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s on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Addictive Behaviors, 2024: 108159..
[31]亓帥.急性有氧運動對大學生手機成癮者抑制功能的影響[D].山東體育學院,2020.
[32]HWANG"J, BROTHERS"R M, CASTELLI"D M, et al. Acute high-intensity exercise-induced cognitive enhancement an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young, healthy adults[J]. Neuroscience letters, 2016, 630: 247-253.
[33]CHAN"J S Y, LIU"G, LIANG"D, et al. Special issue–therapeutic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for mood: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intensity, duration, and modality[J].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9, 153(1): 1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