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 要〕? 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依據(jù),依托教材內容,合理確立項目主題,明確項目目標,設計多元任務活動,落實項目評價,多措并舉為學生搭建實踐性、科學性、多樣化的科學探究活動平臺,最終實現(xiàn)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關鍵詞〕? 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6? ? 041-043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具有實踐性的特征。在具體實踐活動組織與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聚焦核心概念,精選課程內容;同時立足學生學情,安排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易而難的學習活動,將科學學科內容以實踐活動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設計符合不同學段學生的教學活動,從而實現(xiàn)提高學生科學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
一、依托教材內容,確立項目主題
項目式教學活動組織首先要具有明確的主題。主題的選擇要依托于教材,結合單元整體內容,選擇符合學生興趣以及學科發(fā)展需求的主題活動項目,引發(fā)學生參與后續(xù)項目任務的積極性。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內容豐富,且與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為項目式學習活動的組織提供了非常優(yōu)質的素材,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拓寬學習思路,在實踐活動中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以六年級下“物質的變化”單元教學為例。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此單元設計了常見物質的變化等內容,如蠟燭的燃燒、鐵生銹、防銹技術等,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對物質世界產生新的認知,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科學學科的本質,了解科學學科與人類世界的密切關系。進入5~6年級的學生,科學實踐與探究能力有了非常顯著的提升。而且,從3年級開始,學生就已經逐漸接觸物質世界多方面的內容,對于生活中的一些科學現(xiàn)象也非常感興趣。因此,結合本單元內容以及本學段學生的基本學情,教師設定了蠟燭燃燒、鐵生銹等項目主題,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同時將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系統(tǒng)串聯(lián)以及實踐應用。
總之,在《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項目式活動主題的選擇,既要符合教材內容,也要符合學生的具體學情。要從學生的科學學科基礎知識、科學實踐能力以及生活經驗等諸多方面入手,構建符合學生科學學習興趣以及學科發(fā)展現(xiàn)狀的多樣化的項目式學習與活動平臺。
二、依托課標要求,明確項目目標
《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教學活動目標的設計,應立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依據(jù)核心素養(yǎng)內涵以及學段特征、科學學科課程理念等確定教學目標,將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tài)度責任等諸多方面的內容融入學科實踐活動,形成系統(tǒng)多元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發(fā)展。
仍以“物質的變化”單元的教學為例。承接上述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給出的項目式活動主題,通過學情測定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鐵生銹”主題項目,結合教材中涉及的鐵生銹的條件、控制鐵生銹的速度等內容,結合《課程標準》要求,依據(jù)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涵,從單元整體教學的科學概念、科學探究以及科學態(tài)度目標入手,設定以下項目式學習的KUD目標。
學生將知道(K,know)——
如何設計鐵生銹的對比實驗。
了解鐵生銹的原因。
明確如何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知道如何防止鐵生銹。
學生將理解(U,understand)——
得出科學結論的實驗探究方式是從假設到檢驗的過程。
學生將理解什么是證據(jù)意識,明確證明一種物質是不是新物質需要足夠的證據(jù)。
意識到防止鐵生銹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從而更進一步減少資料的浪費。
學生將能做到(D,do)——
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鐵生銹的原因,對自己、小組實驗的整個過程進行系統(tǒng)記錄、總結,逐步形成科學概念。
通過觀察、實驗等過程,獲得證據(jù),確定鐵銹是不同于鐵的一種新物質。
通過科學討論的方法,完成合作學習,得出科學結論,掌握科學原理。
通過項目式教學KUD目標的設定,將核心素養(yǎng)中的科學概念、科學探究等融入具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會自主設計科學實驗、合理分析實驗現(xiàn)象,用文字和表格記錄實驗,最后展示學生整個實驗的成果,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實驗思維。
三、依托學生學情,設計核心活動
《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教學要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科學活動,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氛圍,充分借助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內在動力,同時利用學校、家庭社區(qū)的各種資源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學情的學習情境。基于此,在項目式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要善于搭建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層次化任務活動平臺,從而實現(xiàn)拓寬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目標。仍以上述“鐵生銹”項目活動為例,根據(jù)項目目標以及評價標準,驅動項目設計可按照如下思路進行。
(一)系統(tǒng)項目準備
項目準備是提高項目式教學綜合質量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在項目材料準備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準備時間,鼓勵學生結合課堂所學知識,以及本項目學習的KUD目標,從多角度入手考慮,需要準備哪些方面的條件,比如需要如何搜集資料、如何制訂項目實施計劃等,通過系統(tǒng)的準備活動為后續(xù)項目式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提供明確的活動思路。
在“鐵生銹”項目活動中,我們結合KUD目標,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項目式學習,讓學生實現(xiàn)最終的探究目標,即了解鐵為什么會生銹以及如何控制鐵生銹的速度。那么結合這兩個目標,在具體探究中,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事物入手,創(chuàng)設了“為地下車庫設計防銹方案”的項目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準備實驗材料,自主設計項目實施計劃,最后通過實驗完成地下車庫防銹方案。
基于上述活動思路,在前期準備環(huán)節(jié),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項目式活動準備,搜集與整理活動資料。這樣,學生首先可以再次熟悉教材內容,通過教材中設計的鐵生銹等內容,尋找到一些關鍵信息點;以關鍵信息為切入點,學生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搜集整理一些與鐵生銹相關的其他方面的影響因素,并進行記錄。隨后,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結合地下車庫的地理位置、環(huán)境條件等,進行項目活動之前的條件了解,為后續(xù)方案的準備奠定基礎。
(二)多元項目活動
1.趣味引導入項
入項活動是確保學生整個項目活動質量的關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視頻、生活化情境等方式,引導學生快速投入項目實施過程。在上述項目活動中,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常見的地下車庫生銹現(xiàn)象入手,還可以延伸到生活中潮濕的地下室生銹的鐵制品等,從學生學習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入手,提出項目式活動的核心問題——銹從何來?
2.項目計劃落實
計劃設定的主體是學生,5~6年級學生的設計、實施能力正在不斷提升,因此在任務分工設計中,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任務計劃,如小組內部成員的分工,以及實驗過程記錄表格等。在設計記錄表格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將核心任務分解,理順項目式活動層次;以“銹從何來”為核心任務,結合教材內容、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整理的內容以及具體環(huán)境調查等條件,將核心任務進行分解。
問題1:鐵銹知識我知道。(搜集整理生活中關于鐵生銹的相關現(xiàn)象)
問題2:關于鐵生銹你還有哪些好奇的地方?(結合具體調查內容,說一說自己對哪些知識還有困惑)
問題3:關于鐵生銹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從多角度入手,總結鐵生銹知識)
3.驅動任務設計
項目式教學活動設計的關鍵在于驅動任務設計。結合學生設計的任務記錄表,設定驅動任務,對核心任務進行層次化、遞進性研究,力求能夠實現(xiàn)深入探究科學內涵的目標。比如在“銹從何來”項目設計中,結合前期準備以及記錄表的設計,教師與學生共同設定了多樣化的子任務,引導學生主動融入探究實驗過程。
在后續(xù)任務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教師同樣可以按照上述思路鼓勵學生展開任務探究,通過設計對比實驗、猜想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結論等,最終明確鐵生銹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防止鐵生銹等,為后續(xù)的地下車庫防銹方案的制訂奠定基礎。
四、落實項目評價,明確改進方向
分享與評價項目成果是項目式學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在以往項目活動設計中,教師往往忽略了任務成果分享評價環(huán)節(jié),影響了整個項目實施的完整性,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進行科學合理的項目成果分享與評價,成為教師需要關注的重要任務之一。
以上述項目為例。經歷了設計、猜想、實施環(huán)節(jié),學生對于整個項目活動有了初步了解,防銹方案設計所需的材料也準備得比較充分,那么最后成果分享就是展示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影響鐵生銹的因素以及如何防止鐵生銹等,那么你能給學校的地下車庫設計一個防銹方案嗎?
通過問題情境的引導方式,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學校車庫防銹方案。在具體方案設計中,學生結合上述項目實施的過程,先進行學校地下車庫實際情況的調查,如地下車庫比較潮濕,但是除了潮濕以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會誘發(fā)零件生銹呢?教師可以適當給予方向的引導,鼓勵學生從生活化角度分析,設計防銹方案。
學生項目成果呈現(xiàn)之后,教師還應組織學生進行成果評價,如通過評價量表的方式,結合學生PPT展示的防銹方案進行系統(tǒng)評價與分析。評價的要點如下。
PPT展示思路是否清晰,有無清晰的照片。
準備程度:材料準備是否充分,記錄資料是否完整。
實驗報告:報告格式是否規(guī)范,實驗步驟是否完善,實驗原理、資料是否科學無誤。
……
按照上述評價標準分層次進行自主評價、互相評價以及教師綜合評價,引導學生對自己整個項目學習的過程進行反思與分析。最后,為了確保項目活動效果,教師還可以對整個活動過程進行綜合評價,借助線上學習工具,了解學生對整個活動的感受,從而明確后續(xù)項目式活動組織與實施的改進完善方向。
總而言之,基于《課程標準》開展項目式教學活動,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科學學科教學思路中解放出來,深入解讀《課程標準》以及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要從教材內容分析入手,提煉、整理出符合不同學段學生學習需求的科學探究主題;要設定系統(tǒng)、完善的項目式教學KUD目標,將科學概念、科學探究等諸多素養(yǎng)內容滲透到系統(tǒng)的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科內容將具體目標融入學習與實踐過程,通過多樣化任務設計,實現(xiàn)拓寬學生科學探究思路、提高學生科學學科素養(yǎng)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丹.依托PBL開展小學科學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3(Z1):77-84.
[2]靳莉.PBL教學模式對元認知的影響作用:以小學科學課程“地球的運動”為例[J].小學生(下旬),2021(6):128.
[3]張屹,陳珍,白清玉,等.基于移動終端的PBL教學對小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影響研究:以小學科學課程“地球的運動”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7(7):79-87.
[4]劉茂蘭.PBL理念觀照下的小學科學教學實踐與思考:以“擰螺絲釘?shù)膶W問”教學為例[J].教書育人,2020(28):26-27.
[5]劉明.對小學科學PBL項目式教學的研究:以《八音盒》教學為例[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