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建華
春秋時期,晉國迫于內(nèi)外形勢,屢遷其都。據(jù)《山西通志·晉都遷徙考》記載,晉國曾五遷其都,“唐一都也,晉二都也,曲沃三都也,絳四都也,新田五都也”。絳縣車廂城作為晉國第四代都城,歷經(jīng)8位國君。在絳城,獻公為晉國霸業(yè)奠基,文公如愿稱霸,襄公延續(xù)霸業(yè),景公使晉國霸業(yè)達到鼎盛。這里鑄就了晉國的強盛、晉史的輝煌,書寫了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壯麗篇章。
獻公繼武公之位,天下并不太平,外有虢、虞等強敵,內(nèi)有桓、莊二族群公子陰謀奪權(quán)之憂。一天早朝時,朝中臣子奏畢國事,宮外一干人等不顧禁衛(wèi)軍的阻攔,沖進殿內(nèi)。他們見到獻公不朝不拜,領(lǐng)頭的公族公子厲聲斥責(zé)獻公,其余公子也隨即叫囂起來,逼迫獻公冊封眾人,而吵鬧最兇的莫過于游氏一族。獻公對群公子的逼宮,始料未及。不對公族人員冊封,是晉國武公定下的國策。武公認(rèn)為,曲沃代翼之亂禍患無窮,繼位者切不可重蹈覆轍,將國家拖入同室操戈、血腥奪位的深淵。獻公采取緩兵之計,終于平息了事態(tài)。但這心腹大患若不徹底鏟除,國無寧日。事后,他召見大夫士蒍,商討如何處置群公子。士蒍奉獻公之命,運用計謀,在桓、莊群公子中制造事端,使其彼此猜忌、相互攻擊、相互殘殺,進行內(nèi)耗,以坐收漁翁之利。利用此計,士蒍把桓、莊群公子召集到絳縣車廂城,聚而殲之,為獻公稱霸之路掃清了障礙。
公元前668年,晉獻公決定遷都,命“士蒍城絳,以深其宮”?!妒酚洝x世家》中記載:“于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獻公與驪姬子奚齊居絳?!睍x國稱霸的序幕在新都絳城徐徐拉開。
春秋時期,晉國疆域百里,晉獻公志存高遠,一心渴望稱霸諸侯。晉國南面有兩個小國,一個叫虞國(在今運城市平陸縣境內(nèi)),一個叫虢國(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北)。虢國的君主自不量力,經(jīng)常到晉國邊界鬧事,侵犯晉國,晉獻公決定征討。虢國國君喜歡玩樂,晉獻公便送上美人,使其沉迷享樂,不理朝政。虞國國君貪圖財寶,他便送去名貴的玉璧和一匹千里馬。虞國國君愛不釋手,問晉國大使荀息:“這些東西都是貴國國寶,怎么舍得送給我呢?貴國有什么事需要幫忙,請盡管說?!避飨⒄f:“虢國多次侵犯我國,我國國君打算懲罰他們,貴國可否借一條道?”虞國國君表示同意。大夫?qū)m之奇勸阻虞國國君說:“萬萬不可,虢、虞兩國好比嘴唇和牙齒,唇亡齒寒,虢國滅亡了,咱們虞國還能夠生存嗎?”虞公說:“晉國國寶都送給我了,咱們連一條道路都舍不得,未免太說不過去了。而且晉國強大,與晉國交朋友,這還不算好處嗎?”虞公不聽,宮之奇便不再費口舌了。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滅了虢國后,班師回朝路過虞國時,一舉吞并了虞國。
吞并虢、虞兩國后,晉獻公趁熱打鐵,在全國征集新兵,制作軍車,挑選戰(zhàn)馬,打制兵器,將軍隊擴充為上、下二軍,士兵25000余人,戰(zhàn)車千乘。獻公和太子申生各領(lǐng)一軍,晉獻公父子披甲執(zhí)銳、率兵出征。根據(jù)在絳城制訂的兼并周邊諸侯國和少數(shù)民族部落的計劃,他們從絳都出發(fā),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征伐?!俄n非子·說難》中記載:“昔者吾先君獻公,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背斯?、霍、魏之外,還吞并了冀、黎、郇、董、韓、芮、賈、楊、姒、蓐、黃等17個國家。獻公晚年時,晉國的疆域以晉南為中心,北抵霍山,南跨黃河至三門峽西南。廣大的晉國領(lǐng)土,為晉國稱雄諸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晉獻公二十六年(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會盟,獻公抱病前往,返回絳城后,自覺時日無多,便把大夫荀息召至病榻前,臨終托孤。這年9月,晉獻公就帶著未能完成稱霸大業(yè)的遺憾病逝于晉都絳城。
晉文公重耳是晉獻公的公子,由于獻公聽信驪姬讒言,迫使其流亡列國19年。流亡之路坎坷艱難,但重耳學(xué)到了許多治國理政的經(jīng)驗,為其稱霸諸侯奠定了基礎(chǔ)。
公元前636年,在外流亡了19年的重耳終于在秦穆公的護送下,踏上了回國的旅程。呂芮、郄甥二將派人隨狐偃至臼衰迎接重耳到郇城大軍中,之后帶重耳入曲沃,朝拜武公祖廟。絳都舊臣30余人親往曲沃迎接,郄步揚、韓簡等人率眾至絳城郊外接駕。就這樣,重耳審時度勢,周密策劃,在秦軍的護衛(wèi)下順利進入晉都絳城即位,史稱晉文公。
晉文公登基時年逾六旬,但他的雄心壯志不減當(dāng)年。登基之初,晉文公一舉粉碎了呂、郄反動集團焚宮的陰謀,發(fā)出大赦天下的命令。對于他流亡時劫盜他財物的賊人頭領(lǐng),不僅不罰,而且還委以重任。國人都說文公以德報怨、盡釋前嫌,全國上下出現(xiàn)了軍民團結(jié)、人心思齊的大好局面。
為稱霸諸侯,晉文公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關(guān)于改革的內(nèi)容,《史記》中留下了“文公修政,施惠百姓”的記載。晉文公新政措施得當(dāng),涵蓋了用人、吏治、農(nóng)業(yè)、商業(yè)、道路、賦稅、財政、民政、教化、典章等多個方面,是一次多角度、深層次、寬領(lǐng)域的改革,為后來晉文公稱霸諸侯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緊接著,晉文公重整吏治,論功行賞,“公屬百官,賦職任功”。對于前朝官吏,晉文公非但沒有棄之不用,反而根據(jù)他們的個人能力重新任以官職,彰顯了晉文公的寬厚、包容與大度。對于幫助過自己的臣子,包括隨他一起流亡和擁戴他為國君的人,一律論功行賞。此外,晉文公還制定了選拔官員的制度,拓寬了選人渠道,為德才兼?zhèn)涞娜耸棵摲f而出提供了機會。晉文公用人不拘一格,他慧眼識人、善用賢才,使得晉國人才濟濟,奠定了稱霸的基業(yè)。
晉文公要想實現(xiàn)稱霸諸侯的雄心,必然要擴充軍隊。趙衰向晉文公進言道:“古時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晉國如今國力更加強大,作次國已不合適,應(yīng)當(dāng)建立三軍。晉文公問誰可擔(dān)當(dāng)元帥,趙衰說:“作為將帥,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學(xué)。君如果尋求智勇之將,不怕無人。如果尋求有學(xué)之士,恐怕只有郄縠一人?!睍x文公于是委任郄縠為主帥,在被廬組建三軍。郄縠、狐毛、欒枝為三軍將帥,郄臻、狐偃、先軫分別為副將,趙衰為大司馬。經(jīng)過短期嚴(yán)格操練,三軍隊伍整齊劃一、變化有序。眾將見郄縠寬嚴(yán)得當(dāng)、治軍有方、操練得法,無不心悅誠服。之后,晉文公將三軍擴充為五軍,使其成為一支召之能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的隊伍,為他稱霸中原作了軍事上的準(zhǔn)備。
文公二年(前635年),周王朝發(fā)生動亂,周襄王逃奔鄭國。晉文公聞訊,率晉軍日夜挺進,屯兵陽樊。守臣蒼葛出郊外犒勞晉軍。文公命右將軍郄臻領(lǐng)兵包圍溫城,左將軍趙衰到汜地迎接周襄王。周襄王在4月安全回到王城,當(dāng)即復(fù)位,同時將叛賊斬首示眾。晉文公在討逆勤王時立下大功,得到了周襄王的大力嘉獎。周襄王宴請晉軍將士,以金帛相贈,并將洛陽附近的溫、原、陽樊、攢茅4座城邑封給晉國。
晉文公勵精圖治、為民謀利,晉國國力日盛,逐漸成為列國中較為富強的國家。此時,南方的楚國正大舉向北擴張,吞并了不少小國。這年,楚成王又興兵伐宋,得知晉國救宋,楚將成得臣憤憤不平,欲與晉軍決一死戰(zhàn)。晉文公信守承諾,退避三舍。成得臣緊追其后,不聽楚王勸告,思想上輕敵。經(jīng)過幾個回合激戰(zhàn),楚軍死傷慘重,士兵們丟盔棄甲,逃竄而去。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顯示出晉軍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晉文公卓越的領(lǐng)導(dǎo)才能,列國開始重視晉國的崛起。
城濮之戰(zhàn)勝利的消息很快傳至周王室,周襄王速派王子虎告知晉文公,他要親自犒勞三軍將士。晉文公得知后便令人修筑宮殿,以迎接周襄王的親臨,并定吉日會盟諸侯。5月朔日踐土?xí)?,宋成公王臣、齊昭公潘都是老朋友,鄭文公捷是新歸附國家的國君。魯僖公申與楚國相好,陳穆公款、蔡莊侯甲午是楚國的同盟,他們懼怕晉威,也前來赴會。邾、莒等小國自不必說。就連向來與晉文公不和的衛(wèi)成公也派人前來踐土,參與會盟。
5月,周襄王親臨踐土。晉文公率眾諸侯到15公里外恭迎。周襄王在殿內(nèi)坐穩(wěn)后,各諸侯紛紛磕頭跪拜。跪拜結(jié)束后,晉文公將戰(zhàn)場所獲楚俘獻給周襄王,其中有戰(zhàn)車百余輛,步兵千余人,器械、衣服十余車,周襄王十分喜歡。第二天,周襄王設(shè)宴款待晉文公,將晉侯封為諸侯之長,并記錄在冊,晉文公再三謝恩。于是,周襄王頒布王命布告諸侯,并令王子虎冊封晉文公為盟主,與諸侯共同修訂盟會的有關(guān)條款。晉文公在王宮的側(cè)面設(shè)下盟壇,諸侯先覲見周襄王,然后赴盟會地點。王子虎負(fù)責(zé)監(jiān)督結(jié)盟諸事,他宣讀誓詞,要求同盟者日后和平相處、互不傷害,如果違背條款,絕不輕饒。諸侯齊聲說:“王命各國和平相處,怎敢不遵從?!庇谑歉鲊鲗μ烀耸?,從此,晉國稱霸各諸侯國,晉文公實現(xiàn)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公元前628年冬,晉文公患病逝世,太子歡在絳都即位,史稱晉襄公。襄公送葬先君的隊伍剛出絳城,就傳來了秦軍向晉國領(lǐng)地進犯的消息,晉襄公服喪率兵出擊。經(jīng)過崤山一戰(zhàn),秦軍死傷大半,晉國俘獲大將3人,取得全勝。崤山之戰(zhàn)開創(chuàng)了我國歷史上集中優(yōu)勢兵力夾擊敵人的先河。
次年8月,狄國向晉國挑釁。晉襄公以先軫為帥,領(lǐng)兵開赴前線,迎戰(zhàn)狄兵。在箕地(今山西省蒲縣東北),晉軍與狄軍相遇。晉軍根本不把狄軍放在眼里,戰(zhàn)車、步兵一起上陣,將敵人團團包圍。狄軍歷來驍勇善戰(zhàn),他們不肯退卻,在陣地上與晉軍血戰(zhàn)。狄軍的瘋狂反撲激怒了先軫,他脫下頭盔,帶頭沖入狄軍中,與狄兵短兵相接,最終戰(zhàn)死沙場,壯烈殉國。晉軍將士見元帥忘我殺敵,便緊隨其后,殺向敵陣,同狄軍展開肉搏戰(zhàn)。最后晉將冀缺將狄軍首領(lǐng)俘獲,晉軍大勝而歸。
晉襄公敢于藐視強秦,不畏狄人,當(dāng)然也絕不會容忍任何背叛晉國的行徑。將士們未及洗去箕地征塵,晉襄公就聯(lián)合陳國、鄭國前往許國討伐。許國管轄范圍較大,地處中原要沖,素有“中原之中”之稱。由于四周豪強林立,許國只好在強國之間周旋,齊強附齊,楚盛附楚。晉國趁楚國向陳、蔡開刀之機,聯(lián)合陳、鄭三軍伐許,不費吹灰之力,許國就被晉襄公拿下。
為報崤山兵敗之仇,秦國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接連兩次進攻晉國。晉襄公以先且居為中軍將,火速率軍迎戰(zhàn)。晉軍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越過黃河,揮師直到秦境,與秦軍相遇于彭衙境內(nèi)洛水北岸。晉軍如從天而降,似猛虎下山,數(shù)百輛戰(zhàn)車沖向秦軍盡興砍殺,直殺得秦軍潰不成軍,落荒而逃。大戰(zhàn)過后,彭衙原野殘陽如血,尸橫遍野。秦軍不甘失敗,于襄公四年(前624年)再次侵犯晉國,直逼絳城。晉襄公巧施計謀,不戰(zhàn)而退秦兵。
這年秋天,楚軍北上,劍指江國。晉襄公高舉義旗,令陽處父率軍攻打楚軍。晉軍不畏艱險,英勇善戰(zhàn),楚軍聞風(fēng)喪膽。看到晉軍的軍事實力,楚穆王不敢繼續(xù)與晉國交鋒,從而為晉國鞏固霸權(quán)提供了有利條件。
晉襄公執(zhí)政五年多,擊退了秦、狄、楚等多國對晉國的進犯,取得了六戰(zhàn)六勝的戰(zhàn)績,鞏固了晉國的霸主地位。
晉景公為了強化霸主地位,逼鄭襄公棄楚歸晉。在秦、楚爭霸戰(zhàn)中,晉國保持了不敗戰(zhàn)績。潞國大臣酆舒執(zhí)政之后,目無國君,對內(nèi)、對外為所欲為,頻繁進犯晉國,還殘忍地殺害了潞子嬰兒的夫人,打傷了潞子嬰兒的眼睛。潞國曾與晉國聯(lián)姻,國君潞子嬰兒的夫人伯姬是晉景公的姐姐。聽聞酆舒的惡行,晉景公忍無可忍,派中軍將荀林父出征,與潞國軍隊在曲梁交戰(zhàn)。經(jīng)過激戰(zhàn),潞國全軍覆沒,叛賊酆舒被晉軍所殺。此次戰(zhàn)役的勝利,成功解除了晉國的安全危機,晉國領(lǐng)土進一步擴大。
就在晉國剿滅潞國時,秦國國君秦桓公率軍進犯晉國。接到邊境告急的情報,晉景公率軍親臨戰(zhàn)場,兩軍在輔氏交戰(zhàn)。戰(zhàn)斗打響后,晉帥魏顆佯敗撤至青草地,秦軍將領(lǐng)杜回果然中計,帶頭一路追來。魏顆正要迎戰(zhàn),只見一位老人將青草挽結(jié)成繩,橫在杜回面前。杜回不防,一個趔趄,被草繩絆倒在地。魏顆毫不遲疑,沖上前去,將秦將杜回死死按住,生擒回營。秦軍失去大將,潰不成軍,遂以失敗告終。
晉景公屢戰(zhàn)屢勝、雄心勃發(fā),擴充五軍為六軍,再次號令諸侯,決定在斷道(今山西省沁縣東北)以霸主身份召開諸侯大會,并派大夫向中原各國發(fā)出邀請。公元前592年,晉景公主持的諸侯大會在晉國斷道如期舉行。晉景公重申了盟約條款,眾諸侯國國君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景公的訓(xùn)誡,維護了晉景公的霸主地位。
晉景公是晉國建都絳城期間晉國歷史上有作為的國君之一。晉景公即位15年后,晉國遷都新田(今侯馬市),因而晉景公又是晉國以絳城為都創(chuàng)制的恢宏樂章的最后一個音符的譜寫者。從此,新田為新絳,舊都(絳縣車廂城)為故絳。
綜上所述,自晉獻公遷都于絳,絳作為都城,歷經(jīng)獻、惠、懷、文、襄、靈、成、景8位國君。晉獻公開疆拓土,奠基霸業(yè)于絳;晉文公勵精圖治、稱霸諸侯于絳;晉襄公六戰(zhàn)六勝,鞏固霸業(yè)于絳;晉景公斷道會盟,使國力達到鼎盛。故絳為都城有84年之久,相當(dāng)于晉國中后期的大部分時間。晉侯通過內(nèi)外改革,增強了國力;通過擴充六軍,強化了軍力;通過近交遠攻,打敗了強敵。晉國由一個方圓百里的小國,通過兼并逐步將疆域擴大到陜西東部、河北北部、河南北部。晉文公踐土?xí)耍瑒?chuàng)立的霸業(yè)一直持續(xù)到公元前482年的黃池之會,影響長達150年之久。這一時期,故絳成為了列國政治、經(jīng)濟、外交、文化的中心,見證了晉國最為強盛、最為輝煌的歷史時期,書寫了中國古代史的燦爛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