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高層建筑滅火救援是消防工作的難點,為了安全、高效地開展超高層建筑的火災撲救工作,必須正確運用滅火救援戰(zhàn)術,有針對性地采取消防措施,以提高救援工作的質量。從科學疏散、靈活規(guī)劃滅火與救援路徑、保障救援物資充足、確保通信暢通、利用外部輔助設備等方面,提出超高層建筑火災的滅火與救援戰(zhàn)術,旨在為相關火災撲救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火災撲救難點;滅火救援戰(zhàn)術
中圖分類號:D631.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4)11-0115-03
近年來,超高層建筑的消防救援問題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由于其復雜的內部空間結構和龐大的體量,消防救援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為了更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zhàn),順利完成消防救援任務,需要明確超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的難點與關鍵點。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采取救援策略和措施,科學合理地運用滅火救援戰(zhàn)術來開展救援工作,以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與安寧[1]。
1 超高層建筑的火災撲救難點
1.1" 建筑高度高、體量大、火勢蔓延快
現(xiàn)階段,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超高層建筑日益增多,其豎向高度顯著、體量龐大,且內部空間結構復雜,外部有玻璃幕墻。火災發(fā)生時,這些特性會顯著加速火災的蔓延,使得火情迅速失控。傳統(tǒng)方式上,外部消防車及云梯是輔助救援的重要手段,但當前消防車與云梯的最大作業(yè)高度普遍不超過100m,而超高層建筑的高度往往遠超此限。因此,現(xiàn)有的消防設備可能因高度限制無法達到救援需求,延誤救援時間,進一步加劇火勢的蔓延態(tài)勢。
1.2" 建筑內部人員復雜,疏散困難
超高層建筑內部層數(shù)較多、結構復雜,人員分布廣泛,這無疑為人員疏散帶來了極大的難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是消防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消防救援隊的職責所在,然而,在超高層建筑中,不確定的人員分布、復雜的突發(fā)情況等因素,都會給疏散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甚至會阻礙消防救援工作的順利推進,進一步增加救援工作的難度。
1.3" 可燃物多,轉移困難,排煙難度大
超高層建筑最典型的特點是層數(shù)眾多,各樓層功能各異。通常,底層為商業(yè)門市層,他們經營的項目各不相同,其中餐飲門市占據(jù)多數(shù),若用于烹飪的燃氣、天然氣發(fā)生泄漏,極易引發(fā)火災。中上層多為住宅層,室內裝飾性材料及家具家電眾多,火災發(fā)生時,很難高效、及時地轉移這些可燃物,同時也無法安全隔離一些用電設施。在火災的侵襲下,可燃物將迅速助燃,導致火勢迅速蔓延。大量的可燃物使得火災現(xiàn)場形勢更為復雜,相較于一般建筑物,超高層建筑的這一特點顯著增大了救援難度。
一些超高層建筑物的排煙系統(tǒng)設計存在不合理之處,例如,自然排煙窗設在墻體下部,與頂板、吊頂?shù)染嚯x較遠,或者自然排煙窗的開窗面積設計較小、開啟不方便等,這些設計缺陷將導致火災發(fā)生后,煙霧無法及時排出?;馂默F(xiàn)場主要依賴建筑物本身配置的負壓排煙系統(tǒng)與正壓送風系統(tǒng)等輔助排除。然而,一旦這些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將極大地增加排煙難度,使得火場中的煙霧無法及時消散,從而給人員逃生和消防救援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
1.4" 通信不暢,信息反饋滯后
目前,我國的通信系統(tǒng)已經比較發(fā)達,各類無線通信系統(tǒng)和衛(wèi)星系統(tǒng)等均有力支撐著信息的交流,然而,對于超高層建筑而言,其消防救援通信設施仍需進一步完善與發(fā)展。部分通信設備因無法適應火場環(huán)境而導致信號中斷,從而引發(fā)滅火救援通信不暢、信息反饋不及時等問題,進而延誤了最佳的救援時機,從而導致人員傷亡。多數(shù)超高層建筑采用鋼混結構且墻體較厚,這會阻礙通信信號的傳輸。高層建筑內部設有柱子,且空間結構復雜,這些都可能成為信號屏蔽的因素,尤其是在電梯間、樓梯間等相對封閉的區(qū)域,通信信號十分微弱,通信不暢不僅延誤了火災救援的最佳時機,還會導致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
2 超高層建筑的滅火救援戰(zhàn)術運用
2.1" 嚴格控制現(xiàn)場火勢,防止進一步擴大
第一,緊抓火災初期階段。火災初起時是救援的黃金時段,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充分利用各種消防設備迅速定位火源位置,并有針對性地實施撲救,可以采用隔絕氧氣、降溫等有效措施來控制火勢,防止其進一步蔓延。
第二,巧借外力持續(xù)撲救。當火勢已經擴散、蔓延,要借助外力設備,如消防車、消火栓等設備進行撲救。同時,要結合超高層建筑的內部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決策。通常情況下,不應讓水流直接對準起火點,因為強烈的水蒸氣可能會遮擋救援視線,且水蒸氣釋放出的熱量會對救援人員造成傷害。正確的做法是將水流對準火源點四周的區(qū)域進行持續(xù)撲救。
2.2" 科學組織疏散,合理通風排煙
任何類型的消防救援都應將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超高層建筑的滅火救援也不例外,必須嚴守“疏散救人”這一根本救援準則。疏散工作要以客觀數(shù)據(jù)為參考,制定有戰(zhàn)術、有策略的疏散方案。
通常情況下,當人流密度在1~5人/m2時,人的平均行走速度能達到0.6~1.35m/s,上下樓梯的速度則為1.5~3.6m/s,這一速度遠低于煙霧的蔓延速度。
因此,應根據(jù)實際的受困人員密度、著火方位以及人員所處樓層來科學編制疏散方案。如果救援隊伍龐大、資源充足,可通過區(qū)域分割的方式同步進行疏散和救援。應先從火災源頭及其附近樓層開始,這些區(qū)域屬于高風險區(qū),直接關系到人員的生命安全[2]。在樓層轉換時,應優(yōu)先使用專門的消防電梯,佩戴好個人防護裝備,攜帶救生器材,并利用噴霧水槍開辟救生通道,驅趕煙霧,以確保及時疏散與搜救。當消防電梯緊鄰火源區(qū)時,要將消防電梯降到火源區(qū)的下層,再經樓梯或消防通道進入火源區(qū)的上層。同時,應及時調配另一批消防員通過其他安全專用電梯上升至建筑頂部,自上而下開展救援工作[3]。
積極利用通信系統(tǒng)、廣播系統(tǒng)等指引受困人員逃生,確保所有人員有秩序、有組織的安全疏散。為了減少煙霧的困擾,可借助送風機、排煙設備等控制毒害氣體的擴散,并規(guī)劃出安全的救援路徑,以便于安全疏散。
2.3" 靈活選擇滅火與救援路線
超高層建筑因其體量龐大、內部結構復雜、功能多樣,往往存在多個分區(qū),因此在制定火災救援方案時,必須合理地選擇救援路線。具體方案如下:
第一,樓梯區(qū)域。在超高層建筑的設計初期,應對樓梯結構的穩(wěn)固性、質量可靠性等做出嚴格要求,確保其達到安全救援所需荷載的能力,在火災發(fā)生后,樓梯能夠為救援物資的調配以及人員疏散提供最為便捷的通道。
第二,外窗。外窗構成了超高層建筑火災救援的另一重要通道,可借助消防云梯等設備輔助救援,另外,在準確判斷著火點位置后,可考慮在其相鄰樓層架設臨時救援平臺,以此為依托來開展各項救援工作。
第三,附近樓層。當火災蔓延迅猛或受到多種復雜因素制約,導致救援隊伍難以直接抵達火場時,可考慮利用附近樓層進行救援。具體措施為:對火災發(fā)生區(qū)域附近的樓層實施降溫處理,以遏制火勢的發(fā)展;同時,在相對安全的樓層開辟疏散通道,保證所有人員能夠安全撤離、順暢疏散。
此外,在救援過程中,要本著“先救人、后滅火”的原則。救人始終是消防救援的首要任務,因此,在接到火災報警后,應先排查人員密集區(qū)域,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再制定滅火方案。
超高層建筑的火災救援路線選擇應結合實際情況靈活機動、合理部署,面對突發(fā)情況,需根據(jù)救援工作的進展逐步發(fā)現(xiàn)、逐步決策,以確保救援行動的高效有序進行。
2.4" 完備救援物資應用
在超高層建筑火災的救援和滅火行動中,各類救援物資的需求量較大,因此,必須強化資源的集中調配與供應,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救援人員是超高層建筑火災救援中最為直接且靈活的力量。為確保救援人員的安全、持續(xù),需全面考慮大型火災救援中人員體能、身體機能的消耗情況,防止人員超負荷工作,建立細致的責任分工體系與輪流救援機制。需根據(jù)火災的實際情況,并充分考慮超高層建筑火災的特有屬性,合理分配救援人員,確保人員調度能滿足火災現(xiàn)場救援需求[4]。
第二,水資源是火災救援不可或缺的要素,必須保證充足的水源供應,雖然絕大部分超高層建筑配備有獨立的消防供水系統(tǒng),但仍需保持高度警惕,提前做好充分準備,要將水源供應系統(tǒng)故障、供水設備受損等潛在問題納入考量范圍??稍诔邔咏ㄖ捻敳吭O置蓄水池,以備份充足的水源,此舉旨在確?;馂木仍^程中充足水源的持續(xù)供應,有效避免因水資源供應不足而引發(fā)的麻煩或危機。
第三,強化各類安全防護設備的配備與使用。火災救援工作具有高危險性、高難度性,各類物質的燃燒會釋放出大量有毒有害的氣體。因此,超高層火災救援現(xiàn)場的滅火人員必須配備充足的防護設備,如防火服、防護靴、空氣呼吸器以及各類滅火裝置等。在正式救援行動前要嚴格檢查消防人員的安全防護裝備的配備情況,對于任何不合格、不達標的現(xiàn)象,應責令立即整改,以確保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與救援行動的順利進行。
2.5" 保持通信暢通,強化輿情監(jiān)控
超高層建筑相較于普通多層建筑,具有顯著的高度優(yōu)勢、龐大的規(guī)模、復雜的空間結構以及多樣化的建筑材料。為了精確掌握火場實際情況,必須確保信號的有效傳輸與監(jiān)測,對火場特征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為火災救援的決策部署提供科學依據(jù)。既要保證建筑物中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完善,實現(xiàn)和外部系統(tǒng)的緊密連接與信息共享,又要強化不同樓層間的信號聯(lián)通,通過構建內部無線通信網絡,確保各樓層均有信號覆蓋,以保障高層建筑內外火情通信信號的通暢,這樣現(xiàn)場救援人員才能接收及時的信號,為滅火救援、資源調度以及救援方案的制定等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此外,要不斷更新通信系統(tǒng),利用無人機、無線監(jiān)控系統(tǒng)等設備,以提供更加清晰、真實的火場實況信息。加強指揮調度,提升各項救援工作的精準度,同時,救援人員要隨身攜帶通信設備,及時傳遞火場內外的情況信息。在便捷通信系統(tǒng)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強化輿情監(jiān)控機制,防范不實謠言的傳播,避免其擴散造成公眾恐慌,通過密切監(jiān)控網絡輿情,及時澄清誤解,發(fā)布權威信息,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公眾信任。
2.6" 外部設備支持,高效滅火與救援
超高層建筑具有顯著的特點,一旦發(fā)生火災,其救援難度較大,為了有效應對這一挑戰(zhàn),必須巧妙借助外部設備的支持,根據(jù)建筑物的高度來制定救援策略。例如,啟動無人機、直升機等設備進行輔助救援,從垂直方向入手,為救援提供支持。救援直升機在救援中展現(xiàn)出更高的效率,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迅速飛往著火的樓層進行人員救援,能夠更好地完成救援任務[5]。此外,直升機還可以通過載水的方式滅火,降低火災現(xiàn)場的溫度,為安全救援創(chuàng)造條件??傊?,應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和實際需求,合理選擇所需的設備或工具,提高救援工作效率,確保人員安全。
3 結束語
鑒于超高層建筑特殊的結構特點,在實際的火災救援工作中,消防救援人員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火災救援不僅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更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安定和穩(wěn)定,必須正視這些困難,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救援工作效率,維護社會的安定,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陳昆.超高層建筑鋼結構施工技術要點及應用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4(34):138-140.
[2]褚冠全,汪金輝.建筑火災人員疏散風險評估[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3]桑東升.超高層建筑火災實戰(zhàn)處置對策初探[J].今日消防,2023,8(2):32-34.
[4]劉宇.基于風險的滅火救援力量優(yōu)化布局分析[J].今日消防,2024,9(3):51-54.
[5]朱國營.消防救援行動中直升機的應用[J].今日消防,2020,5(10):29-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