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道德教育一直是學前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研究顯示,在嬰幼兒時期接受過良好道德教育,更利于未來品行素養(yǎng)培養(yǎng)。繪本閱讀是一種融畫面和文字于一體的課程活動,在幼兒園中受到了普遍的認可和青睞。實踐證明,繪本閱讀對提升學前教育有效性具有顯著作用,本文對相關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讓更多幼兒能夠從繪本中受益,滋潤心靈,收獲美好的童年。
一、繪本閱讀簡析
(一)繪本概述
繪本是一個外來詞,指的是一類以圖畫為中心軸、文字為輔助敘事手段的幼兒書籍。如今,繪本傳入我國多年,與本土教育土壤水乳相融。我國出版社、教育人士、原創(chuàng)作者做了很多融合的努力,推動力繪本在中國啟蒙教育領域中的廣泛運用。繪本已經(jīng)成為我國幼兒園各項教育的重要指導模具,為萬千幼兒家庭帶來了實質性的幫助,也為幼兒的童年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段覌寢尅贰稜敔斠欢ㄓ修k法》《瑪?shù)铝铡返纫呀?jīng)成為家喻戶曉的繪本作品,受到廣大幼兒喜愛。
(二)繪本閱讀分析
繪本閱讀,即以繪本為藍本開展的閱讀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設計諸多拓展活動,以深化閱讀效果和印象。繪本閱讀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繪本本身,二是幼兒的閱讀,三是教師的教學。三者缺一不可,互為依托。良好的繪本是繪本閱讀的根基,決定著活動效果的上限;幼兒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是活動的重心,也是活動著力培養(yǎng)和提升的要素;教師的引導是專業(yè)性的最佳體現(xiàn),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引導目標、教學策略和教育風格,這些無不決定著繪本閱讀對幼兒的實際影響。例如,在親情德育活動中,繪本閱讀材料是朱成梁的《團圓》,講述小女孩和歸鄉(xiāng)的爸爸短暫的春節(jié)相聚時光,展現(xiàn)了濃濃的親情;班級幼兒或為留守兒童家庭,或與家人相處融洽,或為隔代撫養(yǎng)家庭,普遍能夠深刻理解繪本傳遞的親子之情;教師采用親子合作閱讀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開展此次繪本活動,使得此次情感德育課程呈現(xiàn)出更加聲情并茂的特征。在以上案例中,繪本閱讀的三要素和諧統(tǒng)一,共同助推了活動的高效完成,對幼兒道德素養(yǎng)進行了科學培養(yǎng)。
(三)繪本閱讀價值
幼兒本身就非常喜歡閱讀活動,在漫畫、拼音表、故事等眾多文學材料中,繪本有著絕對的優(yōu)勢。繪本圖多字少,幼兒閱讀起來沒有太多負擔和難度。同時,兼具趣味性、教育性和生活性,幼兒可以在輕松的閱讀氛圍中獲得心靈享受,不知不覺中學會很多生活技能、常識、規(guī)則,領略作者的思想情感,得到教化和熏陶。由此可見,繪本閱讀具有娛樂價值、教育價值和情感價值。例如,《我媽媽》采用夸張、象征、比喻等豐富多彩的修辭手法展現(xiàn)一個無所不能的母親形象,使得作品趣味橫生、動人肺腑,頗具娛樂功能,幼兒喜聞樂見;暗含母親對孩子的愛,以及為了實現(xiàn)這份愛所展示出的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意,能夠以一種形象直觀的方式對幼兒進行親子德育;飽含對生活的熱情、對親情的歌頌、對職業(yè)的好奇,情感元素充沛,情感能量旺盛,情感價值強烈。
二、學前道德教育概覽
(一)學期道德教育定義
道德教育,指的是對一個人的道德素養(yǎng)、道德品質進行針對性培養(yǎng)。在學前時期,幼兒還沒有建立完備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極強的道德可塑性。學前道德教育就是要在幼兒道德建立的黃金時期,幫助幼兒養(yǎng)成基本的是非觀念,涵養(yǎng)道德,培養(yǎng)良好道德習慣和意識。其中,包括遵守規(guī)則、熱愛生活、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尊師重道、敬愛長輩、認識自我、知曉禮貌、舉止文明等。學前道德教育便是對上述所有道德內(nèi)涵的傳授和指導,強調以專業(yè)性手段對幼兒進行科學的道德引導,幫助幼兒順利完成道德啟蒙。
(二)學期道德教育意義
幼兒園教育大致分為智育、德育、美育三部分,德育是一個人在社會生存的基礎,也是維系社會安定平穩(wěn)發(fā)展的核心。沒有良好的德育,也就談不上智育和美育?;诖耍瑢W前道德教育具有中心性、提綱挈領性和基礎性特征,對幼兒的健康成長發(fā)展至關重要。
三、繪本閱讀和學前道德教育的融合性探究
學前道德教育的重心在“教育”,繪本閱讀的重心在“閱讀”。從字面上,我們就能看出兩者在趣味性上有著截然相反的特征。教育本身具有抽象性、權威性和枯燥性,而閱讀是一項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啟迪心智的活動,它的教育性潛藏在趣味性之中。所以,繪本閱讀可以彌補學前道德教育艱深晦澀、缺乏人情味和乏味無趣等可能存在的劣勢,轉而以幼兒可以接受的風格對相關道德要點進行傳授,使得德育呈現(xiàn)出形象淺顯直觀、情感濃烈飽滿和內(nèi)涵趣味橫生的特點,煥發(fā)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例如,在“助人為樂”德育活動中,教師刻板、生硬地羅列出社會中助人為樂的典型案例,幼兒對此興趣不強,興致不高。此時,教師引入繪本《花婆婆》。作品描述了花婆婆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麗,尋訪各個地點,終于將魯冰花播撒在大地上,實現(xiàn)了對家人的承諾。通過繪本閱讀,“幫助”這個概念得到了具象化展示,幼兒可以從花婆婆的每一次探訪、配角的歡悅神態(tài)、大自然的美麗宜人中發(fā)現(xiàn)助人是一件美好、值得去做、值得歌頌的事情,從而從根本上認同助人為樂,在生活中養(yǎng)成幫助別人、互相扶持的良好習慣。
四、繪本閱讀在學前道德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德育繪本
繪本的選取是德育活動的首要步驟,如果這步實施不準確,將影響到后續(xù)的教育效果。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學情,設計不同的篩選策略。一是根據(jù)幼兒年齡進行選擇。例如,針對識字不多、情感能力較弱的小班幼兒,選擇《大衛(wèi),不可以》等情感淺顯直白、強烈真摯、和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繪本,教育他們和家人友好相處,并且懂得規(guī)則對生活的意義;針對已經(jīng)有了一定道德基礎、處于德育過渡階段的中班幼兒,選擇《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等具有道德辯證性和闡釋空間(主人公的道德水平無法量化,具有爭議,有討論空間,可以引起幼兒對道德進一步的理解和認知)的繪本;針對自主道德水平趨于成熟的大班幼兒,選擇《我準備好上小學一年級了》等與幼小銜接相關、潛藏諸多內(nèi)涵較深的道德元素的繪本。二是根據(jù)幼兒興趣進行選擇。例如,有的幼兒對親情類道德元素感興趣,可以選擇《我爸爸》《我媽媽》《團圓》《爺爺一定有辦法》等繪本;有的幼兒對規(guī)則養(yǎng)成類道德元素感興趣,可以選擇《金發(fā)女孩和三只熊》《假如人人都這樣》《亂糟糟的皮克動物園》《規(guī)則是用來遵守的》等繪本;有的幼兒對社會人際類道德元素感興趣,可以選擇《書本醫(yī)生》《成長面包》《成長第一棒:小公民品德養(yǎng)成繪本》《對不起狼與沒關系羊》等繪本。三是根據(jù)幼兒薄弱的道德方面進行選擇。例如,幼兒對疊被子、收拾屋子等生活事務不感興趣,可以選擇《整理房間,我可以!》《高高興興做整理》《亂扔東西的塔格叔叔》等歸納整理類繪本;幼兒對人際交往感到困惑或與人相處有齟齬,可以選擇《我有友誼要出租》《田鼠阿佛》《彩虹色的花》等人際情感類繪本;幼兒不坦誠,習慣性地撒一些小謊,可以選擇《媽媽,我錯了》《春天圖書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誠信養(yǎng)成類繪本。通過科學合理地進行繪本選擇,繪本德育將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根據(jù)德育類型選擇匹配的教學方法
每種道德元素都有著相應的特點,德育策略也需要各有側重。教師要對此進行預判和科學設計,將匹配性作為繪本德育的根本原則。例如,針對中華民族“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每種道德類型都有著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內(nèi)在屬性和風格特點?!靶ⅰ睆娬{一種有來有往、互相促進、和藹友愛的孝道,以《團圓》等親情主題繪本開展親子實踐活動再好不過,如親子閱讀、親子朗誦、親子交流、親子探討、親子講故事等;“悌”強調敬愛兄長,以《我永遠是你的哥哥》《有哥哥真好》《姐姐的項鏈》《我的姐姐》等以年長一些的同輩為題材的繪本開展跨級(小班、中班、小班)班級閱讀交流、經(jīng)驗探討、交換生活等活動,可以實現(xiàn)繪本和生活的互通,最大限度體現(xiàn)兄弟姐妹仁愛之義;“忠”強調盡忠職守、信守承諾、忠于自我等良好品質,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輪流擔當繪本管理員、繪本信息收集員、閱讀記錄員等工作,并引入小紅書、班級評價、親子評價等獎勵機制,讓幼兒以實際行動體驗忠誠的內(nèi)涵和價值;“信”強調誠實守信,可以專門舉辦“誠信繪本交流會”,鼓勵幼兒分享《做誠實的孩子》《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誠實與守信》等誠信主題繪本的閱讀心得、生活感悟,渲染班級誠實的整體氣氛,并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模仿一件繪本中的誠信事件,如坦誠自己的缺點、承認自己做錯的事情、知錯就改等;“禮”強調對人講禮貌,可以開展“禮儀繪本文明周”活動,教師和幼兒一同搜集繪本中好的和不好的文明禮儀現(xiàn)象,以班級簡報、督促條、文明接力的形式如火如荼地貫徹禮儀風尚;“義”強調追求、氣節(jié)、利他,可以針對繪本中樂于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如模仿《彩虹色的花》中將自己花瓣奉獻給別人的彩虹花、《愛心樹》中為別人乘涼的愛心樹等,將講義氣、懂助人的精神傳遞下去;“廉”強調清白正氣的道德良心,這是一個具有社會性質的概念,體現(xiàn)了道德的政治價值,幼兒理解起來可能會感到困難和抽象,教師可以講述《三湯道臺》《不私一錢》《黃金難換心》《司馬光的故事》《私燭換公燭》等中華清廉小故事,用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案例初步培養(yǎng)幼兒社會道德意識,使其明白個人道德和社會、集體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并開展清廉行為模仿、清廉主題繪本自我講述、班干部自我審查和集體監(jiān)督等延伸活動;“恥”強調具有羞恥心,這是一個較為艱澀的概念,教師可以聯(lián)合心理醫(yī)生、保育員等專業(yè)人士,結合《寶寶心理成長繪本:羞恥》《大衛(wèi),不可以》《羞恥的秘密》等繪本,開展“羞恥心專業(yè)課堂”,以更加科學、專業(yè)、審慎的視角為幼兒拆解羞恥背后的邏輯、規(guī)律和秉持羞恥心的價值。上述案例中,教師根據(jù)每種道德元素的性質嚴重程度、直接觀感(輕松、生活化抑或嚴肅、有距離感)、理解難度、和生活之間的具體聯(lián)系等不同的屬性,科學選用策略,實現(xiàn)了德育類型和教育風格之間的高度匹配,利于幼兒最大限度理解、吸收和內(nèi)化某一道德元素。
(三)設定具體的獎勵評價機制
進行了繪本選擇和策略設計后,幼兒往往會興致勃勃地完成各項德育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產(chǎn)生獨屬于自己的收獲和感悟。繪本德育的起點是繪本,重點是德育,過程是體驗。所謂德育,教師的“育”至關重要,包含總結歸納、點評升華。一言以蔽之,獎勵評價是其內(nèi)核及表現(xiàn)形式。優(yōu)良的獎勵評價對幼兒理解自身德育表現(xiàn)、深化理解德育概念、貫徹實踐道德行為具有深刻的意義。在具體實踐中,教師需要秉持相應的原則,才能讓整個繪本德育活動形成良好的教育閉環(huán),助推幼兒道德能力高效發(fā)展。一是鼓勵性。繪本德育主要對象是3—6歲幼兒,他們稚氣未脫,處于關系依賴期和情感依賴期,鼓勵和肯定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甚至是他們成長、學習的主要動力。即便幼兒的活動表現(xiàn)不佳,教師也要盡力找到幼兒的優(yōu)點予以反饋,使其找回自信心和成就感,勇于攻堅困難,完善自我,實現(xiàn)進步。例如,幼兒在以《爺爺一定有辦法》為核心的“用廢物利用報答家人”活動中,不小心將毯子弄破了,導致制作出來的物件美觀度不足,教師一定要第一時間安慰幼兒:“你做的毯子很實用,選用的面料很舒服,雖然有一點小瑕疵,爸爸一定能感受到你的心意的!其實生活中,我們制作一件東西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事情,可能面臨著很多工序的失敗,最終才能成功!”這樣以鼓勵為主、督促為輔并且兼具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鼓勵方式能在保護幼兒自尊心的同時,給幼兒提供切實建議,引導幼兒不氣餒,直面挫折,迎難而上。二是準確性。繪本德育的評價質量直接決定整個活動的上限,教師要避免采用籠統(tǒng)的、生硬的、大而無當?shù)脑u價,代之以具有細節(jié)的、獨特的、適用于特定幼兒的、具有觀察力的評價。例如,幼兒基于繪本《高高興興做整理》進行整理活動,每個幼兒的整理風格都不同,教師可以逐一進行針對性評價:“你把衣服疊得最整齊,四四方方的,真是一雙巧手!”“你疊的衣服很好看,非常美觀!”“你喜歡把衣服疊得很小巧,這樣占用的空間也小,非常實用,其他小朋友也可以學習一下!”“這個小朋友用最簡單的步驟把衣服疊好,很省時間,如果是比較著急的情況可以使用這種方法!”通過精準抓住細節(jié),幼兒可以彼此借鑒優(yōu)點,取長補短,對自身德育情況進行細致把控。三是比較性。教師要合理利用競爭的統(tǒng)一性和對立性,通過競爭意識辯證提升幼兒的道德水平。例如,在上述疊衣服活動中,教師的評價中就隱含了幼兒疊的衣服和同伴之間的區(qū)別,這種區(qū)別便是幼兒審視自我、互相進步的動力。通過比較可以實現(xiàn)良性競爭,讓幼兒意識到道德也是一件需要客觀辯證看到的事情。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探討繪本閱讀在學前道德教育中的應用策略,為相關活動提供了理論參考和實踐依據(jù)。希望充滿童真童趣的繪本、專業(yè)的教育策略、幼兒的個性之間可以實現(xiàn)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