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氓》描述了一名被拋棄的婦女的悲慘經歷。詩歌中的女主人公回憶了她戀愛中的甜蜜時光和婚后慘遭丈夫虐待與拋棄的結局,表達了悔恨之情。這首詩歌很好地展現(xiàn)了古代的女性在戀愛和婚姻中遭受的傷害。接下來,筆者就以《氓》的教學為例,分享一下開展古代詩歌閱讀教學的一些經驗。
一、引導學生朗讀詩歌,了解詩歌的大意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強調了《詩經》在教育和審美領域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在這里,“觀”代表了對社會、民俗等的觀察?!对娊洝分械脑姼枵峭ㄟ^這些內容來表達詩人對社會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的。從《詩經》的創(chuàng)作時期(春秋時代)來看,它是在宗法制盛行的年代“誕生”的。在那個時代,社會以男性為主導,等級制度極其森嚴,男性的地位明顯高于女性,而女性則受家庭的約束,嚴格遵循“禮為準繩,禮為止”。因此,在教學的初始階段,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氓》是否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提出這一問題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深入地閱讀詩歌,把握詩歌的內涵。
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范讀,以幫助學生“正音”,之后再讓學生自主地朗讀詩歌。具體可以對他們提出以下要求:多次、大聲地朗誦詩歌,理解詩歌的大意;在小組內交流和分享自己朗讀詩歌的心得。通過初步朗讀詩歌,他們可以得知:詩中的“子無良媒”暗示了媒人的重要性。這表明,在那個時代,人們結婚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秋以為期”則向讀者展示了當時人們喜歡在秋季舉行婚禮的傳統(tǒng)……接下來,我們可以為他們補充介紹一些知識:在《詩經·齊風·南山》里有這樣一個句子: “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边@表明男女之間沒有媒人是不能結婚的。在先秦時代,漢族的結婚傳統(tǒng)被稱為“三書六禮”。 “三書六禮”體現(xiàn)了婚俗的儀式化,以及人們對婚姻禮儀的重視。
之后,我們可以引入相關視頻,讓學生直觀地看一看古代的婚俗。之后拋出問題: “文中的衛(wèi)女是否遵照了當時的婚俗?最后的結果是什么?”讓學生再次朗讀文本,尋找問題的答案。他們可以發(fā)現(xiàn): “衛(wèi)女”違背了當時的婚俗,私自與“氓”定下終身,結果遇人不淑,慘遭拋棄。在自主朗讀詩歌的過程中,他們明顯對詩歌的整體內容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對其中的婚俗文化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梢哉f,《詩經》中的作品是值得學生反復朗讀的。只有反復地朗讀作品,他們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內涵。
二、引導學生品讀詩歌,體會詩歌中的情感
學習詩歌需要反復品味。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反復地品讀詩歌,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深入地品讀了作品,他們自然不難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變化。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品讀整首詩,深入體會女主人公的情感。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第一節(jié)詩的音調相當悠揚,節(jié)奏也相對平緩,給人一種女子在絮絮叨叨的感覺,很好地表達了“衛(wèi)女”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之情。在第二節(jié)詩中, “衛(wèi)女”敘述自己陷入情網,沖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與氓結婚的舊事。之后, “衛(wèi)女”逐步忘記過去,回到現(xiàn)實中來;詩歌的節(jié)奏也開始加快,情感也變得更加強烈……我們還可以鼓勵學生認真品讀自己最喜愛的一節(jié)詩,把握其中的節(jié)奏和情感。等他們品讀完之后,再對其作簡單的點評。比如,有的學生提到: “最后一節(jié)詩中的五個‘矣’字不僅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而且生動地展現(xiàn)了‘衛(wèi)女’對‘丈夫’的不滿與憤怒(她辛勤勞動、無怨無悔、用心經營婚姻,最后換來的卻是丈夫的冷漠與暴力)。每一句話都令人震撼?!币龑W生品讀詩歌,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情感,而且可以培養(yǎng)其鑒賞能力。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痹诮虒W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朗讀、品讀古代詩歌,加深其對作品的理解。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