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有這樣一位藝術家,他潛心研究齊派繪畫藝術,深得齊派藝術真?zhèn)?,集書法、篆刻、繪畫三大技藝于一體,被譽為最得師承神韻的藝術家,他就是中國著名畫家,白石老人四代傳人、婁師白先生再傳弟子趙偉。
趙偉自兒時便善于發(fā)現(xiàn)美,一直將這種天賦潛能運用到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通過筆墨將生活中的美好瞬間予以再現(xiàn),同時融入軍人特有的剛毅精神、人格品質與魅力,傳情達意而又栩栩如生。
自學初蒙
上世紀70年代,趙偉出生于河南省內(nèi)黃縣豆公鄉(xiāng)晁寺村,村子雖不大卻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趙偉自幼受當?shù)匚幕?,四五歲起就喜歡手執(zhí)毛筆習書臨帖,從此與書法、篆刻、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對書畫藝術的熱愛仿佛與生俱來,后經(jīng)一位云游僧人的鼓勵,趙偉握緊毛筆的手從那時起就從未松開過。
那是一段令趙偉至今難忘的經(jīng)歷。村里有一座不知修建于何時的廟宇,雖然破舊,卻是村里的孩子們上學的學堂,每天孩子們在這里嬉戲學習。有一天,一位云游的僧人走進破廟的一間空房里落腳,孩子們都好奇地跑來張望,這位僧人卻獨對趙偉偏愛有加,自那之后的一段時間,僧人每天教他讀書寫字。有幅場景他印象極為深刻:僧人慈愛地撫摩著他的頭說:“你長大了寫字一定非常好?!边@句鼓勵的話更加深了趙偉幼小心靈中對藝術的熱愛。
談到自學經(jīng)歷,趙偉記憶猶新。小學五年級時,趙偉的藝術正式啟蒙于一本清代書法家黃自元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那本字帖在總結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將構架結字的法則編成通俗易懂的九十二條口訣,再附以字例說明,正是這本書成為了趙偉書法入門的寶典。
軍旅才情
長大從軍后,趙偉多年從事宣傳美術工作,戰(zhàn)地黃花的軍旅生涯使他的人生閱歷和藝術境界更加豐富得以升華。入伍之初趙偉被分到部隊的放映小組,負責電影海報的制作等工作,他憑借著自學成才的繪畫童子功,繪制出一幅幅引人入勝的電影海報,吸引著大批觀眾前往觀看,在當?shù)匾鹆瞬恍〉霓Z動。同時,他的書法才能也顯露出來,那時部隊開會時布置會場的巨型條幅需要手寫,每次趙偉用刷子寫出來的漂亮美術字懸掛在會場上方,都讓部隊上上下下對他的文藝特長刮目相看。
1997年,趙偉考上了江蘇的一所軍校,在此期間,他的書畫技藝有了長足的進步。學校圖書館里經(jīng)常能看到他飽覽群書的身影,他將書中關于書法、繪畫、甲骨文等內(nèi)容認真記錄在自己厚厚的筆記本里,如饑似渴地汲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那段時間的知識積累為之后趙偉的藝術實踐做了深厚的鋪墊。
突出的文藝才干讓他被選入軍校團委,參與黑板報評比、新兵文藝培訓等工作。趙偉最驕傲的是自己成為建校40多年以來開辦個人畫展的第一人?!澳鞘?000年即將畢業(yè)的時候,當時為了抒發(fā)自己志在四方的豪情,我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20多幅書畫作品放到軍校櫥窗里展示,當時校內(nèi)一些資深書法教員都很羨慕?!壁w偉難掩自豪之情。從軍校畢業(yè)后,他來到部隊從事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潛心鉆研書法、繪畫、篆刻等藝術創(chuàng)作,為藝術的精進而奮斗不止。
師從名門
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趙偉拜師國畫大師婁師白先生的兒子婁述德,老師手把手的教授讓趙偉前所未有地體會到了與大師對話的震撼。
婁師白先生在白石老人身邊受教長達25年之久,全面繼承齊白石藝術技法特色,并有所創(chuàng)新,畫作簡練中有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尤以畫小鴨子著稱。在藝術界有這樣的說法: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婁師白的小鴨子。
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圖,成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象,也是齊白石繪畫的藝術特色。
兼工帶寫花鳥畫藝術有著非常濃郁的東方氣質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一支非常重要的流派?!耙淮駥倩ú荨睘榘资先嗽痰囊环接≌拢擞榇髮懸饣B畫藝術精神的絕佳寫照。
婁師白先生作品富有齊白石風格,成為齊派重要傳人,善畫花鳥瓜果。婁師白作品表現(xiàn)筆墨渾厚,意境清新,用色鮮而不艷、雅而不俗,師法自然,突出質感,給人以豐富多彩、生機勃勃之感。他的筆下不僅限于擅長花卉、翎毛、草蟲和走獸,在人物山水畫方面亦有其特色,并且能詩善刻,可稱為有多面造詣的畫家。在齊派繪畫基礎上,刻意求新變法,形成自己風格,其標志性的藝術思想“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在美術界獨樹一幟。
遵循婁師白先生的藝術主張,趙偉在跟隨恩師婁述德求學期間,創(chuàng)作更趨于大膽豪放,刪繁就簡,追求以少勝多,在筆墨語言,造型特征和畫面構成上,更具典型化特征,形成了自己鮮明個性與時代氣息的兼工帶寫的畫風。
學古不泥
婁述德自幼得父親婁師白口傳心授,成為齊派藝術的傳承者。父親要求他在詩、書、畫、印等方面全面繼承發(fā)展。來自家學的扎實筆墨,理工學科的嚴謹,使得他的作品在繼承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時代意義。
趙偉深得老師傳習之精神,技集書畫、篆刻于一身,學古不泥,師法自然,建樹頗豐。癡迷于水墨紙的順應融合,虛實結合意在造境。其作品陽剛氣十足,又不失陰柔之美,講究線條的靈活與墨色的變幻協(xié)調(diào),融古納今,體現(xiàn)出他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和獨到的筆墨觀念。
他創(chuàng)作的寫意花鳥帶有完整的齊派藝術風格,簡潔大方,融國學思想入畫,虛實相生、陰陽相成、禪意深遠。既有傳統(tǒng)繪畫筆精墨妙境界,又不為傳統(tǒng)所束縛,他善用水,借助水的流動性與宣紙的滲化性以及筆墨的引導呈現(xiàn)出畫面的神奇魅力,賦予了作品靈動、灑脫清新的藝術品質。他同時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洋文化有機結合,在繼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形成獨特的藝術語言,他筆下的花鳥,翎毛形神兼至,草蟲刻畫入微。
趙偉的書法用筆時而厚重且意態(tài)飛揚,剛柔相濟,故而氣韻生動;時而秀逸且遒勁靈動,多骨豐筋,時而含蓄雋永,在點畫的使轉運行中,流淌著生命的激情,體現(xiàn)著文化的大“道”。
他醉心于研究秦漢印始的中國印學,其篆刻作品風格獨特,利用家鄉(xiāng)甲骨文化的獨特優(yōu)勢,多次入殷墟博物館學習研究,三次到西泠印社觀摩,將篆法、刀法和章法融為一體。
婁師白先生一向立足當下,他認為藝術作品要反映時代精神,為當今社會服務,不但作品內(nèi)容上要與時俱進,在技法上也要不斷變法圖新,但出新并不等于拋棄傳統(tǒng),要繼承繪畫傳統(tǒng)中的精華,吸取母體文化的精髓,汲取外來養(yǎng)分。趙偉深刻領悟老師的藝術主張,他的藝術作品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功力深厚,金石味道甚濃,涵泳于學,厚養(yǎng)內(nèi)涵,以自己卓犖不群的人品氣格,融于書畫風骨之中,書卷之氣,郁郁芊芊,溢于筆觸間。趙偉的作品在對待繼承與發(fā)展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個性與時代的有機結合。
三人同行
趙偉熱心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積極推出“三人行賞風景”系列書畫展,為發(fā)掘傳統(tǒng)文化精品,傳播傳統(tǒng)文化正能量,提高文化自信做了大量工作。
文人畫強調(diào)詩情畫意,崇尚品格,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diào)神韻,重視文學修養(yǎng)、書法功力和畫中意境的營造。這些在“三人行賞風景”系列書畫展中有著很好的探索和體現(xiàn),系列展覽至今已舉辦了五屆。
趙偉認為,傳統(tǒng)的中國畫與西方繪畫區(qū)別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中國繪畫往往是詩、書、畫、印的結合,中國畫強調(diào)意象的描繪,注重意境的營造。尤其是宋朝以后,將詩、書、畫、印這幾種藝術融為一體,相互輝映,最終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人畫”體系,既豐富畫面內(nèi)容,又擴大畫面境界。“三人行”系列畫展就是這種思想傳承的體現(xiàn),在每一幅畫中融入每個人的專長,形成詩書畫印的完整體現(xiàn),達到了惺惺相惜、心意通達的境界,很好地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的文人情懷和寫意精神。
隨著藝術大繁榮時代的到來,中國畫的繼承和探索從未停止腳步,新時代賦予了藝術家們更好的創(chuàng)作平臺和交流的渠道,大眾的參與和國際交流為中國畫的發(fā)展提供了無限可能?!叭诵小毕盗挟嬚沟睦砟钜彩沁@樣,婁師白先生曾經(jīng)對中國畫有過“基中可以融洋”的論述,趙偉認為積極發(fā)揚“和合”精神,在藝術探索道路上才不會止步不前。
趙偉是執(zhí)著的,他矢志不渝,他的生命、生活始終和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連在一起,難分難舍。他又是勤勉的,幾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藝術田地,如饑似渴地吮吸中外藝術的玉液瓊漿,這種毅力和意志令人贊嘆。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趙偉的作品以其永恒、自然、玄妙和禪意,讓人為之傾倒,那顆善良豁達之心更叫人肅然起敬,而在那張弛有度的黑白之間,逶迤而出的則是其藝術人生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