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2023年11月8日召開的亞太地區(qū)手工藝發(fā)展峰會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鐘連盛從世界手工藝理事會亞太地區(qū)主席阿齊茲·穆爾塔扎耶夫,資深副主席徐念沙手中接過“亞太地區(qū)手工藝大師”的證書和獎杯,那一刻,他心潮澎湃。
鐘連盛現(xiàn)任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兼總工藝美術師,15歲進廠,心無旁騖,兢兢業(yè)業(yè),深耕景泰藍技藝40多年,將自己畢生心血投入到景泰藍藝術事業(yè)中。
仲冬的上午,記者在位于東城區(qū)的北京市琺瑯廠采訪了工藝美術大師鐘連盛。9點左右,記者在電梯里遇到了一位琺瑯廠的普通員工,她說“鐘總基本上每天都是不到八點就到辦公室了”,一句平常的話語背后是鐘連盛幾十年如一日的熱愛與堅守。
大師的感召
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品,絕大部分是官民共享的,只有一件器物,它在數(shù)百年間幾乎沒有走出過宮廷,這就是皇家寶庫中最為神秘的珍品——景泰藍?!熬疤┧{”正名應為“銅胎掐絲琺瑯”。這種由金屬為胎、填敷琺瑯釉料燒制而成的工藝品,因為其制作技藝成熟并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間,且作品代表色是典雅華麗的藍色,因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的制作絕非機械的流水線工程,它是集青銅器、瓷器、傳統(tǒng)手工繪畫、雕刻技藝及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工藝于一體的繁復工藝美術門類,是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集大成者,一件精美的景泰藍制品真正完成需要經過總共7道工序108道流程才能最終制成。
如此精美的藝術品在600多年里,先后經歷了幾次起落,險些失傳。鐘連盛師承景泰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錢美華,錢美華的言傳身教對鐘連盛影響至深。這位已經去世的老人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第一代景泰藍設計大師。恩師錢美華經常向他講起梁思成和林徽因搶救景泰藍的故事。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個周末,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北京海王村舊古玩攤游逛時,被一只景泰藍花瓶吸引住了,同時從攤主的口中了解到,“景泰藍到這會兒算是快絕根了”。
由此引起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對景泰藍的關注。經過多次走訪調研,他們決定成立美術小組搶救景泰藍。當時,23歲的錢美華剛從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今中國美術學院)畢業(yè),進入清華大學深造,師從林徽因主研工藝美術。就此她與常沙娜、孫君蓮一起加入了保護景泰藍的美術小組。
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之下,創(chuàng)新設計與搶救工作很快看到了成果。景泰藍開始逐漸走出低谷成為國禮。他們設計的景泰藍和平鴿大盤、臺燈、煙具、金漆套盒等成為當時贈送給“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貴賓的禮品,這些帶有鮮明中華民族藝術特色的工藝品獲得了世界各國訪華政要和藝術家的交口稱贊。從此,精美的景泰藍藝術品再次煥發(fā)生機。
一代又一代的大師們用自己的智慧與努力,守護著景泰藍這項技藝。鐘連盛深受大師精神感召,不畏枯燥和漫長,長久地打磨技藝,他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為這項技藝傾注一生,努力綻放傳播傳統(tǒng)藝術的生命力。
擇一事終一生
北京市琺瑯廠是于1956年1月由42家私營琺瑯廠、造辦處(專為皇宮制造)、作坊合并成立的。1958年,鐘連盛的恩師錢美華完成了搶救景泰藍技法的工作后,主動要求分配到琺瑯廠工作,成為北京市琺瑯廠第一任總工藝師。從20歲出頭,到83歲去世,錢美華把自己的一輩子都獻給了景泰藍藝術。鐘連盛師承泰斗,在恩師的引導下,擇一事終一生,不為浮華易匠心,被譽為“當代造辦處新一代掌門人”的他至今也為景泰藍藝術事業(yè)奮斗奉獻了大半生。
鐘連盛最初接觸景泰藍,源于對繪畫的喜歡。1978年,他與很多熱愛美術的學生一起考進北京市琺瑯廠技校。在3年的學習中,從國畫的人物山水花鳥、素描速寫、圖案設計,到專業(yè)的景泰藍設計,從各大公園的花卉寫生到故宮各館臨摹學習,這些都為鐘連盛之后的藝術創(chuàng)新打下非常堅實的美術基礎,也讓他對景泰藍有了更深的了解。
畢業(yè)后,鐘連盛到琺瑯廠工作,老師的言傳身教對他影響至深,跟隨老師和師傅們學到的除了景泰藍技藝和設計,還有精益求精、恪守本心的工匠精神。不到20歲的鐘連盛練習掐絲時,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花卉的枝葉、鳥獸的形態(tài)、人物的五官等各種精細的翻轉折疊,拇指被銅絲壓到淤血……景泰藍技藝的保護、傳承、發(fā)展,是幾代人付出的青春和畢生的心血。在資料缺乏的情況下,在幾近枯燥的重復練習中,不同的時間軸上的兩代大師都是因為熱愛,開始了“擇一事終一生”的起點。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國外景泰藍市場趨于飽和,國內對于不是生活必需品的景泰藍的消費能力幾乎為零,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景泰藍傳統(tǒng)工藝也不免步入寒冬期。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選擇了離開,一時間,景泰藍似乎又陷入了即將失傳的絕境。
曾經兩千多人的大廠只剩下了六七百人,當年和鐘連盛一起在技校學習、到廠工作的31個同學多數(shù)也已經陸續(xù)離開琺瑯廠。很多同學叫鐘連盛“出來干”,以他的能力、資歷,如果到裝飾裝潢公司和設計公司工作,薪水至少是當時的三四倍。
但那時候鐘連盛腦海中反復縈繞著錢美華大師說起的、林徽因先生離世前說過的:“景泰藍是國寶,不要在新中國失傳”那句話。作為第一批通過專業(yè)學習,懂繪畫、懂設計、懂技藝的人才,鐘連盛無法割舍對景泰藍的熱愛和責任,始終堅定自己的初心。
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
鐘連盛大師被稱為“景泰藍外交第一人”,是唯一一位連續(xù)3次與國家領導人及夫人同臺點藍的國寶級大師。
在鐘大師及所有“京琺”人的努力下,北京市琺瑯廠完成了一項又一項既能體現(xiàn)景泰藍超凡工藝又有時代意義的景泰藍作品。2021年琺瑯廠憑借出色的設計、過硬的技術和專業(yè)的管理隊伍攻堅克難制作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景泰藍壁畫作品——《壯美中軸》。為了完美地展現(xiàn)出中軸盛景,鐘連盛作為總工藝師帶領團隊整整花費兩年時間,從設計到工藝制作親力親為不敢有絲毫怠慢,只為將這份獨特的精致與厚重呈現(xiàn)給世人。
2023年10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鐘連盛在媒體中心中國非遺展區(qū),向各國媒體記者展示景泰藍點藍技藝,讓中國景泰藍文化走向世界。
多年來,鐘連盛通過不斷摸索探尋,力求在工藝上尋求突破,設計中追求創(chuàng)新,有意識地將現(xiàn)代設計理念和符合現(xiàn)代審美的元素加入景泰藍藝術創(chuàng)作中,嘗試景泰藍技藝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
鐘連盛帶領記者參觀了位于琺瑯廠內的景泰藍藝術博物館,館內可以看到各個時期的景泰藍藝術珍品,形象地展示了在繼承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上,幾代“京琺”人的開拓創(chuàng)新?!皫煿哦荒喙拧痹阽娺B盛的代表作《荷夢》中得到了極大體現(xiàn):夕陽之下荷花湖中,金色的暖調光芒下,野鴨游過,蓮葉搖擺,溫馨浪漫。這與景泰藍幾百年的龍鳳呈祥、花開富貴的腔調截然不同,這件作品也是鐘連盛源于生活靈感的創(chuàng)新作品。
在鐘連盛看來,非遺必須要“見人、見物、見生活”,在他的創(chuàng)新探索下,景泰藍也從賞玩的器皿進入人們的生活,開始實際應用到室內外的建筑裝飾中。2014年APEC峰會時,在雁棲湖國際會都集賢廳內,18個大型景泰藍斗拱又成為景泰藍創(chuàng)新之路上的里程碑。在時任董事長衣福成的帶領下,鐘連盛和琺瑯廠的工程師、設計師和技師們面對如此大型的景泰藍制作開始了反復試驗。斗拱體積過大,只能分體單件制作、最后組裝。但即使分件,一個件也要1米多,而且斗拱的結構與平時制作的瓶子完全不同,銅胎即使再嚴格打造,但是經過點藍燒藍數(shù)道工藝,不可避免地會有膨脹……鐘連盛組織了各道工序中經驗豐富的老技師一起研討,最后終于用“火里求才”的景泰藍制作工藝,讓形成一個斗拱所需的29個零件完成了木質榫卯般精密的嚴絲合縫。
琺瑯表是鐘連盛帶領團隊實現(xiàn)的又一創(chuàng)新成果。運用北京市琺瑯廠傳承60余年的精湛景泰藍技藝,需要在40倍顯微鏡下,用直徑0.045厘米的純金或純銀扁絲掐絲、點釉純手工制作而成。每一個表盤從設計、掐絲、點釉、燒制到手工磨光,其間要入爐10余次,要求手工打磨平整度2個絲的公差,制作時每個細節(jié)都要小心謹慎,稍不注意就前功盡棄,每一個表盤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能夠打造出中國人自己的琺瑯腕表,對于鐘連盛來說,又一次將景泰藍技藝發(fā)展到了新的極致。
鐘連盛經常去到景泰藍制作車間傳授技藝,與生產一線的技師們溝通交流。從掐絲工序的紋樣形象到花卉鳥獸的結構知識、構成要素,再到點藍工序裝飾色彩的基本理論與應用等,鐘連盛都進行詳盡的培訓講解,以提高技師們的技術水平與專業(yè)修養(yǎng),這也是鐘連盛作為景泰藍傳承人肩負的重大責任和使命。
這些年來最讓鐘連盛驕傲的是,很多徒弟都已經成為了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在國家職業(yè)技能鑒定中也獲得了技師或高級技師的職業(yè)資格,他帶領著年輕人一起完成了很多“國禮”級作品。執(zhí)著敬業(yè)、一絲不茍、追求創(chuàng)新的精神,是鐘連盛的承諾。鐘連盛說,新一代的景泰藍技師們已經成長起來,“我們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匠心可以跨越時空,用一世一生去守護寶貴的傳統(tǒng)技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