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麥后復種大豆可實現前茬穩(wěn)糧、后茬增效的目標。分析闡述了寧夏賀蘭縣發(fā)展麥后復種大豆的優(yōu)勢及開展相關試驗示范的具體情況,并從品種選擇、種子處理、適期播種、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適期收獲等方面系統總結了麥后復種大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關鍵詞:復種; 大豆; 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344.3; S5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04X(2024)12-0031-05
doi:10.3969/j.issn.1002-204x.2024.12.007
基金項目:國家大豆產業(yè)技術體系銀川綜合試驗站建設專項(CARS-04)、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青年拔尖人才培養(yǎng)項目。
作者簡介:馬廣福(1979—),男,寧夏海原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基層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
*通信作者:連金番(1984—),男,河南禹州人,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大豆栽培。
收稿日期:2024-01-05" 修回日期:2024-11-06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ost-Wheat Multiple Planting Soybean in Helan County
Ma Guangfu1, Xia Run1, Lian Jinpan2*, Zhao Xin1, Ma Ruinan1,
Zhang Lijuan1, Zhao Tian3, Li Li4, Ma Shuangyan5
(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of Helan County, Helan, Ningxia 750200; 2.Institute of Crops,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Yinchuan, Ningxia 750002; 3.Ningxia Township Enterprise Economic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Yinchuan, Ningxia 750002; 4.Ligang Town Government, Helan County, Helan, Ningxia 750200; 5.Jingui Town Government, Helan County, Helan, Ningxia 750200)
Abstract Multiple planting of soybean after wheat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stabilizing grain in the previous crop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in the later crop. The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post-wheat double-cropping soybeans in Helan County of Ningxia and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carrying out related experiments and demonstr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ost-wheat double-cropping soybeans we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variety selection, seed treatment, timely sowing, reasonable dense planting, 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and timely harvesting.
Key words Multiple cropping; Soybean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寧夏賀蘭縣土地肥沃,光熱資源豐富,大豆種植歷史悠久[1],是寧夏引黃灌區(qū)春播大豆的主產區(qū),也是麥后復種大豆的主產區(qū)。賀蘭縣常年小麥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5 000 hm2左右,為了推進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復種指數,實現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目標,近年來重點發(fā)展麥后復種兩熟模式,以發(fā)揮“小麥保本,后茬增收,以后茬促前茬”的種植優(yōu)勢,既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又對輪作倒茬、培肥地力也是一項很好的耕作措施。針對賀蘭縣小麥復種兩熟制種植中存在的“一季有余,兩季不足”矛盾,項目組與賀蘭縣農技人員共同探索麥后復種作物配套技術,先后開展麥后復種大豆、油葵、糜子、玉米、辣椒、茄子、西藍花、蓮花菜、盤菜、大白菜、蘿卜、青貯玉米、燕麥等試驗示范,結果表明:復種大豆宜選擇早熟品種,且在7月15日前播種都可以正常成熟,大豆產量為1 500~2 700 kg·hm-2,高產達到3 000 kg·hm-2以上。分析表明麥后復種大豆是解決賀蘭縣小麥復種兩熟制矛盾的最佳選擇之一,因地制宜發(fā)展麥后復種大豆種植是一條提高土地資源、光熱資源利用,農民增產增收的選擇途徑,可以充分利用光熱資源,獲得較好的大豆產量。
1 賀蘭縣發(fā)展麥后復種大豆的優(yōu)勢
賀蘭縣耕地土壤多為灌淤土,土地肥沃、質地適中、保肥保水能力較強;灌排條件良好,多為自流灌溉,是旱澇保收的高產穩(wěn)產農業(yè)產區(qū)。賀蘭縣熱量資源豐富,年有效積溫為3 281.6 ℃,無霜期長(180 d左右),晝夜溫差大,能夠提高作物光合效率,促進作物生長及養(yǎng)分積累。賀蘭縣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量大,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為489.78 J·cm-2,光照條件有利于大豆生長,能夠滿足麥后復種大豆生長期光照需求[2-3]。
2 賀蘭縣麥后復種大豆試驗、示范情況
2.1 麥后復種大豆試驗示范
2018—2019年,賀蘭縣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與國家大豆產業(yè)體系銀川試驗站、寧夏保護性農業(yè)示范項目組合作,開展麥后免耕復種大豆示范80 hm2。大豆種植品種為墾豆25,產量為2 475 kg·hm-2,產值為9 900元·hm-2,凈收益在5 100元·hm-2左右。
2020年,項目組在賀蘭縣常信鄉(xiāng)丁北村九旺糧食產銷專業(yè)合作社基地開展麥后復種大豆兩熟模式種植示范面積18 hm2。小麥種植品種為寧春55號;麥后復種大豆品種為墾豆69等,平均產量為1 920.0 kg·hm-2,純效益在4 500.0元·hm-2左右。復種大豆雖然收益低,但糧食價格一直比較穩(wěn)定,風險小,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2021年,項目組在賀蘭縣立崗鎮(zhèn)先進村老兵糧食產銷專業(yè)合作社基地(地力水平中等、排灌條件良好、輕鹽化、地勢平坦,常年旱作)開展麥后復種大豆兩熟模式示范種植,面積為14 hm2,上茬作物為西藍花。小麥種植品種為寧春61號,種子用25%多菌靈1 500 g拌種包衣,勻播;麥后復種大豆品種為墾豆22等,平均產量為1 989.0 kg·hm-2,產值為11 139.0元·hm-2,純收益為10 533.9元·hm-2。當年使用的浙江柳林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2BMJF-6免耕精量覆秸播種機,在2021年特殊氣候條件下,覆在地中的秸稈起到遮陰、疏松土壤、減少水分蒸發(fā)等作用,播種效果好于普通免耕機,值得推廣。
2022年,項目組在賀蘭縣常信鄉(xiāng)丁北村寧夏鵬豐種業(yè)有限公司基地開展麥后復種大豆兩熟模式示范種植,示范面積14 hm2。復種大豆品種為綏農26,大豆產量為1 762.5 kg·hm-2,產值為9 870.0元·hm-2,純收益為7 200.0元·hm-2。
2023年,賀蘭縣共示范推廣麥后復種大豆兩熟模式種植面積146 hm2,其中,在常信鄉(xiāng)丁北村九旺糧食產銷專業(yè)合作社開展麥后復種大豆5 hm2。復種大豆品種為綏農24、黑河43,平均產量為2 020.5 kg·hm-2,產值為10 102.5元·hm-2,純收益為9 285.0元·hm-2。
2.2 賀蘭縣麥后復種大豆種質資源篩選試驗
2023年,在賀蘭縣立崗鎮(zhèn)銀星村由寧夏農林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引進MG0-MG00熟期組的墾豐系列、黑河系列等共計14份大豆種質開展復種大豆品種鑒定試驗。復種參試大豆品種均于7月8日播種,行長8 m,行距30 cm,每品種播種6行,密度為75.0萬株·hm-2,小區(qū)面積為14.4 m2。
2.2.1 參試各大豆品種全生育期表現
從表1可知,參試大豆品種的出苗期在7月13~14日,開花期在8月4~6日,全生育期為79~93 d。其中,黑科56和黑河34全生育期最短,為79 d;墾豆65全生育期最長,為93 d。所有參試品種均正常成熟。
2.2.2 參試各大豆品種農藝性狀及產量表現
由表1可知,參試各大豆品種株高為30.1~51.1 cm,黑科59植株最高,黑科60植株最矮;底莢高為5.0~12.8 cm,墾豆25底莢最高,黑科60底莢最低;主莖節(jié)數為8.5~11.9節(jié),金源55節(jié)數最多,黑科56節(jié)數最少;多數參試品種無分枝,僅黑科5%、中黃909、綏農24、金源55有0.1~0.5個分枝;單株莢數為8.1~18.1個,墾科豆7莢數最多,黑河34莢數最少;百粒重為12.2~15.5 g,黑河34百粒重最高,黑科56百粒重最低;單株產量為3.1~5.8 g,墾科豆7單株產量最高,黑河34單株產量最低;單株粒數為19.5~43.3粒,金源55單株粒數最多,黑河34單株粒數最少。不同品種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排名前5位的參試品種有墾科豆7、墾豆41、墾豆65、中黃909和墾豆25。
2.2.3 參試各大豆品種聚類結果
將參試大豆品種的產量、全生育期、株高、底莢高、主莖節(jié)數、分枝數、單株莢數、百粒重、單株產量和單株粒數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采用離差平方和法進行聚類分析。結果(圖1)表明:在歐式平方距離為8.08時,可將參試品種歸為兩大類,第一類為全生育期相對短類,包括黑河34、中黃909、墾豆41、黑科56、綏農24,黑河43、墾豆38、黑科56,全生育期平均為81.5d;第二類為全生育期相對長類,該類參試品種的全生育期平均為88.8 d。
綜合以上麥后復種大豆種質資源篩選試驗結果,基于各大豆品種產量性狀考慮,墾科豆7、墾豆41、墾豆65、中黃909和墾豆25等5個大豆品種單產超過2 700.0 kg·hm-2,推薦為寧夏灌區(qū)麥后復種大豆首選種植品種。
基于各大豆品種全生育期表現和大田生產實際所需,建議選用全生育期較短的品種,如黑科59、黑科60、黑河43、黑科56、黑河34、中黃909、綏農24和墾豆38。
綜合各大豆品種產量性狀和成熟期考慮,中黃909較其他品種更適宜在賀蘭縣及引黃灌區(qū)進行麥后復種。
3 麥后復種大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3.1 品種選擇
小麥選擇高產優(yōu)質的中早熟品種寧春61號、寧春55號、寧春58號等。復種大豆選擇早熟、豐產性好、品質優(yōu)良、商品性好的品種[4-6],即在賀蘭縣春播全生育期在120 d左右,夏播全生育期在90 d左右的品種,如黑科59、黑科60、黑河43、黑科56、黑河34、中黃909、綏農24和墾豆38。這些大豆品種均具有植株粗壯、生長繁茂、抗倒伏、著莢密,有較強的生長勢和生長量,粒大、無褐斑等優(yōu)良特性[7-9]。
3.2 種子處理
小麥種子進行藥劑拌種可防治小麥條銹病、白粉病、全蝕病、黑穗病、蚜蟲、地下害蟲等病蟲害。大豆播種前應將病粒、蟲蛀粒、小粒、秕粒和破瓣粒揀出,同時剔除混雜的其他作物或其他品種種子,以提高種子純度。大豆種子精選凈度要求達到97%以上,純度要求在98%以上。采用根瘤菌劑拌種、藥劑拌種或選用已登記的大豆專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
3.3 播種
3.3.1 適期播種 春小麥在適耕期內進行頂凌播種,適宜播種期為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播種順序上宜先播低田、稻茬地,后播高田、老旱田。播種后根據土壤墑情及時壓耱保墑。播種宜適度稀播,播種量宜控制在337.5~375.0 kg·hm-2,保苗630.0萬株~675.0萬株·hm-2。
6月中下旬小麥收獲前1周左右時間適量灌麥黃水,或前茬小麥收獲后及時灌“跑馬水”,為復種大豆創(chuàng)造適宜的土壤墑情條件。麥后復種大豆宜在小麥收獲后搶墑播種大豆,7月15日前結束播種,也可采用免耕覆秸稈種肥同播一體機進行復種大豆播種。播種越早,產量越高、品質越好。
根據土壤質地和墑情確定夏播復種大豆的播種深度,以3~5 cm為宜。
3.3.2 合理密植 夏播復種大豆應合理密植,大豆行距在25~30 cm,使用免耕覆秸稈種肥同播一體機播種,也可采用小麥播種機條播,基本苗在60.0萬株~82.5萬株·hm-2,保苗75.0萬株·hm-2。確定種植密度應按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則進行。
3.4 田間管理
加強田間管理是保證夏播復種大豆高產穩(wěn)產的基礎。夏播復種大豆出苗期正值氣溫高的時期,出苗快。由于大豆苗期營養(yǎng)生長時間短,生長發(fā)育快,因此田間管理應提倡一個“早”字。
3.4.1 科學施肥 夏播復種大豆使用免耕覆秸稈種肥同播一體機播種,施磷酸二銨150~225 kg·hm-2或大豆專用控釋配方肥(20-24-11或相近配方)300~375 kg·hm-2作底肥。肥料距離大豆種子5~6 cm,播種深度為8~10 cm,即“側5深8”施肥方法。大豆苗期追施尿素150 kg·hm-2左右,最高不能超過225 kg·hm-2,大豆增產顯著。
3.4.2 適期灌水" 春小麥全生育期灌水3~4次,頭水爭取在4月底前灌完。頭水與二水間隔時間為10~15 d,小麥抽穗前灌第三水,小麥灌漿中后期適時、適量灌麥黃水(距小麥收獲前7 d灌水),為復種大豆創(chuàng)造適宜的土壤墑情條件。
大豆整個生育期間在初花期視天氣情況結合葉面噴肥及時灌水,用磷酸二氫鉀2 250~3 000 g·hm-2對水進行葉面噴灑;在開花結莢期、鼓粒期各灌水1次,灌水宜灌足灌透,其他情況可視墑情及時補水。
3.4.3 及早中耕、除草 小麥收獲后可選用精異丙甲草胺+唑嘧磺草胺(噻吩磺?。蛞也莅?唑嘧磺草胺(噻吩磺?。┻M行土壤封閉除草。大豆出苗后及時中耕、人工鋤草,以疏松土壤保濕,促進壯苗早發(fā)。在2~3片三出復葉期,選擇噴施10%精喹禾靈乳油1 500 mL·hm-2和12.5%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或烯草酮750~1 050 mL·hm-2防除禾本科雜草;選擇乙羧氟草醚或滅草松或氟磺胺草醚防除闊葉雜草[10]?;虿捎?5%的2甲4氯二甲胺鹽2 000倍液無人機飛防防除大豆雜草。
3.5 病蟲害防治
根據大豆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及時組織開展統防統治,減輕危害。殺蟲劑選用啶蟲脒、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蟲嗪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選用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酯等。8月下旬結合飛防紅蜘蛛,噴施磷酸二氫鉀7.5 kg·hm-2+尿素15 kg·hm-2。
3.6 適時收獲
夏播復種大豆收獲過早則籽粒不飽滿或出現青秕粒,影響品質;收獲過晚容易炸莢,造成減產。宜在大部分葉片脫落,莖、莢多數發(fā)黃,搖動有響聲時及時收獲,做到顆粒歸倉。
4 小結
近年,賀蘭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先后在賀蘭的先進、丁北、清水、銀星等村試驗示范麥后復種大豆種植,結果表明:小麥后茬選擇適宜的早熟大豆品種進行復種是提高“一年兩熟”耕作種植效益的關鍵措施之一;免耕復種大豆省工省時保墑,值得推廣,在免耕機械缺乏的情況下,常規(guī)種植的大豆產量、產值亦均表現良好。綜合以上分析表明,麥后復種大豆是一種既安全又能獲得較高收益的種植模式,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可大面積推廣。
參考文獻:
[1] 羅瑞萍,連金番,姬月梅,等. 寧夏引黃灌區(qū)麥后夏播復種大豆種植綜合分析[J]. 寧夏農林科技,2021,62(8):5-8.
[2] 包長征,李廣成,馬廣福. 寧夏賀蘭縣耕地地力評價與測土配方施肥[M]. 銀川: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陽光出版
社,2015.
[3] 孫培樂,寧海龍,陳東升,等. 春大豆不同播期的光溫生態(tài)特性[J]. 大豆科學,2010,29(6):953-958.
[4] 趙志剛,羅瑞萍. 寧夏大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M]. 銀川: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陽光出版社,2016.
[5] 羅瑞萍. 大豆優(yōu)質高效技術知識答疑[M]. 銀川: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陽光出版社,2018.
[6] 連金番,趙志剛,姬月梅,等. 寧夏大豆品種與栽培技術[M]. 銀川: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陽光出版社,2020.
[7] 連金番,羅瑞萍,姬月梅,等. 寧夏灌區(qū)夏播大豆種質篩選及產量性狀的相關性分析[J]. 寧夏農林科技,2019,60(6):
8-10.
[8] 羅瑞平,趙志剛. 寧夏綠洲灌區(qū)夏播復種大豆生產技術[J]. 現代農業(yè)科技,2009(15):37.
[9] 趙志剛. 寧夏大豆研究[M]. 銀川: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陽光出版社,2019.
[10] 趙志剛,連金番,姬月梅,等. 寧夏灌區(qū)大豆田化學藥劑除草效果評價研究[J]. 寧夏農林科技,2021.62(3):5-7.
責任編輯:李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