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2023年5月新東方發(fā)布的《2023年中國留學白皮書》顯示,本科及以下意向留學人群主要集中在15—21歲,其中,14—17歲的人群呈現(xiàn)上升趨勢——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開始提前為孩子規(guī)劃國際教育路徑,低齡留學已經(jīng)成為不可忽視的教育現(xiàn)象。低齡留學生,通常是指在國內(nèi)未完成小學、初中、高中三個教育階段而選擇了出國留學的學生,年齡一般在18歲以下。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從2009年起,在美就讀高中的中國留學生人數(shù)直線上升,中國已在2011年成為美國高中留學生第一大生源國。
根據(jù)英國私校協(xié)會(ISC)發(fā)布的2023年《英國私立學校年度報告》:在所有低齡留學的國際生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數(shù)量最多,達到8744人,中國(包括港臺)已連續(xù)8年成為英國私校的最大國際生源地。
隨著低齡留學群體的日益壯大,越來越多的問題正在暴露出來,包括日常生活的不適應、學習壓力大、難以融入同學圈,以及跨文化沖突導致的角色認同感缺失,等等。
留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不適應,首先表現(xiàn)在對寄宿家庭飲食、規(guī)則方面的不適應。2023年10月,英國寄宿學校協(xié)會(BSA)發(fā)布了《2023英國低齡留學白皮書》。從入學時間點上來看,中學仍然占據(jù)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其中高中入學的留學生占比41%,初中入學的留學生占比48%。與此同時,另一項數(shù)據(jù)顯示,只有46.2%的中國家長留在英國陪伴孩子,這意味著超過半數(shù)的孩子需住在學校宿舍,或者獨自經(jīng)歷與寄宿家庭的磨合期。
2016年,啟德教育澳洲分公司發(fā)布的《澳新中學生留學適應力報告》顯示,寄宿家庭是大多數(shù)中國留學生的首選。另外,根據(jù)調(diào)查,在澳洲留學的中國學生與當?shù)丶乃藜彝グl(fā)生沖突最常見的原因是“飲食喜好”不同,該選項占比57.14%,因不遵守寄宿家庭的規(guī)則而發(fā)生沖突的情況占比42.86%。
Yuki14歲獨自去澳洲讀初中,父母特地為她選擇了華裔家庭寄宿,所以飲食基本能滿足她的中國胃,但她寄宿在非華裔家庭的同學則是另一番體驗?!拔壹乃藜彝サ脑缰型砣投己线m我的胃口,個人覺得不要去外方的寄宿家庭,他們的飲食習慣與中國人不太一樣。我身邊有同學寄住在非華裔家庭,早中餐都只有三明治或者沙拉,廚房里也沒有自己可以DIY的食材,所以體驗感非常不好。而且,外方的寄宿家庭家規(guī)也比較多,不太自由?!?/p>
如果Yuki的同學是一個性格外向、愿意溝通的孩子,她就可以向房東表達需求,比如餐食上是否可以有些變化,或者每周帶她去超市采購一次半成品食物,以便她在有需要的時候自己加工。但如果她的性格不那么外向,語言方面也不自信,不太愿意去溝通,難以表達正常的需求,那就只能忍一時之不痛快,實在忍不了了就向?qū)W校申請換寄宿家庭,這也是很多留學生面臨的窘狀。所幸,Yuki的同學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嘗試著與寄宿家庭溝通,目前在餐食上有所改善,不再總是三明治或從冰箱拿出來冒著寒氣的沙拉,披薩、意面這類方便加工的食物時常會有。
雖然留學生會向寄宿家庭繳納生活費,但這并不意味著房東會照顧且包容你的一切。Yuki提到的家規(guī),包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細節(jié),比如節(jié)約用水、守時、有事情要提前告知、如何使用洗衣機、不能隨意帶朋友來家里居住等。對于從小以學習為重、大部分生活事務由父母打理的中國孩子來說,寄住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異和隔閡幾乎比比皆是。這些規(guī)則的遵守、邊界感的把握,對于缺乏自理能力、不擅長管理自己日常生活、不善于溝通的青少年來說,可能比學術問題要耗費更多的情緒能量。
移民加拿大多年的黃毅,在溫哥華留學教育機構Yoogoo擔任資深顧問,曾服務過千余名留加學生。他認為,打算出國的中學生,最好具備一些基本條件,比如不錯的語言基礎、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溝通能力、良好的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否則可能會面臨非常困難的適應期。
中學留學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是語言、中外課程銜接等原因?qū)е聦W生的學術水平一時難以適應國外學校的要求。
前述《澳新中學生留學適應力報告》顯示,45.48%的中國學生因為無法適應中外教學的差異導致學術表現(xiàn)不佳,其中,32.08%的學生跟不上課程的節(jié)奏,45.10%的中學生在小組討論和回答問題時不積極,21.57%的學生存在出勤率差的問題。
森汶教育創(chuàng)始人馬麗,多年來已服務100多個家庭去英國留學,其中60%的學生是赴英國高中留學。在她看來,英國高中相當于大學的預備期,是基礎教育階段對學術水平要求最高的時期,而且英國高中已經(jīng)開始專業(yè)分科,如果初中階段沒有過一些學科積累,那在英高的求學歷程會比在國內(nèi)加倍艱難。
“英國高中只學3—4門課程,然后憑其中3門課的成績?nèi)ド暾埓髮W。如果你想申請大學的藝術專業(yè),那么你高中這3—4門課就選藝術相關的;如果你高中選了數(shù)學、物理課程,但想申請藝術院校或?qū)I(yè),被拒申的可能性很高。”
學生小G,初三時開始籌備去英國讀高中,之后順利申請到一所私立女校,但這只是接下來持續(xù)性挑戰(zhàn)的開始?!坝咧蠥-level課程難度較高,對于留學生來說,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適應學術性英語和學科專業(yè)內(nèi)容,而且要快速適應與本科銜接的科研思維訓練。所以,小G在最開始的兩個學期過得非常艱難,不僅要惡補英語,還要自學之前欠缺的學科知識,現(xiàn)有的課程也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勉強跟上?!瘪R麗介紹道。
所幸,小G在出國前已經(jīng)對英高課程和要求有所了解,她也向校方表達了自己在學業(yè)方面面臨的困難和訴求,之后,學校向她提供了額外的學科輔導課程和學業(yè)發(fā)展咨詢,這些系統(tǒng)性的支持幫助她最終考入了英國一所G5大學的經(jīng)濟學專業(yè)。
除了學業(yè)挑戰(zhàn),留學生還面臨著中外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差異。在國外,需要學生更積極地互動、表達和輸出,而且中學的課程大多是選修課,在課程安排上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如果在留學之前,學生沒有刻意提升自主學習和管理的能力,在國外求學會面臨不小的挑戰(zhàn)。
如何快速融入同學圈,幾乎是困擾著每個留學生的問題。中學階段出國留學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這一特殊的階段,一方面,他們希望能在朋輩交往中獲取認同感和歸屬感,這也是他們走向人格獨立的關鍵一步;另一方面,他們對周圍的世界更加敏感,更容易產(chǎn)生極端情緒。如果在社交受挫時,沒有他人的陪伴和情緒疏導,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累積負面情緒,嚴重的甚至導致抑郁。
女生C因父母忙于工作,無暇照顧她,初中時便被送到英國的一所私立女校讀書。C性格內(nèi)向、敏感、不愛溝通,在學校受到了一些同學的排擠。社交上的不順利影響了情緒,她的成績下降得很快。
“學校最早留意到這個學生的變化,希望能請心理教師給她做輔導,但家長覺得孩子太矯情,在電話里劈頭蓋臉地罵了她一頓,這個孩子直接就崩潰了?!瘪R麗介紹,“后來學校還是介入了,給她請了專業(yè)的心理輔導老師。我們也一直跟蹤這個孩子的情況,每周跟她溝通兩次,耐心地問她一些日常的情況和感受,并建議她將注意力轉(zhuǎn)到學術上去?!卑雮€學期之后,C的學術成績有了起色,人也變得自信和開朗了一點。在馬麗看來,C從嚴重受挫的脫軌狀態(tài)走出來,首先歸功于英國學校在兒童精神健康方面的專業(yè)支持系統(tǒng),其次是C自身的自救本能和努力。
留美的Penny 8年前申請了美高插班,回顧自己的美高生活,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面臨的社交壓力。在Penny所在的學校里,許多學生來自當?shù)芈暶@赫的家族,他們因此而形成了緊密的小團體。Penny做了充分的心理建設,主動和同學們打招呼、聊天,但是收效甚微。在細致地觀察了同學的著裝品牌之后,她咬牙買了一雙昂貴的夾腳涼拖。Penny并非出身富貴之家,但是“幾個星期以來的孤獨和被排斥感讓我極度渴望融入”。穿上新鞋子的Penny最后也沒能融入本地同學的朋友圈,但她的開放心態(tài)和持續(xù)的努力,也讓她收獲了其他同學的友情。
找到值得交往的朋友,重建歸屬感,對低齡留學生來說,需要足夠的勇氣、細致的探索和持久的耐心。
在低齡留學生的身上,跨文化沖突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陌生的語言和文化環(huán)境的沖擊,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角色認同缺失。留學生不得不重新審視原有的文化基因、道德標準和價值判斷。但他們無法很快認同新的文化價值觀,更無法迅速改變東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以至于在他們的價值體系里,可能會出現(xiàn)暫時的文化休克: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究竟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對現(xiàn)在和未來感到迷茫,找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甚至逃課、沉迷游戲與電視,逃避退守到自己的心理安全地帶,這正是角色認同缺失的一種表現(xiàn)。
也正因為如此,為了能在語言、文化和思維方式上更順利地適應國外環(huán)境,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給孩子規(guī)劃小學階段出國留學。新加坡某留學公司對最近5年的服務對象進行了分析,35%的中國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選擇了來新加坡;11%的學生選擇在幼稚園階段就來到新加坡留學。而《2023英國低齡留學白皮書》的數(shù)據(jù)也顯示,相比2022年,選擇小學階段留學的家庭從9%增長到了11%。
小學生留學一般有家長陪同,對新環(huán)境有較強的適應力。但小學生用中文閱讀和寫作的能力普遍還不健全,內(nèi)在的知識結構也不完善,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較少,如果過早接受國外教育,很大程度上可能會影響他們對中文的運用,以及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在低齡留學現(xiàn)象愈加突顯的當下,每個家庭都應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在充分了解低齡留學AB面的基礎上,真正從孩子的自身的發(fā)展出發(fā),從長計議,理性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