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敬偉,袁立崗,柳 煒,李智星,魏 勇
(1.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二師畜牧獸醫(yī)工作站,烏魯木齊 830052;2.新疆天潤乳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烏魯木齊 830052)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國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對牛肉的需求呈現(xiàn)增長趨勢,預計2025 年我國牛肉自給率可達85%,人均牛肉消耗達9.91 kg[1]。盡管我國肉牛存欄和品種眾多,但產(chǎn)肉性能、肉品質(zhì)參差不齊,無法滿足我國龐大的消費缺口,2022 年我國進口牛肉達269 萬t,未來我國牛肉消費缺口巨大[2-3]。在歐美肉牛業(yè)發(fā)達國家,將奶公犢育肥是增加牛肉產(chǎn)量的重要途徑[4]。目前,我國每年出生的荷斯坦公牛約244.6 萬頭,其中經(jīng)過育肥的奶公牛占全部奶公牛的62%,但其育肥效果以及產(chǎn)肉性能遠不及西門塔爾等牛[5-6]。肉牛生產(chǎn)中一般利用雜交技術改良遺傳性狀,選擇肉用性能好的牛與母牛進行雜交,利用雜種優(yōu)勢提升雜交后代的產(chǎn)肉性能和生產(chǎn)效益[7]。比利時藍牛作為著名的肉用品種,產(chǎn)肉性能突出。西門塔爾牛作為乳肉兼用品種,其產(chǎn)肉性能不亞于專用肉牛。大量研究證實,用西門塔爾牛公牛改良荷斯坦牛,雜交后代的產(chǎn)肉性能顯著提高。但國內(nèi)關于比利時藍牛及其雜交后代的研究尚未見報道。為此,本研究分別利用比利時藍牛和西門塔爾牛凍精雜交改良臨近淘汰的中國荷斯坦牛,并對其雜交一代公犢牛進行育肥,通過對比兩者的增重和產(chǎn)肉性能,以確定更具生產(chǎn)效益的雜交組合,為今后肉牛的引種和育肥提供參考,也為生產(chǎn)中提高淘汰荷斯坦牛的利用價值提供思路。
試驗于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在新疆胡楊河市天潤牧業(yè)肉牛育肥場進行。
選擇即將淘汰的中國荷斯坦奶牛進行人工授精,一部分選用比利時藍牛凍精,一部分選用西門塔爾牛凍精,凍精均由秦皇島農(nóng)瑞秦牛畜牧有限公司提供。犢牛出生后選取年齡相近、初生重相近、健康狀況良好的比荷(比利時藍牛♂×荷斯坦?!猓⑽骱桑ㄎ鏖T塔爾?!帷梁伤固古!猓╇s交一代公犢牛各3 頭,分別設為比荷組和西荷組,進行育肥試驗。
試驗牛均為同一飼喂水平,進行散欄式飼養(yǎng),采用TMR 全混合日糧飼喂,粗飼料由全株玉米青貯、苜蓿、燕麥草組成。試驗牛每天飼喂兩次,自由飲水。試驗期共18 個月,于試驗期最后一天對所有試驗牛進行屠宰。
1.4.1 體重測定
于清晨投料前用地秤對所有試驗牛進行空腹稱重。
1.4.2 屠宰性能測定
按照新疆地方標準《肉用牛屠宰技術規(guī)范》(DB65/T 3274—2011)、農(nóng)業(yè)部《肉牛生產(chǎn)性能測定技術規(guī)范》(NY/T 2660—2014)進行屠宰和測定。屠宰指標包括宰前活重、胴體重、凈肉重、頭重、眼肌面積、屠宰率、凈肉率、骨肉比等[4]。
1.4.3 產(chǎn)肉性能測定
主要對前半身重、后腿肉重、里脊重、上腦重、眼肉重、大米龍重進行測定[9]。
采用Excel 2016 進行整理,利用SPSS 22.0 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 表示差異顯著,P<0.01 表示差異極顯著。
由表1 可知,兩組雜交一代公牛的初生重差異不顯著(P>0.05),但比荷組雜交一代牛的初生重總體略高于西荷組雜交一代牛;宰前活重比荷組雜交一代牛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一代牛(P<0.05),全期平均日增重極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一代牛(P<0.01)。
表1 兩組雜交一代公牛增重
由表2 可知,比荷組雜交一代公牛的頭重、骨重、心肺重和屠宰率均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一代牛(P<0.05),胴體重極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一代牛(P<0.01);但比荷組雜交一代公牛的胃重顯著低于西荷組雜交一代牛(P<0.05);兩組牛在肝臟重、腎臟重及生殖器重上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2 兩組雜交一代公牛的屠宰性能
由表3 可知,比荷組雜交一代公牛的凈肉率、后腿肉重、上腦肉重、眼肉重和大米龍肉重均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一代牛(P<0.05),其凈肉重、眼肌面積、前驅(qū)肉重和里脊肉重均極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一代牛(P<0.01)。
表3 兩組雜交一代公牛的產(chǎn)肉性能
日增重是反映肉牛生長性能的最關鍵指標,與牛的品種以及營養(yǎng)水平密切相關。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同等育肥時間和飼養(yǎng)管理水平下,比荷組雜交公牛的全期平均日增重極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公牛,宰前活重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公牛,說明比荷組雜交公牛的生長性能明顯優(yōu)于西荷組雜交公牛。而劉萍等[4]通過對西荷雜交公牛與荷斯坦公牛后期育肥研究發(fā)現(xiàn),西荷組雜交公牛和純種荷斯坦公牛的日增重差異并不顯著。有研究指出,純種比利時藍牛的全期平均日增重在1.41 kg以上[8],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本試驗用比利時藍牛改良荷斯坦牛的效果要優(yōu)于用西門塔爾牛改良荷斯坦牛。
屠宰率和胴體重是反映肉牛屠宰性能高低的重要指標,也能夠間接地反映出產(chǎn)肉性能的高低,不同品種、不同營養(yǎng)水平的肉牛其屠宰率不同,通常純種肉牛屠宰率高于雜交改良肉牛和荷斯坦奶公牛。在本試驗結果中,比荷組雜交公牛的胴體重極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公牛,提高了44.99%;屠宰率也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公牛,提高了16.01%。肉牛的屠宰率、胴體重與宰前活重成正比,即活重越大屠宰率越高[9]。張淑二等[10]通過對純種西門塔爾牛、西荷雜交牛以及荷斯坦公牛的育肥屠宰試驗發(fā)現(xiàn),西荷雜交牛的屠宰率低于純種西門塔爾牛,二者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荷斯坦公牛(57.40%);而陳寧等[11]經(jīng)過試驗得出,西荷雜交牛的屠宰率達59.86%。在本研究中,西荷雜交一代公牛的屠宰率明顯低于前人研究水平,分析原因可能與年齡以及飼養(yǎng)條件有關。在正常條件下,比利時藍牛的屠宰率超過70%,而本試驗比荷雜交一代公牛的屠宰率達60.89%,說明18 月齡不是其最佳屠宰體重,在后期育肥和屠宰率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胴體凈肉重、凈肉率、眼肌面積等都是反映肉牛產(chǎn)肉性能和經(jīng)濟效益的重要指標,與屠宰性能的優(yōu)劣、產(chǎn)肉量和生長發(fā)育狀況密切相關[12-13]。在本試驗中,比荷組雜交一代公牛的凈肉率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一代公牛。在胴體凈肉重和眼肌面積上,比荷組雜交公牛極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公牛,分別高出46.74%和82.28%。有研究[4,10]發(fā)現(xiàn),22 月齡西荷組雜交公牛的凈肉重在300 kg 左右,但18 月齡西荷組雜交牛的凈肉重約為225 kg,這與本試驗西荷組雜交牛的凈肉重相近。由此可知,比荷組雜交公牛在同等飼養(yǎng)條件下凈肉重增長明顯。在眼肌面積上,王林楓等[14]試驗中西雜組公牛的眼肌面積與本試驗中西荷組雜交公牛相近。眼肌面積是評價牛肉等級的重要指標之一,眼肌面積越大牛肉的等級越高,優(yōu)質(zhì)肉塊比率就越大[15]。而本研究中比荷組雜交公牛的其他部位肉重和眼肌面積均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公牛,說明其產(chǎn)肉性能和產(chǎn)優(yōu)質(zhì)肉塊的概率更高。
由本試驗結果可知,比利時藍牛凍精改良淘汰荷斯坦牛,其后代公牛的產(chǎn)肉性能顯著提升,同一營養(yǎng)水平下的比荷組雜交公牛的屠宰率和凈肉率均顯著高于西荷組雜交公牛,按照新疆本地育肥?;钪孛壳Э?0元的價格,育肥每頭比荷雜交活牛比西荷雜交活牛多獲利4 200 元左右;按照新疆本地每千克牛肉62 元的批發(fā)價格計算,屠宰后每頭比荷組雜交公牛比西荷組雜交公牛多獲利7 000元左右,經(jīng)濟效益明顯。這不僅為今后肉牛引種及育肥提供參考,也為提高淘汰荷斯坦母牛養(yǎng)殖效益提供新思路。
綜上,比荷雜交一代公牛的屠宰性能和產(chǎn)肉性能明顯優(yōu)于西荷雜交一代公牛。比荷雜交一代公牛的日增重、屠宰率和凈肉重分別比西荷雜交一代公牛高15.38%、17.12%和4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