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寶臣
(江蘇省寶應縣安宜實驗學校,江蘇 揚州 225800)
化學學科是學生對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其應用等多方面知識,進行學習及掌握應用的基礎自然學科.化學學科的知識內容,不僅涉及宏觀層次的用途及性質等,同時也與微觀層次的物質結構及物質組成等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因此,在化學學科的教育教學當中,也應當從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開展教學,有效保證化學學科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1-2].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在化學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充分融入教學當中,以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當中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及掌握化學知識中的宏觀辨識,以及微觀探析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3].初中階段的學生課業(yè)較多,教師在開展化學課堂教學時,不僅要采取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同時也要不斷優(yōu)化及改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
從字面意思看“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其指的是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物質.而在教育教學當中,則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逐步引導學生從宏觀角度對物質的性質進行觀察,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對物質本質進行分析,以不同的角度認識、學習化學知識.在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當中,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通過觀察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宏觀表現,對物質以及化學反應等進行有效分類.例如,對物質可以分為純凈物、混合物兩個類別,而純凈物類別中又可以分為單質、化合物兩大類別,其中單質又可以細分為金屬、非金屬單質.根據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應性的分類,便于將不同物質進行聯系,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化學知識.②在化學中,可以使用化學符號對一些化學反應進行表征,化學符號是獨屬于化學的“語言”,通過符號對各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及化學反應等進行表達,有利于學生學習及掌握化學知識.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認識和熟練掌握化學符號,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③可以從物質的微觀層次對物質的組成結構進行分析理解.由于物質的組成需要大量的“微?!惫餐瑯嫵?而這些“微粒”無法僅憑肉眼去發(fā)現及觀察.對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豐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宏觀角度、微觀角度都能夠有效觀察物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基于宏觀辨識、微觀探析視角下的教學,初中化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需求以及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等進行綜合性分析.針對初中化學知識內容,加強對整體性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逐步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進行有效規(guī)劃,從而有效落實對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在實際的化學教學當中,教師不僅要對化學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設計,以整體性的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案,同時也要根據化學內容中的實際教學知識等進行綜合性教學,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及思維方式,針對性地整理知識內容,有效銜接化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學習.在實現關聯性學習的期間,首先要對初中階段的教材課本內容進行整合提煉,實現以單元教學為單位的教學目標,在制定化學課堂教學計劃時,也可以在單元整體性教學的基礎上制定教學計劃;其次是要對單元知識內容中的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相關性、邏輯順序以及初中階段學生的個人學習特點等進行有效融合,確保各個教學階段的化學知識內容有效銜接,保證教學體系的完整性.
例如,在教學《身邊的化學物質》和《物質構成的奧秘》這兩章節(jié)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在對教學計劃及教學方案進行設計時,要充分從宏觀辨識、微觀探析角度進行合理設計,確保學生能夠對空氣的組成及成分物質等進行有效認知及理解,同時也要對空氣當中的各種成分物質的作用進行理解性學習,并且要理解空氣中氧氣的作用以及氧化物概念.在微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分子,學會從微觀的角度去認識純凈物及混合物,同時也要積極引導學生了解氧氣形成的原理、制氧原理及有效方法等.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設計,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學會從微觀、宏觀角度去學習、理解化學知識,進而應用化學知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yǎng).
2.2.1以動畫情境激發(fā)學生對宏微辨析的興趣
化學學科知識內容涉及較廣,知識容量較多,且大部分知識內容都屬于文字內容.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課業(yè)較多,在面對比較抽象化的知識以及難度性較高的知識學習時,學生容易產生逃避克服困難的負面心理,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學習特點等進行分析,通過改變教學方法,以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以此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索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相對于化學中枯燥乏味的文字知識內容而言,圖片及視頻形式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圖片及視頻對視覺的直觀影響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在開展關于“溶液的酸堿性”知識中的酸堿中和反應等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播放關于無色透明液體稀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的實驗操作視頻,通過觀察視頻中的操作及實驗現象,激發(fā)學生的探索心理,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4].通過視頻中展示無色透明液體稀鹽酸與NaOH溶液充分混合,教師讓學生確定溶液混合并未發(fā)生任何反應后,以溶液反應情況作為教學引入點,帶領學生一起探索有關化學知識,并且共同對相關化學反應結果進行驗證.教師還可以通過向NaOH溶液當中滴入酚酞,帶領學生對酚酞遇到堿溶液時可出現變?yōu)榧t色的化學反應知識進行鞏固學習,在NaOH溶液顏色變紅以后,再次向溶液中滴入稀鹽酸,直至紅色變?yōu)闊o色狀態(tài).通過視頻學習及實際的驗證,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引領學生了解、認識物質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yǎng).
2.2.2以實驗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宏微辨析意識
在實際的化學課堂教學中,若教師只重點針對理論內容開展教育教學,則會導致學生對實驗知識學習缺乏,不能夠很好地從宏觀、微觀這兩個角度去對物質進行探索.基于此,在實際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積極開展情境教學,通過情境教學引導學生對化學的變化過程進行了解,激發(fā)學生的宏微辨析意識.因此,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通過積極開展實驗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對相應的實驗操作現場觀看學習,幫助學生對實驗中的化學反應知識進行了解學習,并且掌握實驗的操作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對“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化學內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開展分組學習,教師在對實驗操作流程進行講解及演示后,向學生布置實驗問題,并引導學生對實驗操作進行學習掌握,通過實驗情境教學模式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宏微辨析意識,讓學生自主探索及學習化學知識內容,掌握化學實驗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中的重要內容,在化學教育教學中,通過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分析,探索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此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