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蓓蓓,劉曉菲,張云萍,張 靜
(江蘇護理職業(yè)學院,江蘇 淮安 223305)
社會責任感是個體在社會實踐中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guī)范感悟內(nèi)化而成的一種心理認知與情感認同,與個體價值觀高度統(tǒng)一,能促使個體積極承擔社會責任[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年)》提出,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這對護生責任感培育提出了要求,護生作為未來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主力軍,需要培養(yǎng)其“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yè)精神及社會責任感。
于2022 年11—12 月選取江蘇省某高職院校護理專業(yè)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星發(fā)放電子問卷837 份,除去無效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814 份,有效回收率為97.25%。
1.2.1 研究工具(1)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性別、來源地、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年級、政治面貌、父母親學歷。
(2)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狀量表:采用陳燕云[2]編制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狀量表進行調(diào)查,包括社會責任認知(11 個條目)、社會責任認同(9 個條目)、社會責任行動(11 個條目)3 個一階維度,每個維度下設政治、生命、學習、集體及網(wǎng)絡責任5個二階維度,共31 個條目。量表采用李克特5 級評分法,將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中等、較為符合、完全符合分別計1~5 分,得分越高表示社會責任感越高。其中對部分題目進行了更改以適應本研究需求,如“我贊同學校大力宣講十九大講話精神和內(nèi)容”更改為“我贊同學校大力宣講二十大講話精神和內(nèi)容”。本研究中,該量表中社會責任認知、社會責任認同、社會責任行動維度及量表總的Cronbach′ s α 分別為0.941、0.967、0.956、0.980,均>0.7。進一步進行效度分析,KMO 值為0.970,通過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對量表題項進行分析,該量表的總解釋力達到了75.115%,信效度均較高。
1.2.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一般統(tǒng)計學描述、t 檢驗、方差分析等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共814 名護生參與調(diào)查,其中男生60 人(7.37%),女生754人(92.63%);一年級281 人(34.52%),二年級278 人(34.15%),三年級255 人(31.33%);來自城市的284 人(34.89%),農(nóng)村的530 人(65.11%);擔任學生干部的259 人(31.82%),不擔任學生干部的555 人(68.18%);中共黨員13 人(1.60%),共青團員339 人(41.65%),群眾462 人(56.76%);父母親學歷為小學及以下的51 人(6.27%),學歷為初中的331 人(40.66%),學歷為高中或中專的262 人(32.19%),學歷為大?;虮究频?64 人(20.15%),學歷為研究生的6 人(0.74%)。
護生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狀量表總分為(131.73±20.67)分,社會責任認知、社會責任認同、社會責任行動維度得分分別為(46.32±7.47)、(38.86±6.41)、(46.55±7.92)分。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顯示,護生在是否擔任學生干部、政治面貌、父母親學歷方面量表得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中共黨員的量表得分高于共青團員和群眾的(P<0.05),共青團員和群眾的量表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父母親學歷是小學及以下的量表得分低于初中、高中或中專、大?;虮究频模≒<0.05),但與學歷為研究生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雖然單因素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不同年級護生量表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大二護生的量表得分顯著高于大三的(P<0.05,見表1)。
表1 護生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狀量表得分情況(±s)Table 1 Score of the Collegians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atus Scale for nursing students(±s)
表1 護生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狀量表得分情況(±s)Table 1 Score of the Collegians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atus Scale for nursing students(±s)
社會責任認知社會責任行動項目 t/F-0.4530.651總分P性別來源地男女城市1.4080.160農(nóng)村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年級是否大一1.9910.041 2.1600.116政治面貌3.5790.047父母親學歷大二大三中共黨員共青團員群眾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專大專或本科研究生46.32±8.04 46.32±7.43 46.75±7.23 46.09±7.59 47.18±7.70 45.92±7.33 46.51±7.40 46.77±7.45 45.61±7.55 51.85±6.68 46.18±7.44 46.26±7.49 44.20±8.43 46.04±7.31 46.64±7.71 47.03±6.99 46.33±8.19社會責任認同38.10±6.87 38.92±6.37 39.33±6.06 38.61±6.58 39.28±6.53 38.67±6.35 39.06±6.42 39.31±6.03 38.15±6.75 42.54±5.88 38.53±6.42 39.00±6.39 36.78±7.44 38.62±6.40 39.26±6.38 39.43±6.01 37.17±7.14 46.15±8.92 46.58±7.84 47.05±7.71 46.29±8.03 47.37±8.03 46.17±7.85 46.64±8.01 47.13±7.68 45.84±8.06 49.46±8.42 46.14±7.96 46.77±7.87 43.96±9.09 46.72±7.69 46.62±8.02 47.01±7.70 44.00±10.35 130.57±22.94 131.82±20.49 133.12±20.01 130.98±20.99 133.84±21.15 130.75±20.38 132.21±20.76 133.21±19.85 129.59±21.32 143.85±20.01 130.86±20.63 132.03±20.64 124.94±24.24 131.38±20.34 132.51±20.73 133.46±19.64 131.50±24.91 2.9730.049
表2 護生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狀量表具體條目得分情況[n(%)]Table 2 Score of specific items of Collegians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atus Scale for nursing students[n(%)]
高職護生量表總分為(131.73±20.67)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與魏進平等[3]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表1 結(jié)果顯示,擔任學生干部的護生社會責任感更強,分析原因可能為學生干部本身就是遴選的責任心比較強、能協(xié)助學校進行管理工作的護生,其熱愛班集體和學生工作,因此社會責任感強。中共黨員的社會責任感高于共青團員、群眾,主要是因為中共黨員培養(yǎng)程序嚴謹,認真考查過護生的思想、品質(zhì)、經(jīng)歷等,其社會責任感較強。父母親學歷是小學及以下的社會責任感明顯低于初中、高中或中專、大?;虮究频模蚩赡転閷W歷不高的家長更注重給護生提供物質(zhì)需要,護生未意識到自身也是社會責任的踐行主體,導致護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不足,從而不能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并且家長的錯誤引導和消極示范都會影響護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此外,大二護生的社會責任感強于大三護生的,可能為護生大三時正處在臨床實習階段,此階段他們工作經(jīng)驗及護患溝通能力不足,經(jīng)常面對患者及其家屬不配合、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頻繁的理論技能考核等情況,同時還要承受超負荷工作、就業(yè)和升學(升本、考研)的壓力,容易產(chǎn)生各種負性情緒,社會責任感也會隨之降低。因此可以看出,護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需要家庭、學校、醫(yī)院及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
3.2.1 部分護生社會責任認知模糊,需要加強教育引導 從整體上看,大部分護生能理解社會責任感的內(nèi)涵,但表2 結(jié)果顯示,在政治責任認知方面,17.93%、40.05%的護生不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基本內(nèi)容(A1)、當前我國周邊國際局勢和我國采取的外交政策(A2)。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護生認為學習成績好最重要,其他都不是很重要,說明護生對自身社會責任的主體身份不明確,不關注國家大事。在生命責任認知方面,27.03%的護生不贊同《孝經(jīng)》的名句: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A3),27.01%的護生不知道遇到危險時要見義勇為和見義智為(A4),19.41%的護生在遇到火災、地震等危急情況時不能做到按照秩序逃生(A5)。調(diào)研時有護生表示在遇到險情時,哪能管得了別人,先跑出去再說,對他人的生命不夠重視。在學習責任認知方面,26.17%的護生沒有具體的學習目標(A6),20.64%的護生不清楚自己的課程安排(A7)。部分護生認為自己不清楚這些也沒關系,反正班級的同學會告訴自己下節(jié)課上什么,對自己的學習沒有規(guī)劃,學習責任認知不到位。在集體責任認知方面,29.98%的護生不清楚集體利益高于自身利益(A8),19.04%的護生不認為自己是集體的一份子(A9)。調(diào)查時部分護生表明,做好自己就已經(jīng)不錯了,根本顧不到別人干什么,也不想?yún)⑴c集體活動,不清楚學校相關規(guī)章制度和大學生行為規(guī)則,集體責任認知淡漠。在網(wǎng)絡責任認知方面,16.83%的護生表示在網(wǎng)上可以發(fā)表不當言論(A10),16.84%的護生對沉迷網(wǎng)絡游戲的危害沒有清晰的認知(A11),網(wǎng)絡責任認知模糊。大學教育是護生社會責任感形成的重要渠道,通過教育、引導,護生不僅能養(yǎng)成客觀理性的思維模式,也能積極彌補自身不足,從而增強責任意識。學校要真正做到以生為本,轉(zhuǎn)變教學中重理論知識教學的模式,將重視認知目標轉(zhuǎn)變?yōu)橹匾曌o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幫助護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滿足護生將理想融入實踐的精神需求。
3.2.2 部分護生社會責任認同不足,需要增強情感體驗 總體來看護生社會責任認同較高,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生命責任認同方面,14.00%的護生不贊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非常有價值的(B1),17.93%的護生不理解為什么學校會大力宣講二十大講話的內(nèi)容(B2)。部分護生表示上思政課程非??菰?,老師不停的講,根本聽不下去;還有護生表示自己最怕上思政課,老師還會布置一些不知道怎么去完成的作業(yè),說明仍有部分護生不能在情感上深刻理解政治責任感。在生命責任認同方面,雖然護生整體認同水平較高,但依然有部分學生不能見義勇為,也不敢直面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挫折,不能充分理解愛護生命的內(nèi)涵(B3、B4)。在學習責任認同方面,25.92%的護生對學習責任認同的認可度不高(B5),部分護生表示不讀書也能過得很好,認為只要自己肯努力,生活總能過得下去,不能理解學習改變命運的重要性,對知識沒有精神需求。在集體責任認同方面,2.70%的護生不贊同大學生應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的觀點(B6),不認為集體缺了自己有什么不同,不能領悟自己的責任擔當,也不愿意參與集體活動。在網(wǎng)絡責任認同方面,部分護生不理解維護網(wǎng)絡安全重要性的意義,0.73%的護生對國家嚴懲在網(wǎng)絡上散布謠言的人持不認同態(tài)度(B7),0.61%的護生不贊同在網(wǎng)絡上曝光不環(huán)保、貪污等問題(B8),0.74%的護生不認為網(wǎng)絡是交流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B9),護生對維護網(wǎng)絡空間安全的認同度不高。學校應抓住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主陣地,加強設計,將社會所倡導的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融入護生培養(yǎng)過程[4],固化為護生自身的意識,增強護生的責任認同感。
3.2.3 部分護生社會責任行動缺失,需要強化社會實踐 整體來看,護生政治責任行動踐行較好,大部分護生能用行動為中國夢貢獻力量(C1),且能堅決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C2),但21.99%的護生畢業(yè)后不愿意去支教或投身基層工作(C3),說明仍有部分護生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面前選擇了個人利益,不能很好地落實公民的政治責任和義務。在生命責任行動方面,23.10%的護生不會攙扶跌倒的老年人(C4),25.68%的護生在實際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C5),11.80%的護生沒有參加過救災、獻血、捐獻等社會公益活動(C6)。護生參加志愿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均不高,部分護生沒有做出體現(xiàn)生命責任感的行為,說明護生雖然在社會責任認知和情感上能理解并認同生命的價值,但在實際生活中不能用行動去體現(xiàn)愛護生命的理念。在學習責任行動方面,17.45%的護生無法做到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及考試不作弊(C7),24.08%的護生沒有具體的學習規(guī)劃和理想(C8)。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部分護生不認為考試誠信是社會責任行為,缺乏主動學習的意愿,更傾向于被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認為能取得學分就夠了,過程不重要,更不會制訂學習計劃,即使有計劃,也很少按照計劃去落實。在集體責任行動方面,21.99%的護生幾乎不關注年級群動態(tài)(C9),也不知道學校和班級有哪些事情,更不愿意主動參加集體活動,有的護生甚至不關注消息錯過了重要的考試、評選機會等,缺乏為集體付出的實際行動。在網(wǎng)絡責任行動方面,20.76%的護生會在網(wǎng)上毫無根據(jù)地跟風評論(C10),21.50%的護生不能做到維護網(wǎng)絡安全、積極傳播社會文明這一行為(C11),意識不到網(wǎng)絡暴力對別人的傷害,也不能把握“度”的問題,實際網(wǎng)絡責任行為不符合社會凈化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要求。社會實踐是培養(yǎng)護生社會責任感的橋梁,更是踐行自身責任的重要途徑?;逎y懂的理論需要在實踐中具象化才能被護生吸收,內(nèi)化為自己的觀念,因此,學校要努力為護生提供各種社會實踐平臺,幫助護生將思想和行動相統(tǒng)一,并進一步完善學校的社會責任實踐活動考評系統(tǒng),將護生實踐活動表現(xiàn)與其評獎及畢業(yè)掛鉤。
綜上所述,高職護生社會責任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存在社會責任認知模糊、社會責任認同不足、社會責任行動缺失等問題,教育工作者要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護生社會責任感,為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