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沈金華
當前,在小學英語學科教育過程中滲透德育,需要引進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舉措,帶動學生在德育中進行高效探究。小學英語教師在滲透德育時需要對教學過程、滲透方法等進行嚴格把控,立足于立德樹人的核心思想觀念和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指導、思想引導,落實理實互動和跨學科互動,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本文對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進行探析。
在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至關重要的,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精神。
英語學科所包含的德育內容豐富多樣,但是小學生的心智、思維等發(fā)展不成熟,需要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給予價值引導、思想指導,使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得到正向培養(yǎng)。在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和愛心,促進學生團結合作精神的發(fā)展具備顯著作用。同時,德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加強立德樹人視域下的愛國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始終堅定自身的民族信仰,從而保證英語教學能夠在正確的軌道和方向上前進。
可見,在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開展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將立德樹人作為衡量標桿來實施各項授課活動,提高教學質效。
在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提升學生的思想思維品質,教師需要制定多元化的舉措,選取合適的教材和故事,在教學活動中帶動學生靈活探索。在選用教材和故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fā)展需求,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言知識儲備情況,選取簡單、易懂、生動、趣味的教學材料和故事。同時,相關故事和主題材料的選用應當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相關,如此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深入挖掘英語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元素、德育內容,滲透高品質的德育。
比如,在“Our animal friends”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愛心教育、情感教育,將其中愛護動物、愛護環(huán)境的德育思想和環(huán)保理念向學生滲透,通過講解動物故事,使學生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與動物、環(huán)境進行友好互動。
另外,在講解“Hobbies”知識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展示好習慣、好行為舉止,向學生傳遞本單元中所包含的好習慣,如遵守時間、誠實守信、文明禮儀,以此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教師需要選取合適的教材文本資料,向學生講解其中所包含的友誼、勇氣、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等多元化的德育內容、德育思想觀、道德觀,實施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從而提高德育質效。
在英語學科教學過程中開展德育,教師需要通過主動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探討溝通,對德育知識、德育概念進行內化、吸收、學習、應用。在此期間,教師在滲透德育時需要鼓勵學生表達各自的觀點和看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價值觀念,通過探討互動話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思辨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部分引導性的問題和概念,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大膽質疑,表達各自觀點,通過討論互動,學會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并且形成獨特的判斷和觀點。
另外,教師也需要通過引進探討活動項目,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在探討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與他人進行合作溝通,學會傾聽他人觀點,尊重他人的意見,并在溝通環(huán)節(jié)增進友誼。教師應當引進具備德育價值觀念的論證探討項目,讓學生從德育道德觀層面進行批判性思考,發(fā)展并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并在德育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落實德育為先的教育任務。
比如,在“At Christmas”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引進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與西方節(jié)日文化的融合互動項目,讓學生思考西方節(jié)日文化對我國本土文化所帶來的沖擊和影響,以及我們在文化學習過程中應當保持怎樣的思想品行,在堅守本土文化核心價值觀念的同時,該如何積極吸收外來先進文化、優(yōu)秀文化,并以此弘揚并發(fā)展本土文化,從守正與創(chuàng)新的角度指導學生進行論證探索。
通過此類具備辯證性、思考性的問題,學生在互動合學環(huán)節(jié)能夠進一步增強自身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文化溝通能力,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對文化傳承與發(fā)揚的核心含義和概念,以及其中的哲學思想進行思辨性探索,使自身的思辨能力和研學探索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師需要引進探討活動,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情景沖突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總結,啟迪學生思維,帶動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在學習外來文化的同時,堅定本民族文化自信,做傳承、弘揚民族文化、德才兼具的好少年。
角色扮演活動在德育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學生能夠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培養(yǎng)情感感悟能力、社交技能和道德觀念。
首先,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扮演不同的人物形象,體驗其中的情感樂趣,如喜怒哀樂,幫助學生借助此類體驗項目,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并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同理心。在角色活動中,學生可以增強自身的交際能力,學會與他人互動合作,共同解決難題,在傾聽、理解、表達、合作中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和綜合能力。
其次,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道德觀念,使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制定各種道德決策以及應對道德困境時能夠通過感同身受的體驗來做出正確選擇,從而保證學生將在德育中學習的知識在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
最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運用英語知識進行隨意發(fā)揮、自主創(chuàng)造角色情節(jié),在英語課堂上打造良好的創(chuàng)新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的語言創(chuàng)新思維、語言探索思維得到發(fā)展。
比如,在“A new student”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嘗試扮演一位插班生,探討進到新環(huán)境時面臨的問題,其他同學則負責扮演好朋友,一起探索其中的交際溝通問題,如幫助新同學適應環(huán)境、適應大家庭、提升其適應能力,從交際互助的角度滲透品德教育。因此,角色扮演活動在發(fā)展學生語言思維、提升學生語言能力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思維、聽力思維,同時也可以通過情景活動中的德育元素對學生滲透強有力的思政教育、道德教育。
在開展英語德育時,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榜樣形象,借此為學生的思想發(fā)展以及行為舉止的規(guī)范提供相應的指引和幫助。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榜樣示范,引導學生嘗試模仿正面行為。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選取具備良好品德的人物,如歷史人物、文學人物、先進人物等,用英語來描繪其事跡,既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聽力能力,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理解、探討榜樣形象中所包含的德育價值觀,如誠實、友善、尊重等,讓學生思考其中的德育問題,通過實際案例模型,使學生能夠規(guī)范個人的道德抉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另外,教師也需要在提供榜樣形象的過程中以身作則,借助自身優(yōu)良的德育形象、道德形象,通過道德示范來影響學生,給予學生正向的品德指導、價值引導,使學生通過模仿學習樹立正確的行為道德觀、價值觀。
例如,在“A healthy diet”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一日三餐的飲食計劃,將健康飲食、健康生活的價值觀念向學生滲透。同時,在講解“Good habits”單元知識時,教師同樣可以將日常生活習慣,如隨地撿起垃圾的行為向學生展現,使學生在潛移默化地引導下不斷增強自身的德育價值觀念,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案例示范的引導策略,樹立榜樣形象,帶動學生在德育學習過程中獲取到積極正向的精神引導,使學生在后續(xù)學習過程中具備一個參照方向,提升整體學習水平。
學科融合互動是開展德育的一項核心舉措,教師借助學科融合項目可以帶動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加深刻的體驗。學科融合項目較為豐富多樣,教師可以結合歷史、語文、道德與法治開展綜合研學,帶動學生在學科融合教學中增強德育體驗和情感感觸。
比如,教師可以將英語與道德與法治課程融合,讓學生用英語知識來解釋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和概念,讓學生通過英語演講的方式向全班同學講述道德行為,從而在提升學生口語能力、口語思維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道德品質、高尚人格的塑造。
在融合其他學科開展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做到頂層設計優(yōu)化。具體來說,德育不僅是英語教師的職責,也是每一名科任教師以及教職員工的職責,各主體之間應當互動溝通,對德育計劃、模式、內容進行調控,保證德育不重復、不干涉,能夠緊扣時代主題以及學生的學段學習需求,確保能夠穩(wěn)步高效實施,借此提升學科互動視野下德育水平。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時,教師需要以學科互動研學為切入點,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多方主體、多元項目的帶動指引,參與高品質、高效率的英語學習。
德育主要是對學生品行、價值觀、道德觀進行正向引導的教育活動,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也需要通過社會實踐項目,讓學生在感同身受的空間和環(huán)境中獲得更加深刻的學習印象。德育是一個完整的閉環(huán)結構,教師需要通過英語理論知識的講解,遷移出德育概念、德育內容,再通過課堂探討、課堂互動,讓學生對其中的德育價值觀進行研學,之后,再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對相關知識理論進行實踐應用,從而做到知行合一。其間,教師需要通過組織多元化的授課實踐活動來開展德育,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以及社會倫理空間和環(huán)境中帶動學生進行靈活高效的道德探索、道德感悟。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充當城市小導游,向外國友人指路,介紹城市文化背景,促進區(qū)域旅游經濟發(fā)展。同時,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參與到社區(qū)服務活動中,比如在公益環(huán)保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嘗試在垃圾桶上粘貼相應的英文標簽、英文符號,提醒路人學會分類垃圾。教師也可以嘗試制作部分路標的英文標簽,并與街道辦事處進行合作,讓學生將標簽進行粘貼,服務城市發(fā)展。
總之,在德育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學會奉獻、創(chuàng)新,服務社會發(fā)展,將知識技能進行實踐應用,在實踐學習中獲得醍醐灌頂的學習體驗,掃清之前在德育理論學習時對知識產生的迷茫感,借此提高整體的德育水平。
在小學英語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需要密切關注以下的注意事項。
首先,德育作為立德樹人背景下的一項硬性指標,是每一名教師在教學中所需要穩(wěn)步、高效實施的研學項目。但是,教師也需要在保障英語學科教學質量的情況下開展德育活動,需要明確教學工作的出發(fā)點,避免因過度開展德育而影響正常授課活動的實施。
其次,德育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需要教師實施常態(tài)化教育,在多個環(huán)節(jié)中落實對學生的思想引導,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其間,教師需要開展高品質、高效率的三全育人活動,對德育中的學段銜接以及多元主體互動項目進行開發(fā),保證德育具備適應性、完整性、全面性。
最后,在小學英語德育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明確德育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比如,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英語文化,其中必然會涉及一些與本土文化有一定差異的思想和觀念,教師需要確保英語德育能夠以服務學生價值觀念的提升為核心,給予學生更加精準的思想引導,從而提高授課水平。
因此,教師在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需要密切關注以上的教學事項,對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等進行靈活調整,提高英語德育水平。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行深入全面的學習,對德育時機、德育內容、德育方法等進行精細化調控,制定一套科學有效的德育流程,引進綜合全面的德育方法,促進學生在學習中實現綜合能力、綜合素質、英語素養(yǎng)的提升,提高英語德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