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加速融合,已成為促進世界經濟持續(xù)增長的重要引擎。發(fā)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汽車產業(yè)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和在全球競爭中彎道超車的戰(zhàn)略部署。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技術水平位居世界領先地位,產業(yè)體系日趨完善、企業(yè)競爭力大幅增強,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拉動我國汽車出口增長的新引擎。但是汽車出口卻受到各國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沖擊,將會嚴重阻礙未來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和技術創(chuàng)新。本文旨在通過整理分析近十年汽車領域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數據,提出應對本領域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解決方法,進一步推動汽車這一重要商品的對外經貿交流。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3.027
Research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Notifi cation of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in Automotive Field
LIAN Xiao-yan
(Guangzhou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Nowadays, the accelerated integration of automobile, energy,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ngine to promote world economic growth. Electric vehicles are the only road for China to realize the change from a big country to a powerful country in automobile industry, which is a strategic deployment for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 advanced competitiveness globally. At present, Chinas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is in the technologically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with the increasingly improved industrial system and greatly enhanced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Electric vehicles have become a new engine to drive the growth of Chinas automobile export. However, the automobile export is impacted by the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of various countries, which will seriously hinde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of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in this fi eld by sorting out the data of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in automobile fi eld in recent ten year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exchanges of automobile, an important commodity.
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s,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notifi cation
1 背景介紹
自20世紀末,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發(fā)展的重要主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更是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然而,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往來日益緊密,相互依賴程度逐步加深,國際競爭也同步加劇,貿易摩擦層出不斷。以關稅為主要手段的傳統(tǒng)貿易壁壘已經逐步減少,但非關稅壁壘仍被各國政府廣泛使用。其中,技術性貿易壁壘以其隱蔽性、靈活性、廣泛性的特點,成為各國政府使用最頻繁的非關稅措施之一。特別是伴隨著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技術性貿易壁壘更是成了各國實現貿易保護主義目標的首選工具,對國際貿易產生了深遠影響。
技術性貿易措施是通過提高進口產品的技術要求,增加進口難度,最終達到限制進口目的的一種非關稅壁壘措施[1]。這種非關稅措施以其技術含量高、隱蔽性強、涉及面廣且具有某種意義上的合理性為特征,對國際貿易的阻礙正在不斷加大[1]。特別是近年來發(fā)達國家經濟增長緩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技術性貿易措施日益成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手段和高級形式。我國的出口受國外TBT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商務部研究所發(fā)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我國加入WT0以來所遭遇的貿易壁壘中,80%屬于技術性貿易措施。我國每年受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的出口額已經超過25%,成為制約我國產品出口的第一大貿易壁壘[2]。隨著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發(fā)展,其數量不斷增加,涵蓋范圍日趨廣泛,技術要求不斷提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逐年增加。
2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概況
國務院印發(f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年)》提出:發(fā)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汽車產業(yè)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和在全球競爭中彎道超車的戰(zhàn)略部署[3]。
根據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日前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700.3萬輛,比上年增長90.5%。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網站報道稱,按產量計算,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生產國。中國有數百家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生產的充電基礎設施數量在2022年底達到520萬臺?!度A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yè)蔚來集團2022年交付12.2萬輛車,同比增長約34%;小鵬汽車交付量與2021年相比增長23%;理想汽車2022年交付量同比增長約47%。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日前發(fā)布的數據,2023年汽車出口總體延續(xù)去年四季度強勢增長態(tài)勢。2月,新能源車出口7.9萬輛,占乘用車出口總量的31%。7.9萬輛車中,純電動車占比96%。
以上數據說明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技術水平位居世界領先地位、產業(yè)體系日趨完善、企業(yè)競爭力大幅增強,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拉動我國汽車出口增長的新引擎。但是汽車出口卻受到各國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沖擊,將會嚴重阻礙未來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和技術創(chuàng)新。
3 2010—2022年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情況統(tǒng)計
3.1 汽車相關技貿措施整體通報情況
2010年到2022年9月30日,除中國外,共有57個WTO成員通報了1021項技術性貿易措施,其中1015項為2010—2022年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總數前二十國家通報情況TBT措施,7項為SPS措施。其中排名前6的分別是美國169項、沙特阿拉伯62項、巴西62項、加拿大54項、韓國52項、歐盟49項。
3.2 2010—2022年各年度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情況
從各年度WTO成員通報汽車相關技貿措施的情況來看,各年度汽車相關技貿措施的通報數量差異較大,且以TBT通報為主。通報總數排名前三的年份分別為2018年(143項)、2016年(124項)、2010年(106項)。除中國外,僅2017年和2019年WTO成員分別通報2項和3項SPS措施。2010—2022年各年度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3.3 全球六大洲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情況
從各洲成員通報汽車相關技貿措施的情況來看,2010年到2022年9月30日,六大洲均有WTO成員通報汽車相關技貿措施,其中亞洲WTO成員通報總數最多,為436項,占通報總數的43%;排名第二的是北美洲成員,共通報266項,占通報總數的26%;排名第三的是南美洲,共通報166項,占通報總數的16%;其次是非洲通報80項(8%),歐洲59項(6%),大洋洲14項(1%)。具體情況如圖2所示。
3.4 重點區(qū)域組織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情況
3.4.1 亞太經合組織(APEC)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情況
2010到2022年,21個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員中,除中國外,共有16個成員通報了450項汽車相關技貿措施,其中444項為TBT通報,6項為SPS通報。通報成員中,通報數排名前三的成員分別為美國169項,全部為TBT通報,占APEC成員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總數的37.56%;加拿大54項,全部為TBT通報,占通報總數的12.00%;韓國52項,全部為TBT通報,占通報總數的11.56%。
3.4.2 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成員
2010到2022年,15個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成員中,除中國外,共有11個成員通報了139項汽車相關技貿措施,其中133項為TBT通報,6項為SPS通報。通報成員中,通報數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為韓國52項,其中TBT通報51項,SPS通報1項,占APEC成員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總數的37.41%;日本22項,全部為TBT通報,占通報總數的15.83%;泰國13項,全部為TBT通報,占通報總數的9.35%。具體情況如圖3所示。
3.5 不同措施類型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情況
按照措施類型,將相關技貿措施分為技術法規(guī)、合格評定程序和標準三種類型。對2010年到2022年通報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技術法規(guī)類措施的通報數量最多,為640項,占到2010年到2022年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總數的63%,其次是標準,共通報352項,占通報總數的34%,合格評定僅29項,占通報總數的3%。
3.6 不同通報性質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情況
按照通報性質,將2010年到2022年汽車相關技貿措施分為TBT通報和SPS通報。對通報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汽車相關技貿措施主要為TBT措施,占到2010年到2022年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總數的99%,SPS措施僅通報6項,占通報總數的1%。
3.7 不同通報類型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情況
按照通報類型,將2010年到2022年汽車相關技貿措施分為常規(guī)通報和緊急通報兩大類。其中,常規(guī)通報又可分為常規(guī)通報、補遺通報、勘誤通報和修訂通報。對通報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2010年到2022年,汽車相關技貿措施常規(guī)通報為721項,占比最高,占通報總數的70.62%;其次是補遺通報266項,占通報總數26.05%;勘誤通報和修訂通報的占比較低,分別占通報總數的2.15%和1.08%;緊急通報僅1項,占通報總數的0.1%。
3.8 不同通報目的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情況
WTO官方發(fā)布的通報單將通報的目的和理由分為以下幾大類:(1)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2)環(huán)境保護;(3)防止欺詐行為和保護消費者利益;(4)與國際標準協(xié)調保護動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安全;(5)質量要求;(6)消費者信息,標簽;(7)減少貿易壁壘和促進貿易;(8)國家安全要求;(9)節(jié)省成本和提高生產力;(10)動物或植物保護;(11)其他。對2010年到2022年通報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是各成員通報汽車相關技貿措施的主要目的,占通報總數的55.14%(563項);其次是保護環(huán)境183項,占通報總數的17.92%;排名第三的是防止欺詐行為和保護消費者利益,占通報總數的10.87%(111項)。其他通報目的的通報數占比均小于5%。2010年到2022年不同通報目的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情況如圖4所示。
3.9 不同通報關鍵詞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情況
對2010年到2022年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的通報標題、覆蓋產品和通報簡要內容的關鍵詞進行篩選、歸納和分析,可以發(fā)現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中,輪胎相關產品的通報數最多,占到通報總數的22.04%(225項);其次是針對機動車的相關技術法規(guī)、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占通報總數的13.22%(135項);排名第三的是對汽車零配件相關產品的通報,共通報95項,占通報總數的9.30%。新能源汽車相關產品的通報數較少,其中電動汽車通報18項,電動汽車充電裝置通報25項,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通報1項,氫能汽車1項。其他通報關鍵詞汽車相關技貿措施通報情況如圖5所示。
4 結 語
隨著我國汽車出口逐年提高,為應對越來越嚴峻的國際競爭。首先,政府和科研機構應進一步梳理、整合現有技貿措施人才、成果、系統(tǒng)、平臺等資源,建立分工明確的技貿措施應對工作機構和運行機制,組建通報評議工作隊伍,以保證通報評議工作的正常開展。其次,盡快建立企業(yè)聯動快速反應機制,加強技貿通報評議與出口企業(yè)的聯系,確保企業(yè)及時掌握所需通報信息并反映評議意見。并應組建一支專業(yè)素質過硬、企業(yè)一線人員深入參與的專家隊伍,讓評議真正反映企業(yè)的需求。還應借助汽車行業(yè)協(xié)會的力量,鼓勵汽車出口企業(yè)輸送專業(yè)人才加入評議專家系統(tǒng),讓生產一線專業(yè)人才成為專家?guī)斓闹匾M成部分。最后,出口企業(yè)應提高風險意識,主動跟蹤,研究本企業(yè)所需的應對國外技術性壁壘措施的專業(yè)人才,關注本行業(yè)的國際標準和行業(yè)中先進企業(yè)的生產標準的變化動態(tài),多方收集信息,根據國際市場需要和發(fā)展趨勢及時調整本企業(yè)的技術和管理標準,進一步加強同政府和行業(yè)組織間的聯系,以便各方及時協(xié)調應對。
參考文獻
[1]張朋越,劉澤民.浙江出口企業(yè)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以鞋類及L E D產品為例[ J ] .質量探索,2020,17(1):27-30.
[2]陳素玲.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探析及對策研究[J].洛陽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 2006(4): 60-62.
[3]國務院.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年)[Z].2020.
作者簡介
連小燕,碩士,標準化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標準編制、標準體系。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