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鑄珊
準(zhǔn)備過節(jié)了,父親總打電話來詢問是否有時間回去?什么時候出發(fā)?大概幾點到家?能不能全家都一起來?短短幾句問話卻滿含父親極大的期待。
節(jié)日前,父親總會很忙,忙著準(zhǔn)備美食。他總會再打來電話,匯報這個節(jié)日他準(zhǔn)備的菜譜。家養(yǎng)的雞或是鴨,白切;三斤五花肉,做扣肉;然后鹵番茄;豬肚一個,炒青椒(或是火鍋);自制酸甜排骨(或排骨燉甜玉米);芹菜炒牛肉(或牛筋燉黃豆,還有牛百葉);刁江河圈養(yǎng)鯉魚或草魚;豬腳(父親有經(jīng)典做法);炒藕粉;孫們愛吃的蝦;豬內(nèi)臟;等等。匯報完后又詢問,這幾個菜夠了嗎?女婿還愛吃什么?某些菜品用不用換另一種做法?他準(zhǔn)備的某些食材我希望怎么煮?燉、煮、清蒸、炒、鹵……為了不讓他難抉擇做法,我會告訴他我喜歡吃酸甜排骨和炒粉,其他的可以按照兄長們的口味制作。父親很會做菜?;旧隙际瞧胀ǖ氖巢?,但是父親總會做出滿滿一桌香氣四溢的菜肴。
過節(jié)當(dāng)天,我早早起床,上街買點新鮮水果?;丶液螅泻⒆觽兤鸫?,催促他們洗漱。差不多9 點鐘,終于可以出發(fā)了。這時我會發(fā)一條短信給他,告訴他我出發(fā)了,要不然他一定會再打電話來問出發(fā)了沒有。父親也沒閑著,早早地起床,開車去菜市場搶購新鮮食材。確定我出發(fā),他就下廚,父親稱不上廚師,但是普通的菜肴也做得很美味,也許是做菜的時間和火候掌握得好吧。不全對,肯定還有愛。
一般距家還剩30 分鐘左右的車程,我會接到一個電話,是兄弟或者父親打來的,確認(rèn)我快到家了。他開始打電話給大伯和堂哥家人,告訴他們大概幾點可以吃飯了,到飯點了就過來吃飯。瓜哥叫我跟他們說,做好飯了,可以先吃,不必等我們。瓜哥的這個毛病,我很不滿,因為我們沒到家,家人們是不會開桌的。
大老遠(yuǎn)地透過車窗玻璃,我看到長輩們,父親、兄弟、弟媳及嫂子們,排排坐在家門口或是依靠在門前欄桿邊等著。車剛停穩(wěn),侄子、侄女便一擁而來,父親也會走過來迎晴嘉和海校。更多的時候,一進家門,我也會忙碌起來。因為父親總會留最后一兩個炒菜,等我到家,他才炒,這樣可以保證菜品新鮮且熱氣騰騰。更加重要的是,我會去廚房幫他打下手或看他炒菜,這個時間是難得的父女面對面的交流時間,他會詢問我一些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事情。之后,他會分享近段時間以來他碰到的和他已經(jīng)解決的一些問題,有開心但也有一些是令他煩惱的。
父親一生為人正直,講信譽,樂觀豁達(dá),說一不二,口碑還不錯。
在縣城工作十幾年,有時有人問起我的家鄉(xiāng),我說,他們也不太了解,但是我一提父親的名字,基本上他們都明白了。父親身高1.9 米,身材魁梧,雖然出身貧農(nóng),但是是鄉(xiāng)里的籃球隊員,球技高超,每有球賽,場邊都圍滿人。小時候只知道遠(yuǎn)遠(yuǎn)的那座山下就是拉烈街,因為當(dāng)時還小,母親不讓上街,我膽小怕丟,也不敢貿(mào)然行動。父親比賽我只去觀看一次,時值圩日,人太多了,根本擠不到前面觀看,母親帶我進樓上辦公室的陽臺觀看。父親在球場上帶球奔跑著,記憶不爭氣,只記得是父親搶籃板,還有腳在場內(nèi),斜身伸手撩救球的大概樣子。多年后,鄉(xiāng)政府推倒那棟樓重建。即便如此,后來去讀中學(xué)或是工作后,只要有機會走進鄉(xiāng)政府,我總會張望當(dāng)年觀看球賽的那個位置。父親很多的球鞋,基本上都是白色的,力氣小,每次要刷很久,刷完后把鞋排成一排,把扯下來的鞋帶洗干凈后又穿回去,等鞋干了,父親去打球直接穿上就可以了。母親經(jīng)常說父親的鞋很難提起來,我很不解,不是輕輕地拎一下就可以了嗎? 長大后才明白,母親的話是對的。偶爾父親跟我提起,他很后悔當(dāng)時拒絕體育局的真誠邀請。榜樣的力量,上初中至今,打籃球我雖然不在行,但是我一直都喜歡。生活所迫,后來父親做了生意,賣豬肉,都說無商不奸,但是鄉(xiāng)里鄰里的很多人告訴我,他們很喜歡去跟父親買肉,父親給他們優(yōu)惠,切肉技術(shù)好,而且不會搭配邊角肉給他們。
菜齊了,擺桌,每次過節(jié)基本上是兩桌,父親的飯量還可以。因為他不喝酒,話也少,吃得快,經(jīng)常早早地就吃飽了。飯后,父親坐家門口看管小孩們,我的兒子比較好玩,喜歡探險,喜歡去村里的操場上玩滑梯,侄子侄女們也很愛這個表弟,欣然一同前往。這時的父親就是孩子王,也是保姆。
大概半個小時后,家人們大多數(shù)吃飽了,弟媳和嫂子去照顧小孩,這時,父親也回來了。平日里大家都很忙,沒有相聚,趁著這個機會,前輩和兄長們圍坐一起,端坐桌上,一邊細(xì)品自釀土酒,一邊聊天。飯桌邊最喜歡發(fā)言的是老二、老三、老四,天南地北,漫無邊際地聊。不過,不管怎樣,最后的話題還是回歸幾個侄子的身上。有詢問,有教育,也有叮囑……對于侄子們,我更多的是期望。長輩的話是良藥苦口,句句在理,侄子們一般不說話,只是默默地聽著。父親很少發(fā)言,有時只做些補充,大概是哥們說的話都在理了。記憶里父親很少教訓(xùn)我們,更多的是行動,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吧。
餐桌邊的交流,想說的說不完。父親會適時插話:“時間差不多了,你得準(zhǔn)備回去了,回去了還回你們的老家,大過節(jié)的,你們奶奶在家也等著?!备鐐円哺胶椭骸霸摶厝チ?。”
美好的時光總是很短暫。望向父親,他臉上現(xiàn)著滿足,但心里藏著不舍。弟媳開始張羅著各種各樣的土特產(chǎn)。我跟她說:“父親有病在身,你們干活也累,你們留著吃吧,我婆家這邊也有?!笨墒遣还芪艺f什么,他們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最后還是把這些東西扔到了我的車后備箱里。
父親對我的愛,不只于在節(jié)日的期待。拙筆淺文,掛一漏萬,深感愧疚。
美術(shù)插圖:杜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