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鋒,王夏君,陳敏,3,雷玲,鄭蔚然*
(1.平湖市農業(yè)行政執(zhí)法隊,浙江 平湖 314200;2.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 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yǎng)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3.浙江理工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蜂蜜是一種天然食品,因其口感好,富含營養(yǎng)成分和藥用價值等一系列優(yōu)點深受人們的喜愛[1-2]。自1990年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蜂蜜生產國,近10 a的年均產量達40萬t;同時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蜂蜜出口國家,我國蜂蜜出口量連續(xù)十年排名世界第一。但是諸多的蜂蜜質量問題和出口企業(yè)間的無序競爭導致我國蜂蜜出口單價明顯低于世界蜂蜜均價,在出口量占世界總出口量20%的情況下,出口額僅占10%[3-4],主要靠低價占領中低端市場,而缺少優(yōu)質的蜂產品滿足中高端市場的需求。自2017年起,新西蘭蜂蜜出口量僅為我國10%,而出口額逐漸趕超我國,成為世界第一,主要原因是新西蘭的麥盧卡蜂蜜因含有一種獨特的抗菌活性因子而具有穩(wěn)定、強大的抗菌活性,風靡國際市場[5]。
現(xiàn)階段我國蜂蜜生產以個人和家庭農場為主,規(guī)模小而散,人工采集蜂蜜的模式導致效率低下,加工技術簡易,過程中可能使蜂蜜受到污染。天然成熟蜂蜜是國內外均認可的優(yōu)質蜂蜜,而市場上絕大多數(shù)企業(yè)生產的是不成熟再濃縮蜂蜜,主要原因是天然成熟蜜的產量較低,收購價格偏高,收購商不愿高價收購成熟蜜,而蜂農又無法參與市場定價,從而導致不成熟再濃縮蜂蜜逐漸占據(jù)生產和市場的主體[6]。粗放型的蜂蜜生產模式下,蜂蜜生產、采集、加工、包裝、運輸以及銷售等環(huán)節(jié)相對獨立,檢驗檢疫部門難以統(tǒng)一監(jiān)管。截至2023年,我國蜂產品因農藥氧化苦參堿超標、檢出抗生素林可霉素、檢出摻假等原因被歐盟扣留;又因檢出抗生素氯霉素、農藥殺蟲脒和甲胺磷、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劑等原因被美國扣留;因質量問題導致的貿易受阻現(xiàn)象層出不窮。美國藥典在進行食品造假的分析中發(fā)現(xiàn),蜂蜜在最常見摻假食品列表中排名第三至第五位[7]。嚴懲蜂蜜摻假,是保護養(yǎng)蜂業(yè)和蜂產品、維護蜂農利益的重要需求,是推廣正宗蜂蜜,規(guī)范生產和市場秩序的必要舉措,需要進一步加強法律和標準框架,完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同時我國是蜂蜜消費大國,而國內蜂蜜市場上蜂產品良莠不齊,缺少優(yōu)質蜂蜜品牌,導致消費者對高價進口蜂蜜的消費熱度不斷增高,所以我國蜂蜜產業(yè)出現(xiàn)“低價出,高價進”的問題[8-9]?,F(xiàn)今世界各國的蜂蜜產業(yè)和貿易競爭激烈,而我國蜂蜜生產無法形成規(guī)模經濟、品質低下等原因導致我國蜂蜜出口單價持續(xù)下降,屢屢遭遇技術壁壘,蜂蜜出口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削弱[10]。質量標準是體現(xiàn)農產品價值,引導市場流通的重要手段。本文對國內外蜂蜜質量標準進行比較研究,明確標準差距,為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蜂蜜質量標準提出合理建議。
我國蜂蜜現(xiàn)行的主要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有GB 14963-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蜂蜜》、GB/T 33045-2016《巢蜜》、GH/T 18796-2012《蜂蜜》、NY/T 752-2020《綠色食品 蜂產品》。
GH/T 18796-2012最初于1982年發(fā)布,于2002年調整為推薦性國家標準(GB/T 18796-2002《蜂蜜》),后又調整為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8796-2005)。GB 14963-2011于2011年4月20日頒布后代替GB 14963-2003《蜂蜜衛(wèi)生標準》。GB 18796-2005于2012年4月18日調整為行業(yè)標準GH/T 18796-2012,代替GH/T 1001-1998《預包裝食用蜂蜜》。
GB 14963-2011是強制執(zhí)行的國家標準,規(guī)定了蜂蜜的蜜源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標和微生物限量等技術要求,污染物和農獸藥殘留限量則引用相關標準。GH/T 18796-2012對蜂蜜的感官要求、理化要求、安全衛(wèi)生要求、包裝、標志、貯存、運輸?shù)冗M行了規(guī)定;根據(jù)理化品質的不同,進行等級規(guī)格的劃分;添加了真實性要求,采用GB/T 18932.1-2002的方法進行C4植物糖含量測定,要求測得百分含量不得大于7,但是該指標僅限于辨別添加了C4植物糖,如甘蔗糖漿和玉米糖漿,而對摻入C3植物糖,如大米糖漿和甜菜糖漿,是無效的;在特殊限制要求中對蜂蜜加工的處理方式和熱加工做出了規(guī)定。NY/T 752-2020《綠色食品 蜂產品》適用于綠色食品蜂蜜、蜂王漿(包括蜂王漿凍干粉)、蜂花粉,對綠色食品蜂產品的分類、要求、檢驗規(guī)則、標簽、包裝、運輸和儲存進行規(guī)定。
巢蜜是指蜜蜂在蜂巢中將采集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釀制成熟并封蓋后形成的一種蜂產品,兼得蜂巢和蜂蜜兩者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不僅對心臟、肝臟、胃、呼吸道和神經系統(tǒng)等具有良好的養(yǎng)護保健效用,還能增強抵抗力,提高睡眠質量。巢蜜因其原生態(tài)的特點,在蜂箱中直接生產,生產全程由蜜蜂完成,未經人為加工,不易摻假和污染,更有利于消費者直觀判斷真?zhèn)?,深受廣大消費者特別是高端消費者的青睞[11-12]。GB 14963-2011未明確對巢蜜進行納入管理,而GH/T 18796-2012和NY/T 752-2020《綠色食品 蜂產品》明確不適用于巢蜜及其制品。GB/T 33045-2016《巢蜜》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的頒布填補了我國巢蜜的標準空白[13],對規(guī)范蜂農生產經營、促進巢蜜生產銷售、提高蜂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認可度、維護國家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該標準對巢蜜的定義和術語,感官要求、理化要求、衛(wèi)生安全要求、生產要求等技術要求以及相應的試驗方法,產品包裝、標志、貯存、運輸,進行了規(guī)定。
標準中具體要求見表1。
表1 中國蜂蜜質量標準Table 1 Quality standards for honey in China
CAC協(xié)調各國政府間的食品標準,建立完善的國際食品標準體系,已成為各國食品管理機構和國際食品貿易的基本參照標準。2019年修訂的CXS 12-1981中指出,蜂蜜的主要成分包括果糖和葡萄糖等糖類物質和其他物質,如有機酸、酶,以及從蜂蜜中提取的固體顆粒等;顏色從基本無色到深褐色,呈黏稠液體狀,部分或完全結晶;具有蜜源植物獨特的氣味和香味。標準中明確蜂蜜中不得添加任何包括食品添加劑在內的可食用成分,以及除蜂蜜以外的其他物質;加工和貯存過程中不得對滋味和香氣造成不良影響,或者造成污染;加工和加熱過程中不能改變蜂蜜的基本成分,引起質量損失;蜂蜜不能有發(fā)酵起泡的現(xiàn)象;除因分離外源性物質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失外,不可除去花粉和蜂蜜的特有成分;規(guī)定了水分、果糖和葡萄糖總量、蔗糖含量、酸度、羥甲基糠醛含量、淀粉酶活性、非水溶性物質含量和電導率的理化要求(表2)。
表2 國內外蜂蜜質量標準Table 2 Quality standards for honey at home and abroad
歐盟現(xiàn)有27個成員國,包括德國、波蘭、比利時、西班牙等,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為歐盟各成員國的決策提供科學建議和技術依據(jù)。歐盟蜂蜜的年進口量可達15萬t,僅次于美國,在蜂蜜市場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也是我國蜂蜜出口最大的市場。2002年1月,歐盟以在輸歐凍蝦仁中檢出氯霉素為由發(fā)布的2002/69/EC指令中全面禁止所有中國動物源性產品的進口,蜂蜜、蜂王漿等產品也因此遭禁,之后瑞士、日本等國家相繼采取措施加強了對中國動物源性產品的檢測。經我國有關部門和出口企業(yè)的努力,歐盟于2004年8月28日解除了此項禁令,在2005/233/EC指令中明確規(guī)定,允許中國蜂蜜進口歐盟。歐盟委員會聯(lián)合研究中心實驗室在對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來自20個不同的第三國的320個進口蜂蜜樣本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檢出147個(46%)異常,其中89種來自中國的蜂蜜樣品中檢出74%摻雜糖漿。2002年歐盟實施的2001/110/EC指令中對蜂蜜的狀態(tài)、顏色、氣味和香味、加工及貯存等說明(表2)與CAC基本一致;定義烘烤蜂蜜為,適用于其他食品的配料或者工業(yè)用途的花蜜和甘露蜜,以及具有外源性滋味或者氣味,開始或已經發(fā)酵,經過熱處理的巢蜜、分離蜜、壓榨蜂蜜等;要求石楠的烘烤蜂蜜水分≤25%,烘烤蜂蜜的酸度≤80 mmol·L-1·kg-1,其他理化要求基本相同,而CAC對烘烤蜂蜜沒有作特殊說明和要求。
英國作為主要的蜂蜜進口國家,進口量排世界前五,約30%的蜂蜜是從中國進口。2015年5月,英國從10家中國企業(yè)進口均價低于我國對全球出口平均價格水平,兩家低價進口中國蜂蜜的英國經銷商在中國個別工廠的配合下成功瓜分英國市場,而其中存在或兼有以下2種情況,一是涉嫌出口摻假蜂蜜,二是惡意低價搶單。這些企業(yè)的行為會導致“劣幣驅除良幣”的市場現(xiàn)象嚴重,損害蜂農生產積極性和中國蜂蜜的品牌競爭力,影響蜂蜜行業(yè)的正常發(fā)展。英國于2015年頒布并生效的No.1348 蜂蜜法規(guī)的大部分內容與CAC和歐盟的蜂蜜標準相同,如表2所示。
日本的蜂蜜年產量雖然不高,但是對蜂產品的消耗量很大,是中國蜂蜜的主要出口目的國,年出口量與英國排列前兩名。2006年,因我國出口日本的蜂王漿產品中被檢出氯霉素含量超標,日本厚生勞動省對我國蜂產品實行命令檢查,對入關的整批產品進行檢查,導致通關速度慢,滯港費用高。2006年5月,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以增強對食品中農化殘留限量的要求,對蜂產品的78個指標進行限量規(guī)定,而我國對其中72個指標未制定相關限量。經消費者事務廳和全國蜂蜜公平交易委員會的批準,日本于2020年9月30日公布并實施了關于蜂蜜標簽的《公平競爭法典》和《實施條例》的修訂版本,主要的修改內容包括,繼新西蘭政府出臺蜂蜜標簽法規(guī)后,制定了花蜜蜜源的標簽法規(guī);規(guī)定了超出蜂蜜理化標準指標值的例外和豁免蜂蜜品種;制定在原料名稱中添加有機標識等相關規(guī)定。根據(jù)法典和條例中的相關規(guī)定,蜂蜜是一種淺黃色或深棕色的糖漿狀液體,具有特有的香味,在早上和晚上會出現(xiàn)結晶(結晶受蜜源種類和儲存條件的影響),并強調不含有淀粉、糊精;其他理化要求見表2。
美國是世界上蜂蜜進口量最大的國家,近十年的進口量均在15萬t以上。1916年美國為了應對國際價格歧視等國際掠奪性定價行為,將反傾銷法內容從反壟斷法中獨立出來,于1921年形成了《反傾銷法案》,現(xiàn)在形成了一個相當復雜的體系結構《反傾銷法》。美國蜂蜜生產者對進口蜂蜜的反傾銷指控首先直指中國蜂蜜。自1994年起,美國商務部發(fā)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蜂蜜進行反傾銷立案;2000年8月,美國蜂蜜生產者協(xié)會和SIOUX蜂蜜協(xié)會對來自中國的蜂蜜提出反傾銷指控,美國商務部發(fā)出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蜂蜜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自此中國出口美國蜂蜜的數(shù)量銳減,自2012年起年出口量不足30 t,美國蜂蜜的主要進口來源為印度、阿根廷、巴西、越南和墨西哥。
根據(jù)1946年的《農業(yè)營銷法案》發(fā)布了農產品的等級規(guī)格劃分標準,該法案規(guī)范了美國官方等級的發(fā)展,來劃分農產品的不同品質水平。美國針對巢蜜和分離蜜制定了不同的等級規(guī)格劃分標準。美國巢蜜等級規(guī)格劃分標準中將巢蜜分為格子巢蜜、淺框巢蜜、切塊巢蜜和混合巢蜜,根據(jù)巢脾、蠟蓋和蜂蜜的狀態(tài)、顏色、氣味、缺陷等要求劃分特級品、一等品、二等品和等外品,劃分標準中幾乎不涉及理化指標,因此不多作討論。
美國分離蜜等級規(guī)格劃分標準對分離蜜(以下簡稱蜂蜜)進行定義,指通過離心、重力、過濾或其他方法從巢脾中分離出來的蜂蜜。過濾加工蜜為去除了全部或大部分細小顆粒、花粉、氣泡以及懸浮物的蜂蜜;過濾蜜則為去除了包括蜂巢、蜂膠等大部分顆粒,仍保留花粉、細小氣泡和非常細小的顆粒的蜂蜜。標準中根據(jù)蜂蜜的光密度,將蜂蜜的顏色分為水白色、特白色、白色、超亮褐色、亮褐色、褐色、暗褐色,而不作為等級規(guī)格劃分的指標;根據(jù)氣味和香氣、缺陷、清澈度3個因素對蜂蜜進行評分并劃分為A、B、C和等外級別,3個因素所占的權重分別為50%、40%和10%,進行綜合權重積分;過濾蜜中含有氣泡,對其清澈度沒有具體的要求而不予計分,對另外兩個因素計分后,乘以100除以90,得到綜合權重積分;同時每個因素評分過程中,不滿足某一等級要求的蜂蜜,最終評的等級不得優(yōu)于該等級。過濾加工蜜和過濾蜜的劃分標準見表3和表4,等級規(guī)格劃分如下:
表3 美國過濾加工蜜等級規(guī)格劃分標準Table 3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for filter processing honey grade in the United States
表4 美國過濾蜜等級規(guī)格劃分標準Table 4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for filter honey grades in the United States
(1)等級A,滿足等級規(guī)格劃分標準的綜合權重積分不少于90分。
(2)等級B,滿足等級規(guī)格劃分標準的綜合權重積分不少于80分。
(3)等級C,滿足等級規(guī)格劃分標準的綜合權重積分不少于70分。
(4)等外,未滿足等級C要求的蜂蜜。
通過國內外蜂蜜質量標準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
(1)我國蜂蜜標準體系較為完善,制定了GB/T 33045-2016《巢蜜》,本文討論的國外蜂蜜質量標準中僅美國針對巢蜜制定了等級規(guī)格劃分標準,但沒有對巢蜜的理化指標進行規(guī)定。
(2)對比我國現(xiàn)行的主要標準中對蜂蜜的感官要求和理化要求,GB 14963-2011和NY/T 752-2020基本與GH/T 18796-2012一致,GB 14963-2011明確了蜂蜜的蜜源要求,但是缺少對蜂蜜的真實性、處理方式和加工的要求。
(3)與國外標準對比,我國現(xiàn)行蜂蜜標準中缺少對非水溶性物質含量和電導率的理化指標進行規(guī)定。蜂蜜中的非水溶性物質主要包括纖維素、礦物質和脂溶性維生素等,而非水溶性物質含量過高,蜂蜜可能受到外源性污染或存在人為摻假的情況。CAC、歐盟以及英國對一般蜂蜜中的非水溶性物質的規(guī)定為≤0.1%,壓榨蜂蜜≤0.5%。蜂蜜的電導率取決于導電離子的數(shù)量,主要與蜂蜜中的水、有機酸和礦物質的含量有關;蜜源和土壤中礦物質的含量差異可能是導致不同品種蜂蜜電導率差異的原因;此外,加工后蜂蜜電導率會明顯增大。CAC列出了電導率異常的蜜源蜂蜜為例外,對蜂蜜電導率的一般要求為≤0.8 mS·cm-1,對甘露蜜、栗子蜜及其混合蜜的電導率規(guī)定為≥0.8 mS·cm-1(與英國、日本一致),證明電導率可以用來區(qū)分花蜜和甘露蜜[14]。灰分含量是鑒別蜂蜜蜜源的一個方法,甘露蜜的灰分含量要明顯高于花蜜,如果灰分含量超標,那么蜂蜜很可能含有甘露蜜或者受到了重金屬的污染,因此,我國在GH/T 18796-2012中規(guī)定蜂蜜的灰分不超過0.4%。除對淀粉酶活性的一般要求≥4 DN較低外,GH/T 18796-2012一等品以及GB/T 33045-2016《巢蜜》,基本能夠滿足CAC、歐盟、英國、日本以及美國的要求。淀粉酶活性標志著蜂蜜的生物活性,是蜂蜜新鮮程度的重要指征,也是判斷蜂蜜是否成熟或摻假的指標;蜂蜜加工的溫度過高和時間過長、重金屬離子超標、過酸過堿以及貯存條件不當?shù)仍蚨紩斐傻矸勖富钚缘难杆俳档蚚15-17]。通過對2006-2010年從不同地區(qū)收集的97份蜂蜜樣品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當年新鮮天然原始蜂蜜的淀粉酶活性>20 DN,而隔年天然原始蜂蜜的淀粉酶活性有明顯降低,但仍然>10 DN;而當年純正加工蜂蜜>15 DN;純假或摻假蜂蜜的淀粉酶活性<5 DN,甚至為0[18]。我國標準中對酸度≤40 mmol·L-1·kg-1和HMF含量≤40 mg·kg-1的一般要求甚至較國外更為嚴格。
健全蜂蜜質量標準體系,作為法律法規(guī)的補充,在完善蜂蜜農獸藥殘留限量、污染物限量標準以滿足食品安全監(jiān)管的基礎上,為蜂蜜的成熟度和新鮮度設立合理客觀的理化指標。針對“天然成熟蜂蜜”和“不成熟再濃縮蜂蜜”設立理化要求,將產品的差異化轉化為比較優(yōu)勢,破除“檸檬市場”,實現(xiàn)優(yōu)質優(yōu)價規(guī)范國內蜂蜜市場秩序,為提高我國蜂蜜國際競爭力提供技術支撐。建議:(1)將蜂蜜等級規(guī)格劃分標準、真實性和加工等要求,以及GB/T 33045-2016巢蜜的內容增加到GB 18796-2005《蜂蜜》中,作為強制性規(guī)范,加強包括巢蜜在內的蜂蜜產品質量管理;(2)增設蜂蜜的電導率、非水溶性物質含量等影響蜂蜜質量的指標要求,在對國內蜂產品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綜合考慮CAC、歐盟等國外標準進行指標確定;(3)參考國外蜂蜜標準,可設立特級品、優(yōu)等品、合格品的等級規(guī)格,嚴格特級品的感官和理化要求,作為優(yōu)質蜂蜜產品的備選;(4)在質量標準制定的過程中,將蜂蜜的種類和蜜源植物的來源作為重要因素,針對理化指標差異較大的蜂蜜制定不同的等級規(guī)格劃分標準,可參照美國標準,采用綜合權重計分法,突出重要特征指標;(5)加強天然成熟蜂蜜和再濃縮蜂蜜的鑒別方法研究,建立不同品種不同產地蜂蜜樣本數(shù)據(jù)庫,篩選出理想的成熟蜂蜜鑒別指標,夯實蜂蜜真實性要求,解決多種模式的蜂蜜摻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