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凱
“這是最受小朋友喜愛的幾個展廳,陳設了手槍、步槍、沖鋒槍、機槍、單兵火箭發(fā)射器、航空機炮;榴彈炮、加農(nóng)炮、迫擊炮、高射炮、火箭炮、坦克、裝甲車輛;穿甲彈、破甲彈、榴彈、火箭彈、制導炮彈、地雷;反坦克導彈、空空導彈、空射反艦導彈等各種類型武器裝備1000余件。像這款展品,是我們國家目前廣泛使用的一款武器裝備,當然出于安全考慮,這些展品都被去功能化了,除了不能使用,它的外觀、結構、重量都得到了很好的還原,這樣不僅能讓參觀者真切地感受到展品的厚重感、歷史感,也能透過一些細節(jié)來感受背后設計者的精巧構思,揣摩這些裝備艱難坎坷的研發(fā)歷程?!标惲惺乙晃荒贻p宣講員指著一款展品介紹道。
中北大學作為我黨我軍在太行山上建立的第一所兵工學校,是一所熔鑄紅色基因、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高校,享有“人民兵工第一校”的美譽,是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薄T撔!氨餮b備陳列室”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持續(xù)建設,已包含高炮陳列室、地炮陳列室、輕武器陳列室、彈藥陳列室、裝甲陳列室等多個專業(yè)展廳,是教育部和科技部首批設立的“大思政課”科學精神專題實踐教學基地。
每年全民國防教育日、七一、八一、國慶等紀念日,這里都會迎接中小學生的國防教育參觀實踐和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組織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兵器學科專業(yè)教授專家在真槍實彈環(huán)境中的講解,使參觀者進一步加深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科技是核心戰(zhàn)斗力”“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等思想的認識,感受“愛國、創(chuàng)新、求實、奉獻、協(xié)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提高科技素養(yǎng)和國防素質(zhì),進一步增強國防觀念,極大地發(fā)揮了“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獨特育人功能。
在定期接待外來人員的同時,每年新生入學時都要通過參觀“兵器裝備陳列室”,來了解波瀾壯闊的人民軍工發(fā)展史,幫助學生扣好“軍工報國、科技強國”的第一粒扣子。
一位中北大學學生就說:“去年我報考大學時,對這座學府只是有初步了解,當我在學長們帶領下參觀陳列室時,才意識到自己選擇了這里是一個多么明智的決定!毫不夸張地講,第一次參觀帶給我的不僅是震撼,還有精神的洗禮,讓我真切感受到了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軍工信仰、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兵工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軍工精神,明白了自己來這里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我身邊的同學也是如此,記得參觀完后連續(xù)幾天內(nèi)宿舍里都是在討論當時的感受和經(jīng)歷,那種承載著希冀與憧憬的感覺,至今都在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
對于初次到訪的人來說,各色武器裝備是這里最具特色的展品,但是當震撼逐漸褪去,最終銘刻在人們心底的還是展品所承載的科學家精神。像展覽館的人物展區(qū)就主要展示了軍工領域涌現(xiàn)出的科學家的事跡,包括“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錢三強、“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核彈先驅(qū)、科學泰斗”王淦昌、“新中國理論物理第一人”彭桓武、“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中國航天總師”任新民、“中國洲際導彈之父”屠守鍔、“中國核司令”程開甲、“杰出的科學家”朱光亞、“中國科技領軍人”周光召、“中國氫彈之父”于敏、“中國衛(wèi)星之父”孫家棟、“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中國航空發(fā)動機之父”吳大觀、“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漠等的事跡。通過對他們光輝事跡的展現(xiàn),引導青年大學生把個人志向追求融入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yè)之中,向英雄學習、向前輩學習、向榜樣學習,勇?lián)鷷r代使命,不畏艱難險阻,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匯聚起不可戰(zhàn)勝的磅礴力量。
為了更好地傳播兵器知識,弘揚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xié)作的協(xié)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中北大學在線下專門組建了由10名專業(yè)教師和20余名經(jīng)過培訓的青年學生組成的講解員隊伍。在線上,借助陳列室優(yōu)勢,學校開發(fā)建設了弘揚科學家精神的系列課程,包括《大國兵器》《大國脊梁》《軍工楷模》等,并上線學習強國、軍職在線、國家智慧高教、學堂在線、智慧樹、超星學習通等多個在線教育平臺,先后被評為省級一流課程和課程思政示范課,軍地選課學校超過400多所,選課學生人數(shù)近10萬人。其中的《大國兵器》課程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以“學習兵器知識,傳承軍工精神;聆聽院士教誨,激發(fā)報國情懷”為主題,聚焦槍械、火炮、彈藥等兵器知識傳授,邀請王澤山、王哲榮、朵英賢、劉永才、劉尚合、蘇哲子、李魁武、楊紹卿、楊樹興、張錫祥、吳一戎、芮筱亭等12位兩院院士領銜主講。讓更多學生了解軍事、關心軍工、獻身國防,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在“推進武器裝備現(xiàn)代化”“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使命擔當,增強學生“軍工報國、科技強國”的意識和情懷。
這些課程激發(fā)了民眾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引導青年大學生把個人志向追求融入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yè)之中,向英雄學習、向前輩學習、向榜樣學習,勇?lián)鷷r代使命,不畏艱難險阻,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匯聚起不可戰(zhàn)勝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