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正昊 李冉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弘揚科學家精神,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領和思想保證。[1]科學家精神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科學技術不斷融合過程中產生的,是愛國、創(chuàng)新、求實、奉獻、協(xié)同、育人等思想理念、道德品質、價值標準的人格化彰顯。研究生學術誠信體系,是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的基石,也是弘揚和培育科學家精神的根本??茖W家精神賦能研究生學術誠信體系是對高層次人才創(chuàng)新驅動的發(fā)展規(guī)律、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的現(xiàn)實遵循。[2]
科學家精神是新時代研究生的精神支柱,新時代的研究生是科學家精神的踐行者與傳承人,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強化??茖W家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對新時代研究生學術誠信體系具有建設性意義。
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核心內涵,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xié)作的協(xié)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的有機統(tǒng)一。[3]科學家精神的底蘊是由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科學研究與實踐創(chuàng)新中不斷積累凝聚而成,是國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科學真理至上的根本體現(xiàn)。研究生是科技工作者的后備軍,學術誠信是科研工作者的必備品質,科學家精神邏輯為研究生學術誠信體系建設提供了方向引領、規(guī)定了價值坐標、明確了基本內容。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不強。誠信是研究生學術科研的指南針,而求真務實、腳踏實地是研究生學術誠信的根本。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而言,這是時代賦予的機遇,但也存在著風險和考驗。研究生學術誠信理念受到多方因素沖擊,科技創(chuàng)新的競爭不僅是財力與智力的較量,更是精神與意志的角逐。學術研究是科研人員求真務實、敢為人先的探索過程,同樣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茖W家精神中堅持真理、獨立思辨、踐行初心的宗旨,激勵并指引著研究生前行的方向。
研究生作為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主體,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中流砥柱,但目前存在學術動機功利化、誠信觀念淡薄、誠信認知缺乏等問題。而研究生學術誠信體系建設,是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踐培育中的核心部分。因此,研究生需要科學家精神賦予,為學術誠信體系建設做好精神引領。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急速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中彌漫著浮躁焦慮、急功近利的風氣,使得部分研究生追求速成、不問質量,過于功利化,導致學術失信事件頻發(fā),影響高校科研學術活動的開展。同時,當下高校雖積極推動評審體系“破五維”改革,但仍處于探索階段,科研學術論文依舊占據(jù)評價指標體系的核心地位,這也使得研究生忽視科研實踐能力及科研道德水平。
研究生導師的教育指導與科研監(jiān)督是研究生科研培養(yǎng)的關鍵。隨著研究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導師指導的研究生數(shù)量逐步增加,使得導師精力分散,無法更好地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尤其是學術誠信教育,無法更好地進行科研方法指導和學術規(guī)范教導。研究生導師德育教育的缺位,將直接導致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的缺失和誠信觀念的淡薄。
學術誠信認知是研究生學術誠信的前提,研究生出現(xiàn)學術失信行為,往往是因為不了解學術規(guī)范要求,反映了高?;A性學術誠信政策宣傳的缺失。高校監(jiān)管體系的缺位,易讓研究生群體產生僥幸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為研究生失信行為提供了“便利”,這讓本應是學術監(jiān)管主陣地的高校,成為學術失信的重災區(qū)。
研究生是否遵守學術規(guī)范除受到外部因素影響外,還和學生群體自身的價值認同有關。當下部分研究生因受社會利己主義思想影響,對誠信理念的認同參差不齊,對于科學研究成果缺乏基本的敬畏心理,存在投機行為,做出違背學術道德的事情。對學術道德規(guī)范的遵守程度也各有不同,缺乏對科學研究承擔責任的基本意識,對失信行為有可能產生的后果認識不清,做出科研不端行為。
基于科學家精神對研究生學術誠信體系建設的雙重價值,學術誠信體系建設必須以科學家精神為引領。在實際操作中運用科學家精神助推學術誠信體系建設,幫助研究生夯實誠信基石、增長責任志氣、提升創(chuàng)新底氣。
認知是研究生學術行為的基礎,而認知水平與研究生教育環(huán)境、宣教力度有關,加大學術誠信教育宣傳力度,能夠有效提升研究生認知水平,增強其認同感,進而使得學術誠信意識更加深入人心。[4]高校作為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場所,可以將其厚植于校園文化,把科學家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
發(fā)揮課程思政教育主陣地作用,以科學家精神對導師、研究生進行善施教化。課程教育是研究生獲取知識、技能的主渠道,要充分發(fā)揮課程思政的作用,將科學家精神融入課程教育中,將學術誠信教育貫穿課程教育的全過程,引導學生逐步明確良好的學術行為規(guī)范,轉變思想觀念,形成以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為榜樣、踐行科學家精神的信念。
營造校園學術誠信氛圍,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新陣地。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為科學家精神的傳承提供沃土,也為研究生成長成才營造健康的氛圍。學校應開展常態(tài)化學術誠信教育系列活動,營造校園學術誠信氛圍,強化學生的誠信認同感。學生只有身處廉潔自律的文化氛圍中,才能更好地明白學術誠信行為的重要性,讓科學家精神在心中扎根。
多維度拓展宣傳手段和宣傳方式,強化宣傳力度,將校園環(huán)境沉浸在學術誠信氛圍之中,助推研究生了解學術誠信內容。有效利用全媒體宣傳,營造校園良好學風文化環(huán)境,提升研究生對科學家精神和學術誠信的認同感,從而形成良好的學術行為規(guī)范。
導師作為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是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領路者,在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強化研究生導師對學生群體的正面引導,通過導師的示范榜樣作用,能夠有效增強研究生的學術認同感,進而規(guī)范他們的學術行為。
導師要加強對研究生的學術誠信教育與學術技能的指導。導師的教導是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要來源,研究生學術規(guī)范的形成受導師影響較大。導師的教導是開展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的基礎,入學之初,導師就應當傳授學術規(guī)范要求與學術寫作的基本技能,并及時解答學生的困惑,指引他們在學術誠信的道路上前行。同時,躬身垂范,引導學生在學術科研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指導研究生開展科研工作,在實踐中體會科研創(chuàng)新的內涵與價值,錘煉學術技能,樹立攻克科研難點的目標與信念。
導師在教導過程中,要以科學家精神為基礎,做好示范引領的工作。[5]研究生與導師不僅僅是教學指導的關系,更有著德才教育的深層聯(lián)系。在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一方面,導師應將科學家故事作為素材融入教學內容,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研究生認同科學家精神,讓科學家精神能夠“接地氣”。另一方面,導師要在教導的過程中融合科學家精神,并以身作則踐行學術誠信,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加強學生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與認同,切身感受科學家精神中蘊含的豐富底蘊;從而提升學術誠信意識,規(guī)范學術行為。
科學家精神的傳承與學術誠信體系的建設,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完善。實踐活動能激發(fā)研究生對學術誠信產生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而傳承科學家精神。
1. 開展系列學術誠信教育活動,強化參與感
首先,在研究生入學之初,通過系列誠信意識“扎根”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誠信信念,比如學術誠信宣誓儀式、誠信承諾書簽約儀式等“喚醒”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與榮辱感。其次,定期舉辦學術交流論壇或者沙龍活動,豐富活動形式的同時將學術誠信教育滲透其中,在榜樣宣講、朋輩交流中強化研究生學術誠信意識。再次,舉辦學術誠信類育人活動,例如征文比賽不僅可以提升研究生文字撰寫能力,還能厚植學術道德思想;辯論賽不僅可以提升研究生思辨能力,還能加強研究生對學術誠信深層次要求的了解。
2. 組建師生學術誠信宣講團,提高認同感
以問題意識、服務意識、目標意識為導向,將科學家精神融入學術誠信宣講活動。選拔優(yōu)秀師生組建宣講團,通過朋輩引領形式,有效提升科學家精神的感召力與吸引力,并進一步提高研究生與導師的學術誠信意識,增強學術誠信認同感。
論文一直是考核科研成果的核心指標,近年來,高校等科研機構雖大力倡導科研評價體系“破五維”,但導師科研積極性不足、研究生學術壓力大等情況依然存在,高校學術評價管理制度亟待建立。
1. 完善導師考評指標,培養(yǎng)德育型導師及團隊
一方面,將德育評價體系作為導師考核的基礎標準之一,完善高校學術評價體系,提升導師的科研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通過優(yōu)秀導學團隊的選拔,匯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生導師,發(fā)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同時通過優(yōu)秀導師團隊評比,以賽促改,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導師團隊。
2. 健全研究生評價體系,激發(fā)科研興趣
當前研究生學術失信行為頻現(xiàn),一定程度上與研究生單一化的評價機制有關。因此,建立多維度研究生科研評價體系是建設新時代研究生培養(yǎng)體系的關鍵。其一,應關注研究生培養(yǎng)的過程考核與綜合評價,增加學風制度、意識形態(tài)建設作為衡量標準,形成德才兼評的研究生培養(yǎng)體系。其二,高校應從看重學生科研成果數(shù)量向看重科研質量轉變,促使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其三,完善研究生考核激勵機制,通過獎懲制度來培養(yǎng)研究生學術誠信的認同感。[6]
3. 加大學術監(jiān)督力度,形成管理育人的合理機制
管理育人作為高校育人模塊之一,是增強研究生學術誠信體系管理時效性的關鍵。一方面,要以高校各級學術委員會為監(jiān)督主體,從專業(yè)化角度對研究生成果進行抽檢,最小范圍、最快速度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解決學術誠信問題,提高科研成果的質量,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組建研究生與導師誠信團體,以自查的形式開展研究生、導師個人的學術誠信監(jiān)督工作,充分調動個人的學術誠信主動性與積極性。學校管理監(jiān)督與個人自治相結合,能自上而下形成學術監(jiān)督閉環(huán)。
加強研究生學術誠信,不僅需要外部的管理監(jiān)督,更需要研究生群體對學術誠信的認同感,只有其自身認同學術誠信觀念,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研究生自律的主觀能動性。
1. 轉換思想,鑄牢誠信意識
當前大多數(shù)研究生缺乏對學術失信行為后果嚴重性的認知,一部分人還抱有僥幸心理,失信行為層出不窮。但誠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本,高校應該通過科學家精神譜系傳承轉變學生思想認識,讓學生認識到失信行為的后果,從而樹立誠信意識。
2. 明確價值引領方向,以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為思想根基
研究生雖然學歷層次較高,但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時,仍存在思想動搖的情況。因而,在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應把科學家精神作為其思想根基之一,應使其轉變功利主義思想,專注科學研究本身。要讓研究生明確學術科研并非為了更好的工作、更多的錢財,而是實現(xiàn)個人價值、追求真理、報效祖國的必由之路。
3. 堅定研究生信念,擔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
研究生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程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責任,而研究生階段是思想意識形態(tài)成型的關鍵時期,研究生應以科學家精神為底氣,將自我教育與他人教育相結合,從自身出發(fā)深刻體悟科技工作者的實質內涵,體會科學家精神的珍貴與偉大,從先輩們的事跡與精神中汲取力量,不斷提升自我品德與科學素養(yǎng),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fā)展相融合,主動為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