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縣地方傳統(tǒng)技藝,其制作技藝工序繁雜,一般使用刮、削、通、打、錘、夾、鉆等相關工具,經過選料、烤料、打制簧片、制作竹木部件、裝簧片和定音等幾十道工序,耗時近20天才能制作出一件苗族蘆笙。2006年5月20日,苗族蘆笙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雷山苗族有著悠久文化歷史背景的蘆笙制作技術、技能,經過苗族蘆笙制作師傅在實踐中用蘆葦竹、黃銅、木料構造部位和組件,口吹耳聽調音才能掌握的一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
蘆笙由簧片、竹管、氣斗、共鳴筒四個部分組成。傳統(tǒng)蘆笙為6管5音律,經過改良后,現已能做出8管、10管、24管等各種多管蘆笙。
蘆笙制作主要分布在丹江鎮(zhèn)水電村、掌排村,大塘鎮(zhèn)巖寨村、龍河村、喬兌村,郎德鎮(zhèn)南猛村、永樂鎮(zhèn)加勇村等,以家庭作坊為主。主要產品有苗族各個支系的傳統(tǒng)蘆笙即大蘆笙、小蘆笙、芒筒蘆笙、四滴水蘆笙、高排蘆笙。部分村寨還生產多管蘆笙。
蘆笙產品銷售以個體客戶為主,集體客戶為輔。主要銷往云南、四川、浙江、廣東、江蘇、湖南、廣西,省內客戶主要來自貴陽、凱里、都勻、三都、丹寨、榕江等市縣。
隨著產業(yè)發(fā)展,雷山現在成立了排卡莫氏蘆笙制作合作社和雷山縣方祥鄉(xiāng)吳氏蘆笙技藝制作有限公司、雷山縣曉平蘆笙制作有限公司、雷山縣里學民族樂器發(fā)展有限公司。
旅游業(yè)興起之后,學習蘆笙制作的青年越來越多。已建成州級非遺傳承基地1個,州級生產性示范基地1個,縣級非遺工坊2家,均常年舉辦展示和培訓。其中,雷山縣莫厭學蘆笙制作坊于2022年被中國國際竹產業(yè)交易博覽會組委會評為優(yōu)秀企業(yè)。
雷山共有代表性傳承人近20人,包括有國家級傳承人莫厭學,省級傳承人為莫里學,州級傳承人莫玉輝和10余名。2019年縣級代表性傳承人余曉平獲成都國際非遺節(jié)“太陽鳥傳承匠心獎”;2022年莫健華同志被評貴州省工藝美術大師;2024年莫玉輝被評為省級鄉(xiāng)村工匠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