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書畫是中華文明的藝術結晶,自古以來中國書畫收藏更是收藏史上的重要門類。中國書畫因其豐富的藝術性、厚重的文史性等特點,成為收藏市場備受追捧的藝術品。市場近況下的中國書畫一向處于相對穩(wěn)定且總成交額最高的地位,鑒于其市場熱度,書畫作偽也隨之盛行。因此,了解一定的書畫作偽方式及其鑒定方法,對于進入書畫市場的收藏者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中國書畫;市場近況;作偽方式;鑒定方法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藝術品拍賣逐漸興起,藝術品市場蓬勃發(fā)展,中國書畫開啟了全民收藏的新時期,其市場呈穩(wěn)定且上升的態(tài)勢。近幾年因受疫情和經濟環(huán)境影響,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整體略有下降,但中國書畫依然位居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價榜首。
一、中國書畫的市場近況
2023年4月,中國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文化藝術品拍賣專業(yè)委員會以國內拍賣公司2022年春、秋拍兩大拍賣季的成交總額居于前12名的拍賣公司為藍本進行統(tǒng)計,評述2022年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基本趨勢及情況。在該評述中,書畫①的市場份額穩(wěn)定,高居成交額榜首。其中,中國書畫在總成交額中占45.85%,油畫及當代藝術品占13.47%(表1)。中國書畫自古以來就是收藏界的硬通貨,2022年雖經歷了新冠疫情,整個藝術品收藏市場的行情略有降溫,但中國書畫在各藝術品拍品門類中的成交份額依然是穩(wěn)定且最高的(表2)。
在2023年國內各拍賣公司的春拍成交額中,中國嘉德以26.92億元位居榜首。中國嘉德成交額排名前20的拍品基本為書畫作品,其中中國書畫13件,且位居榜前,中國書畫在藝術品收藏市場上依然處于最高價位。
自20世紀90年代中國啟動文物藝術品拍賣以來,國內收藏市場逐漸升溫,巨大的利潤刺激著中國書畫的仿制者、投資者、拍賣公司等紛紛加入,書畫作品的造假、拍假、鑒假、宣假等現(xiàn)象也逐漸向鏈條化、專業(yè)化、規(guī)模化發(fā)展。雖然書畫造假現(xiàn)象泛濫,但書畫收藏一直是藝術品收藏中的熱點,仍然有眾多書畫愛好者、投資者收藏和購買市場中的書畫作品。但一般的書畫購買者很難從中獲得真正的名家作品,即便其購買的所謂保真藝術品、聘請所謂的鑒定專家掌眼,也難免會買到走眼的仿品。拍賣公司有“免責條款”②,知名拍賣公司的拍品也是真?zhèn)螕诫s。購買前聘請的某些鑒定專家,因行業(yè)潛規(guī)則,為了獲得掌眼酬金,就購買者的喜好謬說作品真?zhèn)?,同時口頭鑒定也不用負任何法律責任。交易一旦成功,買定離手,事后拍賣公司也無須承擔退貨義務。
近年來,許多“套路拍”公司打著巡展、拍賣、鑒定等旗號,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特別是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遍地開花。以廣州、深圳為例,被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納入調查走訪名單的公司有近百家。此類公司多以“文化傳媒”“藝術品”“拍賣”“文物鑒定”等公司為名,它們一無當?shù)匚奈镄姓芾聿块T核發(fā)的文物拍賣資質,二無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文物鑒定資質,僅有工商部門頒發(fā)的經營許可證,卻明目張膽地假借“文物”經營之名,行“文物”詐騙之實。網上搜索文物(古董)拍賣、鑒定等公司,多在網絡平臺的首頁置頂,點擊網頁進去后,有專門的客服聯(lián)系顧客,用專業(yè)的話術吸引顧客。線下公司的辦公地點常設在高大上的寫字樓里,工作人員被包裝成比專業(yè)人員還專業(yè)的“專家”,其業(yè)務多是誘騙對文物拍賣交易流程不熟悉及幻想發(fā)財?shù)某跫壥詹卣?,參加公司所謂的“古董鑒定、拍賣”,將其所攜書畫作品鑒定為估價巨大的“名家或古代作品”,然后為其舉辦“巡展、拍賣”,從中收取估價若干比例的鑒定費、拍賣費、巡展費等服務費,這些服務費少則幾千元、多則數(shù)萬元。多數(shù)上門者被其鑒定的“高價書畫作品”騙得心悅誠服,滿意地繳納各種費用,等到其所謂的“巡展、拍賣”結束后,卻被告知藏品未拍賣成交,速來公司取回藏品,過期又將收取“保管費”。整個流程下來,公司未真正地“巡展、拍賣”,僅靠“專家”的嘴皮子就獲得巨額暴利。同時,貪圖投資發(fā)財?shù)臒o辜收藏者發(fā)現(xiàn)被騙后為時已晚,公司跑路,想追回被騙款難上加難。書畫收藏投資有一定的回報,同時也存在很多風險。收藏者無論是想低價買入還是想高價賣出書畫作品,如今市場都比以前更加復雜。要想在書畫收藏交易中獲得自己期許的利益,光靠撿漏、碰運氣的時代已經過去,自身必須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辨真識偽的鑒定知識,否則就只能不斷地“交學費”。
二、書畫作偽方式及其鑒定方法
關于書畫作偽,自魏晉有之,至明末清初逐漸形成地方性的書畫造假,如蘇州片、河南造、長沙造、廣東造、北京后門造等,這個時期的書畫商品流傳至今,也成了文物,其中藝術水平較高的作品被稱作“偽好物”③。傳統(tǒng)的書畫造假方式包括摹、臨、仿、造、代。摹,就是對照原本完全勾摹,多用于工筆畫,畫面雖工整,卻死板乏味、毫無生氣。臨,對照原本臨寫,多見于寫意畫和行、草書,臨本過多地注重仿品的形似,輕易忽視原本的神似,用筆抖索、不肯定。仿,無固定原本,僅仿其大意或原作者的代表性風格或題材,如譚子猷仿鄭板橋的竹、張大千仿石濤山水等,仿品要對書畫作者的藝術風格有一定的了解,同時要提升藝術審美的鑒定能力。造,就是憑空捏造,如唐伯虎出名,就造唐伯虎款的虎;不擅書法的節(jié)烈名人,就造他的書法,使仿品無從對證。對于憑空捏造的偽作,要有一定的文史和美術史知識,了解作者的書畫代表作。代,即指代筆,是經書畫家本人認可或授意的,往往是由于書畫家名氣大,“雅債”太多,書畫家精力有限、疲于應付,便請他人代筆完成書畫,自己題上落款、蓋上印章或全部由代筆者完成。代筆在書畫史上多有先例,1946年《春風》第16期第4頁載有史懷謙撰寫的《書家之代筆》一文,文中明確說明“于右任院長……故索書者雖眾,焉得一一親應,是以昔有涇陽周伯敏氏,今有同里李祥麟氏二人先后為之代筆”,并舉古例,“蘇子瞻有丹陽高逮為之代筆,趙松雪有京口郭天錫、董華亭及其門下士吳楚侯三人為之代筆,故曰代筆之制非今有也”。該文發(fā)表于1946年,于右任逝于1964年,想必于右任的代筆行為在當時已是公開的秘密。而某些當代書畫家為了利大高產,代筆現(xiàn)象比之往昔更為狂盛,作坊式的批量代筆情況存世不少。代筆有別于一般的作假,其作品通常被認為是真跡,真假混淆、難辨真?zhèn)?,在鑒別上難度最大。
以上書畫造假完成后,如果作者是年代久遠的,還要進行做舊處理,將紙(絹)面染色或人工做蟲眼,使之看上去老舊或蟲蛀等,增加其舊氣。人工做舊未經時間的沉淀,浮于表面,舊氣生硬,稍有經驗即可辨別。鑒別摹、臨、仿、造、代等方式做出來的偽作,主要從書畫本身的藝術風格著手,了解書畫家的筆墨特性及意境風格。偽作的書畫一般線條力量羸弱、生硬刻板,不夠流暢自然,氣息、格調與作者及年代不符等,這些鑒定要點需要增加知識儲備及提升藝術審美修養(yǎng),方可有所領悟。
以上五種方式是完全偽造出一件新的書畫作品,另有在真跡原作的基礎上部分作偽的,通過改、添、減、拆配、割裂,將原作本身或裝裱改動,使小名家變?yōu)榇竺?,使佚名款變?yōu)槊铱睿箷r代晚的變?yōu)闀r代早的,總之就是通過移花接木、改頭換面把價值低的作品改為價值高的作品。這類作假,通過細微觀察,或利用逆?zhèn)裙庥^察,看到畫面或裝裱有不統(tǒng)一、不和諧的地方,初步可以發(fā)現(xiàn),但遇到仿造縝密的偽品,則需更多的書畫鑒定經驗。以上這類作假方式,從古發(fā)展至今有過之而無不及,愈作愈先進、愈作愈高明。
現(xiàn)代書畫作偽緊隨時代變化及科技進步,方式方法層出不窮,稍有不慎就會上當受騙。以下著重探討一下新的作偽方式及鑒定要點:
(一)印刷作假
書畫本身的印刷。臨摹勾添和印刷承載著中國書畫復制的重要媒介,臨摹勾添法比較傳統(tǒng),印刷工藝則隨著時代進步而逐步改進。
1.木版印刷
木版印刷是中國傳統(tǒng)的印刷技術,單色雕版印刷技術掌握的成熟度可從現(xiàn)存時代最為明確的唐代《金剛經》中窺得一貌。木版套色印刷最早可溯源至明代,木版年畫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木版套色印刷作品。清末北京榮寶齋在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上最先使用木版套色水印技術復制書畫作品,其初始目的是生產水印箋紙,后復制書畫作品以供商品市場需要。木版水印復制出來的書畫作品,買家稍不留神,就會被糊弄為真跡,因為它是完全使用中國畫中同樣的傳統(tǒng)顏料與宣紙,通過線描、刻版、分版套色印刷等,經數(shù)道工序,可印刷出接近原作的復制品?,F(xiàn)在仍有制作木版水印仿制品的市場存在,正規(guī)的書畫復制多在裝裱外面標有榮寶齋、朵云軒等店號制作的字樣。對于沒有標注木版水印或店號的作品,也可通過一定的觀察識別其為木版水印作品。因為其畫面主要為木版刻制,所以畫面的刀痕感明顯,較易辨別的就是復制品上面的飛白、牽絲處。原作的飛白、牽絲一般是墨色焦、淡變化、線條生動的元素,但在木版水印上的這些地方多雕刻死板的點、線,缺少毛筆筆性的方向性及彈性。一般從以上幾點,可以快速查看出復制品的破綻。
2.珂羅版印刷
珂羅版印刷又稱玻璃版印刷,是清光緒年間由德國傳入我國的新印刷技術,其工藝是隨著科技發(fā)展而產生的。根據復制作品的原本,在玻璃上均勻涂抹感光凝膠,再根據色彩明度施以相應時間的曝光,然后進行顯影、沖洗處理,最后以油性的西方顏料或油墨印刷。其印刷展現(xiàn)的效果能夠精準地復制作品的原型,且墨色變化豐富,無網點,更能保留筆墨神韻。民國時期,有很多畫冊便是使用此法印刷。相對于木版水印,珂羅版明顯的缺點就是輪廓邊緣較模糊、墨色平板無層次、無水墨交融感。
3.現(xiàn)代數(shù)碼噴墨印刷。利用超高清書畫成像系統(tǒng)對書畫原本進行掃描,掃描后以數(shù)碼噴墨印刷,其印刷件的效果幾乎與原作無異,不認真甄別,極易走眼。它的突破點要從墨色交融、層次方面著眼,因為它是印刷品,相對于原作,視覺差異就是畫面光平、無層次、無色墨顆粒感。超高清書畫成像系統(tǒng)的費用昂貴,非一般機構所能夠承擔。低檔書畫印刷作假,是將書畫原本的圖片直接印刷,這類印刷品,細看輪廓邊緣模糊,用30倍以上的數(shù)碼放大鏡可以查看出紅黃藍三原色的像素方塊。
印刷另一方面的作假是畫冊印刷。與出版社合作,印刷定制畫冊,這類印刷作假應用于批量作假,遇到這類畫冊關鍵要查看出版社是否正規(guī)權威,小出版社或非專業(yè)出版社的畫冊要謹慎存疑;或者利用舊畫冊,把原頁拆解下來,將偽作印刷頁拼接入冊,使舊畫冊真假摻雜,更具迷惑性。這類畫冊要從“舊”著眼,新拼接入冊的畫頁新舊與其他畫頁的新舊度是有差異的。
(二)來源迷惑
物品來源是中國書畫收藏的重要參考點,一件來源清晰的書畫作品可以為其真實性加分。關于作品的來源有很多種:祖先遞藏,后人、徒弟私藏,作者合影,文物南遷、文物店舊藏標記,司法繳獲等。針對這些說辭,首先我們要看書畫作品本身,來源問題僅是書畫鑒定的輔助依據,對作品本身的真實性有一定主見后,再參考其來源加以定奪。祖先遞藏的書畫作品是有一定存世時間的,但祖先收藏也有假有真。后人、徒弟私藏,當下市場假借祖父、師父之名的私人收藏書畫作品,其中借名造假的,數(shù)不勝數(shù),利益驅使,有利為之。作者合影、作者與作品的合影,合影上的作品可以經過電腦進行圖片處理,此作品非彼作品。文物南遷、文物店等舊藏標記,這類偽作藝術水平低,貼于裝裱面的文物南遷或文物店舊藏的標記及其登記筆跡是印刷做舊的,用前文所述的印刷作假方式即可辨別。
三、總結
中國書畫蘊含著獨特的文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收藏書畫不僅僅是經濟投資,還可以探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以此提升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在新形式下,富有內涵的書畫收藏是永不過時的穩(wěn)定投資選擇。雖然書畫作偽的方式層出不窮,但鑒定方法萬變不離其宗,關鍵是對書畫本身的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的鑒定。抓住主要矛盾,書畫本身以外的事物僅可作為次要矛盾,只要充分積累文史及美術史知識,多進行比較對照,作偽的疑點定會逐步發(fā)現(xiàn)。
注釋:
①從狹義上說,書畫是指中國書法和國畫;從廣義上說,書畫不僅包括中國書法、國畫,還有篆刻、碑拓、油畫、版畫、水彩等。
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zhèn)位蛘咂焚|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
③該詞源于北宋大書畫收藏家米芾對一件唐摹鐘繇《黃庭經》的評價,見臺北故宮博物院“偽好物——16-18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展覽概述,第13頁。
作者簡介:
黃應余(1988—),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生,文博館員,研究方向:藝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