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周彝
興?趣?廣?泛,尤?好美?食?烹?調(diào),工?余下廚近?40?年,每有?一?得,即?碼?字成?文,經(jīng)?常?發(fā)?表于?雜?志,終?成?集腋?成?裘?之作《上海型男的做飯智慧》。
我覺得老一代江南人對時鮮的愛好與追求,在國內(nèi)堪稱第一。
所謂時鮮,就是按照時令上市的蔬菜、水果以及魚蝦等水產(chǎn)。這個時間段很短暫,過了大量上市的這段時間后,就不再是時鮮,不具備時鮮特有的鮮香美味了。
記得小時候,每到開春,外婆就開始忙碌,到菜場買剛破土而出的鮮嫩春筍(這是長在江南農(nóng)家竹林里一種竹筍,酒盅口粗細,外殼棕褐色,滋潤有光澤),再買五花肉、咸肉、薄百葉?;丶液髮⒈“偃~打成百葉結(jié),五花肉、咸肉切塊,汆水去浮沫?;春筍去殼、切滾刀塊,與兩種肉一同放入砂鍋慢煮;等到肉酥,再放入百葉結(jié)同煮。這時灶間里飄逸著這道“腌篤鮮”特有的春筍清香和肉香,開春第一鍋美味上桌了。
也是開春,野生馬蘭頭、薺菜、本地蠶豆上市。
馬蘭頭摘去老葉,沸水汆熟,加入香干丁,滴些麻油,撒上鹽拌勻,清香脆鮮的“馬蘭頭香干”就上桌了。
野薺菜長得很小,墨綠色,價格不菲,買回家后剪去老根、黃葉,洗凈,切末,拌入肉餡,包成餛飩,這就是著名的江南美食——薺菜肉餛飩,極為好吃。
蠶豆去殼、剝豆,加入鮮萵筍葉,熱鍋快炒,生青碧綠、清香帶甜的蠶豆也是一道時鮮菜。
到初夏,河蝦滿肚蝦子、塘鱧魚肉質(zhì)肥美,此時鹽水籽蝦、雪菜塘鱧魚堪稱珍饈,蘇幫面館的三蝦面亦是聞名遐邇的美食。
蘇州人用曬干的河蝦子,裹上剛上市的鲞魚一起調(diào)味、煎熟、烘烤,就是著名的蝦子鲞魚,是許多江南人家早餐吃粥的絕配。
初夏鮮荔枝上市,殷紅帶綠葉的荔枝,堪稱“時鮮水果之王”。
荔枝好吃,就在于一個“鮮”字。大文豪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寫道?:“荔枝……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正因如此,古代在遠離荔枝產(chǎn)地的京城,能品嘗鮮荔枝的,只有皇帝和嬪妃。唐朝詩人杜牧曾感嘆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當時沒有鐵路,只能靠驛站的信使用快馬輪番接力送鮮荔枝進京,才能夠搏妃子一笑。
據(jù)清朝《哈密瓜蜜荔枝底簿》記載,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六月十九日,皇上是這樣分配剛送進皇宮的鮮荔枝的?:皇太后?2?顆,皇后以及其他每位嬪妃每人只有?1?顆!隨著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高速公路、航空運輸和保鮮冷鏈的快速發(fā)展,老一代江南人孜孜不倦追求的時鮮已經(jīng)逐漸失去其時令特色。幾乎所有的時鮮蔬菜現(xiàn)在通過野生馴化、大棚栽培以及農(nóng)業(yè)
高科技育種優(yōu)化、珍稀品種的推廣種植,以前的時鮮已成為四季常見的普通蔬菜了。
例如,上海有一種本地青菜叫“矮腳菜”,特點是菜幫雪白、個頭矮胖,從前都是霜降后上市,口感鮮甜軟糯,是青菜中的珍品。近幾年通過農(nóng)業(yè)高科技育種推廣,安徽、寧夏大量栽培這種矮腳菜,并重新命名為“上海青”,上海的菜場幾乎一年四季都有賣,而且鮮甜軟糯口感未變,深受市民歡迎。
薺菜、馬蘭頭也早已變成大棚栽培蔬菜,隨時買得到。
竹筍亦然。與春筍外形相似的竹筍,菜場長年有賣,腌篤鮮也成為一年四季經(jīng)常上桌的普通菜肴了。
荔枝則因日益發(fā)達的空運,變成朝發(fā)夕至的普通水果。初夏,廣東、海南的荔枝剛上市,第
二天就會出現(xiàn)在上海的水果店,色、香、味未減而且價格親民,有的?250?克僅賣十幾元。我對大啖荔枝的孫女笑道?:“你拿起一大串鮮荔枝邊剝邊吃,口福超過清朝皇太后,她當年只有?2?顆荔枝,要細嚼慢品哦?!?/p>
時鮮,一定程度上是短缺經(jīng)濟和農(nóng)業(yè)不發(fā)達時代江南人對美食的一種獨特偏好?,F(xiàn)代農(nóng)業(yè)的飛速發(fā)展、高速公路和鐵路的四通八達,全國各地的新鮮蔬菜、水果每天出現(xiàn)在菜場和水果店,時鮮,已經(jīng)逐漸成為老一代人的美食記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