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芳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diào)“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既是增強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應然之義,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推進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前提。在深刻領會、準確把握這些重大論斷、重大部署,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知識之上,不斷深挖太極文化的優(yōu)秀內(nèi)涵,創(chuàng)新太極文化的國際化傳播敘事表達和展現(xiàn)形式,提高太極文化的感召力,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用太極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努力做民心相通的傳播者、人文交流的促進者,將更具時代價值和意義。
在當前復雜化、極端化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和國際傳播條件下,太極文化的國際傳播效能面臨中外體育文化差異制造認知鴻溝,形成文化折扣;太極文化“自塑”言不達意,產(chǎn)生理解偏差;太極文化國際傳播方式創(chuàng)新不足,缺乏持續(xù)影響等方面的現(xiàn)實困境?;诖耍疚膶⑻接懱嵘珮O文化國際傳播效能的實施路徑。
一、提煉精髓、創(chuàng)新展示,讓太極文化行穩(wěn)致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p>
太極文化歷史悠久在當代國際社會中具有許多重要的價值,不僅在健身領域有顯著的影響,還在個人發(fā)展、社會和文化層面上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太極文化要走得出、傳得廣,不僅要提煉出太極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為個人提供身體和心靈上的福祉,為社會的和諧、文化傳承和全球互動提供的有益價值。更要善于運用國外民眾喜歡的方式,并不斷創(chuàng)新融通中外的傳播路徑。如今,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已成為國際傳播的重要渠道和空間。社交媒體的出現(xiàn)使得人們的情感流動更加頻繁和廣泛。人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表達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與朋友、家人和陌生人建立聯(lián)系。這種情感流動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加了人們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機會。社交媒體的出現(xiàn)也促進了文化適應。人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了解不同的文化、習俗和價值觀,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互動,促進文化交流和理解。社交媒體也為少數(shù)族裔等邊緣群體提供了一個自我表達和互助的平臺。
提升太極文化國際傳播效能可積極有效利用社交媒體平臺主動發(fā)聲,傳播太極文化的價值觀、歷史背景以及與現(xiàn)代生活的連接。如創(chuàng)作有趣的圖文或視頻,使太極文化知識更易于消化和分享。分享太極在個人生活和社會中的正面影響,推動太極文化的積極傳播。將太極文化與當下社會熱點相結合,創(chuàng)作相關內(nèi)容,使太極文化更貼近人們的生活和關切點。參與社會運動、公益活動,展現(xiàn)太極文化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利用投票、問答、挑戰(zhàn)等形式,與關注者進行互動,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太極體驗或提出問題。通過以上策略,太極文化可以更生動地展示其內(nèi)涵,并在社交媒體上建立起深厚而有趣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人關注、理解和參與太極文化。
二、進一步加強可視化制作和傳播,減少誤讀、提高效能
要準確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海外民眾的心理和接受習慣,減少因文化差異或誤讀產(chǎn)生的隔閡,提高跨文化傳播的有效性。語言的隔閡是國際傳播的主要障礙之一,而視頻、圖片、音樂等無需翻譯,能夠最大程度減少語言文化的誤讀,在講好中國故事、闡述太極文化內(nèi)涵等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
近年來,在國際社交平臺上,視頻內(nèi)容特別是短視頻表現(xiàn)搶眼。相比于單純的語言文字,視聽畫面呈現(xiàn)出來的人物、場景、故事,更能跨越地域、文化的差異被人們認知與理解。
提升太極文化國際傳播效能可利用微電影或紀錄片形式,生動展現(xiàn)太極文化的美妙和深遠。利用攝影、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傳達太極文化的美學價值。設計具有太極元素的視覺藝術品,用以標識和推廣太極文化。
制作太極文化可視化作品,無論是畫面還是配樂,都應具有濃郁的中國韻味,傳遞中國文化之美、太極之美。加強國際傳播,必須順應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趨勢,積極利用視頻、直播等多種新媒體形態(tài),展示立體、全面的太極文化。
為提高太極文化的國際傳播效能,減少誤讀,在傳播太極文化時,首先明確傳播的目標是什么,希望受眾從中獲得什么信息。清晰的目標有助于精準地傳達太極文化的核心價值。其次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手段,如視頻、演示和互動圖表,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太極文化的要點。多媒體展示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可視化程度。再次還要定期檢查社交媒體平臺和其他渠道上的反饋,發(fā)現(xiàn)誤讀或誤解的情況,及時進行糾正,以避免錯誤信息傳播。同時要進行透明溝通,透明度是建立信任的關鍵。在傳播太極文化時,坦誠地分享信息,避免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辭的表達,以減少誤讀。此外還要參與社會文化對話,將太極文化融入當下的社會語境中,以減少太極文化與當代文化之間的隔閡,提高傳播的接受度。通過這些策略,太極文化傳播能夠更精準、清晰地傳遞信息,減少誤讀,提高國際傳播效能。
三、進一步豐富太極文化符號,以共情助力價值傳播
太極文化涉及眾多符號,如太極圖(陰陽圖)、八卦圖、太極八卦旗、太極拳圖、太極劍、太極和平鴿、符咒和經(jīng)文等,這些文化符號在太極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僅是圖形或裝飾,更是傳遞文化、哲學和身心健康理念的重要工具。在太極文化的實踐中,這些符號常常起到象征性和啟發(fā)性的作用。
在太極文化的國際化傳播中,尋求中外文化的“最大公約數(shù)”,就要不斷深挖太極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拓展詩詞典籍、文物古跡、圖形或裝飾等“文化符號”的外延。如在中國和歐洲文化中,獅子都被視為權力、威嚴和勇氣的象征,常常用作護衛(wèi)神獸、雕塑、紋章等的圖案。而在中國和印度文化中,大象則象征長壽、智慧、吉祥和好運,常被視為吉祥的動物。找準中外話語共同點和情感共鳴點,打造兼具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力的太極文化IP,或利用已有IP創(chuàng)新賦能,激發(fā)太極文化的新活力。
共情是一種理解和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接。在太極文化的價值傳播中,通過共情可以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聯(lián)系,使太極文化更貼近人心。提升太極文化國際傳播效能可以在線上線下分享太極愛好者、教練或傳承人的個人故事,突出他們與太極文化之間的情感紐帶。這樣的故事能夠引起共鳴,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太極文化的影響。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積極參與太極愛好者的討論,回應他們的評論,展示對他們需求和體驗的理解。建立起真實、貼近的互動關系。策劃太極文化主題的情感化活動,如太極冥想活動、太極文化分享會等,讓參與者能夠深刻地感受太極的內(nèi)在價值。將太極文化與社會關切相結合,表達對社會問題的關切,并強調(diào)太極的和諧理念對解決問題的積極作用。在社交媒體上建立太極文化的支持群體,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太極不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共同體驗和情感共鳴。通過這些共情的策略,太極文化可以更加貼近人心,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使太極文化的價值傳播更為深入和有感染力。
四、進一步加強平臺建設,以太極文化活動促交流互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通過多種途徑推動我國同各國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設有太極協(xié)會或團體,通過組織培訓班、研討會、國際交流等活動在國際太極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也會定期舉辦國際太極拳大會、國際太極比賽、國際太極論壇,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太極愛好者和大師,通過太極拳表演、比賽、講座和交流活動,吸引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太極愛好者。這些國際化交流平臺為太極文化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傳播和交流提供了豐富的渠道,促進了太極在世界各地的普及和理解。
為更好地提升太極文化的國際傳播效能,還可以在不同國家、城市和地區(qū)組織太極文化節(jié),包括太極表演、工作坊、藝術展覽等,吸引國際太極愛好者和文化交流者。舉辦太極藝術展覽,展示太極文化在繪畫、雕塑和攝影等藝術形式中的表達。引起社會對太極文化的關注和認可。邀請著名的太極大師定期進行國際巡回演講、工作坊和培訓,為太極愛好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積極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引導太極愛好者在各種在線平臺和社交媒體上交流經(jīng)驗、分享視頻,并參與國際性的太極社群。
通過打造太極文化國際品牌活動,搭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太極文化交流平臺,中外雙方可以共同營造太極文化空間、拓展對話并促進理解。讓太極文化活動成為中外交流互鑒的平臺,就要對中外文化知己知彼、熟知差異,更好融通中外;就要了解和掌握國外不同民眾的習慣和特點,創(chuàng)新傳播策略、表達方式,提高太極文化感召力、認同感。
太極文化博大精深、內(nèi)涵豐富,如何提升太極文化的國際傳播效能,讓文化背景不同的國外民眾感受到太極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加深理解與認同,仍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并積極實踐。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