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李長臣
(山東臨沂煙草有限公司郯城分公司,山東臨沂 276000)
大多數(shù)植物都有頂端優(yōu)勢現(xiàn)象,但表現(xiàn)的形式和程度因植物種類而異,頂端對側芽的抑制程度,隨距離增加而減弱。煙株生長出現(xiàn)花蕾,就進入生殖生長階段。此時打頂去掉了煙株生長的頂端優(yōu)勢,促使煙株由生殖生長轉向營養(yǎng)生長,有利于中上部葉片的發(fā)育和物質積累。打頂同時會刺激營養(yǎng)物質向根系轉移,促進根系的發(fā)育,在打頂后一段時間,根系內煙堿合成,之后轉入葉片中,是提高煙葉內在品質的重要舉措。通過保留合理數(shù)量的煙葉和煙杈或者調整峰頂打杈時間,可以控制葉片中營養(yǎng)物質的再分配,進而掌握煙葉的成熟進程??梢钥闯觯岣邿煵莸漠a量必須進行打頂。
目前,人工進行打頂抑芽是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以往打頂需要分三步,操作人員首先使用剪子對煙株進行打頂,然后再使用抑芽劑噴施器進行噴灑,最后再將剪去的葉子清掃出去。經(jīng)人工打頂抑芽后的煙草可以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從而增加煙葉產量。但是,隨著煙草植株的長大,枝葉較多時進行打頂操作就麻煩了很多,而且多次進入大田容易影響煙株生長和傳播病毒,當操作人員在操作抑芽劑噴施器時,很難做到對每株煙噴施劑量合適的抑芽劑,抑芽劑噴施量隨意性大,從而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煙草上藥物殘留量過大影響烤煙質量的問題。同時,由于打頂抑芽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是使用人工進行,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工作質量差,尤其是在噴施抑芽劑環(huán)節(jié),由于操作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極易導致抑芽劑噴施劑量過大、利用率低及藥物殘留量大等問題。
當前,打頂抑芽機整機體積較大、重量較重,在山地丘陵地區(qū)進行田間轉移時極為不便,目前正缺少一種結構簡單、便攜式打頂抑芽裝置,具有小型化、輕量化、施藥量精準、施藥效果好等優(yōu)點,操作方便,一個人便可以同時完成打頂、抹杈、清掃的高效的煙株打頂抹杈裝置。
2.1.1 設計概念性剪子,逐步進行改進。以傳統(tǒng)剪子為模型,希望可以設計一個剪子連接藥箱,可以將藥劑引入剪子,開始使用鐵質材料,后來覺得不靈活,改用塑料材質,剪子的重點以及難點主要是如何將藥劑引入剪子,設計概念性剪子,逐步進行改進。
裝備主要包括:藥箱、水泵、蓄電池、藥管、打頂剪等(詳見圖1)
圖1 新型煙株打頂抹杈設計圖紙
2.1.2 新型設備的研發(fā)。煙株打頂抹杈裝置,它包括藥箱和剪子,藥箱下方設有蓄電池和水泵,藥箱上設有肩帶;剪子上設有按鈕柱和啟動按鈕,啟動按鈕與水泵連接;剪子前端設有打頂剪,打頂剪的上表面為弧形凹面,打頂剪內側設有刀刃;水泵連接藥管,藥管通過固定環(huán)固定在剪子上。進行改進一:所述的剪子內側設有彈簧。進行改進二:所述的藥管前端通過膠固定在打頂剪的弧形凹面上。
2.2.1 打頂方法確定。打頂?shù)姆椒ㄖ饕腥N,分別是:現(xiàn)蕾打頂、初花打頂和盛花打頂?,F(xiàn)蕾打頂:長勢較弱的煙田,現(xiàn)蕾期打頂,在第一朵中心花未開時將花蕾、花梗連同2片~3片花葉一同摘去。初花打頂:生長正常煙田,在50%煙株第一中心花開放時,將主莖頂部和花軸、花序,連同其下2片~3片小葉一并摘除。盛花打頂:長勢偏旺的煙田,中心花75%開放時第一次打頂,打頂時將主莖頂部、花序連同2片~3片花葉一同摘去,保留2片花葉。先打健株,再打病株,并將花蕾、花梗、煙杈帶出田外集中處理。生長整齊一致的煙田一次性全部打頂。整齊度較差的煙田分兩次打頂,第一次于全區(qū)50%煙株達到打頂期時進行,第二次于80 %煙株(含已打頂?shù)闹仓辏┻_到打頂期時進行,第二次全部打完。兩次打頂間隔不超過7天,以保證頂葉成熟一致。先打無病煙株,再打有病煙株。打下的花芽、花梗等及時清理出煙田,集中銷毀。
2.2.2 抑芽劑的選擇。在煙葉的萌芽生長過程中,在開花結果的當天或24 h之內進行開花結果處理。拔頭時要拔除超過2.5 cm的莖尖。施用25%的氟節(jié)胺,用量為0.08~0.096 ml/667m2。氟節(jié)胺又名抑芽敏,是一種低毒的植物生長抑制劑,具有接觸局部內吸的高效抑制側芽生長的作用,抑芽作用速度快、吸收快,對全伸展的煙葉不產生藥害。抑制物的用法:抑制物不可與其他殺蟲物混合,如有強風或2 h之內下雨,則不能施用抑制物。在應用抑制萌發(fā)藥物的時候一定要戴上口罩和手套,切不可過量使用,過量使用會引起頂葉明顯變黃、變厚、下垂,特別是溫度較高的時候,過量施藥會導致葉片灼焦。用完藥劑后,要及時沖洗雙手、面部以及暴露在空氣中的皮膚,并要將噴灑工具徹底沖洗干凈,以免造成水的污染。
一種煙株打頂抹杈裝置,所述的剪子8內側設有彈簧9所述的藥管5前端通過膠13固定在打頂剪11的弧形凹面上。使用時,將抑芽劑倒入藥箱2內,通過肩帶1背于后背,用手按壓剪子8,打頂剪11將煙株頂端剪去,同時按鈕柱7會觸碰啟動按鈕6,水泵3將抑芽劑從藥箱2內抽出,抑芽劑通過藥管5落在打頂剪11上表面上,松開剪子8后抑芽劑便落在了煙株上。彈9可以防止本實用新型在不用時按鈕柱7誤觸啟動按鈕6。打頂剪11的上表面為弧形凹面,中間位置薄,有利于抑芽劑向打頂剪11中間部位集中,充分落在打頂后的煙株的枝丫上,這樣就完成了打頂抹杈全過程,該設備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配合使用垃圾袋可以將打去的煙葉清理出大田,減少了進出大田的次數(shù),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減少了病蟲害的傳播。當操作人員在操作抑芽劑噴施器時,操作人員很容易做到對每株煙噴施劑量合適的抑芽劑,抑芽劑噴施定量,從而有效避免了一些煙草上藥物殘留量過大影響烤煙質量的問題(圖2)。
圖2 新型煙株打頂抹杈設備與操作
打頂應在陽光明媚的早晨進行,這樣有利于傷口的痊愈;切頭后留下的莖稈要與上葉平齊或稍高一些,切割處要緊貼上葉片,否則,會對上葉片的發(fā)育產生不利的作用。同一塊地,在4~7天里,要做2~3次的打頭,這樣可以使葉子的發(fā)育和成熟更加均勻。在摘帽和摘枝時,一旦發(fā)現(xiàn)了花葉病,要首先摘掉沒有染病的煙草,接著摘掉染病的煙草,這樣才能避免因人為散播的病毒而引起大面積染病,從而帶來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要把所摘下來的蓓蕾、葉子、芽等從地里清除出去,不要把它們撒在地里,以免傳染病毒和病菌。
打頂?shù)母叨冗m當,留葉適當,要根據(jù)品種特性、氣候條件、土壤肥力、栽植密度、種植條件等,一般留葉18~20葉。
2.5.1 根據(jù)品種特性確定打頂留葉數(shù)。一般葉片數(shù)較多的不耐肥品種,打頂應適當晚些,適當多留葉;葉數(shù)較少的耐肥品種,打頂應適當偏早,適當少留葉。一般留葉數(shù)在18~20片。
2.5.2 根據(jù)煙株營養(yǎng)狀況打頂。煙株內營養(yǎng)狀況良好,能夠維持葉片、根系、莖稈生命活動以及促進其生長發(fā)育必需的營養(yǎng),煙株長勢強,此時應適當推遲打頂時期,適當多留葉,讓花序的生長發(fā)育適當消耗養(yǎng)分,適當分散養(yǎng)分,以盡量減少營養(yǎng)過剩。對煙株營養(yǎng)狀況差、長勢弱,應適當早打頂、少留葉,使養(yǎng)分集中供應葉片的生長,避免因養(yǎng)分不足導致煙葉小而薄、內含物少、單葉輕,影響煙葉質量和產量。
2.5.3 根據(jù)土壤肥力打頂。在土壤肥力較高、施肥量大、煙株長勢強的情況下,適當推遲打頂時間,適當多留葉,以充分發(fā)揮土壤養(yǎng)分的作用,也可以增加產量。防止因氮素在煙葉中積累過多而導致葉厚、粗糙、上部煙堿含量過高等,影響煙葉質量。在土壤肥力較弱、施肥量小的地塊,適當早打頂抹杈,以集中養(yǎng)分促進葉片生長、成熟,防止煙葉內在物質少,影響煙葉產量和質量。
2.5.4 根據(jù)氣候狀況打頂。在雨水充足、氣溫適宜的地區(qū),如果煙草長勢良好,肥力充沛,加之天氣晴朗,可以多留2~3葉,反之,就會減少,應盡量解決過去由于打頂過早,留葉過少而造成的蓋帽煙的問題。然而,如果葉片太多,則會使上面的葉片無法完全舒展,從而降低了產品的質量。4~7天后,對其進行了觀察,對于留葉太多,無法伸展的煙草,則進行二次打頂,將不能伸展的小葉1~2片打掉,以保證集中營養(yǎng)的高效,減少了低次煙葉的數(shù)量,從而達到優(yōu)質高效的目的。
打頂抑芽是烤煙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抑制煙株的頂端優(yōu)勢,促使營養(yǎng)輸送至葉片,保證葉片生長。目前,主要采取人工分步進行煙株打頂和化學抑芽操作,主要存在問題:一是費時費力。由于在打頂抑芽時,需要操作人員交替使用剪刀和抑芽劑,操作起來耗時長、不便。二是均勻度不足。抑芽劑施用時,施入藥量的容器不能定量,易造成藥劑浪費或施藥不足。三是打頂斷面參差不齊,極易產生較大橫截面,不利于傷口愈合,產生感病風險。該設備可以同時進行打頂和抑芽劑噴淋操作,有效減少打頂抑芽人工數(shù)量,提高噴藥效果。創(chuàng)新點:一是將打頂與抑芽兩個步驟進行合一化,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抑芽劑噴灑均勻,解決人工噴淋藥物造成的浪費;三是剪刀刀刃處設置卡槽,限定剪切面。通過實地測試,用打頂剪日均可打頂煙田2 666.67 m2以上,比普通人工打頂提升效率100%,且節(jié)省了抑芽劑50%。在煙站20 hm2煙田進行使用,日用工20人,3.5天完成,相比原來7.5天提高效率114.29%,受到了煙農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