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冰玥 齊征
大一學生范思月最近去了趟期待已久的滕王閣,流暢地背完“千古第一駢文”——《滕王閣序》后,順利獲得一張“通關文牒”,免費進入景區(qū)游覽。站在滕王閣上看到夕陽下的贛江秋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范思月十分感慨地說:“打卡詩詞中的旅行地,這種感覺很美妙?!边€有游客一起在江畔眺望著滕王閣散步,一人一句把《滕王閣序》接力背完。月色很美,月光伴著詩詞,讓人感到一種詩意的美好。
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在社交平臺發(fā)布自己旅行讀詩的視頻和照片。帶著詩詞旅行,正在變成一個浪漫的音符。
在成都杜甫草堂參觀時,可以圍著草堂的紅墻念完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走在蘇州夜晚的石板街道上,月落烏啼、江楓漁火、夜半鐘聲成為專屬于這座城市的意象;去湖南,可以在排隊無聊時和同伴一起背誦一首《岳陽樓記》。記憶里的詩歌跟隨著腳步,灑落在祖國大地上,仿佛自己走過了古人的來時路。
90后旅拍博主“夕月”陽夢舒則選擇把詩詞和旅行攝影結合在一起。她拍過清晨6點北京北海公園的荷花,“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也拍過春日煙雨中,江西婺源油菜花田旁的一棵桃樹,“疏疏一簾雨,淡淡滿枝花”。
陽夢舒從高中時開始對古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可惜苦于對詩詞中的景致缺乏想象力,對于作者情景交融的表達一知半解。工作后,陽夢舒在業(yè)余時間開始系統學習攝影,對光線的把握和對季節(jié)的感知,讓她對詩人筆下的畫面有了更具象的理解。有一次,她去故宮的承乾宮拍梨花。承乾宮因修繕關閉多年,門內的梨花開得特別好,樹枝已經伸到墻外。在那個瞬間,“梨花滿地不開門”這句詩從她的腦海中跳出,詩詞中的景象仿佛化作了現實。在這之后,陽夢舒逐漸把旅行、詩詞和攝影結合起來,拍攝了“古詩里的故宮”系列作品。
今年春天,陽夢舒去婺源旅行,在虹關村拍攝一棵生長在水邊的桃花樹。拍完往回走時,一群很肥的鴨子游了過來。“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陽夢舒覺得,這句詩完美契合了眼前的景色?!霸娫~不僅是旅行途中的一個點綴,更融入日常生活中?!痹陉枆羰婵磥?,“作為血脈中天然流淌著詩詞基因的中國人,詩詞永遠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良師益友?!?/p>
有時候,詩詞還是旅行體驗的總結與升華。陽夢舒初到北京時,從未見過北方雪景的她親眼見到雪中長城。那一刻,她發(fā)現了《沁園春·雪》的妙處?!吧轿桡y蛇”四個字,將銀裝素裹、蜿蜒曲折的山中長城景致描繪得分毫不差;而一個烽火臺連著另一個烽火臺,下一段風景總比現在更高,這不正是“欲與天公試比高”嗎?陽夢舒感慨:“詩詞就是我們的升級版‘嘴替?!?/p>
除了在旅行中“睹景憶詩”的快樂,還有人選擇跟著詩詞旅行打卡。旅行博主陶小米帶著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在四川劍門關體驗李白筆下的《蜀道難》,去青蓮鎮(zhèn)追尋李白的童年,去西湖岳王廟感受《滿江紅》,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凈慈寺作為杭州旅行的一站……
在她看來,這些旅程意義非凡?!叭f卷書要讀,萬里路也要走”,跟著詩詞去旅行,能夠感悟詩人在行走間的種種成長和變化,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什么叫“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
棟梁//摘自2023年10月24日《中國青年報》,本刊有刪節(jié),攝圖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