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丁丁
斷斷續(xù)續(xù)把《傳習錄》讀完了,發(fā)現(xiàn)陽明先生講道理的時候,擅長拿樹打比方。
跟徐愛談到誠孝,先生說:“譬之樹木,這誠孝的心便是根,許多條件便是枝葉。須先有根,然后有枝葉。不是先尋了枝葉,然后去種根?!抖Y記》言‘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須是有個深愛做根,便自然如此?!?/p>
跟孟源談到好名之病,先生說:“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內,種此一大樹,雨露之滋,土脈之力,只滋養(yǎng)得這個大根。四傍縱要種些嘉谷,上面被此樹葉遮覆,下面被此樹根盤結,如何生長得成?須用伐去此樹,纖根勿留,方可種植嘉種。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養(yǎng)得此根?!?/p>
陸澄請教知識不長進如何是好,先生說:“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
與黃直探討時,先生說:“與人論學,亦須隨人分限所及。如樹有這些萌芽,只把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長,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隨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盡要傾上,便浸壞他了。”
……
粗略統(tǒng)計一下,《傳習錄》中,以樹設譬總共有十幾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巖中花樹”:
先生游南鎮(zhèn),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不難想象,除了《傳習錄》中記載的這些,王陽明給“諸夷子弟”講學之時,應當也經(jīng)常以樹為譬,讓深奧的道理變得通俗易懂。
(梅之傲摘自2023年10月14日《文匯報》,佟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