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翌博
我喜歡在黃昏時,看那金色的夕陽在林間蕩漾。憶往昔,秋風送爽的時節(jié),卻看山頭斜照,旖旎風光。想來這山間日落,已是記憶中的點滴。
因?qū)W業(yè)的壓力,我被束縛于三尺書桌,往來于車水馬龍,爾來三年矣。今天,再次來到蘭亭老家,想起往日的美景,正想好好享受,眼前又浮出“討債”般的作業(yè)打卡。唉!虛度光陰,大概就是這樣。
人生得意須盡歡,何不上山挖筍呢?說到筍,我是山里長大的,自然愛極了筍,而且我對筍的要求極高,只吃鮮嫩、脆口的筍,市場上幾乎買不到,于是只能自己挖。
挖筍,要到自家山上去挖,須爬幾百米山路。窄乎陡哉!山路沿著被溪流切開的山脊向上延伸,不可知其源。我爬了沒多久,已經(jīng)累得直不起腰,回頭往下望,不見村莊只見山路,下山也很難!
沒辦法,牙一咬,腰一挺,手一撐,終于還是上到了自家的山。映入眼簾的,不是茂林修竹,而是“蚊”山“蟲”海,嚇得我丟了鋤頭就跑。山上的蚊子可毒著呢!
忽然想起奶奶教我的一個方法:用毛巾包住頭,系緊袖口和褲腳。做好防護措施后,我深吸了一口氣,再次出征!
總算可以開始挖筍了!可挖筍談何容易?關鍵是,我連筍怎么找都只知理論,未曾實踐過。奶奶曾教過我:地上有凸起的地方就有筍??僧斘艺娴恼驹谏缴蠒r,卻發(fā)現(xiàn)這地上沒有一處不是凸起的,沒有絲毫經(jīng)驗的我根本看不出哪個凸起是筍。我不禁“絕望”地想:這一趟我算是白來了,根本挖不到筍。
心有不甘,我又開始了“地毯式”搜索,掘地三尺,鬧了半日,但依舊不見筍的影子。我有些灰心,正準備放棄,癱坐在地時卻被什么東西頂了一下,嚇得我騰空而起,定睛細看,激動得差點哭出來:是一個被壓了的綠芽——筍芽!
大山啊大山,今天,你給予了我最寶貴的財富,這不是光靠寫幾本作業(yè)就能獲得的,是大山對我的教導,是大山人傳承的血脈!
故事,不只在書中,更在大山中,在祖祖輩輩的口耳相傳中,在萬事萬物的交替更迭中!
點評
作為學生,同學們總以為只有完成作業(yè)才是當務之急,殊不知,書本之外更有一方精彩的天地,是更為精彩的讀書。小作者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行文,有記敘,交代事情的起因及經(jīng)過;有議論,關于大山對人的意義、關于勞動對人的意義。本文以古樸典雅的文字,層層遞進,抽絲剝繭,突出了“接觸大自然,就是在讀大自然這本大書”的主題。
【浙江紹興市柯橋區(qū)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