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釗雄 梁艷冰 許小潔 羅倩紅
1新興縣人民醫(yī)院兒科,云浮 527400;2新興縣中醫(yī)院兒科,云浮 527400
特應性皮炎又稱為特應性濕疹,是一種以劇烈瘙癢、濕疹樣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病,具有一定遺傳傾向,好發(fā)于兒童,兒童濕疹是特應性皮炎的兒童期表現,具有反復發(fā)作、時輕時重、病程遷延難愈的特點,需要長期的生活方式干預和醫(yī)學治療[1-2]。近年來,兒童濕疹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而且容易形成慢性病變[3]。嬰幼兒濕疹是過敏性鼻炎、變應性結膜炎、兒童支氣管哮喘等過敏性疾病的最早期表現,是慢性過敏性疾病的一個階段性歷程[4]??刂撇∏楹蜏p少復發(fā)是目前的研究熱點和難點。傳統(tǒng)常規(guī)治療,如維持潤膚治療并外用類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等有一定的療效,但容易復發(fā)[5-6]。同時,上述類固醇激素或免疫治療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許多患者或家長不愿接受。2000 年調查顯示:72.5%的患者或父母對外用類固醇激素感到擔憂,24.0%的患者承認由于恐懼不良反應而不能依從治療;10年后的調查結果依然類似。因此,替代醫(yī)學治療逐漸受到關注。在維持常規(guī)用藥的基礎上,中醫(yī)藥輔助治療濕疹具有潛在療效[7],但目前仍缺少良好的臨床研究證據支持[8-9]。筆者于2021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在現有最新歐美濕疹兒童治療指南的基礎上,檢索近年國內外小兒推拿治療兒童濕疹的文獻,并對文獻進行評價,篩選適宜的小兒推拿處方和療程,結合治療指南,形成新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通過開展對照研究初步評價其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來自新興縣人民醫(yī)院、新興縣中醫(yī)院門診80 例濕疹患兒為研究對象進行前瞻性研究,采用簡單隨機方法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40 例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3~6(4.38±1.05)歲,病程7~35(14.83±8.21)d;治療組40 例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齡3~6(4.43±1.13)歲,病程7~34(14.27±8.47)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通過新興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號202128)。
(1)納入標準:符合《現代兒童皮膚病學》[10]中濕疹的診斷標準,同時,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1]中濕瘡的診斷標準;年齡3~14 歲;患者或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皮膚感染、原發(fā)性疾病導致濕疹或精神病。
(1)對照組治療措施根據患者病情選擇使用。①疾病治療:外用類固醇激素乳膏和軟膏(如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湖南迪諾制藥有限公司,10 g∶10 mg,國藥準字H20083557);②基礎護理:保濕乳膏或軟膏;③抗組胺藥片:賽庚啶(廣東華南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2 mg×100 片/瓶,國藥準字H44020777)等;④免疫系統(tǒng)調節(jié)劑:他克莫司軟膏[湖北人福成田藥業(yè)有限公司,0.03%(10 g∶3 mg),國藥準字H20183377]等。2 周為1 個療程。(2)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小兒推拿特色療法。兒童濕疹臨床辨證多屬濕熱俱盛、脾虛濕盛兩種證型,少見血虛風燥證型,在治療時多采用清熱、袪濕、健脾、祛風、止癢的推拿原則[12-14]。①主穴:清肺經、清大腸經、揉曲池穴、拿百蟲窩穴、按揉陰陵泉穴、按揉三陰交、按揉膈腧穴。②隨證加減。濕熱俱盛證:清脾經、清胃經、揉板門;脾虛濕盛證:推三關、捏脊;血虛風燥證:補腎經、揉二馬。手法要輕快柔和平穩(wěn)著實,速度以100~200 次/min 為宜,每穴每次操作3~5 min,每次30 min,每日1次,2周為1個療程。
兩組均治療1 個療程后評定近期療效,在第4 周、5 周、8 周隨訪跟蹤長期療效。治療期間,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辛辣、刺激、發(fā)物等。
參考《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中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15]的有效性評價指標。(1)選取特應性皮炎積分指數(SCORAD)用于評估濕疹/特應性皮炎嚴重程度,包括客觀體征和主觀癥狀,客觀體征指皮損面積(A)和皮損嚴重程度(B),主觀癥狀指瘙癢和睡眠影響程度(C)。①A:按照病變部位皮損面積進行評分,1%面積為1 分,按頭頸部17%、上肢各9%、軀干前后各18%、下肢按12%計算。②B:按照嚴重程度把紅斑、水腫/丘疹、表皮剝脫、苔蘚樣變、滲出/結痂、皮膚干燥(評價未受累皮膚)6 項體征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0 分=無,1 分=輕度,2 分=中度,3 分=重度。③C:根據患兒最近3 晝夜的搔癢程度和睡眠情況,分別采用10 分法評分,其中瘙癢程度為0~10 分、睡眠情況為0~10 分。SCORAD 總分=A/5+7B/2+C(0~103 分),0~24 分為輕度,25~50 分為中度,51~103 分為重度。(2)選取兒童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CDLQI)用于評估生存質量:采用李克特4 級評分法,從低到高分別為0、1、2、3 分,總分值為0~30 分,在治療前及治療2 周后,患兒獨立完成或在監(jiān)護人協助下完成問卷,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
治療2 周后評估臨床療效。療效指數=(治療前SCORAD 評分-治療后SCORAD 評分)/治療前SCORAD 評分×100%。療效判定標準:(1)痊愈為療效指數≥90%;(2)顯效為療效指數60%~89%;(3)好轉為療效指數20%~59%;(4)無效為療效指數<20%??傆行?(痊愈+顯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濕疹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2 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41,P=0.019)。
表2 兩組濕疹患兒治療前后SCORAD、CDLQI評分比較(分,± s)
表2 兩組濕疹患兒治療前后SCORAD、CDLQI評分比較(分,± s)
注:對照組治療措施根據患者病情選擇使用;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小兒推拿特色療法。SCORAD 為特應性皮炎積分指數,CDLQI為兒童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
組別對照組治療組t值P值例數40 40 SCORAD評分治療前42.77±12.51 41.20±13.68 0.537 0.593治療2周后23.25±14.72 13.20±12.71 3.268 0.002 t值9.943 15.441 P值<0.001<0.001 CDLQI評分治療前16.93±5.61 15.60±5.82 1.036 0.303治療2周后11.00±6.96 7.47±6.47 2.346 0.022 t值9.596 10.377 P值<0.001<0.001
治療2 周后,兩組SCORAD 評分、CDLQI 評分均低于同組治療前,且治療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表3 兩組治療有效濕疹患兒隨訪第4周、5周、8周的復發(fā)情況比較[例(%)]
將所有有效病例納入隨訪,在第4 周、5 周和8 周的3 次隨訪中,對照組的復發(fā)率均高于治療組(均P<0.05)。
兒童期濕疹多數屬于干性濕疹,或由嬰兒期濕疹遷延未愈轉變?yōu)槁圆∽?,為較大、隆起的棕紅色丘疹,表面粗糙,可融合成棕褐色苔蘚樣斑塊,多見于四肢伸側、肘窩、腋窩、頸部、腕部、背部等處。濕疹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伴有明顯瘙癢,容易復發(fā),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西醫(yī)認為,內因包括免疫功能異常、系統(tǒng)性及遺傳性疾病或獲得性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外因如環(huán)境或食物中的過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環(huán)境溫度或濕度變化、日曬等,均可以引發(fā)或加重濕疹,社會心理因素如緊張焦慮也可以誘發(fā)或加重本?。?6-20]。西醫(yī)治療除了加強患者教育、避免誘發(fā)或加重因素、保護皮膚屏障功能等基礎治療外,主要手段是局部治療,外涂含有類固醇激素的藥物,因為兒童皮膚薄嫩,而且體表面積較大,經過皮膚吸收藥量相對較多,長時間使用可產生皮膚刺痛、皮膚干燥、庫欣綜合征、免疫抑制等不良反應,而且停藥后容易復發(fā)。
《外科正宗·論血風瘡》曰:“乃風熱、濕熱、血熱三者交剮而發(fā)”,認為濕疹的發(fā)病與風、濕、熱邪密切相關。小兒先天稟賦不足,臟腑嬌嫩,脾常不足,外受潮濕或飲食失節(jié)、過食生冷,損傷脾陽,水濕內生,濕為陰邪,重濁黏膩,浸淫肌膚,出現滲出、水皰、糜爛等皮損,纏綿難愈。若外感風熱或恣食魚蝦、海鮮、辛辣肥甘,損傷脾胃,脾失健運,則生濕化熱,外感風濕熱邪引動內蘊濕熱,濕熱搏擊于肌膚而發(fā)為濕疹;濕熱蘊久,耗血傷陰,又會導致脾虛血燥,肌膚失養(yǎng)而致皮膚肥厚皸裂,纏綿不愈。中醫(yī)診療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在治療濕疹中,急性期以清熱利濕、祛邪為主;亞急性期以健脾祛濕、扶正祛邪為法;慢性期治以養(yǎng)血潤膚、扶正補虛[21]。濕疹“本源于濕,再源于熱及風,風濕熱互結蘊于肌膚,或化燥傷陰”,濕乃本病之本,故臨床治療過程中,無論哪一個階段、哪一個證型都要注意健脾祛濕[22]。但是治療濕疹的中藥、中成藥多味苦,口感不佳,兒童喂藥困難。小兒推拿是一種自然療法,不需要任何器械、藥品及醫(yī)療設備,既可達到中醫(yī)防治疾病的目的,且無痛苦、無創(chuàng)傷、不良反應少、簡單易行,容易被家長和小兒接受,臨床常用于治療小兒濕疹[23]。王芳[24]采用十穴小兒推拿治療60 例濕疹患兒,總有效率為96.7%,復發(fā)率為6.7%,有效率明顯高于采用口服保和丸治療的對照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劉彥嶺教授基于調神理論推拿治療小兒濕疹,頗有經驗,拓展了小兒濕疹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25];劉明霞和花靜[26]將314 例脾虛濕蘊型濕疹患兒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采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外涂,觀察組采用推拿聯合中藥洗劑外治,治療2 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0.4%)明顯高于對照組(86.6%),隨訪4 周觀察組復發(fā)率(24.42%)明顯低于對照組(33.33%);鄒文君等[27]運用“一和三清”小兒推拿手法治療嬰幼兒濕疹30 例,內環(huán)境(B/E值)改善明顯,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減輕,效果顯著,而且復發(fā)率低。小兒推拿是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以中醫(yī)臟腑經絡學說為基礎,并以經絡的傳導原理為依據,以醫(yī)者的手為工具,在小兒體表的特定穴位上施以補瀉手法,通過經絡傳導及經絡與臟腑相關性原理,疏通經絡,調和營衛(wèi)氣血及臟腑功能,祛除肌膚濕毒之邪,從而達到平衡陰陽、調理臟腑、扶正祛邪、濕疹康復的目的[28]?,F代研究顯示,推拿不僅能通過手法刺激直接作用于局部,而且這種手法刺激還可以轉變成不同的信號傳導,對體內各個臟器、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起到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上工治未病”之說,其后《難經》進一步闡述,其主要內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與現代慢性病管理理念有許多相通之處。濕疹具有慢性疾病的特點,慢病管理可以作為濕疹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當前,對于濕疹慢病管理,中醫(yī)藥治療的優(yōu)勢日益凸顯。通過大量調查研究發(fā)現,中醫(yī)可通過湯藥調理、中醫(yī)外治法、情志疏導、飲食調攝及合理運動等特色措施介入濕疹慢病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29-30]。本研究借助以小兒推拿特色療法為主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整合了中醫(yī)和西醫(yī)優(yōu)勢,不僅近期療效確切,而且遠期療效穩(wěn)定,復發(fā)率明顯降低,無明顯不良反應,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兒童濕疹治療效果顯著,降低復發(fā)次數,既可以減少患兒的治療費用及間接的經濟損失,又可以提高患兒生存質量,有助于家長重返工作、患兒重返校園,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 顧釗雄、梁艷冰: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文章撰寫,統(tǒng)計分析,獲取研究經費,行政、技術或材料支持,指導,支持性貢獻;許小潔: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文章撰寫,統(tǒng)計分析,獲取研究經費,行政、技術或材料支持,支持性貢獻;羅倩紅: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文章撰寫,統(tǒng)計分析,行政、技術或材料支持,指導,支持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