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鵬 婁 琦
(吉林市園藝特產(chǎn)技術推廣中心 吉林 吉林 132013)
細辛是陰性植物,喜冷涼濕潤的氣候條件,生長溫度10~30℃,最適溫度為15~25℃。適宜種植細辛地區(qū)的氣候條件(以長白山西南坡為例):全區(qū)年平均溫度2?1~6?5℃,最高氣溫為35~37℃﹑最低氣溫為-40~-35℃;5~9月平均氣溫為15~20℃,無霜期110~150 d,年降水量在686~945 mm,多集中在5~9月。
以富含腐殖質(zhì)的壤土或砂壤土為宜,要求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濕潤。忌鹽堿地﹑低洼易澇地。土壤中五氯硝基苯﹑六六六﹑DDT含量不得超過1 mg/kg,砷含量不得超過10 ug/g,鉛含量不得超過15 μg/g,汞含量不得超過 0?5 μg/g。
平地或緩坡地,如選坡地,最好選陰坡地。
距交通干道200 m以外,周圍不得有污染源,空氣環(huán)境執(zhí)行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的二級標準,灌溉水質(zhì)執(zhí)行農(nóng)田灌溉水質(zhì)量標準,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執(zhí)行國家相關標準二級標準。
育苗于6月中旬前整地,移栽田于9~10月整地。
深翻20 cm,打碎土塊,使土壤細碎,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20 kg/m2,土肥均勻混合。按寬1?2~1?5 m﹑高20 cm作床,要求床面平整,床間距50 cm,均勻施入過磷酸鈣250 g/m2。
利用林地栽培細辛應清除灌木雜物,適當間伐過密的樹木,床向應斜山走向。耕翻深20 cm,碎土后揀出樹根,雜草,石塊。然后作床,床寬視林間空隙而定,床高20 cm,床間距50 cm??墒┤敫燹r(nóng)家肥20 kg/m2和過磷酸鈣250 g/m2。
選擇25°以下緩坡荒山,由下而上開墾,每隔50~60 m設隔離帶20 m寬,防止水土流失。清除灌木雜草,耕翻深度20 cm,揀出樹根﹑石塊等雜物,斜山作床,床寬1?2~1?5 m,高20 cm,作業(yè)道50~60 cm。整地標準:床土疏松細碎,無樹根﹑草根﹑石塊等雜物,土肥混拌均勻,床面平整。
品種宜選北細辛和漢城細辛,均采自通化﹑白山地區(qū)野生和栽培的健壯植株。
千粒重4?89 g,純度98%,發(fā)芽率90%。一等苗(2~3年生):芽孢大而飽滿,根數(shù)900支/kg,根長11 cm以上;二等苗:芽孢大而飽滿,根數(shù)1000支/kg,根長8~10 cm;三等苗:芽孢較小,根數(shù)1200支/kg,根長8 cm以下。
留種田面積:按生產(chǎn)田的1/30計算。留種田種苗:選純系一等苗作為種栽。留種田管理:加強水﹑肥﹑光﹑病﹑蟲﹑鼠害管理。育苗田面積:各地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最少100 m2。育種內(nèi)容:進行品種提純復壯,即集團選育或系統(tǒng)選育。
采收時期為6月中下旬,分批采收,隨熟隨采,即果實由紅紫色變?yōu)榉郯谆蚯喟咨夥圪|(zhì),種子黃褐色,無乳漿時采收。采收方法:用手摘下果實,在陰涼處放置2~3 d,待果實皮變軟成粉狀即可搓去果皮肉,漂洗后,控干水在陰涼處晾至表面無浮水即可播種。
細辛種子不可干燥貯藏,否則60 d左右會失去發(fā)芽能力。因此不能及時播種的種子,必須與濕潤的細河沙混拌均勻后保存。在8月上旬前播種完畢,否則種子裂口生根,會造成損失。細辛種子壽命短,忌干燥保存,因此運輸種子必須與濕潤細沙混拌并用木箱封裝,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5 d。種子處理時間為6月中下旬果實采收后,洗出種子,晾干表面水分后,立即拌濕沙處理。處理好的種子裂口率達80%以上,無腐爛霉變。
6月下旬~7月上旬。
4.2.1 條播在整好的床面上按行距10 cm﹑溝寬5~6 cm,溝深3~5 cm橫床開溝,溝底整平并稍壓實,然后將種子均勻播于溝內(nèi)。
4.2.2 撒播在床面上挖3~5 cm深的淺槽,用篩過的細腐殖土將槽底鋪平,將種子混拌5~10倍的細沙或細腐殖土,均勻撒播,種子間距1~2 cm。播后用篩過的細腐殖土覆蓋,厚度為0?5~1 cm。床面覆落葉或草保濕,防止床面板結和雨水沖刷,翌春出苗前撤去覆蓋物。播種量15 g/m2。
4.3.1 遮陰細辛是喜陰植物,生長期需遮光。1~2年生幼苗抗光力差,遮陰面稍大些,郁閉度0?6~0?7為宜。林間或林下栽培的,可適當疏整樹冠;利用荒地﹑農(nóng)田﹑參地栽培的,可搭棚遮陰;也可種植玉米,向日葵等作物遮陰,郁閉度同上。
4.3.2 施肥追肥允許施用的有機肥為豬糞﹑馬糞﹑鹿糞﹑牛糞﹑羊糞﹑堆肥﹑熏土肥等;無機肥為過磷酸鈣﹑磷酸二銨等。要求有機肥必須腐熟,無農(nóng)藥﹑塑料﹑汽油等有毒物質(zhì)污染。無機肥必須正式廠家生產(chǎn),不得含有毒有害雜質(zhì)。施肥時期為每年進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5月上中旬進行,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進行,第三次在床土封凍前進行。前兩次追肥用豬糞5 kg/m2,過磷酸鈣100/m2混拌均勻后,于行間開溝追施,施后灌水效果更好。第三次施肥在床土封凍前,于床面上覆蓋1~2 cm厚的堆肥,馬糞﹑羊糞或落葉等,可起到追肥﹑保濕﹑保護根及越冬芽安全越冬的效果。
4.3.3 防旱排澇細辛為須根系植物,根系多分布在15 cm土層內(nèi),非常怕干旱。若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觀察到床土干旱,應及時澆水。每年7~9月為降雨季節(jié),多發(fā)生內(nèi)澇,應及時排水。低洼農(nóng)田應在雨季到來之前挖好排水溝。
4.3.4 松土除草每年進行3次,第一次在出苗至展葉期;第二次在6月中旬;第三次在7月上中旬。松土與除草應結合進行,可用手鋤或鐵絲撓鏟松土壤,行間鋤深達3 cm,根際達2 cm,并用手除去床面雜草。
秋栽一般在10月細辛地上葉片枯萎后進行,春栽在4月上中旬細辛越冬芽萌動前進行。對于種子育苗的移栽工作,應在事先準備好的床上,按行距15 cm,橫床開溝,溝深9~10 cm,按穴距8~10 cm,每穴2~3株,根頭向上,須根舒展,覆土3~5 cm。澆透水,保證出苗。對于莖先端移栽,如果在擴大生產(chǎn),種苗又不足的情況下,可將起收作貨的細辛根莖先端連同須根剪下,作繁殖材料。一般根莖長2~3 cm,其上有須根5~10條,芽孢1~2個。移栽注意盡量做到隨起隨栽。種苗不易長時間裸露,風吹日曬,必須用布等覆蓋。干旱地區(qū),細辛移栽后注意澆水抗旱,或栽后覆草保濕,出苗后撤去覆蓋。也可用地膜覆蓋,出苗時按苗破膜并壓土。
細辛3年生以后抗光能力增強,早春和晚秋可利用直射光,但6月中旬至9月上旬隨著光強增加,輻射熱也增加,易使細辛葉片灼傷,因此需要遮陰以調(diào)節(jié)光照強度。利用農(nóng)田﹑參后地﹑號地栽培細辛可搭棚遮陰,即在苗床搭起0?8~1?0 m高的棚架,其上覆蓋玉米秸或樹枝等,有條件的可用尼龍網(wǎng),以郁閉度0?6,透光度0?4為宜。利用林間或林下栽培的,可適當疏整樹冠。于9月中旬氣溫下降,日光漸弱時,將遮陰物撤掉,以增加細辛后期光合作用,且有利于冬季積雪覆蓋床面。上蓋頭糞清理床面,當細辛地上部枯萎后,將枯葉及葉柄割下,運至田外燒毀。
7.1.1 細辛立枯病
7.1.1.1 發(fā)病癥狀病原菌侵入幼瑩后,向莖內(nèi)和上下擴展,莖基部先呈現(xiàn)黃褐色病斑,后變成暗褐色,逐漸使莖部腐爛,從而阻斷輸導組織,致使植株枯死。
7.1.1.2 防治方法秋季可深翻土壤,將病殘體翻入土壤下層,不使用帶病菌的肥料;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施時播種,縮短易感病期;雨季及時清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及時搭網(wǎng)遮陰,以防土溫過高,光照過強,灼傷幼苗,造成傷口,使病菌易于侵染。播種和移栽前用50%多菌靈35~40 kg/hm2或用木霉制劑1~15 g/m2或惡霉靈1 g/m2處理土壤,播前用種子重量0?5%的50%多菌靈拌種。出苗后用65%代森錳鋅或5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交替噴施1~2次,幼苗發(fā)期,用惡霉靈2000倍液或15%立靈乳劑500~1000倍液澆灌土壤。
7.1.2 細辛菌核病
7.1.2.1 發(fā)病癥狀主要為害根部,莖﹑葉﹑果次之。初期地上部分與健壯植株無異,僅葉片逐漸褪綠變黃,葉上出現(xiàn)圓形,褐色或粉紅色病斑;后期則出現(xiàn)萎蔫,此時地下根系潰爛,根內(nèi)部組織已腐敗分解,表皮內(nèi)外附有大量黑色菌核。
7.1.2.2 防治方法低洼地要做高床栽培,雨季注意排水防澇,及時中耕除草,增強土壤通透性并提高地溫,合理配施氮﹑磷﹑鉀肥,促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建立無病種苗基地,選擇無病苗移栽;對重病區(qū)要單獨管理,不能對病苗進行移栽,發(fā)病率60%的地塊,應全部挖出加工。對零星發(fā)病的輕病區(qū),及時挖出病株燒毀,用50%多菌靈500倍液澆灌或用生石灰消毒,防止病害擴散為害。早春出苗前和晚秋植株枯萎后,用1%硫酸銅或50%代森銨600~800倍液噴床面進行消毒,栽種前用50%多菌靈2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種苗3~5 min;發(fā)病嚴重時用50%多菌靈200倍液加50%代森錳鋅600倍液混合澆灌病穴。
7.1.3 細辛銹病
7.1.3.1 發(fā)病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和葉柄,其次花﹑果。冬孢子堆積在葉片兩面,呈圓形或橢圓型,初期寄生于主表皮下并呈丘狀隆起,后期破裂呈粉狀,黃褐色至栗褐色,在葉片上排成圓形,葉正面比背面明顯,直徑4~7 mm。冬孢子堆在葉柄上呈橢圓型或條狀,可環(huán)繞葉柄使其腫脹,嚴重時整個葉片枯死。
7.1.3.2 防治方法秋季徹底清除田間病株殘體并集中燒掉。發(fā)病初期摘除病葉,降低田間菌源量;雨季及時排除積水。發(fā)病期用25%粉銹寧1500倍液,95%敵銹鈉300倍液添加0?2%洗衣粉或62?25%仙生600倍液噴霧,每10 d噴1次,連噴2~3次。
7.2.1 小地老虎防蟲期為4月下旬至6月下旬。小地老虎咬食芽苞,截斷葉柄及根莖。對于小地老虎的防治,可采取人工撲捉,毒餌誘殺和床面噴霧的方式,即用90%晶體敵百蟲250 g加水4000 mL溶解后噴到炒香的豆餅粉20 kg,拌勻作為餌料,每晚投放毒餌5 kg/667 m2于細辛行間,誘殺幼蟲,或用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灑床面,用藥適期在幼蟲3齡以前。
7.2.2 黑毛蟲防蟲期為5~8月。黑毛蟲是細辛鳳蝶的幼蟲,主要咬食葉片,是常發(fā)生的蟲害,危害細辛全生育期。對于黑毛蟲的防治,每667 m2可用 2?5% 敵百蟲粉撒施床面1~1?5 kg,也可用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或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殺死幼蟲。
7.2.3 螞蟻螞蟻主要搬食種子,應在果實成熟前用敵敵畏乳劑或敵百蟲溶液噴殺,防治方法同上。但應注意的是,防治蟲害的化學藥劑對人畜有一定的毒害作用,細辛為全草入藥,在收獲前15~20 d嚴禁噴施有毒的化學農(nóng)藥。
7.3.1 防治時期細辛地的鼠害主要有田鼠﹑山鼠﹑鼴鼠等,在床中掘洞,破壞土層,危害根系,應從土壤化凍后至結凍前開始防治。
7.3.2 防治方法主要是人工撲捉,下夾子,籠子或向洞中灌水等,也可在洞口下鼠藥進行防治。對于防止鼴鼠為害,可用磷化鋅裝于蔥白或蔥葉內(nèi),置于洞內(nèi)可殺之。
播種育苗的細辛,一般在栽后3~4年采收(栽后必須生長滿2年)入藥;采用分根繁殖的細辛,移栽后生長滿2年即可收獲入藥,每年收獲期各地不一。就揮發(fā)成分含量而言,以花期收獲為好,但此期葉片生長量不夠,植株鮮重及折干率低,而且影響開花結實,8月上中旬采取為宜。
從細辛床的一端開始,一人用鍬或鎬一行一行地挖起,另一人將細辛根連同葉片一起揀出,拌去泥土,裝入容器內(nèi),運至加工廠鮮品貯運,細辛起收后,最好裝在筐內(nèi)運輸,防止扯斷根系及掉葉。運回加工廠后應放在陰涼通風處攤開堆放,不可堆成大堆,以免傷熱造成葉片變黃,甚至霉爛。
首先將細辛枯葉﹑黃葉摘除,進一步拌凈泥土,按根系大小分成二級。一級品根莖長15 cm以上,須根數(shù)超過20條以上,根莖直徑0?3 cm以上,葉片多,其余為二級品。細辛加工場地要潔凈,遠離有灰塵﹑農(nóng)藥﹑化肥﹑汽油等污染區(qū)。同時搭2 m高以上蔭棚,加工時在蔭棚下作業(yè),防止日曬雨淋。
播種期:種子下地日期,以月/日表示。移植期:種苗栽入床內(nèi)日期。出苗期:指全區(qū)從發(fā)現(xiàn)株苗至苗全出土的天數(shù)。見苗期:發(fā)現(xiàn)第一株苗的日期。初期:全區(qū)25%以上幼苗出土日期。盛期:全區(qū)50%以上幼苗出土日期。末期:全區(qū)75%以上幼苗出土日期。開花期:第一朵花蕾開放至全部花蕾開放的天數(shù)。見花期:全區(qū)第一朵花蕾開放日期。初期:全區(qū)25%以上植株有花蕾開放日期。盛期:全區(qū)50%以上植株有花蕾開放的日期。末期:全區(qū)75%以上植株有花蕾開放的日期。結果期:從第一個果實出現(xiàn)到所有植株結果的天數(shù)。初果期:全區(qū)25%以上植株出現(xiàn)果實的日期。盛果期:全區(qū)50%植株出現(xiàn)果實的日期。末果期:全區(qū)75%以上植株出現(xiàn)果實的日期。種子成熟期:從第一個果變粉白色到75%變粉白色日期。成熟初期:全區(qū)25%以上植株出現(xiàn)粉白色果的日期。成熟盛期:全區(qū)50%以上植株出現(xiàn)粉白色果日期。成熟末期:全區(qū)75%以上植株出現(xiàn)粉白色果日期。采種期:收獲種子的日期。收獲期:細辛全苗日期。生育期:從第一株苗長出土到全部植株枯萎的天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