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瓜州一水間”,家鄉(xiāng)鎮(zhèn)江與揚州隔著長江。以前過江需擺渡,自從潤揚長江大橋通車后,來往非常方便,去揚州的次數(shù)自然也多了。
揚州有許多好去處,也較耐看。我多半會在陽春三月前去,因為大詩人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那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太有名了。柳絮如煙,繁花似錦,正是揚州最美時節(jié)。
春日去揚州一定得去瘦西湖轉(zhuǎn)轉(zhuǎn)。單單湖邊那一株株新柳,就值得玩味。遠看似一團淡綠的煙霧,近看如一位蓬勃多姿的少女,裊裊婷婷。微風一吹,長長的枝條像一頭秀發(fā),輕輕柔柔。細長的腰身在春風中搖曳,展現(xiàn)飛翔的姿態(tài),露出了曼妙風姿。尤其是水榭邊的柳,半遮半掩,在紅紅廊柱映襯下、在灼灼桃花裝點下,愈加嬌羞,盎然了春意。
由于去揚州總是當日來回,從未見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月色,今又與幾位朋友相約閑逛揚州,并留宿一晚。
傍晚時分到達揚州,穿過古老的東關(guān)城門,漫步在東關(guān)街上,“老字號”商家一家挨著一家,商品琳瑯滿目。漆器上“揚州八怪”的字畫尤為吸引我。我喜歡舞文弄墨,那一點一橫、一人一物,看得饒有趣味。
晚飯我們吃了藕粉圓子,這也是我最愛的小吃。圓潤透明的藕粉圓子泡在湯之中,半浮半沉,表面圓滑,色澤透明呈咖啡色。夾在筷子上柔韌而富有彈性,吃在嘴里餡心甜潤爽口,細嫩有嚼頭,湯汁帶有淡淡的桂花味兒,余香不絕。
夜幕徐徐降臨,次第點亮的燈火暈染著古建筑,人流也隨之增多,個中滋味愈加濃厚。穿旗袍的女子三三兩兩,估摸著剛選中的新衣就穿在身,裊裊婷婷,成了一道流動的風景。其實,我每次到這里,并不是為了購物。踏著光滑的青石板,看看紅紅的燈籠,摸摸斑駁的墻體,聞聞彌漫的茶香,抑或糕點的香味,感受光陰的沉淀,就已足矣。
沿著古運河向預定好的賓館走去。月亮已上柳梢頭,月光甚是清亮,如水銀般傾瀉而下。樹影婆娑,柳絲掛在花格窗、黛色瓦上,古韻十足。河水映照兩岸人家,古橋枕在柔波上,欲將睡去,愈發(fā)動人。
一路嗅著海棠、櫻花、桃花若有若無的幽香,行走在鵝卵石拼鋪的小道,心間也圓圓潤潤的。木質(zhì)的小亭、凳子,倒也符合此刻心境。隨意而坐,望一輪明月,任春風拂面。不知從哪扇窗飄出悠揚的陶笛聲,思緒也隨河水流淌至瘦西湖,沉浸在“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詩境中……
清晨,隨鳥的啁啾醒來,便去品嘗有名的早茶。行人的步履不急不緩,晨練的人閑適自在。走進一家茶社,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連臺布也是一幅畫。早茶自然先品茶,這還真不習慣。剛上市的碧螺春湯色清純,香味清新,輕啜一口,眼前仿佛閃現(xiàn)“春風十里揚州路”的繁華。包子品種很多,三丁包、蟹黃包……面和得軟,餡也細,玲瓏的包子捏出一道道褶子。各具風味的糕點、煮干絲、蒸餃,清清爽爽,有嚼勁,有故事,余味悠長,一如揚州的味道。
早茶過后逛個園。一入大門,修竹萬竿,滴翠蔥郁。墻角處、池水邊的翠竹,或密集成片,或舒朗幾枝,灑脫俊朗,清雅之風撲面。這是清代揚州鹽商黃至筠的私家園林。或許園名源于主人名中的“筠”字,本就有竹子之意;且“個”者,如竹葉之形,“個”也是“竹”的拆分?;蛟S主人想表達不但有錢,還有文化,講究“不可居無竹”“無竹使人俗”的風雅。
曲徑通幽,庭院深深,廊中踱步,詩人袁枚一副楹聯(lián)“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映入眼簾。上聯(lián)狀物摹形,此時不在月夜,陽光穿過竹林,映在粉墻上影子,宛如成千“個”字,同樣有韻味。這自然讓人想到“揚州八怪”鄭板橋,他一生喜竹愛竹、詠竹畫竹,膾炙人口的題竹詩《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蓖形镅灾?,人竹相輝。這源遠流長的竹文化在個園、在板橋先生的筆下,乃至在揚州,被發(fā)揮到極致,成就了園和人。
個園一半是竹,一半是石。四季假山,極富詩情畫意。用筍石堆砌的春山,寓意雨后春筍。茂密的竹葉點綴在春山間,春意盎然。千姿百態(tài)的石頭,恰似十二生肖,好一幅鬧春圖。
太湖石壘起的夏山,奇峰林立,樹木濃蔭,天上一朵白云剛出岫。一池碧水把山攬入懷中,錦鯉游弋在洞穴中,朵朵睡蓮似盛開在山間。穿行洞室,拾級而上,山頂有一亭,旁邊老松斜出,虬枝奇拙。亭下小憩,與幾位朋友暢敘起來,過起了揚州人精致的慢生活。
用黃石構(gòu)建的秋山,粗獷的線條如刀劈劍削。沿著磴道而上,山勢突兀,高峻奇險,頗具黃山神韻。站在山頂四方亭下,全園風光盡收眼底。
過了秋山就到冬山,用宣石疊置,在陽光下閃著晶瑩的寒光,恰似殘雪。一塊塊石形似大大小小的獅子,或跳或臥,或坐或立,正在雪中戲耍呢。
抱山樓上“壺天自春”牌匾十分顯眼?!安怀鰬舳鴫靥熳源骸?,園小如壺,卻自有乾坤天地、四時美景。個園像一篇精妙散文,細品慢讀,拍案叫絕;揚州如一本好書,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朋友吟完瘦西湖景區(qū)大門上的一副楹聯(lián)后說道,“走,我們?nèi)ナ菸骱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