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要求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因此,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新課改的阻礙?!耙恢鲀梢怼钡慕虒W模式是實現(xiàn)《新課標》要求的重要路徑。本文從課前安排、課中設置、課后鞏固多角度著手,就推進“一主兩翼”教學模式提出指導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一主兩翼”教學模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稱《新課標》)提出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1]。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全國教師積極調(diào)整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我國課程改革水平已經(jīng)有較大提高。但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學生被動接受學等情況仍比比皆是,而其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也已成為新課改的頑固阻礙。如今,科技日新月異,對社會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順應時代潮流,為社會培育高素質(zhì)人才,勢必要從人才培養(yǎng)前期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入手?;诖?,“一主兩翼”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改變以往閱讀教學“無計劃”“無任務”“無創(chuàng)新”的現(xiàn)狀,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等方面有極為重要的實踐參考價值。
一、“一主兩翼”教學模式的概念
“一主兩翼”的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競爭學習有機統(tǒng)一起來,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以合作學習和競爭學習為輔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2]
(一)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diào)了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性,而自主學習的過程正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自主將獲得的新知識與原來掌握的舊知識結合,于思維碰撞中進行創(chuàng)新的過程。
(二)合作學習
聯(lián)合國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用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和學會生存)來指導人才培養(yǎng)問題。合作是其他三項的基礎,更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基礎。通過合作,團隊之間可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是指以小組為單位,由教師給小組分派任務,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共享學習成果。
(三)競爭學習
小組合作的過程是內(nèi)部合作、外部競爭的過程。小組間恰當?shù)母偁?,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彌補自己的不足、充分調(diào)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里的競爭指的是組間競爭,而非個體競爭。競爭所產(chǎn)生的評價也并非以成績?yōu)閱我辉u準,而是兼顧了分工合理度、認真度、整體完成度等。
二、“一主兩翼”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1. 自主學習促發(fā)展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發(fā)現(xiàn)知識,而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這種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不斷地將頭腦中的舊知識、舊經(jīng)驗與探索過程中的新知識、新經(jīng)驗相結合,既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生成新的思維,又鍛煉了他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獨立探究的能力,這些都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團隊合作促成長
在“一主兩翼”的教學模式中,多數(shù)學習任務需要學生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或完成某個目標。這種團隊合作能夠讓學生學習到其他學生不同的見解和思維方式,通過討論和探索,找到創(chuàng)新的解決方案。
(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新課標》頒布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無疑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聚焦點,它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xiàn)。[4]
自主學習作為“一主”,居于主體地位,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回顧、梳理和應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應用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語文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同時,自主學習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局限性,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社區(qū)活動等多種途徑獲取學習資源,拓展學習領域。這種廣泛的學習資源和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和文化背景,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
合作學習作為其中的“一翼”,強調(diào)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和交流。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小組討論等方式,共同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提升了他們傾聽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尊重他人的觀點,愿意為了團隊的目標而共同努力。這種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好地融入集體,發(fā)揮個人優(yōu)勢。
競爭學習作為另“一翼”,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進取心,讓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通過參與競爭,學生會更加關注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成績,從而主動尋找學習方法和策略,提升學習效果。
三、“一主兩翼”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強化預習,明確任務,制定適切文本的預習卡
“一主兩翼”閱讀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師“一言堂”現(xiàn)狀,對學生的預習質(zhì)量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學生需在課前閱讀相關內(nèi)容,查閱與之有關的資料,從而形成個人獨特的見解。
為獲得良好的預習效果,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課前多次閱讀課文,熟悉文本。其次,針對具體的文本制定預習卡。
卡片上應包括可供學生查閱資料的網(wǎng)址,方便學生迅速查閱作者寫作背景等相關知識。再次,卡片還應包括預習任務,如整理文章的好詞好句、劃分文章段落以及教師對文章提出的基礎問題等。再次,卡片除了有基礎性任務外,還應有選做的創(chuàng)新性題目,如試著對文章精彩語句進行賞析、試分析作業(yè)寫作的背景、請你找同伴合作扮演文章中的人物等。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邀請選做不同任務的學生進行展示,其他同學進行點評。
(二)創(chuàng)設情境,巧設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情境,通過給學生設計恰當?shù)膶W習任務,引導學生帶著任務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測故事的發(fā)展情節(jié),鼓勵學生通過發(fā)散思維列舉出情節(jié)發(fā)展的各種可能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和學生競猜角色的性格,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面對人物關系復雜的文章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整理出人物關系圖、思維導圖等,將復雜的抽象文字轉(zhuǎn)化為充滿趣味的圖畫,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 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輕松的學習情境
在教學前,教師應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輕松的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是教師從學生的真實情況出發(fā),根據(jù)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環(huán)境,利用現(xiàn)代教育教學指導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而創(chuàng)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技巧。[5]教師可以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前先與學生進行一些良性互動,如借助幽默風趣的對話來了解學生的興趣、近況以及學習狀態(tài),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此外,教師也應設計引人入勝的教學導入,如使用有趣、切合主題的圖畫、視頻、表演、音樂、案例或社會熱點問題等作為課程的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閱讀中,面對難點和重點,教師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解釋書中的內(nèi)容。比如,在讀到《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冬天的童年經(jīng)歷,以此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重點發(fā)言進行點評,幫助學生將閱讀收獲與自己的生活相融合,從而理解文章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又如,在讀到《慈母情深》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講述自己的母親,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可以邀請學生的母親來班級分享母子之間的趣事,引導學生思考文章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從而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輕松的學習情境。
2. 明確目標,巧設學習任務
在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后,教師應當主動展示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所確立的教學目標,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學目標,讓學生懂得本節(jié)課需要學習、了解、掌握的知識,進而達到先入為主的目的。[6]在教師引導以及學生思考、討論后,總結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知識。通過自主參與,學生的認知由“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在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順勢給各小組發(fā)布學習任務,并要求各小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在設置學習任務時,教師應重視設計學生們的閱讀分享任務,讓學生養(yǎng)成樂于分享的好習慣。除此之外,針對不同的文體,教師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應該有所側重。例如,推理小說應重視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關系,探險小說應關注精彩絕倫的旅程,科幻小說應引導學生探究作者出色的想象能力等。
(三)自主閱讀,完成任務,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在自主閱讀、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完成,攻克難題,獲得答案。為更好地把控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可以根據(jù)任務和重難點問題提前設計好導讀單。在問題的設置上不能拘泥于教材,要以教材為依托,進行多角度發(fā)散,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實踐、探索。其中,問題的難度要適當,保證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索得到答案,而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應提前設置一個與本課相關的資料包,其中包含與本課內(nèi)容相關的閱讀材料以及作者信息、寫作背景等,便于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此外,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產(chǎn)生許多新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各小組之間觀察、記錄學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問題,以便討論時處理和解答。
(四)合作交流,探討新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
為避免個別同學形成“小團體”,教師應提前分好小組,并定期輪換組員。組長的人選采用輪流制度,可以采取“順時針”的方式讓學生輪流當選組長。
小組內(nèi)討論的問題則由教師統(tǒng)一安排,討論原則是盡量選擇一到兩個問題進行集中討論,解決重點問題,提高討論效率。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巡視各小組,及時給學生提供幫助。對于還沒有適應自己角色的學生,教師可以親自示范,幫助學生解惑。巡視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故意對某一小組提出辯證性的反問,以這樣的形式來引導討論的正確方向,促使學生全面思考。
(五)組間交流,競爭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組合作交流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組間交流和評價。為保證平等發(fā)言機會,教師可以按照“順時針”的順序,從小組成員中輪流選擇小組發(fā)言人,充分保障每位學生都是活動的參與者。當小組代表發(fā)言完畢后,其他小組成員就不足之處進行補充。針對各小組的發(fā)言,教師不進行對與錯的評定,而是和其他小組同學一起提出疑問,通過提問的方式,將問題拋給各小組,引發(fā)全班學生的思考。教師應盡量把提問的機會留給學生,通過小組與小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提問,使問題最終得到解決。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匆匆》時,當教師出示學習任務:“小組討論課后題‘課文有兩處使用了一連串的問句,說說本文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內(nèi)心感受’”后,先由第一小組代表發(fā)言:“連續(xù)問句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之情?!苯處熇^續(xù)追問:“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他為什么要表達對時光流逝的惋惜和感嘆?哪個小組可以補充一下?”第二小組代表發(fā)言:“作者作為當時的新青年,正在苦悶中保持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但同時對個人的發(fā)展前途不明也感到十分彷徨。”教師引導其他小組繼續(xù)追問:“那作者虛度時光了嗎?他是怎么做的?”第三小組代表發(fā)言:“作者寫下本文來警示自我,同時也借此警示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要碌碌無為、虛度年華。我們也要向朱自清先生學習,珍惜時間,努力學習?!?/p>
(六)多元評價,注重反饋,促進學生全面進步
“一主兩翼”教學模式的評估不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yōu)閱我粯藴剩菍W生的學習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表達能力等作為評價標準,使評價更為精確,發(fā)揮出評價最大的效力,促使學生進步。
1. 自我評價
在“一主兩翼”教學評價中,學生的自我評價占首要地位。在評價過程中,
內(nèi)在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自我期望等因素是教師或者同伴無法了解的,這就需要學生進行自我觀察、反省。自我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知識掌握評價
學生評價自己對課堂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
是否達到了教師的要求。該類問題主要涉及:“我是否能夠有效利用學習材料,掌握了課堂內(nèi)容”“我是否可以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解決疑難或幫助小組成員”等。
(2)團隊合作評價
學生反思自己在團隊合作中的表現(xiàn)是否具備良好的合作精神。該類問題主要涉及:“在課堂上,我是否和同學認真討論問題,不聊與學習無關的內(nèi)容”“今天的學習成果,我的貢獻有哪些”等。
(3)自我成就評價
學生評估自己在面對問題時是否能提出創(chuàng)新性的解決方案以及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該類問題主要涉及:“我是否是一個努力、認真的學生”“在面對不同的難題時,我是否可以靈活地改變學習策略”等。
2. 教師評價
在羅森塔爾效應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期望與評價
會使學生朝著期望的方向發(fā)展。[7]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同樣重要。教師應從多角度去評價學生,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與成長進行評價
教師是課堂的第二大主體,應注意學生在課堂
的積極性表現(xiàn),尤其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該類問題主要涉及:“學生是否在閱讀過程中全神貫注地學習”“學生是否能有效地與團隊成員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傾聽他人的觀點”“學生是否主動幫助同學答疑解惑”“學生在課堂上的表達能力和積極性、學生在課前的預習情況”等。
(2)對各小組的合作競爭情況進行評價
教師在對學生個體作出評價的同時,也應該對各小組作出評價,以激發(fā)小組之間的集體榮譽感和良性競爭意識。教師可以從團隊協(xié)作與溝通能力、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能力、任務完成情況等方面對各學生小組進行評價。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主兩翼”教學模式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利用組間競爭方式推動“一主兩翼”教學模式的實踐運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3:3.
[2]張靜.小學語文閱讀“一主兩翼”教學模式研究——以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D].延吉:延邊大學,2014.
[3]楊曉東,徐兆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域下語文課程教學困境及解決策略[J].漢字文化,2023(6):134-136.
[4]李軍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及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天津教育,2024(5):167-170.
[5]宋姝穎.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真實情境創(chuàng)設[J].小學語文,2023(12):14-19.
[6]朱開甜.大概念引領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N].山西科技報, 2024-04-08.
[7]李靜.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心理互動效應[J].智力,2020(7):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