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shù)學幾何問題中會涉及到多種基本圖形,圓就是其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在解答與圓有關的幾何問題時,常常需要構造適當?shù)妮o助線,在已知條件與結論之間構建起“一座橋梁”,從而方便求解.下面就結合幾道例題談談如何構造輔助線來解答有關圓的問題.
作法一:遇到直徑,作圓周角
如果題目中出現(xiàn)“直徑”或者是要求角的度數(shù)時,一般來說,要結合圓中直徑的性質(zhì)來作圓周角.在圓中,直徑所對應的圓周角為直角,反之亦成立.在利用直徑構造出直角三角形后,還要結合勾股定理、銳角三角函數(shù)等知識點進一步思考,從而得到問題的答案.
例1如圖1所示,線段AB是圓O的直徑,在弦AC的延長線取一點D,滿足CD=AC,線段DB的延長線交圓O于點E.
(1)求證:CD=CE;
(2)連接AE,若∠D=25°,求∠BAE的度數(shù).
(1)證明:如圖1所示,連接BC.
∵AB是圓O的直徑,依據(jù)圓中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為直角的性質(zhì).
∴∠ACB=90°,即BC⊥AD,CD=AC,
∴AB=BD,
∴∠BAC=∠D,
∵∠CEB=∠BAC∴∠CEB=∠D
∴∠BAE=90°-50°=40°.
評析:在圓中,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為直角.利用此定理構造出直角三角形后,可以將要求的問題轉(zhuǎn)化到直角三角形中,將問題等價轉(zhuǎn)化.
作法二:遇到圓中弦,作弦心距
當題目所給條件或要求的問題涉及圓中弦時,常添加弦心距為輔助線,作垂直于弦的半徑或者直徑,同時連接過弦端點的半徑,這樣就可以利用“垂徑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進行分析,或利用弦心距和半徑構造直角三角形、矩形等特殊圖形,運用勾股定理等知識來求解.
例2
解:
評析:在遇到與弦有關的問題時,常規(guī)思路就是作弦心距,從而構造出直角三角形.此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分別是:圓的半徑、弦心距、弦,由此建立起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利用勾股定理、垂徑定理來解題.
作法三:遇到直線與圓相切,作過切點的半徑
遇到題目中已知有切線時,常把直線的切點與圓心連接起來,得到過切點的半徑,利用該半徑與切線的垂直關系來建立題設與結論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利用切線的性質(zhì)定理,得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有關性質(zhì)解題.
例3如圖3所示,在△ABC中,AB=2,AC=2.以點A為圓心,半徑大小為1的圓與邊BC相切,則∠BAC的度數(shù)為.
解:設切點為D,連接AD,由切線的性質(zhì)可得AD⊥BC.
在Rt△ABD中,由銳角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
可得cos∠BAD==,所以∠BAD=60°.
在Rt△ACD中,
同理得cos∠CAD===22,
所以∠CAD=45°.
所以∠BAC=∠BAD+∠CAD=60°+45°=105°.
評析:過切點作半徑是在直線與圓相切問題中常見的作輔助線的方法.通過添加輔助線,可以構造出平行線、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再運用相關知識來求解.
作法四:遇到兩圓相切,作公切線
若題目中出現(xiàn)兩個圓,且這兩個圓滿足相切的位置關系時,常常過兩圓的切點作它們的公切線,得到弦切角,然后利用弦切角定理,即弦切角的度數(shù)等于它所夾的弧所對的圓心角度數(shù)的一半,等于它所夾的弧所對的圓周角度數(shù),得到與之相等的角,從而為解題創(chuàng)造條件.一般來說,作公切線有兩種情況:一是若兩圓外切,則作兩圓的外公切線;若兩圓內(nèi)切,則作兩圓的內(nèi)公切線.
例4如圖4所示,已知圓O1,O2外切于點P,點A是圓O1上的一點,直線AC與圓O2相切于點C,且與O1相交于點B,直線AP交圓O2于點D.
(1)求證:PC平分∠BPD;
(2)將“圓O1,O2外切于點P”的條件改為“圓O1,O2內(nèi)切于點P”,其它條件不發(fā)生改變.(1)中的結論是否仍然成立?作出相應的圖形并據(jù)此證明你的結論.
(1)證明:如圖4所示,過點P作兩圓的公切線MP,交AC于點M.
根據(jù)切線的性質(zhì)可以得到∠BPM=∠A,∠MPC=∠C.
∴∠BPC=∠BPM+∠MPC=∠A+∠C=∠CPD,
∴PC平分∠BPD;
(2)解:(1)中的結論仍然成立.
如圖5所示,過點P作兩圓的公切線MP,
∴∠MPB=∠A,∠MPC=∠BCP=∠PDC,
∴∠BPC=∠MPC-∠MPB=∠BCP-∠A=∠CPA,
∴PC平分∠BPD.
評析:兩圓相切時,過公共切點作出公切線可以構造弦切角,利用弦切角便可把兩圓的圓周角聯(lián)系起來便于我們解題.
總之,在解答與圓有關的問題時,添加輔助線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根據(jù)題目已知條件和圓的有關性質(zhì),以及圓與圓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的選擇.恰當?shù)妮o助線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從而為解題帶來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