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以淘寶和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接連宣布今年“6·18”取消預售機制,直接現(xiàn)貨開賣,消費者即將迎來“史上最簡單的6·18”。從歷屆大促屢試不爽的營銷策略,到“被取消”,預售機制的發(fā)展歷程折射出消費需求的深刻變化。
隨著電商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大平臺將簡化優(yōu)惠機制作為新的突破口,不僅減少了平臺的運營成本,還可以提升購物體驗,增強用戶黏性。當消費者在面對簡化的購物流程和更直接的價格優(yōu)惠時,更有可能選擇在“少一分套路”的平臺進行購物,從而為平臺帶來更多的流量和訂單。
過去,預售機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價格優(yōu)勢,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不便,如尾款漲價、預售商品價格更高、資金占用時間和發(fā)貨時間過長等,這與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背道而馳,不僅消磨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給電商平臺帶來了退貨退款的負擔。取消預售機制之后,沒有定金的束縛,消費者會更加理性地對待購物、更快地收到商品,避免了沖動購物帶來的后悔,減少退款糾紛,提升購物的便捷性和舒適度。
在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折扣。作為一種促銷手段,預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帶來一定的銷售增量。
但隨著時間推移,當市場失去快速增長的動力時,預售機制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無法有效驅動銷售增量。當促銷活動頻繁出現(xiàn)、甚至貫穿全年時,消費者可能會逐漸失去對于特定促銷活動的新鮮感和期待感。這種情況下,消費者的“脫敏”會使其懷疑促銷活動的真實性和實惠程度,并對平臺提供的優(yōu)惠持懷疑態(tài)度,影響他們參與促銷活動的意愿。
取消預售機制有利于規(guī)范電商市場秩序。過去的預售活動往往存在價格漲幅、發(fā)貨延遲等問題,給消費者造成了諸多困擾,簡化優(yōu)惠機制可以提升市場透明度和消費者信任度,進而促進電商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值得注意的是,拋棄預售制不是電商平臺的“大撤退”,而是重新聚焦用戶價值的信號。當消費者對產(chǎn)品的品質(zhì)、服務的質(zhì)量以及購物體驗的滿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電商平臺還是品牌都需要從根本上重新審視消費者需求,不斷提升產(chǎn)品質(zhì)量、服務水平和購物體驗,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消費者的支持和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