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教材在小學階段從三年級開始安排了預測、提問等閱讀策略單元,讓內(nèi)隱的閱讀策略凸顯出來,既關注學生“讀懂了什么”,還關注他們“怎么讀懂的”。如何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并遷移運用,進而提高閱讀效率,養(yǎng)成閱讀習慣。本文結(jié)合對統(tǒng)編教材的理解和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基于閱讀策略單元進行整體教學的思考。
一、讀懂編排意圖,解讀教材內(nèi)容
通過對策略單元在三至五年級教材中的分布以及各單元具體內(nèi)容進行梳理,會發(fā)現(xiàn)以下特點:
(一)多樣性的文體
三年級“預測”單元的三篇課文都是生動有趣的、具有情節(jié)的故事,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預測興趣,這樣的文本利于我們在指導的過程中,找到策略教學的切入點,也使學生找到預測的切入點,從而讓學生在第一次接觸到富有新鮮感的策略單元時,體驗到預測閱讀帶來的快樂;四年級“提問”策略單元是由童話故事、說明文和散文組成的,這樣可以使學生在遇到不同類型的文本時,都能積極地提出問題,理會文本內(nèi)容;五年級的“提高閱讀速度”單元,體裁類型多樣,更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的訓練,更好地向課外延伸。
(二)進階的路徑
策略單元的課文都帶有閱讀提示,這些提示隨著一篇篇課文逐漸加大難度。以四年級“提問”閱讀策略單元為例,第5課要求學生能提出問題,第6課和第7課要求學生能夠?qū)懴伦约旱膯栴},第8課要求學生篩選問題、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提示,讓老師教有方向,讓學生學有目標。同時,這些閱讀策略單元中都設有一篇帶有旁批的課文,呈現(xiàn)小讀者使用閱讀策略的真實歷程,示范使用閱讀策略的具體方法,讓學生在學方法的基礎上,再運用方法學習后面的課文,逐步鞏固,提高閱讀策略;課后題的設計也如此,都呈現(xiàn)了從滲透到鞏固再到提高閱讀策略的過程。
(三)關聯(lián)的內(nèi)容
閱讀策略單元在課文的編排上,都采用了“學—練—用”的模式。以“預則”策略單元為例,這個單元安排了一篇精讀課文和兩篇略讀課文,精讀課文引導學生借助課文的標題、旁批、插圖以及課后習題的示范、提示作用,學習具體的預測方法。兩篇略讀課文則是對預測策略的鞏固、運用,引導學生把所學方法遷移到具體的閱讀情境中,在“讀—練—用”中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二、確定教學目標,指向策略的學用
針對閱讀策略單元在編排上課與課之間策略訓練分層遞進且互為一個整體的特點,以及對學情的初步了解,確定每個單元的總目標,關注每課的閱讀提示、課后題等,細化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使單元的總目標、課時目標都指向閱讀策略的學與用。
以三年級“預測”策略單元教學目標的確定為例,從單元總目標“學習預測的一些方法”出發(fā),按“學—練—用”的思路,確定單元子目標的設計梯度,再從文本的旁批和課后題中提取出要學的方法,進行敘寫,這樣就明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讓它更具可操作性(見下表)。
三、實施教學過程,促進策略的構(gòu)建
(一)立足整體,設計教學思路
以三年級“預測”單元的設計為例:三篇課文的教學設計要融為一體,呈現(xiàn)出由扶到放的學習過程。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教師要借助批注,分析小讀者讀懂了什么?又是怎樣讀懂的?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預測的一些方法。接著讓學生回憶自己第一遍讀這個故事時,讀到哪里產(chǎn)生過預測,把它寫下來;隨后,交流、展示自己的預測;最后呈現(xiàn)故事的最終結(jié)局。教學《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課時,引領學生運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學到的策略,一邊閱讀一邊關注故事中的細節(jié)進行預測,并嘗試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續(xù)編故事?!缎」穼W叫》一課,就可以引導學生獨立運用預測策略。
這樣的設計,能體現(xiàn)單元整體教學的價值,在有目的、有層次的練習中,循序漸進地發(fā)展學生的預測能力,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搭建支架,厘清思維過程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設有隨文旁批,在教學設計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旁批,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遍思考:小讀者讀到什么地方?想到了什么?為什么這樣想?學生依循這三個問題式的支架,能夠清楚使用預測策略的思維過程,知道預測是有根據(jù)的,并借助這個問題支架,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強化對策略運用過程的理解。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小狗學叫》的教學設計中,則可以運用表格支架,引導學生抓住情節(jié)進行預測,并順著這一支架來創(chuàng)編片段,在表達中讓思維可視化。
三篇課文的設計,利用旁批、問題、表格等為學生預測策略的學習提供了支架。教師利用可視化的支架,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并指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讓其他學生在傾聽的同時,找出自己不合理的地方,取長補短。這樣的“出聲思維”,不但可以讓發(fā)言的同學思維變得清晰,而且其他同學也可從中獲益。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程進行有效的監(jiān)控,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及時反饋和調(diào)控。
(三)舉一反三,促進策略遷移應用
閱讀策略的學習,關鍵在于讓學生有能力將其運用到實際閱讀中去。在教學中可以從三個維度聚焦策略的遷移應用。
一是課內(nèi)遷移。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板塊的設計中,可以讓學生在第一板塊“學習小讀者怎樣讀故事”的基礎上,將自己第一次讀這個故事的預測寫下來并進行交流,在初次的遷移運用中鞏固預測策略。
二是單元內(nèi)遷移?!犊傄驳共涣说睦衔荨肥菍W習預測要有依據(jù),《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則使學生體驗預測策略,《小狗學叫》就是在鞏固有依據(jù)的預測。學生在經(jīng)歷了“學—練—用”的過程后,進行續(xù)寫故事,就能根據(jù)三幅圖,合理預測故事結(jié)局。
三是向課外遷移。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安排將預測策略延伸向課外閱讀的任務?!缎」穼W叫》的課后作業(yè),教師讓學生找到大家不熟悉的故事書帶到學校,在班級輪流讀給同學聽,讀到某處可以停下來,讓大家預測后面內(nèi)容,在“朗讀—預測—修正”中講完故事。由此遷移,使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