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作為傳承文化、發(fā)展思維的重要載體,其讀寫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將圍繞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初中語文讀寫遷移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這一主題,探討如何通過讀寫融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等,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寫作習慣,進而提升其綜合語文能力。
一、讀寫融合,打通閱讀寫作邊界
(一)把握閱讀與寫作的關聯(lián)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寫作則是知識輸出的主要方式。為了實現(xiàn)知識遷移,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思考,挖掘文本中的深層含義和價值。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導他們將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形成獨特的見解和觀點。例如,在閱讀一篇歷史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中的歷史事件對當代社會的影響,或者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進行比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力。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觀點,結合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創(chuàng)作出具有獨特見解和深刻內涵的文章,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及想象力
在閱讀方面,教師可以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的讀物,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分享。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有趣的閱讀活動,如讀書會、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享受閱讀的樂趣。在寫作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寫日記、隨筆等自由表達的文字,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習慣和自信心。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寫作任務,如創(chuàng)意寫作、想象作文等,通過這些活動和任務的開展,學生不僅能夠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
(三)強化寫作指導和反饋
寫作指導和反饋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寫作指導,幫助他們理清思路、完善結構、提高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認真的批改和反饋。通過批改,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通過反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不斷進步。在批改和反饋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給予他們足夠的鼓勵和支持,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讓他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作品,提高自我評價和修改的能力。
二、以讀促寫,搭建遷移教學橋梁
(一)深化理解,提煉寫作方法
閱讀與寫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兩種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避免將閱讀僅作為寫作的工具,而是要重視閱讀本身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積累、情感熏陶和思維培育。通過有目的的閱讀,學生可以獲得寫作素材,學習作者的寫作邏輯和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作品和作家的“神”,而不僅僅是收集和模仿作品中的優(yōu)美字詞句。通過這種深度學習,學生可以理解到作者如何通過設置“門檻”來讓一個簡單的場景變得生動感人,從而學習到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手法。
(二)明確目標,遷移閱讀要素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關鍵步驟。學生需要通過大量閱讀,積累語言素材、話題素材、方法素材等,以支持高效的寫作活動。教師應指導學生建立“語文學習積累冊”,將閱讀中的重點詞語、語句、段落、名言諺語等摘抄和積累下來,形成清晰的素材體系。通過這種教學可以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進步。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將閱讀中的元素遷移到寫作中。比如,在閱讀一篇關于環(huán)保的文章后,教師可以布置一篇關于環(huán)保的議論文寫作任務,要求學生運用文章中的觀點和論據(jù)來支持自己的觀點。通過這樣的任務設計,學生可以將閱讀中的元素遷移到寫作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三)創(chuàng)新形式,豐富寫作活動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常常存在學生參與熱情不高的問題,這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教學活動的單調性,通常以固定主題作文為主。為了提升讀寫結合在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效用,首先,教師需要精心策劃多樣化的寫作練習,以此為學生帶來新鮮的寫作體驗,擴展他們基于閱讀材料的寫作途徑。例如,可以圍繞文章中的精彩句子或段落,安排學生進行句子改寫、擴展或模仿創(chuàng)作。其次,對于文章的關鍵部分,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改寫或模仿練習;對于那些留下懸念或空白的文章,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完成續(xù)寫工作。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劇本、小說、演講稿和辯論稿等不同類型的作品,都有助于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
三、以寫促讀,涵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一)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以寫促讀,要求學生在寫作之前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從而激發(fā)其對文本的閱讀興趣和思考能力。例如,當教學《荷塘月色》一文時,不是直接讓學生閱讀并講解,而是先讓他們嘗試寫一段鑒賞文字。這樣的任務設定,迫使學生不得不仔細品味文中的每一個字句,探尋作者如何通過細膩的筆觸營造出荷塘月色的美麗景象,以及這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寓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如“荷塘背后的寓意是什么?與作者當時的心境有何關聯(lián)”等問題。這些問題旨在幫助學生有目的地去閱讀和思考,從而更加精準地把握文本。
(二)鼓勵學生參與集體借鑒和合作學習
在以寫促讀的過程中,集體借鑒和合作學習對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至關重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交換作文閱讀,并鼓勵他們提出修改意見和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例如,每位學生都需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文,并將其交給教師。然后,教師將這些作文隨機分配給其他學生,讓他們進行閱讀并提出至少三條修改意見。這些意見可以是關于語言表達、結構安排、內容深度等方面的。在學生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將優(yōu)秀作文展示在班級墻面上,供全班學生欣賞和學習,這既能夠激勵優(yōu)秀學生繼續(xù)保持進步,又能夠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激發(fā)他們向優(yōu)秀者看齊的動力。
(三)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寫作思維訓練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多維度的思維方式,教師需要引導他們進行多元化的寫作思維訓練,這意味著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寫作主題,還要鼓勵他們通過閱讀和思考來激發(fā)寫作靈感和創(chuàng)作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定期為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讓他們在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學習不同作家的寫作技巧和風格;還可以組織一些寫作工作坊或講座,邀請專業(yè)人士為學生分享他們的寫作經驗和心得。在寫作訓練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嘗試不同的寫作手法和風格,不要拘泥于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例如,在人物描寫手法教學上,除了讓學生學習名人名篇中的人物寫作手法外,還可以引導他們嘗試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來描寫人物,或者采用對話、內心獨白等方式來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寫作視野將變得更加開闊,其寫作思維能力也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作者單位:上海市奉賢區(qū)古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