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從永川南邊朱沱和松溉擦邊而過。我一直以為永川得名與長江流過有關(guān),就像長江流過的所有城市一樣,比如合川、比如江津、比如萬州,但永川的得名卻與長江隔得很遠(yuǎn)。
翻開《永川縣志》,我們讀到一首明正統(tǒng)年間永川教諭(即學(xué)官)諸華的《三河匯碧》——
北注西傾南控濠,縱橫繚繞勝揮毫。
流成永字三江秀,匯入碧川萬傾濤。
風(fēng)雨不將圖籍浸,谿山應(yīng)共錦云高。
倉王去后留遺跡,鳥篆千年起鳳髦。
這首詩的“主角”,是永川的三河:玉屏河、永川河、東門河。北、西、南是三條河匯合前的流向,三條河走到永川,形成一個篆書的“永”字。
清光緒《永川縣志》記載:“附城三水合流,形如篆文‘永’字,曰永川,因水得名也?!?/p>
古人好逐水而居,永川人不在長江邊筑城,卻在三水合流之地筑城,我似乎理解了永川先輩們的想法。
永川的朋友把我?guī)У嚼铣菂^(qū)的永滬橋上,只見玉屏河從北、永川河從西、東門河從南奔流而來,匯聚橋下,形成一片開闊的水域,放眼望去,的確形似篆書“永”字。
永川歷史上并沒有三湖,永川有三湖是最近15年的事情。永川湖不是天賜之湖,是人工之湖。
三河匯流永川城,永川不缺水。但隨著城市的擴(kuò)大,永川人意識到,三河已經(jīng)不能滋潤長大的永川城了。
2009年6月,永川開始建設(shè)興龍湖、神女湖、鳳凰湖,實(shí)施“建三個湖,興一座城”的城市戰(zhàn)略,開啟永川人“平地造湖”的新時代。
神女湖是我拜望的第一汪湖,因?yàn)樗幵诔捎甯咚俟酚来ㄔ训揽诒倍耍瞎仙侥_下,是永川三湖的“封面”。
相比于我拜望過的各地大湖,永川湖并不宏大,甚至可以說在湖中算是“袖珍”類啦,神女湖也不例外。這汪占地1200畝、水體200畝、綠化800畝的湖不是很宏大,但由這汪湖延伸開去的茶山公園、竹山公園、湖濱公園卻是異常宏大,在寸土寸金的永川城,能夠亮出這么一汪湖、這么宏大的公園,是永川人“山川闊遠(yuǎn)”的大氣。
湖周有路,鳥語花香,一步一景。轉(zhuǎn)湖、看湖、聽湖,仰望箕山、仰望神女,是永川人每天的幸福。融入轉(zhuǎn)湖的人群,清清的湖、輕輕的風(fēng)、青青的花草樹木,心中像洗過一樣。
湖之上就是箕山,箕山之中是美麗的茶山神女像,神女雙目秋水,恰似凝視守望永川大地,朱唇微啟,又仿若呢喃私語。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善良的仙女與玉帝相約七年,下凡種茶。下凡后仙女定居于永川箕山,教鄉(xiāng)民種茶栽竹,其所種之茶不僅能解毒療疾,更能延年益壽。七年后,箕山變成了名副其實(shí)的茶山,茶竹遍野。仙女遵守約定回到天宮,當(dāng)?shù)剜l(xiāng)民為了紀(jì)念這位善良的神女,修廟紀(jì)念。
仙女在天上。神女在永川。神女湖依此而得名。
神女湖與茶文化有關(guān)系,在神女湖的廊亭樓榭之處到處都有和茶文化相關(guān)的元素。水香、竹香、花香、茶香,感覺神女湖就是一壺永川秀芽,讓你唇齒留香,留連往返是必須的心情。
興龍湖位于新城區(qū)興龍大道以東,是我拜望的永川第二湖。
如果說神女湖的香讓人流連忘返,興龍湖的綠就讓人心曠神怡。興龍湖是三湖中最小的湖,卻栽種著品種繁多的花草樹木,是永川花草樹木的大觀園。
風(fēng)尚港上,黃葛樹、銀杏、櫻花、楠木、香樟,迎風(fēng)屹立;濱湖林蔭大道上,藍(lán)花楹、天竺桂、茶花、香樟,交相輝映;玲瓏灣里,池杉、睡蓮、杜鵑、八仙花、水杉,玲瓏精致。
公園以“龍文化”“茶文化”為主題,彰揚(yáng)著永川人龍的圖騰,茶的悠遠(yuǎn)。
15年前,這里是城鄉(xiāng)接合部。
現(xiàn)在,這里是城市的核心區(qū)。
沙田讓水草取代、讓睡蓮取代,田埂讓步道和臨波廊道取代……有一個詞叫滄海桑田,在永川,這個詞叫桑田滄海。
回望興龍湖牌坊,讀著兩個主柱上的楹聯(lián):“日照千波一湖瑞氣騰龍飛,月輝萬象兩岸青山引鳳儀。”主柱高20.09米,直徑2.009米,記著興龍湖的時代從2009年開啟……
有了興龍湖,再有鳳凰湖。
走進(jìn)鳳凰湖,映入眼簾的確是鳳凰展翅翱翔之勢,南部如鳳凰之頭,水體部分如鳳凰之腹,北部山坡如鳳凰之尾,親水平臺如鳳凰之冠,道路為鳳凰之血脈,植物樹陣栩栩如生,如鳳凰之羽毛紋路。
漫步鳳凰湖公園,放眼遠(yuǎn)眺,層林盡染,鳳凰于飛,各種色彩盡收眼底,詩與遠(yuǎn)方近在咫尺。從鳳凰湖放眼四周望去,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這里成為遠(yuǎn)近聞名的工業(yè)新區(qū),讓永川這個恐龍之鄉(xiāng)、茶葉之鄉(xiāng),走到今天的工業(yè)之鄉(xiāng)。
永川三湖的滋潤,讓永川成為水鄉(xiāng)。
永川興盛于水。
2023年,投入上千億的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建成,重慶人在長江、嘉陵江上興建提水工程,讓長江、嘉陵江的水往高處流,一路流到永川,用人的偉力再給永川增加一條河,渝西缺水、永川缺水的歷史從此徹底告別。
看著長江、嘉陵江水清清流過渝西,我總感覺這條人工之河是永川三湖喊來的。
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
三水合流,三湖潤城,渝西送水,永川的“永”在長大。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